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迷雾森林 豆瓣
7.5 (13 个评分)
班得瑞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在雾色袅绕中漫步,你忘记时间,却忆起了往事……班得瑞的新世纪第5部曲-迷雾森林,将带您深入充满朦胧美感的音乐世界,在白霭霭的雾色中,享受万籁俱寂的宁静时刻。迷雾森林的录音技术更突破以往,你能体验到呈现完美颗粒的音质、和全无漏接的音频效果。庆祝迷雾森林迷幻推出,班得瑞还项目制作两首烫手流行单曲:Time To Say Goodbye、Conquest Of Paradise, 欢迎您放松心情、找张最舒服的椅子,好好欣赏这张新世纪空灵杰作。
金革特别推荐《Golden Wings》,由风声中飘扬的黑管开场,与横笛交迭出梦幻般的空间,四周不时响起的风铃声、和远处隐约朦胧的弦乐,像夏季降下湖畔的晨雾,浑身清凉却又暖在心头!此外,《Neptune》的感情丰富钢琴,班得瑞巧妙地铺陈通往回忆的长廊,伴随薄脆清亮的钟琴音色,回荡在深远辽阔的音场中,彷佛海王星一般深邃和多愁善感,在您心中留下无限追忆!
金革特别推荐《Golden Wings》,由风声中飘扬的黑管开场,与横笛交迭出梦幻般的空间,四周不时响起的风铃声、和远处隐约朦胧的弦乐,像夏季降下湖畔的晨雾,浑身清凉却又暖在心头!此外,《Neptune》的感情丰富钢琴,班得瑞巧妙地铺陈通往回忆的长廊,伴随薄脆清亮的钟琴音色,回荡在深远辽阔的音场中,彷佛海王星一般深邃和多愁善感,在您心中留下无限追忆!
蓝色天际 豆瓣
8.2 (24 个评分)
班得瑞 Bandari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金革唱片
班得瑞的第4张专辑《蓝色天际》不只是营造空灵新世纪音乐,14首属于空端的心灵故事,呈现一场真实的天空历程,不论是音场的宽度或录音的质感,都堪称是新世纪音乐绝无仅有的一块瑰宝,它将带你以全新的角度俯仰大地,进入自在的飞行之旅。
第一首“Indian Dreams”为专辑揭开序幕,将聆赏的境界从地平线爬升到云端之上,让你感受有如鹰一样的轻盈,随着排笛声滑翔在饱满的弦乐中,像置身云间享受漂浮乐趣。紧接着“Magic Winds”一登场就以立体十足的钟琴震撼你,钢琴就像隐藏在云层后面的迷,另外值得向你推荐“After The Rain”这首感情丰富的曲子,从呼啸的风中传来的钢琴声,带出一串排笛与黑管的吹奏,仿佛呢喃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孤独。
第一首“Indian Dreams”为专辑揭开序幕,将聆赏的境界从地平线爬升到云端之上,让你感受有如鹰一样的轻盈,随着排笛声滑翔在饱满的弦乐中,像置身云间享受漂浮乐趣。紧接着“Magic Winds”一登场就以立体十足的钟琴震撼你,钢琴就像隐藏在云层后面的迷,另外值得向你推荐“After The Rain”这首感情丰富的曲子,从呼啸的风中传来的钢琴声,带出一串排笛与黑管的吹奏,仿佛呢喃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孤独。
春野 豆瓣
7.6 (18 个评分)
班得瑞乐团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介质为1CD!
承袭新世纪超时空的音场感,描写瑞士山间风光的班得瑞新世纪第3张专辑《春野》,如一袭清流席卷而来。以瑞士春天为主题,走访瑞士最美的罗春湖畔(Luzen)和玫瑰峰山麓(Rose),以先进的数位采样技术,采集最纯净的虫鸣鸟语,为你传递在仙境彼端的光鲜绿野。藉由音乐和全人类分享瑞士最美丽的季节!14首新世纪乐章皆来自瑞士春天第一现场的写实记录,带给你绝无冷场的听觉感动!这份班得瑞式的春季景色,除了前往瑞士,无法亲身体会!
曲目:
01 春野 One day in spring
细腻的钢琴,配上优美的横笛,是用来诠释春天最好的组合。
02 你眼中的奇迹 The miracle of your eyes
钢琴的力道坚实有力,弦乐的齐奏将高涨的热情完全释放出来。
03 晨雾 Morning air
排笛与横笛交错吹奏,意味着日与夜的替换,聆听下更添空灵感。
04 风的气息 Breath of the wind
钢琴声活现出风的温柔面,横笛独奏像是风的语言,娓娓道来。
05 梦境 Fairyland
钢琴在结束时与钟琴渐慢的齐奏,让人感到心满意足的贴心感。
06 碧翠丝 Beatrix
这是专辑中唯一加入低音鼓的曲子,弦乐将喜悦推向最高点。
07 山林小溪 Mountain stream
逼真的流水,带出清晰婉转的吉他,一条山林的溪流便相映而生。
08 雪的梦幻 Snowdreams
淡淡的弦乐,妆点出一片白皑雪景,在春天回味起来特别有味道。
09 风车 Windmills
“鸟瞰”式的听觉,有如从风车上眺望远方,适合闭上眼睛聆赏。
10 天堂之门 Heaven's gate
厚实的编曲是这首曲子的特色,给人丰盛富足的感觉。
11 大地之歌 Earth melody
演译大地的浩瀚无垠,是一首表现出气派又不失空灵感的佳作。
12 为你写的歌 My song for you
大量使用弦乐与钢琴的齐奏,表达两颗真心的律动。
13 希望的旋律 Melody of hope
在桥段部份切入的吉他,将情感丰富的乐句诠释得荡气回肠。
14 星云 Nebula
钢琴音阶伴随着铃声,彷佛生命也于是蓬勃了
承袭新世纪超时空的音场感,描写瑞士山间风光的班得瑞新世纪第3张专辑《春野》,如一袭清流席卷而来。以瑞士春天为主题,走访瑞士最美的罗春湖畔(Luzen)和玫瑰峰山麓(Rose),以先进的数位采样技术,采集最纯净的虫鸣鸟语,为你传递在仙境彼端的光鲜绿野。藉由音乐和全人类分享瑞士最美丽的季节!14首新世纪乐章皆来自瑞士春天第一现场的写实记录,带给你绝无冷场的听觉感动!这份班得瑞式的春季景色,除了前往瑞士,无法亲身体会!
