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The Pianist 豆瓣
9.2 (56 个评分) Original Soundtrack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专辑名称:The Pianist: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作曲家:Fryderyk Chopin, Wojciech Kilar
演奏家:Janusz Olejniczak, Andrzej Szpilman
专辑类别:Soundtracks
发行公司:Sony
发行日期:November 26, 2002
专辑介绍:
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根据波兰籍作曲家/钢琴家Wladyslaw Szpilman自传体小说改编,但波兰斯基在电影中倾注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情——7岁时曾经有过逃出克拉科夫犹太区的类似经历。
电影的音乐主题则由肖邦的钢琴曲贯穿始终——作为一个钢琴家,肖邦的作品是Szpilman演奏曲目的核心部分。而波兰当代钢琴家Janusz Olejniczak的演奏也深得肖邦的精髓,唯一一首非钢琴曲曲目则是由与Roman Polanski经常合作的作曲家Wojciech Kilar为Szpilman一家迁入犹太区一幕所作的‘Moving to the Ghetto, Oct. 31, 1940’,一种小心翼翼式的悲哀与沉痛;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中还收录了Szpilman本人在1948年华沙录制的肖邦的‘Mazurka Op. 17, No.4’的珍贵演绎版本。(虽然效果不是很好)
专辑曲目:
1.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sharp minor, KK Anh.Ia/6 (doubtful)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2. Nocturno for piano in E minor, Op. 72, CT 126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3. Nocturne for piano in C minor, Op. 48/1, CT 120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4. Ballade for piano No. 2 in F major, Op. 38, CT 3 (Four Ballades)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5. Ballade for piano No. 1 in G minor, Op. 23, CT 2 (Four Ballades)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6. Waltz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34/2, CT 208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7. Prelude for piano No. 4 in E minor, Op. 28/4, CT 169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Janusz Olejniczak
8.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for piano, Op. 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Tranquillo (Introduction to the Grande Polonaise)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Performed by The Warsaw Philharmonic National Orchestra of Poland with Janusz Olejniczak
Conducted by Tadeusz Strugala
9.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for piano, Op. 22. Grande Polonaise in E flat major. Molto allegro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Performed by The Warsaw Philharmonic National Orchestra of Poland with Janusz Olejniczak
Conducted by Tadeusz Strugala
10. The Pianist, film score Moving to the Ghetto Oct. 31, 1940
Composed by Wojciech Kilar
Performed by The Warsaw Philharmonic National Orchestra of Poland with Hanna Wolczeska
Conducted by Tadeusz Strugala
11. Mazurka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17/4, CT 63
Composed by Fryderyk Chopin with Andrzej Szpilman
哥德堡变奏曲1955录音重建版 豆瓣
9.8 (9 个评分)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5月29日 出版发行: Sony Classics
古尔德在1955年录制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不仅是这位加拿大钢琴怪杰音乐事业的分水岭,也让世人听到巴赫音乐的不同阐述样貌:深刻、微妙、澄净,节奏动态分明,旋律令人迷醉。这首原本是贵族安眠乐的秘藏曲目因此洛阳纸贵,掀起的古尔德热潮,至今依然风靡全球。
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ZENPH Studios是一家音乐科技公司,创办人渥克(John Q. Walker)拥有软体工程与钢琴演奏双博士学位,他与同样拥有科技与钢琴双博士学位的三位同事成功开发一种能够精准模拟钢琴录音中,包括音准,触鍵等等纯粹钢琴演奏要素的软体,转化成Yamaha Disklavier Pro grand piano可辨识的超高解析度数位音乐档案,如此,典型在夙昔的钢琴巨匠宛如亲临录音室,以毫厘不差的精准度重現录音演奏現场。2006年9 月25日,古尔德74岁冥诞那天,曾获得11次葛莱美奖的唱片制作人Steve Epstein、古尔德生前专任调音師Verne Edquist,來自YAMAHA的技术人員,古尔德的同事与朋友,齐聚在加拿大的古尔德录音室里,亲临见证这一场划时代的录音工程。本辑特別采用SACD Hybrid形式发行,还特別收录「终级耳机体验完整版」,聆听者帶上耳机,就能够原音重現1955年古尔德在录音室弹奏哥德堡变奏曲時,他的耳机里所听到的音乐,这绝对是所有爱乐者此生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SONY/BMG)
巴赫: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 豆瓣
Peter Serkin (彼得·塞尔金)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2月11日 出版发行: RCA
《巴赫: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创作意图只能无限接近,最纯正的巴赫,他做到了。本唱片收录了巴赫为儿子弗里曼的音乐教育而作的《创意曲集》30首,这是一套有着重要意义又通俗易懂的键盘复调练习作品。此外,还收录《键盘练习曲第三部》中仅有的没有宗教文本内容的四首二重奏曲 ,也可以说是比较纯粹的键盘练习。
这些曲集是当今所有学习钢琴的人所必须接触的曲目,由音乐世家新一代掌门人、曾获得格莱美大奖的美国钢琴家彼得·塞尔金演奏,《纽约时代周刊》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成就最高的音乐家之一”。
