民谣
我爱南京 豆瓣 Eggplant.place Spotify
8.7 (219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10月16日 出版发行: 2009 李志 / 2009 李志
第一部分:唱片的情况
1, 唱片由三张CD组成。第一张的九首歌曲是李志先生近五年内所写,包括《苍井空》、《家乡》、《爱》、《天空之城》等之前演出过而无录音版本的歌曲。这张CD在LHS录音棚完成录音,混音和母带将由老哥完成。除了李志乐队的成员之外,参与的乐手和歌手还有:张蔚、张玮玮、老狼、万晓利、江建民、武洪、贾轶楠、李游……等等,他们涵盖各个领域,唯一相同点是全部为男性。
2, 第二张是翻唱。李志先生在他喜爱的众多歌曲中挑选了不大可能涉及版权纠纷的七首中外歌曲。比如,俄罗斯歌曲《冬妮娅》、著名的张玮玮先生的《米店》、著名的黄秋生歌曲《美丽的梭罗河》等。所有曲目以木吉他架构,曲风基本上和民谣或者不插电类似,但和夕阳、晚霞、爱如少年无关。
这张CD李志先生邀请了众多南京音乐爱好者参与编曲和录音,其中有我们的老朋友,著名的殷志刚老师,以及李先生的大学好友刘轶伦先生,吴鑫鹏先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吴胖子)。他们鲜明的音乐理念将产生与以往不同的翻唱感受。录音师、混音师和制作人是著名的苏洱乐器掌门人吉松浩先生。值得一提的是李先生的侄子和外甥在百忙之中放弃游戏机和麦当劳来南京饶有兴致的合唱了他们全家都喜欢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 第三张是数据盘。里面肯定有两张CD的全部歌曲的wav格式和mp3格式。不一定有一些录音照片、视频和文字。提供数字版的原因在于:便于传播也好,下载也好,自己收听也好,反正大家会转成数字格式。不如帮你们高级的转好算了,免得到时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数字版本扰人眼目。
4, 唱片设计由李志先生的好朋友,《YOHO潮流志》的艺术总监翁明先生完成。他是我们所欣赏的为数不多的设计师。
5, 李志乐队的成员如下:
主唱:李志
吉他:王春、吉松浩
贝斯:张雯
键盘:胡欣
鼓:余赣宁
第二部分:和以前的不同
1, 李志先生音乐上最好的朋友刘威先生终于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2, 它的售价终于飞的更高了,达到了120元人民币!
3, 它终于不再用MIDI做鼓了!终于没有几百块钱的乐器出现了!终于有了著名的pro tools和U87了!
4, 它不是诅咒先生倡导的高保真和高保真他爹,也没有海豚音和R&B。但是,除了音乐本身之外的所有部分,它达到了“唱片”的要求,终于不再是Demo了!
5, 它有版号了,终于不是非法出版物了!