曲目:
01 春野 One day in spring
细腻的钢琴,配上优美的横笛,是用来诠释春天最好的组合。
02 你眼中的奇迹 The miracle of your eyes
钢琴的力道坚实有力,弦乐的齐奏将高涨的热情完全释放出来。
03 晨雾 Morning air
排笛与横笛交错吹奏,意味着日与夜的替换,聆听下更添空灵感。
04 风的气息 Breath of the wind
钢琴声活现出风的温柔面,横笛独奏像是风的语言,娓娓道来。
05 梦境 Fairyland
钢琴在结束时与钟琴渐慢的齐奏,让人感到心满意足的贴心感。
06 碧翠丝 Beatrix
这是专辑中唯一加入低音鼓的曲子,弦乐将喜悦推向最高点。
07 山林小溪 Mountain stream
逼真的流水,带出清晰婉转的吉他,一条山林的溪流便相映而生。
08 雪的梦幻 Snowdreams
淡淡的弦乐,妆点出一片白皑雪景,在春天回味起来特别有味道。
09 风车 Windmills
“鸟瞰”式的听觉,有如从风车上眺望远方,适合闭上眼睛聆赏。
10 天堂之门 Heaven's gate
厚实的编曲是这首曲子的特色,给人丰盛富足的感觉。
11 大地之歌 Earth melody
演译大地的浩瀚无垠,是一首表现出气派又不失空灵感的佳作。
12 为你写的歌 My song for you
大量使用弦乐与钢琴的齐奏,表达两颗真心的律动。
13 希望的旋律 Melody of hope
在桥段部份切入的吉他,将情感丰富的乐句诠释得荡气回肠。
14 星云 Nebula
钢琴音阶伴随着铃声,彷佛生命也于是蓬勃了
寂静山林 豆瓣
8.8 (16 个评分)
班得瑞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13日
出版发行:
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阿尔卑斯山的天籟之音
重温优美的西洋名曲
人类舒适的听觉音频
打开了寂静山林,打开了一扇奇异的,让听者欢欣的崭新的音乐天地。
SILENCE,的确是非常的安静,没有过多的渲染层次,没有过多的音乐角度,淡淡的音乐,自然的氛围,迎面而来得却是如此的熟悉的旋律,感觉相识,却又是如此的不一样,都是我们最喜欢的歌曲,但是经bandari的全新的诠释后,是给我们一种纯音乐角度的美感。
寂静山林,寂静的是让我们静静的,没有任何的干扰,淡淡的再一次聆听过去,聆听新世纪音乐对于通俗的熔化山林音乐视觉化,如亲临阿尔卑斯山的原始天籁!
欧洲大自然音乐宗师「班得瑞」乐团,全新改编老鹰之歌、寂静之音、火战车等14首经典名曲,不但有 鸣鸟叫,更有浪涛和风啸,听听昔日耳熟能详的歌曲,保证让你耳目一新!在全球乐迷的千呼万唤始下,班得瑞第2张专辑「寂静山林」终於上市!继上一张的新世纪乐风,班得瑞加入更多采集自阿尔卑斯山、罗亚尔河等地的原始音源,混和大自然乐风的清爽;以20世纪的高科技将大自然最透彻的呼唤,结合人类舒适的听觉音频。在本张大碟中,您除了可以重温优美的 " EL CONDOR PASA "(老鹰之歌)、" THE SOUNDS OF SILENCE "(寂静之音)、和 "CHARIOTS OF FIRE "(火战车)……等名曲之外,还可以听到采自阿尔卑斯山原始森林的鸟鸣,以及罗亚尔河的溪流声,带给您置身山林的新听觉享受!
曲目介绍:
01. El Condor Pasa 老鹰之歌
往峡谷上空望去,看见一只盘旋的鹰。你以为它正在巡弋猎捕,觊觎一尾可口的蜥蝪,或者它正儆醒战兢地护卫地盘?你的眼睛看不到它凝视的地平线,你的意念也追不上它飞翔的速度,于是,你也就无法体验它正享受的,只有真正的王者才懂得寂静。
02. The Sounds Of Silence 寂静之音
当诱惑来临,会有那么一瞬间,宇宙之轮将为你停摆。大气凝结、地心冷却,众星屏息静观,亘古的神灵也侧耳细听,全宇宙都等着你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运转。这一切,只为在你的脑中抽离出一片真空,好让你能在这剎如永恒的寂静里,听见你的心。
03. I Swear 誓言
誓言说出的那一刻总是真诚的。它挪走了疑惑,给了情人一个安眠的夜;鲜花因它变得无价,人生因它变得认真。然而,正因它如生命般令人欣悦,也就将如生命般雕零消逝。若誓言真能永恒不灭,那么在这有情天地里,将也会因它变得如何的拥挤呢?
04. Imagine 想象
怀孕的女人最懂想象的乐趣,她编织毛袜、缝制衣裳,她的爱从丈夫那里完美地延伸而来。由爱而生的想象从不带着恐惧,她不担心当想象多过于现实而招致失望,因为她的感激和热情将不会减损分毫,于是因为想象,她得以预支她还没没到手的美丽人生。
05. Chariots Of Fire 火战车
独处的时光甚少令你回味不倦,但你却经常地怀念起某个童年玩伴;而一个人堆栈积木的乐趣,似乎也总逊色于分享胜利喜悦的棒球队员们忘情地欢呼。日光下最美的事件,往往不是孤立完成的;上帝最大的奇迹,也是发生在两个灵魂相遇以后。
06. Sacrifice 奉献
当我奉献亲吻,我尝到了幸福的甜味;当我奉献金钱,我体验了财富满溢的快乐;当我奉献爱情,我学会了如何先爱自己;当我奉献时间,我参与了全宇宙的永恒;当我奉献生命,我明白了生命原来无所不在;当我奉献欢笑,我发现了泪水未必是悲哀。
07. One Moment In Time 真爱时光
已经十多年了,他不忘清晨在枕边献上一株鲜花,餐桌上也永远多准备一杯现榨的柳橙汁,电视转开她固定收看的园艺频道,八点三十分,对着墙上妻子的照片献上一吻,他才出门工作。拥有一个总是早晨下班的护士妻子,这是他所能表达的最大浪漫。
08. Song For The Lord 赞美主
他赤脚踩着石头路,刚刚把对街二婶订做的厨架给送去,手上还沾着木头才上完漆的新鲜味,他正准备回家张罗下一笔生意。在经过河边的时候,他越过围观人群,起意排队加入受洗的行列,于是一个三十三岁的木匠,就此成为两千年来的人类救世主。
09. Into Red Velvet 红丝绒
人类不曾真正自由爱过。爱从不曾只单纯是爱。爱必须是背叛的反义,爱必须不打扰他人悄悄进行,爱也背负牢不可破的所有权意识,在艺术的催眠下,爱更可以是用一种唯美的方式彼此折磨。既然爱本无罪,这样爱又何妨?
10. If You Leave Me Now 若你离去
若你离去,我反而不知道厕所的马桶盖该不该放下来;我也早习惯了先开车送你到公司的路线。最糟的是星期天,星期天的余兴都是你拿的主意,租的录像带也常是你挑的;若你离去,谁帮我决定今天带哪一条领带?所以,我们在一起一辈子,好不好?
11. I Want To Know What Love Is 爱的真谛
我是沙仑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象百合花在荆棘内。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苹果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 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所罗门王的【雅歌】
12. Tim's Lullaby 摇篮曲
看着自己深爱的人入睡是很特别的经验。你先是取笑他几个滑稽的呼吸动作,忍住笑声怕惊醒他;接着很快地,你会惊讶自己从来不曾这么仔细看过他。你发觉自己过去以为的爱如今都加倍了,望着他天使般的睡容,你才开始说平常都不肯说出的情话。
13. Moment Of Fantasy 白日梦
都市人很难得能在大白天里闲得下来。如果能偷得这样一天闲,避开所有人,去你早就想去的地方,去躲在你一直编织却无缘加入的梦想里,任性一个白天,去撒你被嘱咐不许撒的野。如此难得一次,让自己活着不只是和别人竞争,同时更要是做自己。
14. Airy Voices 空灵之声
如果试过在宁静的夜里沉思,倾听这个世界在转了一天以后究竟想说些什么,那么你该会同意,其实真正的寂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夜晚的寂静,是由一种如泡沫般细腻、如薄纱般绵密的声响所编织成的。它随着空气存在,无色无味,比醇酒更迷人。
重温优美的西洋名曲
人类舒适的听觉音频
打开了寂静山林,打开了一扇奇异的,让听者欢欣的崭新的音乐天地。
SILENCE,的确是非常的安静,没有过多的渲染层次,没有过多的音乐角度,淡淡的音乐,自然的氛围,迎面而来得却是如此的熟悉的旋律,感觉相识,却又是如此的不一样,都是我们最喜欢的歌曲,但是经bandari的全新的诠释后,是给我们一种纯音乐角度的美感。
寂静山林,寂静的是让我们静静的,没有任何的干扰,淡淡的再一次聆听过去,聆听新世纪音乐对于通俗的熔化山林音乐视觉化,如亲临阿尔卑斯山的原始天籁!