塞尔金在此唱片中以纯正的巴赫风格感将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的音色、质感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比起20世纪中后期涌现的各种对于巴赫的极富个性的演奏版本来,也许这是更为接近巴赫创作意图的诠释了。
●博大精深的儿童音乐教育之作,所有学琴人必须接触的曲目
●彼得·塞尔金最接近巴赫创作意图的演奏版本,钢琴学者的示范唱片
“音乐之父”巴赫黄金时代的伟大键盘作品。格莱美奖得主彼得·塞尔金范本演奏。
哥德堡变奏曲 / 佩莱希亚 豆瓣
9.5 (17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Murray Perahi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10月3日 出版发行: Sony
美国钢琴家 Murray Perahia 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比肩 Gould 的对这部伟大的键盘音乐的优异诠释,精准流畅,完美无瑕。
古尔德: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 1955版 豆瓣
9.7 (61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10月27日 出版发行: Sony
巴赫在世的最后几年,主要花费时间在删改和完成先前的作品上面,但他仍继续写出新的作品。
《键盘练习曲集》第三卷出版之后,过了3年,第四卷在1742年也问世了,其实这是一套完整的作品。内容是咏叹调的三十首变奏曲,是巴赫为学生哥德堡(Goldberg)创作的乐曲。据说,俄罗斯驻德雷思顿大使冯·凯塞林男爵(Baron von Kaiseriling)因为晚上经常失眠,就让他的管风琴师哥德堡作一首催眠曲,用来在入睡前弹奏,哥德堡就向他教师巴赫求救,巴赫信手拈来,在短时间内,创作了这部作品。不过据英国传纪作家,蒂姆·道雷的《巴赫传》所述,这首曲子其实是凯塞林男爵直接委托巴赫写的,因与巴赫有师徒缘份的哥德堡每晚必须弹奏此曲而得名。这部作品堪称是“巴赫所有键盘作品中结构最简单、最扎实的作品,它气势磅礴、雄壮精美,经由技艺超群的大师巧妙演泽,将最严密的逻辑秩序和最自由的抒情表达融而为一,使人为之惊叹”。
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很好地把握了巴赫的精髓,用现代钢琴再现了这部原为大键琴写的作品的丰富内涵。古尔德成名后,第一张录制的唱片就是这首《哥德堡变奏曲》,当时的录音公司,即sony公司的前身哥伦比亚公司的职员问他,是不是换一首常见的,要知道在古尔德之前只有著名的波兰钢琴家兰多夫斯卡录过此曲,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但年青的古尔德很有礼貌地固执了已见。就在它的唱片发行后,全世界爱乐者的心都被征服了,原先对巴赫音乐敬而远之的人,通过古尔德的诠释,开始读懂了巴赫严谨背后的美,许多人将其视为珍品。也许世界上唯一对这张唱片不满意的就是古尔德本人。在数码技术出来后,古尔德又重新录制了此首,且是他生平唯一的一次重录。原先自己用了20多年的斯坦威钢琴也变成了雅马哈钢琴,还是别人闲置在一边的旧钢琴。
谁也不清楚古尔德为什么重录这部作品。重录,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先前的否定,不过他的确公开否定了被公认为他里程碑的1955年录制版。“我无法与录制这张唱片的这个人的精神形成认同,就像这张唱片是一个别的什么人录制的与我无关。”确实,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先前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声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1981的数码版,染上了一层超物然外的深刻宁静的气质。演奏时间也由原来的38分27秒放慢至51分15秒,特别是最后的咏叹调,他真的是在说,永别了,有种有意拖长的,令人揪心的口吻……
早先少数几个演奏过《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家基本上都遵循老的传统。现在古尔德重又回到了早先的传统。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扬弃。如作品以同一主题不断变奏的同度卡农、二度卡农、三度卡农直至九度卡农贯穿其中,互相之间安排性格不同的两个间播段进行对比,最后又回到“本体”——主题本身,这种既变化又统一,既和谐又对比,从一个本源出发,逐步发展,变形又回到本体,这一构想本身却具有更普遍、更广泛、更宏观的哲学内涵。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的,艺术在感性的面纱下揭示理念的发展,直到“看到更远的精神这一客观形式回转过来,把它扬弃,而后又返回自身”。
虽然,可以将古尔德1981年的版本,听成是他死前的永诀,如果仔细倾听,认真品味。我们发觉他的表情并没有过份的沉痛和悲哀,相反很宁静、深秋般的宁静。古尔德在巴赫的伟大音乐中,战胜了死亡,超越了自我,在生命最后时刻,似乎真正接受了上帝的福音。他知道自己已修成正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圣徒。
他,从巴赫开始,以巴赫结束。
曲目介绍:
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
30段变奏分别是:
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2.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不随基本旋律。
3.卡农,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
4.模仿前一变奏。
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
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
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
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
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
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
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
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
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
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
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
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
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
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
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
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
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
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
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
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
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
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
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
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