梵高先生 豆瓣
9.0 (300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1日 出版发行: 口袋唱片
欢愉的孤独是什么?城市游吟诗人李志再次让我们体会孤独的别样滋味。他的第二张创作专辑《梵高先生》近期由支持独立好音乐的口袋音乐正式发行,过去只能收藏简陋小样的你们,可以再次的真切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做为民谣歌手,李志一直用犀利的歌词和流畅的旋律打造音乐,比起《被禁忌的游戏》,这张专辑的歌曲和整个风格都更显饱满,不单单是一人抱吉他的浅吟低唱,而是通过丰富的乐器配以清新的女声,令整张唱片跳脱过去颓废调子,引人心痛的孤独依然存在,只是在这里,孤独变成一种习惯,成为朝夕相处的朋友,甚至在某些时刻,我们能听见"欢愉"的成分存在,即使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远去。这种"欢愉",是坦然面对孤独的平静,是化寂寞为会心一笑的无言。
清澈见底的钢琴,绵延悠长的小提琴,第一只曲子如序幕般开始这场欢愉的寂寞。总让我想起年少时课堂发呆的模样,清新纯粹,不在重现。那份患得患失嘘兮不已的青春竟被仅仅一分钟的乐曲所呈现,原来成长后的惆怅我们都有一样的感触。《梵高先生》是所有曲目中最击中心房的一首,你可以拒绝旋律响起时的共鸣,你可以不让内心的感动释放,可当那句 " 我们生来都孤独 " 反复出现的时候,你是不是无法拒绝有种感觉叫做痛正在蔓延,你会不会放弃所有防备就这样和李志,用看透和麻木的心一起沉默,或者落泪。
在他的歌声中,理想是个顽皮的孩子,爱情是场不能回避的悲剧,远行是出流动的木偶表演,失去才是人生如影随形的伙伴。这一场欢愉的寂寞,还在各个城市中飘荡,李志依然游离与生活和理想之间,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关于孤独,关于成长,关于所有人的遗憾。
安和桥北 豆瓣
8.4 (323 个评分) 宋冬野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3年8月26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一个城市漫游者的安和桥北

在蓉城的祠堂敲打耳钟的空灵,
在太湖樵头尝过醉人的雨。
在筑城折下腊梅看尽风尘把酒,
在金陵的阅江楼巅览望江淮。
在西湖岸边撑起一把纸伞,
在凤凰城中贺兰山下轻嗅刺玫。
在商都品笑白居不易,
在浏阳河映出的星光里记起奶奶的微笑。
在金城的河床里荡起黄河谣
也在这里点燃一只兰州。
有一天,他还是回到了安河桥,也许就忘掉了混凝土的过错,在桥下寻觅着那些安澜平和。
第一张专辑定名为《安和桥北》,也献给已经和安和桥一起去了天上的,深爱的奶奶。并将未来所有可能得到的成就,归功于她的冥冥之中的庇佑。
一个胖子的城市生活总结
今天的“安河桥”原为“安和桥”,取“安澜、平和”之意,原本一个看到名字就想生活一辈子的世外桃源活生生的改成了一架没灵魂的钢筋水泥桥。宋冬野在安和桥下学会弹吉他,在安和桥下走过肆无忌惮的童年和乱七八糟的青春,在安和桥下遇见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安和桥下吃奶奶做的饭,也在安和桥下历经成长。环境变迁使他将所有美好的记忆深藏心底,流于指间,弹于心弦。那些过往的人、事、物转化成了更真实深刻的情感,也成就了宋冬野的音乐理念。然而宋冬野从不把自己的音乐归于哪一类,只知道他的歌词里有他的全部情感与灵魂。
倾听之余,让我们在面对现在这个无可奈何的居住着的愈发冷漠的城市中,也更深刻的体会着宋冬野的歌曲中带来的简单,真诚,随意流淌着的超越平实的诗意表达,也很容易随之陷入一种情绪里。
六扇门里太龌龊,不如六根弦上取磊落
所有有价值的梦想一开始都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叛逆的,但最终总会被认可。实现的过程总是饱富激情,新鲜和挑战的。
这张专辑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筹备制作,宋冬野一直全身心的投入每一个音符不断的修改编排里,每天坚定着音乐梦想,每天为之克服所有艰难,每天也更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一切美好。历时一年,这张由旅行团乐队韦伟精心操刀制作,孔阳担任平面设计,宋冬野及尧十三,李琪弦乐团等众多良师益友联合倾力打造的专辑,共收录了12首歌曲。马头琴,手鼓,弦乐等配器的尝试赋予了这些歌曲崭新的灵魂,还原了它们本就与生俱来相貌,使它们和心灵更加接近!