欧洲大自然音乐宗师「班得瑞」乐团,全新改编老鹰之歌、寂静之音、火战车等14首经典名曲,不但有 鸣鸟叫,更有浪涛和风啸,听听昔日耳熟能详的歌曲,保证让你耳目一新!在全球乐迷的千呼万唤始下,班得瑞第2张专辑「寂静山林」终於上市!继上一张的新世纪乐风,班得瑞加入更多采集自阿尔卑斯山、罗亚尔河等地的原始音源,混和大自然乐风的清爽;以20世纪的高科技将大自然最透彻的呼唤,结合人类舒适的听觉音频。在本张大碟中,您除了可以重温优美的 " EL CONDOR PASA "(老鹰之歌)、" THE SOUNDS OF SILENCE "(寂静之音)、和 "CHARIOTS OF FIRE "(火战车)……等名曲之外,还可以听到采自阿尔卑斯山原始森林的鸟鸣,以及罗亚尔河的溪流声,带给您置身山林的新听觉享受!
曲目介绍:
01. El Condor Pasa 老鹰之歌
往峡谷上空望去,看见一只盘旋的鹰。你以为它正在巡弋猎捕,觊觎一尾可口的蜥蝪,或者它正儆醒战兢地护卫地盘?你的眼睛看不到它凝视的地平线,你的意念也追不上它飞翔的速度,于是,你也就无法体验它正享受的,只有真正的王者才懂得寂静。
02. The Sounds Of Silence 寂静之音
当诱惑来临,会有那么一瞬间,宇宙之轮将为你停摆。大气凝结、地心冷却,众星屏息静观,亘古的神灵也侧耳细听,全宇宙都等着你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运转。这一切,只为在你的脑中抽离出一片真空,好让你能在这剎如永恒的寂静里,听见你的心。
03. I Swear 誓言
誓言说出的那一刻总是真诚的。它挪走了疑惑,给了情人一个安眠的夜;鲜花因它变得无价,人生因它变得认真。然而,正因它如生命般令人欣悦,也就将如生命般雕零消逝。若誓言真能永恒不灭,那么在这有情天地里,将也会因它变得如何的拥挤呢?
04. Imagine 想象
怀孕的女人最懂想象的乐趣,她编织毛袜、缝制衣裳,她的爱从丈夫那里完美地延伸而来。由爱而生的想象从不带着恐惧,她不担心当想象多过于现实而招致失望,因为她的感激和热情将不会减损分毫,于是因为想象,她得以预支她还没没到手的美丽人生。
05. Chariots Of Fire 火战车
独处的时光甚少令你回味不倦,但你却经常地怀念起某个童年玩伴;而一个人堆栈积木的乐趣,似乎也总逊色于分享胜利喜悦的棒球队员们忘情地欢呼。日光下最美的事件,往往不是孤立完成的;上帝最大的奇迹,也是发生在两个灵魂相遇以后。
06. Sacrifice 奉献
当我奉献亲吻,我尝到了幸福的甜味;当我奉献金钱,我体验了财富满溢的快乐;当我奉献爱情,我学会了如何先爱自己;当我奉献时间,我参与了全宇宙的永恒;当我奉献生命,我明白了生命原来无所不在;当我奉献欢笑,我发现了泪水未必是悲哀。
07. One Moment In Time 真爱时光
已经十多年了,他不忘清晨在枕边献上一株鲜花,餐桌上也永远多准备一杯现榨的柳橙汁,电视转开她固定收看的园艺频道,八点三十分,对着墙上妻子的照片献上一吻,他才出门工作。拥有一个总是早晨下班的护士妻子,这是他所能表达的最大浪漫。
08. Song For The Lord 赞美主
他赤脚踩着石头路,刚刚把对街二婶订做的厨架给送去,手上还沾着木头才上完漆的新鲜味,他正准备回家张罗下一笔生意。在经过河边的时候,他越过围观人群,起意排队加入受洗的行列,于是一个三十三岁的木匠,就此成为两千年来的人类救世主。
09. Into Red Velvet 红丝绒
人类不曾真正自由爱过。爱从不曾只单纯是爱。爱必须是背叛的反义,爱必须不打扰他人悄悄进行,爱也背负牢不可破的所有权意识,在艺术的催眠下,爱更可以是用一种唯美的方式彼此折磨。既然爱本无罪,这样爱又何妨?
10. If You Leave Me Now 若你离去
若你离去,我反而不知道厕所的马桶盖该不该放下来;我也早习惯了先开车送你到公司的路线。最糟的是星期天,星期天的余兴都是你拿的主意,租的录像带也常是你挑的;若你离去,谁帮我决定今天带哪一条领带?所以,我们在一起一辈子,好不好?
11. I Want To Know What Love Is 爱的真谛
我是沙仑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象百合花在荆棘内。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苹果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 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所罗门王的【雅歌】
12. Tim's Lullaby 摇篮曲
看着自己深爱的人入睡是很特别的经验。你先是取笑他几个滑稽的呼吸动作,忍住笑声怕惊醒他;接着很快地,你会惊讶自己从来不曾这么仔细看过他。你发觉自己过去以为的爱如今都加倍了,望着他天使般的睡容,你才开始说平常都不肯说出的情话。
13. Moment Of Fantasy 白日梦
都市人很难得能在大白天里闲得下来。如果能偷得这样一天闲,避开所有人,去你早就想去的地方,去躲在你一直编织却无缘加入的梦想里,任性一个白天,去撒你被嘱咐不许撒的野。如此难得一次,让自己活着不只是和别人竞争,同时更要是做自己。
14. Airy Voices 空灵之声
如果试过在宁静的夜里沉思,倾听这个世界在转了一天以后究竟想说些什么,那么你该会同意,其实真正的寂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夜晚的寂静,是由一种如泡沫般细腻、如薄纱般绵密的声响所编织成的。它随着空气存在,无色无味,比醇酒更迷人。
仙境 豆瓣
8.6 (13 个评分)
Bandari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台湾金革唱片
来自瑞士的 Bandari 班得瑞 乐团,在当地是一支极受欢迎的抒情演奏团体,自1990年推出的第一张专辑《Wonderland 仙境》造成轰动。其不落俗套的编曲,精简的乐器配置,使每一首曲子都呈现出清新的自然气息。本专辑中,Bandari 班得瑞 以简单流畅的旋律,加入大自然意象与流行元素,使人悠然神往,仙境的美丽景象,有时风生水起,有时石破天惊,彩绘黎明和黄昏的天空。夜晚的星,其实是具相当浓度的深紫色,从星光周围较亮的天空可以发现这个秘密,当破晓的空气变得流动,浑浊,那片黑才现出原色,一寸寸嵌进喧哗的日光里,这是夜晚的慈悲,悄悄退场,默默承担误解,惟有众星是夜的知己。而月光撒向无边无际的墨海,浓浓的穿入深域,深海里没有四季,只能在黑夜中猜想花的颜色,直落千斤的水压,压不住心头的空荡和放松。在《The Wind Of Change》这首曲子中,你可以听到呼啸的风声和排笛交错出现,感觉非常缥缈浪漫;在《Annie's Song》中,你也可以感受到钢琴与长笛所营造的空灵意境。14首充满新世纪风格的作品,予人身处仙境的感受!