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li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 格伦·古尔德1981年第二版录音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数字版)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数码录音版) 豆瓣
9.9 (152 个评分)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3年3月8日 出版发行: Glenn Gould Edition
巴赫在世的最后几年,主要花费时间在删改和完成先前的作品上面,但他仍继续写出新的作品。
《键盘练习曲集》第三卷出版之后,过了3年,第四卷在1742年也问世了,其实这是一套完整的作品。内容是咏叹调的三十首变奏曲,是巴赫为学生哥德堡(Goldberg)创作的乐曲。据说,俄罗斯驻德雷思顿大使冯·凯塞林男爵(Baron von Kaiseriling)因为晚上经常失眠,就让他的管风琴师哥德堡作一首催眠曲,用来在入睡前弹奏,哥德堡就向他教师巴赫求救,巴赫信手拈来,在短时间内,创作了这部作品。不过据英国传纪作家,蒂姆·道雷的《巴赫传》所述,这首曲子其实是凯塞林男爵直接委托巴赫写的,因与巴赫有师徒缘份的哥德堡每晚必须弹奏此曲而得名。这部作品堪称是“巴赫所有键盘作品中结构最简单、最扎实的作品,它气势磅礴、雄壮精美,经由技艺超群的大师巧妙演泽,将最严密的逻辑秩序和最自由的抒情表达融而为一,使人为之惊叹”。
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很好地把握了巴赫的精髓,用现代钢琴再现了这部原为大键琴写的作品的丰富内涵。古尔德成名后,第一张录制的唱片就是这首《哥德堡变奏曲》,当时的录音公司,即sony公司的前身哥伦比亚公司的职员问他,是不是换一首常见的,要知道在古尔德之前只有著名的波兰钢琴家兰多夫斯卡录过此曲,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但年青的古尔德很有礼貌地固执了已见。就在它的唱片发行后,全世界爱乐者的心都被征服了,原先对巴赫音乐敬而远之的人,通过古尔德的诠释,开始读懂了巴赫严谨背后的美,许多人将其视为珍品。也许世界上唯一对这张唱片不满意的就是古尔德本人。在数码技术出来后,古尔德又重新录制了此首,且是他生平唯一的一次重录。原先自己用了20多年的斯坦威钢琴也变成了雅马哈钢琴,还是别人闲置在一边的旧钢琴。
谁也不清楚古尔德为什么重录这部作品。重录,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先前的否定,不过他的确公开否定了被公认为他里程碑的1955年录制版。“我无法与录制这张唱片的这个人的精神形成认同,就像这张唱片是一个别的什么人录制的与我无关。”确实,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先前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声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1981的数码版,染上了一层超物然外的深刻宁静的气质。演奏时间也由原来的38分27秒放慢至51分15秒,特别是最后的咏叹调,他真的是在说,永别了,有种有意拖长的,令人揪心的口吻……
早先少数几个演奏过《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家基本上都遵循老的传统。现在古尔德重又回到了早先的传统。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扬弃。如作品以同一主题不断变奏的同度卡农、二度卡农、三度卡农直至九度卡农贯穿其中,互相之间安排性格不同的两个间播段进行对比,最后又回到“本体”——主题本身,这种既变化又统一,既和谐又对比,从一个本源出发,逐步发展,变形又回到本体,这一构想本身却具有更普遍、更广泛、更宏观的哲学内涵。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的,艺术在感性的面纱下揭示理念的发展,直到“看到更远的精神这一客观形式回转过来,把它扬弃,而后又返回自身”。
虽然,可以将古尔德1981年的版本,听成是他死前的永诀,如果仔细倾听,认真品味。我们发觉他的表情并没有过份的沉痛和悲哀,相反很宁静、深秋般的宁静。古尔德在巴赫的伟大音乐中,战胜了死亡,超越了自我,在生命最后时刻,似乎真正接受了上帝的福音。他知道自己已修成正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圣徒。
他,从巴赫开始,以巴赫结束。
曲目介绍:
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
30段变奏分别是:
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2.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不随基本旋律。
3.卡农,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
4.模仿前一变奏。
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
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
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
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
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
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
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
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
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
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
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
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
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
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
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
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
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
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
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
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
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
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
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
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
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li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风和日丽 豆瓣
9.0 (33 个评分) Capozio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11年5月2日 出版发行: New World Music
Enjoy this tranquil mix of orchestral arrangements and vivid piano melodies. Each song evokes a unique emotion that's perfect for enjoying a serene moment at anytime of day.