让所有的描述化作音符,聆听全部……
曲目导读:
1.给抱着盒子的姑娘
动机:每个人心中都有无法忘却的人,我选择对她说:撒忧纳拉。
创作地:北京
详细:这本是一首我和尧十三共同完成的山寨日文歌,由于对曲子的喜爱,这次用吉他和大提琴的简单形式直接制作了这首纯乐曲,用作专辑的Intro。
2.莉莉安
动机:一个关于精神分裂的梦。
创作地:北京
详细:我的朋友们最喜欢的一首歌,大概也是我的旋律感最强的一首,是这张专辑里最早创作,也是第一个编曲完成的歌,如果把它送给尧十三老湿,那就再合适不过了。编曲配器我很喜欢,尤其喜爱间奏中弦乐和古筝的对话,有种左左右右应接不暇的感觉,Double Bass的效果很古典很轻盈,又不抢戏,律动直接走起来了,完整又舒服。这首歌同时用了一条完整的采样,虽然离真正的氛围音乐还有些差距,但至少我自己感觉很好。
3.鸽子
动机:为我儿时死去的一只肉鸽朋友祭奠一下,遗憾总有,希望不能没有。
创作地:成都
详细:歌词部分大概算是自己最满意的一首,弦乐四重奏是个跳崖式的尝试,我的制作人韦伟老师最早提出了这个构想,但在弦乐的录制过程中,我们再也来不及想其它的事,激动的手舞足蹈。当然四重奏比不上86442等等大编配,但我觉得已经足够了,而且恰到好处,就是杯子倒满了,再倒一点,水面变成凸起的弧形,碰一下就溢出来了的感觉,整体层次清晰,律动非常震撼,中间的单簧管能融进弦乐,不足的一点是人声不够完美,是我个人的问题。
4.董小姐
盒盒盒。。。。。。
5.斑马,斑马
动机:斑马纹的睡裤,冰雪没化,却已春暖花开的哈尔滨。
创作地:哈尔滨
详细:这首歌是吉他编配方面一直我个人最喜爱的一首,大提琴的旋律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贴近了歌曲的主旋律,很有完整度,鼓的部分在制作过程中一调再调,希望能够顺畅、平滑。
6.梦遗少年
动机:啊呸!
创作地:北京
详细:这首歌的歌词由我和好友洪宇澄先生共同完成,他的文学功底是我望尘莫及的,“六扇门里太龌龊”那一句,便是出自他为我在江湖酒吧的专场演出所创作的一段文字。由于整首歌曲虽然速度较快,但容易显得平淡,所以我们大力度的掰开了各个段落的风格,甚至还用了一段特别贱的贝斯小solo,鼓的部分也是精心雕琢,节奏方面没有走寻常路,副歌部分的键盘更是骚气逼人,值得注意:最后的超高音真是我唱的。。
7.六层楼
动机:我热爱在路上的一切。
创作地:重庆、兰州
详细:这首歌算是一个巡演笔记,在路上的感觉永远让人蠢蠢欲动。韦伟老师对这首歌的新编曲是我自己听这张专辑时最大的惊喜之一,其中有提琴的拨弦,还有副歌的弦乐编配,初听感觉有些奇怪,后来越听越爱,超乎之前的想象,我爱不释手。有人说这首歌或者整张专辑弦乐用的太过分了,我觉得非也非也,首先我狂热喜爱一切弦乐,所以多多的来不是错,第二,我试过很多方式,也只有弦乐的表达最能贴近我的原始感情,也许以后会进步,但今天我就要最精彩的弦乐。此外,我的好友吴玫霖的女声和声在整首歌曲里的层次感也是我极喜爱的。
8.关忆北
动机:多年以后,各自为生活奔波的两个老友聊起校园青春。
创作地:无锡
详细:关忆北是我一位多年好友的名字,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过最美的名字。这首歌是尧十三的编曲之作,我从没有听过如此好听的吉他编配,简简单单吉他贝斯和声,给人的感觉却很丰富,贝斯的律动已经不能再牛逼了!十三老湿威武!那个特别辽阔飘渺的和声,哎呀我去,青春呐!