Elodia 豆瓣
9.2 (71 个评分)
Lacrimosa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マーキ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LACRIMOSA--1
瑞士,美丽的中欧国家,独立厂牌Hall of Sermon就来自这里,旗下仅有9支签约乐队,却诞生了一支伟大的乐队,Dark Wave/Gothic/Orchestra音乐领域中真正的天皇巨星-Lacrimosa。如同乌云后一抹最华丽的闪电,暗夜中一颗最耀眼的流星,Lacrimosa用饱含压抑又极富激情的声音,悲观艰涩却灿烂无比的音乐,讲述着无法逃避也不愿忘怀的宿命悲剧和希翼,指引着破碎的灵魂,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Tilo Wolff, Lacrimosa的灵魂,闪耀着宿命悲观色彩的完美主义艺术家,现年只有28岁,而其音乐中所追求的唯美感,总是令人动容.1972年Tilo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8岁时就发表了自己的首张作品,1991年开始以Lacrimosa的名义推出处女专辑ANGST,令人窒息的阴郁伤感音乐氛围,词曲极具创新,迷人的神秘古典主义气息,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至今仍有乐迷对该张专辑推崇倍至.仅隔一年Tilo就推出了其第二张专辑EINSAMKEIT,那貌似欢快的民间曲调之中流淌出的情绪,难以言喻,令人动容;其更在第五首歌中加入了近3分钟的神秘宗教的咏颂,音乐氛围悠远深沉。1993年Lacrimosa 的新歌Alles Luge登上了德国独立音乐排行榜(DAC)。同年新专辑SATURA推出,这时Tilo对音乐驾驭能力已经炉火纯青,阴森晦涩的音乐情绪的铺排繁杂精密,更见心思,音乐理念依然伤感,自省,冷漠,内敛.1994对Lacrimosa来说有着非凡意义,因为女歌手兼键琴手Anne Nurmi(原Two witch)加入了乐队,这为TILO音乐理念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1995年经典专辑INFERNO推出,其音乐在各个环节上都已完善,形式更丰富,特点更鲜明.1997年推出的STILLE时乐队所面对的听众已经更为广泛,音乐更加气势恢弘,更加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这张专辑中的TILO开始显露出其非凡的编曲能力,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交响段落的时候.而Anne美妙的女高音和Tilo在声音的配合上也精妙无比,音乐的张力及表现力更趋完美,在音乐元素中引入北欧的Dark Metal的很多手法及配器方式,音乐效果更为华丽,色彩更为丰富浓郁,极具爆炸力,气势如虹的重金属吉他与Tilo和Anne的伤感凄美的键琴配合,更烘托出Lacrimosa 的迷乱沉重的悲剧音乐氛围. 随后98年的LIVE现场双专辑体现了乐队精湛的技艺. 1999年,Lacrimosa推出了惊世骇俗的概念专辑ELODIA,整张专辑的制作历时14个月,参与制作的音乐家多达187人(专辑中可以听到来自伦敦交响乐团的演绎),大家共同创造了这张无与伦比的摇滚歌剧. Lacrimosa: 在黑暗中潜行的悲剧之皇,当其神秘伤感的音乐充满了空虚的房间,在那份挥之不去的沉沉的伤感中,音乐变得更加完美透彻,用极度悲怆的古典主义气质交响抒情诗,延续着凄美但终将泯灭的宿命悲剧
LACRIMOSA--2
Tilo Wolff,是乐迷津津乐道的救世主,Lacrimosa,是黑暗中统治绝望的神灵,带给我们多少凄厉的夜色,多少垂死的呼唤。
说到底,Lacrimosa所极力营造的浓厚中世纪色彩和推崇的古典艺术文化,在北欧芸芸黑浪潮或哥特乐队身上都能找到,如Die FORM, Stoa, And Also The Trees, Rosa Crux,Stille Volk等等,但是Lacrimosa无疑是最杰出的。首先体现在那些独树一帜的封面设计上,他们每一张唱片封套的黑白手绘画都如此精致入微:它的精美体现在它把哥特建筑的雕梁画栋,极尽气派的尖顶圆柱都勾画得毫发不爽,线条虽又细又密却丝毫没有重叠像黑白的照片一样真实。极现中世纪宫廷的堂皇气派,奢侈而幽远。不仅如此,画面其实是以盛行于十二到十六世纪的哥特建筑作背景,反映男女主人公关系的主题。蕴含在每个封面中哀怨的故事,不能不让人以泪洗面。这些极尽扭曲的爱,在黑暗和绝望的尽头爆发了。我们只能恣意沉淫在那痛苦的漩涡中,对Tilo的痴情掩面而泣。
在Lacrimosa的唱片中,在《Angst》中,Tilo的角色无时无刻不是一个为人调笑,顾影自怜的小丑。《Einsamkeit》的封面里,在清冷苍白的月光下,他坐在自己影子里陷入了孤独的沉思;直到他仰慕的女神——Anne的到来。《Satura》中,教堂的烛光中隐约显现了女神的圣体;《Inferno》中,女神化身为手托着圣杯的黑天使,来到了现实的都市;《Stille》的封面里,小丑提着小提琴对着空无一人的歌特式大剧院,似在无奈地悲叹知音难觅,却不知道他的女神正在后台默默的关注着他的演出;直到《Elodia》中,Tilo亲手弑杀了他爱慕已久的女神,横抱着Anne的圣体缓缓地穿过哥特式的长廊,走入尽头的一片金光中...... 《Fassade》突然峰回路转,中世纪古堡式的建筑内却举行着摩登的时装展示,充满诡艳的戏剧性色彩。《Echos》,气势宏伟的三桅帆船上,小丑远航寻找往日的爱。
其次是他们将严整交响乐加到黑暗金属乐中的举措,使所有的作品恢弘大气、华丽堂皇。在我的心目中,Lacrimosa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参照物,其他同类型的乐队只有跟它比较,才能知道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之处。他们拥有哥特金属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大开大合的木电吉他骨架,硬朗干净的鼓点,沉稳突出的bassline;他们还拥有黑色浪潮的一切优点:阴郁压抑的男声,高昂优雅的女声,“仙音”派必不可少的美声唱法和优秀的keyboard部分; 在管风琴的庄严使乐曲壮阔磅礴的同时,又不乏笛子的飘渺和钢琴的孤寂。
引人入胜的当然少不了那些使人沉湎于痛苦中不能自拔的优美旋律,特别是1999年的那张惊世巨著Elodia,伦敦交响乐团的鼎力相助,使Lacrimosa更增添了交响黑金属那份独特的瑰丽,悠扬中蕴含着悲戚,黑暗中还是孤独无援。想起Metallica也在1998年时与三藩市交响乐团携手上演了一场古典与金属交映生辉的巨献,但比起Lacrimosa在英国伦敦的这场被誉为“血与泪的黑色舞台剧”还是稍逊一筹,因为单单从文化背景来看,欧洲所受中世纪时代的影响十分深远,Lacrimosa的祖国――德国更加是中世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在歌曲中不仅有中世纪遗留的烙印,同时也有新复古派的手法。这也与他年轻时所受的严格的古典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当然更多的是他在组建乐队的期间发掘的源源创意和灵感,进行的不断摸索。从Lacrimosa的第一、二张专辑就可以体现出来。
1994年的第三张专辑Satura是Lacrimosa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一位优秀的女性:Anne Nurmi加入了Tilo的Lacrimosa,她不仅为歌曲带来了多愁善感的思维和内容,那一手妙手生辉的键琴演奏更是使Lacrimosa的音乐锦上添花。1995年的Inferno,是两人默契配合的神来之作,那种铺天盖地的金属乐与管弦乐气势,低回沉郁的bass与double bass的巨大震撼力,带给人们多少震撼, 1997年的Stille专辑,Lacrimosa已显示出其王者之风,音乐层次更加丰富,Tilo编排大段的交响段落的能力已炉火纯青,音乐摆脱了早期的青涩,更加大气磅礴。巨大的成功背后,往往是长时间的沉寂。正当人们处于惶惶不知所终的观望中时,1999年推出的Elodia就如平地里的一声惊雷,惊醒了如在梦中的人们。这张专辑堪称Lacrimosa的里程碑,正如前文所说的,它超越了曾经拥有的辉煌,再造了歌特王朝的又一个颠峰。一时之间,Lacrimosa聚集了多少艳羡的目光,树起了多少仿效的楷模!