9.卡比巴拉的海
动机:顺着大海往东边看。
创作地:北京
详细:卡比巴拉是一只豚鼠,是来自日本的一个卡通形象,这首歌源于我某次突然文艺起来跑到海边去往东边看大海的经历,大提琴部分和人声的录制方式是我喜欢的部分,尤其是人声位置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正中间,到后来变成一左一右,瞬间宽阔,明明就是大海的感觉嘛!哼!大提琴低且极重,整首歌其实做的很极端,我想说,其实极端突兀和极端舒服是同一种东西。
10.连衣裙
动机:由“送什么生日礼物”而想到的爱情歌曲。
创作地:北京
详细:又是尧十三的编曲作品,所以吉他编配完全不用说了。我和十三讨论了好几天,最后基本颠覆了这首歌,尤其是最后一段的编配,很有黑暗感,我们希望歌词的美好和编曲的黑暗能体现出世界的两个极端和其中的矛盾,说实话我还想表达另一种意思,就是“我操胖子你丫玩儿过了吧,你要干嘛啊?”的感觉,因为极端和偏激一直是我的态度,要玩儿就玩儿一大的吧!歌曲其中贝斯的律动是值得体会的部分,我觉得十三老师真是一神仙,贝斯怎么编的!我跪了!
11.安和桥
动机:家。
创作地:北京
详细:论感情而言,这首歌是我自己最喜爱的,它被我筹划了五六年才出世,想表达的情感也是很多种很复杂的,我不敢多想,怕哭。从这首歌最早在我脑子里出现,马头琴的声音就一直是我对这首歌的最大愿望,这次我完全没顾朋友们和制作人录音师的良好建议和阻拦,执意要加入马头琴和中国大鼓,大家也就都默许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首歌的录音混音工作成了整张专辑里最困难、最残酷也是时间最长的一首。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段马头琴在这首歌里出现,是专辑混音过程中我去录音棚,上楼过程中在楼道里听到的,当时我惊在楼道里动都动不了,随即冲进棚里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冲着惊愕的制作人和录音师大喊:我去你妈的!就要这个!就要这个!于是它就从那时一直保留到了最后,丝毫没有修改。
由于我对这首歌的感情太深,所以已经无法做到从编曲制作的等等其他方面去评述它,列位自己找自己的感觉吧!我只能说,相比之前的两个版本,今天这个才是我的安和桥和我的世界。
12.Intro..
作为专辑的Outro,它的名字却叫Intro,其中意义想想就会懂吧。这个片段取材于我生活中的声音,也取材于我想象中的声音,我试图用它来阐述我这二十几年的小人生,但最后还是撒忧纳拉吧,没有遗憾就不是完美,好像是这样。
民谣音乐人宋冬野首张个人专辑 《安和桥北》
词/曲/编曲/吉他/手鼓/和声:宋冬野
制作人/编曲/钢琴/键盘/弦乐编写:韦伟
编曲/吉他/贝斯/和声:尧十三
录音师/混音师:陈程
弦乐:李琪+李琪弦乐团
母带工程师/录音监制:陈东
录音棚:[粮]录音棚/乐家轩录音棚
出品:摩登天空
监制:沈黎晖
经济/摄影:牧师
平面设计:孔阳
文案:宋冬野/高飞
曲目详解:
购买:
Begin Again 豆瓣
9.1 (104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4年7月15日 出版发行: Imports
《重新开始》(Begin Again)是一部2013年爱尔兰导演约翰·卡尼编剧并执导的美国音乐浪漫剧情片,Keira Knightley、Mark Ruffalo和Adam Levine主演。影片讲述了女主角格雷塔跟男友来到美国纽约市,以帮助他寻找更好的事业机会。然而男友很快与别的女子有染,导致格雷塔愤然与其分手。失意的她在迷茫时偶遇了同样彷徨的音乐制作人穆里根,两人于是决定一起合作并重新开始一段感情。Gregg Alexander联合Danielle Brisebois, Nick Lashley, Rick Nowels 和 Nick Southwood为影片谱写歌曲,导演卡尼与爱尔兰音乐人Glen Hansard也创作了一些歌曲。
李健 豆瓣