最后,同样精彩的还有他们的歌词,每一张唱片的歌词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的诗体小说,绘声绘色的描述了这一段段凄惨离奇的爱情,执意要让乐迷从肉体到精神都禁锢在无尽的爱情枷锁中,即使哭得声嘶力竭,天昏地暗也不得解脱。萧杀的女声让人想到了幽怨的哭诉,低沉压抑的男声就是冥冥暗黑世界中的主宰,它是对绝望女子的回答,对厄运的回答——“Make it end”中唱道:结束它,不要再强迫自己去忍受那些痛楚,不要再面对空洞的誓言,你只需要为自己找到真相,并深信不疑!Darkness中的高潮部分唱道:美丽不能看见只能去亲吻,我有如此多的爱意要给你,但你在哪里?我怎样才能来到你的身旁?Alliene Zu Zweit的开头唱道:在真实的末尾,在曙光的最后,在爱的尽头,那是你。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幸免于难,我们无声无息地分开了一段漫长时光,在与日俱增的爱情谎言中,我们走得越来越远,我们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可以说,Lacrimosa的唱片从外到内都是一次全感官的震撼,是一场歌特艺术的展览。如果寻寻觅觅还找不到使你动情的唱片,请尝试把你自己交给Lacrimosa,从他们的身上,你定会感受到现实和虚幻的交织,光明到黑暗的更替,正直与邪恶的对话;体验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无与伦比的感情鼓荡,就在黑暗之子Lacrimosa醒来之时。
LACRIMOSA--3(ELODIA)
1,关于Lacrimosa
只要是Gothic Rock/Metal的乐迷,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Lacrimosa!Lacrimosa这个字源自於莫札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Requiem)当中未完成的安魂弥撒(Lacrimosa),选用这个字做为团名,也注定了Lacrimosa悲愁的音乐风格,以及与莫札特的关系。聆听《Elodia》,人们会下意识地把他们的音乐分类。单从表面上,你会把他们归入歌特,但 Am Ende der Stille等歌曲中伦敦交响乐团和其他乐团的介入已经强调了乐队的古典趋向。Lacrimosa的音乐与莫札特的贴近显而易见, Lacrimosa(更确切的说是Tilo Wolff)的音乐可以看作由莫札特派生而来,无论是旋律、音色、还是贯穿歌曲的主音调韵律。An Ende der Stille明确地传递了这样的相似性。明亮的全交响器乐段落开头,庄严的号角和绷紧的双簧管掠过悦耳的情绪;三角铁和混合的韵律纹理也在稳妥的处理中亮相;音乐在这里被精妙的分配至2个线程……整张专辑表现了乐队深厚的古典功力。同时乐团也以小丑图像做为团徽,藉以引喻在小丑欢乐表面背后的空虚孤独.Lacrimosa的成长恰好应证了上帝造人的神话模式,而一个亚当和一个夏娃创造出来的是后来的全部世界。Tilo Wolff作为荒芜时代的亚当,在他20未竟的青春岁月里便推出了Angst这样的哥特经典——它同时预示了一颗暗潮之星在若干年后的璀璨和灿烂。
造物主并非开了人类的玩笑,因为在Lacrimosa推出第三张专辑Satura后的1994年,他给Tilo Wolff带来女神Anne Nurmi,而从后来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默契看来,不难做个假设:Anne Nurmi莫不是造物主从Tilo Wolff身上抽出来的那根肋骨,于是世界开始增殖,新亚当夏娃给古典主义贯注了新的忧伤和绝望,世界在荒芜的基础上构筑起了一个牢固的新古典主义哥特教堂。
这是属于Lacrimosa的领域。Lacrimosa,首先,乐队的名字来自莫扎特安魂弥撒的最后一个章节,这是Tilo Wolff对本土古典音乐家的向往和景慕;再则Tilo Wolff坚持用德文创作,用德语歌唱,这本身就是对德意志民族的一种神往和描述。这是德国的Lacrimosa,这也是Lacrimosa的德国。
2, 关于Tilo
1972年出生於德国法兰克福的Tilo Wolff是Lacrimosa的灵魂人物,Lacrimosa的音乐可说完全是由Tilo一人所主导,因为Lacrimosa所有的作品,几乎由Tilo包办了全部的词曲、乐器的编曲创作,甚至在Lacrimosa开始加入管弦乐、唱诗班之后,所有的管弦乐器、唱诗班编曲仍是全部出自Tilo一人之手。Lacrimosa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女主唱兼键盘手Anne Nurmi於94年时加入乐团,从此成为Tilo的最佳搭挡,而Anne加入乐团后,在Tilo的协助之下,也开始参与少部份的创作。
称Tilo Wolff是位难得一见的音乐奇才绝不为过,其所创造的Lacrimosa式音乐完全自成一格,无人能够模仿,有如迷一般神秘的Tilo,更像是位超然於世的艺术家,引领无数乐迷的追随与膜拜。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Tilo的“批评”,认为他根本不算是Gothic,这种看法也许是正确的。在《恐惧》(Angst,1991)与《孤独》(Einsamkeit,1992)之后,Tilo便由内敛转为直舒胸臆,这种转变也许就是天性使然;Tilo关注个体的生存与情感问题,除了《恐惧》中的“异教徒”(Der Ketze)外,他很少涉及宗教问题,与歌特或中世纪的“神圣”相比,Tilo的音乐散发的更多是尘世的气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远离神而亲近人的。而这种对尘世的亲近恐怕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重返伟大希腊时代”的精神从德国浪漫派开始便已然留驻在了德国哲人与艺术家的心中,从歌德、席勒,到尼采、海德格尔莫不如此。对启蒙运动及其现代性后果的反叛并没有引回中世纪,而是回溯到了欧西文明的源头——希腊时代,德国那些敏感的心灵都期盼着回归那生生不息的自然,返回那伟大的『人』的时代。也正是因为如此,Tilo才会在97年的专辑结束曲“时光大道”中真心赞颂“那伟大的希腊时代”。
Tilo Wolff身上的浪漫主义气质太浓重了,已至于将他的歌特气质完全盖住了……也许Tilo根子里就是一个德国浪漫派传人。他厌弃世俗,但他并不厌弃俗世(Erde,尘世、大地),他在生命的根基上继承了莫扎特的精神——虽境遇悲惨,而心中却满怀希望!他不会认为生命不过就是“Not Dead but Dying”;他在找寻什么?难道不就是光明——那能“点燃生命之火的光明”吗!
3,关于Elodia
1999年的哥特界应该属于Lacrimosa,仅仅因为这张概念专辑的推出。我们能够听见的词条是这样的:惊世骇俗、历时14个月、伦敦交响乐团、187个人演奏、概念专辑、三幕歌剧、教堂唱诗班、宿命感、极度悲伤、悲剧之王……这张专辑前面的历史和后面的延伸丝毫不逊色,前面是作为独立艺术家Tilo Wolff所有的哥特实验和交响创新的一次次尝试,操练之兵必有突围之日,它后面的延伸,是舍弃了——无论古典或者摇滚——一切音乐形式而向核心的一步步突进。
Elodia的封面和Lacrimosa以往唱片封面的基调是一样的,铅笔素描,细腻而达意。这也是Tilo Wolff作为艺术家的另一种才华。既然这个故事讲的是小丑和女神之间的爱与死,专辑封面是小丑抱着死亡的女神,从敞开的几扇教堂大门缓慢地走出去,从景深镜头来看,他们已经走过了很多道大门,像走出了所有废墟和樊篱,但他们走向的地方——是未知,是绝望,是圣洁。
4, 关于封面
Lacrimosa 的闪光点实在太多太多。无论是音乐上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还是一直以来都没有过退步的十余年业绩。抑或是主唱TILO与ANNE扑朔迷离的爱情,甚至是TILO英俊的面庞。当然不能忘记的是每张专辑的封面。TILO是个纯粹的艺术家,Lacrimosa 的每款封面都是他用钢笔手绘完成。但是在欣赏美丽的手绘同时。又有谁会意识到封面故事是TILO用九年的时间讲述的凄美爱情故事呢?从1991到1999,从《ANGST》到《ELODIA》,从TILO的独唱到ANNE的加入。九年的时间,七张经典的专辑,从出道一直讲述到鼎盛
ANGST - 1991
小丑TILO WOLFF在巡回马戏团中表演杂耍,这次他们来到了一个白雪皑皑的城镇,天空中弥漫这寒冷的气息。同往常一样,不管他怎样努力,都未曾有一个人真正关注过他。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在众人欢笑之后命里注定被人遗忘、
EINSAMKEIT - 1992
喧闹的演出过后,人群散去。孤独的小丑TILO来到空无一人的冰原上,静静的坐在那。若有所思,怆然泪下:“我的一生就会这样渡过么??”
天边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小丑身后长长的投影中一些图案浮现,叫人隐隐担忧……
SATURA - 1993
与此同时,在那遥远的黑暗的充满烛光的哥特式教堂里,黑暗女神ANNE正从神殿的深处托生出来,她那赤裸的身体,充满诱惑和妖异魅力。
INFERNO - 1995
黑暗女神ANNE NURMI张开了她的翅膀,将小丑TILO带到了古老神秘的GOTH都市。她那妖异的妆扮和黑暗风采将小丑征服,那充满爱欲火焰的酒……从此他们相伴在一起。
STILLE - 1997
空无一人的歌剧院中,小丑WOLLF在黑暗女神ANNE NURMI的鼓励与引导之下终于抛弃了那叫人调笑的杂耍,拿起提琴,准备实现自己的梦想。
LIVE - 1998
小丑WOLLF终于站在了万人瞩目的舞台中央,成为众人的焦点。他的音乐叫人倾倒,他征服了所有观众的心,那些灵魂……小丑成功了!!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但神话没有结束……
ELODIA - 1999
小丑亲手埋葬了这段神话恋情,过度的爱使他不能自控杀死了女神,抱着她的尸体缓缓走向那黑暗宫殿的尽头。
瑞士,美丽的中欧国家,独立厂牌Hall of Sermon就来自这里,旗下仅有9支签约乐队,却诞生了一支伟大的乐队,Dark Wave/Gothic/Orchestra音乐领域中真正的天皇巨星-Lacrimosa。如同乌云后一抹最华丽的闪电,暗夜中一颗最耀眼的流星,Lacrimosa用饱含压抑又极富激情的声音,悲观艰涩却灿烂无比的音乐,讲述着无法逃避也不愿忘怀的宿命悲剧和希翼,指引着破碎的灵魂,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Tilo Wolff, Lacrimosa的灵魂,闪耀着宿命悲观色彩的完美主义艺术家,现年只有28岁,而其音乐中所追求的唯美感,总是令人动容.1972年Tilo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8岁时就发表了自己的首张作品,1991年开始以Lacrimosa的名义推出处女专辑ANGST,令人窒息的阴郁伤感音乐氛围,词曲极具创新,迷人的神秘古典主义气息,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至今仍有乐迷对该张专辑推崇倍至.仅隔一年Tilo就推出了其第二张专辑EINSAMKEIT,那貌似欢快的民间曲调之中流淌出的情绪,难以言喻,令人动容;其更在第五首歌中加入了近3分钟的神秘宗教的咏颂,音乐氛围悠远深沉。1993年Lacrimosa 的新歌Alles Luge登上了德国独立音乐排行榜(DAC)。同年新专辑SATURA推出,这时Tilo对音乐驾驭能力已经炉火纯青,阴森晦涩的音乐情绪的铺排繁杂精密,更见心思,音乐理念依然伤感,自省,冷漠,内敛.1994对Lacrimosa来说有着非凡意义,因为女歌手兼键琴手Anne Nurmi(原Two witch)加入了乐队,这为TILO音乐理念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1995年经典专辑INFERNO推出,其音乐在各个环节上都已完善,形式更丰富,特点更鲜明.1997年推出的STILLE时乐队所面对的听众已经更为广泛,音乐更加气势恢弘,更加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这张专辑中的TILO开始显露出其非凡的编曲能力,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交响段落的时候.而Anne美妙的女高音和Tilo在声音的配合上也精妙无比,音乐的张力及表现力更趋完美,在音乐元素中引入北欧的Dark Metal的很多手法及配器方式,音乐效果更为华丽,色彩更为丰富浓郁,极具爆炸力,气势如虹的重金属吉他与Tilo和Anne的伤感凄美的键琴配合,更烘托出Lacrimosa 的迷乱沉重的悲剧音乐氛围. 随后98年的LIVE现场双专辑体现了乐队精湛的技艺. 1999年,Lacrimosa推出了惊世骇俗的概念专辑ELODIA,整张专辑的制作历时14个月,参与制作的音乐家多达187人(专辑中可以听到来自伦敦交响乐团的演绎),大家共同创造了这张无与伦比的摇滚歌剧. Lacrimosa: 在黑暗中潜行的悲剧之皇,当其神秘伤感的音乐充满了空虚的房间,在那份挥之不去的沉沉的伤感中,音乐变得更加完美透彻,用极度悲怆的古典主义气质交响抒情诗,延续着凄美但终将泯灭的宿命悲剧
LACRIMOSA--2
Tilo Wolff,是乐迷津津乐道的救世主,Lacrimosa,是黑暗中统治绝望的神灵,带给我们多少凄厉的夜色,多少垂死的呼唤。