8.0 (48 个评分) 李健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8月11日 出版发行: 海蝶音乐
李健第六張創作專輯『李健』
LIJIAN 6TH ALBUM
當信仰與現實拉扯 困惑隨波而來
深深的困惑 慢慢的思熟:
迷宮與道路、歸屬與渴望
關於四十歲的生命 不惑之年的始惑
時光的過去 帶來重新開始
再來的時代 隨著生命自在
而 我們總是能從迷霧裡 看見美好看見希望
李健第六張創作專輯《李健》
那些關於生活裡細微卻偉大的 與自己的最靠近
跟著他聲音裡的深刻 走一場旅行
不惑之年的始惑,用音樂反思生命
在近期的一個訪問裡,李健說到「都說四十不惑,但我卻疑惑很多。」四十歲是一個轉折期,要不就是渾沌、要不就是自在,正也是因為李健對生命、對命運的疑惑,才能創作出許多檢視時代的歌曲,讓他的第六張創作專輯《李健》能跟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事、物,發展出對話。
像是哲學、又像是自我對話的反思,此張專輯彷彿是一本隨性而發的旅行詩輯,集結李健2011年到2015年的創作,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世界各地:自非洲環保議題而生的《深海之尋》、在義大利發生的穿越夢與現實迷幻感的《美若黎明》、京都浪漫的《雨後初晴》、北京那些離鄉人們的故事《迷霧》、因東北路人蕭瑟背影所生的《風吹黃昏》、改編自蘇格蘭民謠的《消失的月光》,以及翻唱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主題曲,透過生活上的細微小事,每首歌都帶著屬於自己的故事線,整張專輯就像李健隨性卻又深刻的個性一般,因著這看似隨性的旅行,滲透生命的哲理。
第六張創作專輯《李健》,樸實中的深刻與精緻
音樂製作方面,李健堅持要讓這張專輯純樸而精緻。此張專輯他與默契十足的製作人趙兆在編配製作上,下了許多功夫,用配置表現專屬歌曲故事的深度及溫度,像是《眾妙》使用西洋樂器,寫的卻是東方的旋律,用音樂巧妙的將靈感發生的俄羅斯,結合了中國人對信仰的反思。整張專輯的製作,都在尋找介於樸實和高雅的平衡,希望既能體現歌曲樸實的旋律及李健清澈的人聲,又能在不破壞兩者的基礎上,做到出其不意、充滿吸引力的音樂。
專輯設計找到在台灣以書籍設計知名的王志弘老師,李健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要求:希望設計可以回歸到最傳統的方型包裝,不要過多的花俏,要唱片只說出音樂該說的故事。王志弘老師使用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王邁送給李健的畫作當作封面,這張畫作一直掛在李健家裡,就好像“李健”是靈感的源頭,提供給外界靈感,再藉由其他媒介反思回自身,成為雙向的省思,也就像李健的創作一樣,不停的被激發、去激發。在設計上,用極簡的當代感表現深刻的音樂,少了外界對李健的柔軟印象,把李健個人所獨特俱有的態度個性,表現無遺。
孤獨在人群,命運的漩渦
李健第六張同名創作專輯《李健》,用了各種不同的媒介,詞、曲、編曲、樂器配製、設計、當代藝術,襯托出這張屬於四十歲的專輯:關於不惑之年、關於對命運的思考、關於束手無力時的心態,整張專輯就像在生命的不完美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歸屬。四十歲如果擁有好的心態,就不是困惑,而是能夠「自在」,當擁有了這樣的心態,不惑和掙扎就迎難而解。李健說道:「誰說人一定要活的明明白白,人生就是時間,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著,是一種體會屬於人類情感的歲月,人的情感還是最有魅力的。」用情感的魅力,李健在這張專輯裡,散發出了故事以及溫度,讓進入這張專輯的聽眾,一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