说到底,Lacrimosa所极力营造的浓厚中世纪色彩和推崇的古典艺术文化,在北欧芸芸黑浪潮或哥特乐队身上都能找到,如Die FORM, Stoa, And Also The Trees, Rosa Crux,Stille Volk等等,但是Lacrimosa无疑是最杰出的。首先体现在那些独树一帜的封面设计上,他们每一张唱片封套的黑白手绘画都如此精致入微:它的精美体现在它把哥特建筑的雕梁画栋,极尽气派的尖顶圆柱都勾画得毫发不爽,线条虽又细又密却丝毫没有重叠像黑白的照片一样真实。极现中世纪宫廷的堂皇气派,奢侈而幽远。不仅如此,画面其实是以盛行于十二到十六世纪的哥特建筑作背景,反映男女主人公关系的主题。蕴含在每个封面中哀怨的故事,不能不让人以泪洗面。这些极尽扭曲的爱,在黑暗和绝望的尽头爆发了。我们只能恣意沉淫在那痛苦的漩涡中,对Tilo的痴情掩面而泣。
在Lacrimosa的唱片中,在《Angst》中,Tilo的角色无时无刻不是一个为人调笑,顾影自怜的小丑。《Einsamkeit》的封面里,在清冷苍白的月光下,他坐在自己影子里陷入了孤独的沉思;直到他仰慕的女神——Anne的到来。《Satura》中,教堂的烛光中隐约显现了女神的圣体;《Inferno》中,女神化身为手托着圣杯的黑天使,来到了现实的都市;《Stille》的封面里,小丑提着小提琴对着空无一人的歌特式大剧院,似在无奈地悲叹知音难觅,却不知道他的女神正在后台默默的关注着他的演出;直到《Elodia》中,Tilo亲手弑杀了他爱慕已久的女神,横抱着Anne的圣体缓缓地穿过哥特式的长廊,走入尽头的一片金光中...... 《Fassade》突然峰回路转,中世纪古堡式的建筑内却举行着摩登的时装展示,充满诡艳的戏剧性色彩。《Echos》,气势宏伟的三桅帆船上,小丑远航寻找往日的爱。
其次是他们将严整交响乐加到黑暗金属乐中的举措,使所有的作品恢弘大气、华丽堂皇。在我的心目中,Lacrimosa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参照物,其他同类型的乐队只有跟它比较,才能知道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之处。他们拥有哥特金属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大开大合的木电吉他骨架,硬朗干净的鼓点,沉稳突出的bassline;他们还拥有黑色浪潮的一切优点:阴郁压抑的男声,高昂优雅的女声,“仙音”派必不可少的美声唱法和优秀的keyboard部分; 在管风琴的庄严使乐曲壮阔磅礴的同时,又不乏笛子的飘渺和钢琴的孤寂。
引人入胜的当然少不了那些使人沉湎于痛苦中不能自拔的优美旋律,特别是1999年的那张惊世巨著Elodia,伦敦交响乐团的鼎力相助,使Lacrimosa更增添了交响黑金属那份独特的瑰丽,悠扬中蕴含着悲戚,黑暗中还是孤独无援。想起Metallica也在1998年时与三藩市交响乐团携手上演了一场古典与金属交映生辉的巨献,但比起Lacrimosa在英国伦敦的这场被誉为“血与泪的黑色舞台剧”还是稍逊一筹,因为单单从文化背景来看,欧洲所受中世纪时代的影响十分深远,Lacrimosa的祖国――德国更加是中世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在歌曲中不仅有中世纪遗留的烙印,同时也有新复古派的手法。这也与他年轻时所受的严格的古典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当然更多的是他在组建乐队的期间发掘的源源创意和灵感,进行的不断摸索。从Lacrimosa的第一、二张专辑就可以体现出来。
1994年的第三张专辑Satura是Lacrimosa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一位优秀的女性:Anne Nurmi加入了Tilo的Lacrimosa,她不仅为歌曲带来了多愁善感的思维和内容,那一手妙手生辉的键琴演奏更是使Lacrimosa的音乐锦上添花。1995年的Inferno,是两人默契配合的神来之作,那种铺天盖地的金属乐与管弦乐气势,低回沉郁的bass与double bass的巨大震撼力,带给人们多少震撼, 1997年的Stille专辑,Lacrimosa已显示出其王者之风,音乐层次更加丰富,Tilo编排大段的交响段落的能力已炉火纯青,音乐摆脱了早期的青涩,更加大气磅礴。巨大的成功背后,往往是长时间的沉寂。正当人们处于惶惶不知所终的观望中时,1999年推出的Elodia就如平地里的一声惊雷,惊醒了如在梦中的人们。这张专辑堪称Lacrimosa的里程碑,正如前文所说的,它超越了曾经拥有的辉煌,再造了歌特王朝的又一个颠峰。一时之间,Lacrimosa聚集了多少艳羡的目光,树起了多少仿效的楷模!
最后,同样精彩的还有他们的歌词,每一张唱片的歌词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的诗体小说,绘声绘色的描述了这一段段凄惨离奇的爱情,执意要让乐迷从肉体到精神都禁锢在无尽的爱情枷锁中,即使哭得声嘶力竭,天昏地暗也不得解脱。萧杀的女声让人想到了幽怨的哭诉,低沉压抑的男声就是冥冥暗黑世界中的主宰,它是对绝望女子的回答,对厄运的回答——“Make it end”中唱道:结束它,不要再强迫自己去忍受那些痛楚,不要再面对空洞的誓言,你只需要为自己找到真相,并深信不疑!Darkness中的高潮部分唱道:美丽不能看见只能去亲吻,我有如此多的爱意要给你,但你在哪里?我怎样才能来到你的身旁?Alliene Zu Zweit的开头唱道:在真实的末尾,在曙光的最后,在爱的尽头,那是你。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幸免于难,我们无声无息地分开了一段漫长时光,在与日俱增的爱情谎言中,我们走得越来越远,我们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可以说,Lacrimosa的唱片从外到内都是一次全感官的震撼,是一场歌特艺术的展览。如果寻寻觅觅还找不到使你动情的唱片,请尝试把你自己交给Lacrimosa,从他们的身上,你定会感受到现实和虚幻的交织,光明到黑暗的更替,正直与邪恶的对话;体验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无与伦比的感情鼓荡,就在黑暗之子Lacrimosa醒来之时。
LACRIMOSA--3(ELODIA)
1,关于Lacrimosa
只要是Gothic Rock/Metal的乐迷,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Lacrimosa!Lacrimosa这个字源自於莫札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Requiem)当中未完成的安魂弥撒(Lacrimosa),选用这个字做为团名,也注定了Lacrimosa悲愁的音乐风格,以及与莫札特的关系。聆听《Elodia》,人们会下意识地把他们的音乐分类。单从表面上,你会把他们归入歌特,但 Am Ende der Stille等歌曲中伦敦交响乐团和其他乐团的介入已经强调了乐队的古典趋向。Lacrimosa的音乐与莫札特的贴近显而易见, Lacrimosa(更确切的说是Tilo Wolff)的音乐可以看作由莫札特派生而来,无论是旋律、音色、还是贯穿歌曲的主音调韵律。An Ende der Stille明确地传递了这样的相似性。明亮的全交响器乐段落开头,庄严的号角和绷紧的双簧管掠过悦耳的情绪;三角铁和混合的韵律纹理也在稳妥的处理中亮相;音乐在这里被精妙的分配至2个线程……整张专辑表现了乐队深厚的古典功力。同时乐团也以小丑图像做为团徽,藉以引喻在小丑欢乐表面背后的空虚孤独.Lacrimosa的成长恰好应证了上帝造人的神话模式,而一个亚当和一个夏娃创造出来的是后来的全部世界。Tilo Wolff作为荒芜时代的亚当,在他20未竟的青春岁月里便推出了Angst这样的哥特经典——它同时预示了一颗暗潮之星在若干年后的璀璨和灿烂。
造物主并非开了人类的玩笑,因为在Lacrimosa推出第三张专辑Satura后的1994年,他给Tilo Wolff带来女神Anne Nurmi,而从后来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默契看来,不难做个假设:Anne Nurmi莫不是造物主从Tilo Wolff身上抽出来的那根肋骨,于是世界开始增殖,新亚当夏娃给古典主义贯注了新的忧伤和绝望,世界在荒芜的基础上构筑起了一个牢固的新古典主义哥特教堂。
这是属于Lacrimosa的领域。Lacrimosa,首先,乐队的名字来自莫扎特安魂弥撒的最后一个章节,这是Tilo Wolff对本土古典音乐家的向往和景慕;再则Tilo Wolff坚持用德文创作,用德语歌唱,这本身就是对德意志民族的一种神往和描述。这是德国的Lacrimosa,这也是Lacrimosa的德国。
2, 关于Tilo
1972年出生於德国法兰克福的Tilo Wolff是Lacrimosa的灵魂人物,Lacrimosa的音乐可说完全是由Tilo一人所主导,因为Lacrimosa所有的作品,几乎由Tilo包办了全部的词曲、乐器的编曲创作,甚至在Lacrimosa开始加入管弦乐、唱诗班之后,所有的管弦乐器、唱诗班编曲仍是全部出自Tilo一人之手。Lacrimosa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女主唱兼键盘手Anne Nurmi於94年时加入乐团,从此成为Tilo的最佳搭挡,而Anne加入乐团后,在Tilo的协助之下,也开始参与少部份的创作。
称Tilo Wolff是位难得一见的音乐奇才绝不为过,其所创造的Lacrimosa式音乐完全自成一格,无人能够模仿,有如迷一般神秘的Tilo,更像是位超然於世的艺术家,引领无数乐迷的追随与膜拜。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Tilo的“批评”,认为他根本不算是Gothic,这种看法也许是正确的。在《恐惧》(Angst,1991)与《孤独》(Einsamkeit,1992)之后,Tilo便由内敛转为直舒胸臆,这种转变也许就是天性使然;Tilo关注个体的生存与情感问题,除了《恐惧》中的“异教徒”(Der Ketze)外,他很少涉及宗教问题,与歌特或中世纪的“神圣”相比,Tilo的音乐散发的更多是尘世的气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远离神而亲近人的。而这种对尘世的亲近恐怕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重返伟大希腊时代”的精神从德国浪漫派开始便已然留驻在了德国哲人与艺术家的心中,从歌德、席勒,到尼采、海德格尔莫不如此。对启蒙运动及其现代性后果的反叛并没有引回中世纪,而是回溯到了欧西文明的源头——希腊时代,德国那些敏感的心灵都期盼着回归那生生不息的自然,返回那伟大的『人』的时代。也正是因为如此,Tilo才会在97年的专辑结束曲“时光大道”中真心赞颂“那伟大的希腊时代”。
Tilo Wolff身上的浪漫主义气质太浓重了,已至于将他的歌特气质完全盖住了……也许Tilo根子里就是一个德国浪漫派传人。他厌弃世俗,但他并不厌弃俗世(Erde,尘世、大地),他在生命的根基上继承了莫扎特的精神——虽境遇悲惨,而心中却满怀希望!他不会认为生命不过就是“Not Dead but Dying”;他在找寻什么?难道不就是光明——那能“点燃生命之火的光明”吗!
3,关于Elodia
1999年的哥特界应该属于Lacrimosa,仅仅因为这张概念专辑的推出。我们能够听见的词条是这样的:惊世骇俗、历时14个月、伦敦交响乐团、187个人演奏、概念专辑、三幕歌剧、教堂唱诗班、宿命感、极度悲伤、悲剧之王……这张专辑前面的历史和后面的延伸丝毫不逊色,前面是作为独立艺术家Tilo Wolff所有的哥特实验和交响创新的一次次尝试,操练之兵必有突围之日,它后面的延伸,是舍弃了——无论古典或者摇滚——一切音乐形式而向核心的一步步突进。
Elodia的封面和Lacrimosa以往唱片封面的基调是一样的,铅笔素描,细腻而达意。这也是Tilo Wolff作为艺术家的另一种才华。既然这个故事讲的是小丑和女神之间的爱与死,专辑封面是小丑抱着死亡的女神,从敞开的几扇教堂大门缓慢地走出去,从景深镜头来看,他们已经走过了很多道大门,像走出了所有废墟和樊篱,但他们走向的地方——是未知,是绝望,是圣洁。
4, 关于封面
Lacrimosa 的闪光点实在太多太多。无论是音乐上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还是一直以来都没有过退步的十余年业绩。抑或是主唱TILO与ANNE扑朔迷离的爱情,甚至是TILO英俊的面庞。当然不能忘记的是每张专辑的封面。TILO是个纯粹的艺术家,Lacrimosa 的每款封面都是他用钢笔手绘完成。但是在欣赏美丽的手绘同时。又有谁会意识到封面故事是TILO用九年的时间讲述的凄美爱情故事呢?从1991到1999,从《ANGST》到《ELODIA》,从TILO的独唱到ANNE的加入。九年的时间,七张经典的专辑,从出道一直讲述到鼎盛
ANGST - 1991
小丑TILO WOLFF在巡回马戏团中表演杂耍,这次他们来到了一个白雪皑皑的城镇,天空中弥漫这寒冷的气息。同往常一样,不管他怎样努力,都未曾有一个人真正关注过他。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在众人欢笑之后命里注定被人遗忘、
EINSAMKEIT - 1992
喧闹的演出过后,人群散去。孤独的小丑TILO来到空无一人的冰原上,静静的坐在那。若有所思,怆然泪下:“我的一生就会这样渡过么??”
天边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小丑身后长长的投影中一些图案浮现,叫人隐隐担忧……
SATURA - 1993
与此同时,在那遥远的黑暗的充满烛光的哥特式教堂里,黑暗女神ANNE正从神殿的深处托生出来,她那赤裸的身体,充满诱惑和妖异魅力。
INFERNO - 1995
黑暗女神ANNE NURMI张开了她的翅膀,将小丑TILO带到了古老神秘的GOTH都市。她那妖异的妆扮和黑暗风采将小丑征服,那充满爱欲火焰的酒……从此他们相伴在一起。
STILLE - 1997
空无一人的歌剧院中,小丑WOLLF在黑暗女神ANNE NURMI的鼓励与引导之下终于抛弃了那叫人调笑的杂耍,拿起提琴,准备实现自己的梦想。
LIVE - 1998
小丑WOLLF终于站在了万人瞩目的舞台中央,成为众人的焦点。他的音乐叫人倾倒,他征服了所有观众的心,那些灵魂……小丑成功了!!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但神话没有结束……
ELODIA - 1999
小丑亲手埋葬了这段神话恋情,过度的爱使他不能自控杀死了女神,抱着她的尸体缓缓走向那黑暗宫殿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