With 'Serenity' Capozio has succeeded in creating beautifull, soothing music which is a perfect getaway from the busy everyday life.
Let It Go 豆瓣
9.7 (12 个评分) The Piano Guys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14年2月18日 出版发行: TPG Productions
The Piano Guys Give Us Chills With This Classical Rendition Of 'Let It Go' From 'Frozen," mixed with Vivaldi's "Winter".
海上钢琴师 豆瓣
9.4 (224 个评分) Ennio Morricone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9年10月12日 出版发行: Sony
《海上钢琴师》叙述了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彩不凡且极富争议的一生。为《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的是世界电影界着名和资深的意大利最具风格的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从处女作《法西斯分子》到去年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其中随性的爵士音符随处可见,出彩的配乐表现出这张大碟决不流俗的态度。同时这张原声大碟还请来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钢琴独奏家,演绎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散拍乐名家的代表作品。原声大碟中,1900在滑动的钢琴的上弹奏、与爵士乐大师斗法机巧跳脱,精妙无比,尤其是他透过舷窗看到暗恋情人即兴创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温婉细腻如喁喁私语,被公推为全片最动人乐章。全专辑最具吸引力的当属颜尼欧�莫瑞克奈与前Pink Floyd乐队大将Rogers Waters以及重摇滚乐队Van Helen的当家吉他手Edward Van Helen,三巨头首度合作的电影主题曲《Lost Boy Calling》(失去的呼唤),悠远飘渺,增添几许传奇深度。世纪末回首世纪初叶最动人的海洋传奇巨作已经诞生。
白日梦 豆瓣
9.0 (14 个评分) The Daydream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记忆里共同的事,他用非常优雅与平和的风格传递乐音。
第一首「眼泪」,描述回首一则伤感的故事;第五首「思念」,则是表达出心中的渴望;第六首「下雨的星期日」,是每一个人熟悉的景象;第八首「情人节」乐句甜美讨好,充满欢喜之情;第十首「婚礼」则是一段?涵趣味变化,取材自Mendelssohn的曲子。
本专辑的音乐风格让人恍若置身于一部电影里。白日梦的真诚将可触动你的心,他可说是一位真正了解人类情感的艺术家。
于中国的七夕情人节里, <白日梦>可说是一张属于爱人的、属于窗前飘落的雨、属于情人节、属于城市时光。 新世纪钢琴家白日梦,以钢琴独奏的方式,铺陈梦境里充满感伤、与凄美爱情的歌曲, 令人动容。
白日梦的音乐让人很自然联想起另一位同样在New Age领域中耕耘的著名钢琴家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他们的演奏及作曲风格颇有相似之处,而且都非常擅长用音乐写景、抒情、构筑意境、烘托气氛。《梦》中的音乐分为13段,每段均有独立的标题,整体上又是前后互相关联的。
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有爱恨离别,有对人生的迷恋,有对幸福的憧憬,也有梦境难圆的悲伤情怀。
其中Track 3《美丽女子》、Track 5《思念》、Track 6《下雨的星期日》、Track 7《白日梦》、Track 12《问句》和Track 13《雨中漫步》等几段,音乐相当优美,时常会让听者恍如置身电影院里正在观看一部情节凄美曲折的电影一般。
在白日梦的音乐中,我们很少会有闲暇去留意他的演奏技法如何等琐碎细节,他的音乐天生就像具有莫名的感染力,紧紧扣住听者的思绪,可见他是一位真正了解人类情感的音乐家。
市面上不少新世纪音乐专辑空有华美的包装和商业气息浓厚的内容主题,很难让人听过一遍后反复咀嚼。
《梦》这张专辑如同一幅下笔不多的中国水墨画,简洁生动之余,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维空间,是一张构思精巧,制作成功的新世纪音乐精品。
The Daydream 是作者的艺名,这张《Dreaming》是The Daydream的NewAge风格的钢琴独奏专辑,曲风缓慢恬静,带着丝丝淡淡的忧伤,聆听这张专辑,也许会想起过去的爱恨离别,或者从前的遗憾……没错,虽然是NewAge风格的钢琴曲,但丝毫不比古典钢琴逊色,曲子表达的忧伤可以直达您的心扉,让你有点点伤感,有点点怀念,却又是那幺那幺的美。
曲以慢速的节奏为主调,在那双舞动的手下,流转出一个一个澹然的音符,勾勒出一副天凉如水的默默。始终缓缓的弹奏着,犹如溶在秋凉夜幕下的人们,遥望着天边的星群,独自默然着;也若同秋夜无聊的时刻,脑子里不断交织各色想法。
但主旋律是不变的,缓缓的节拍,低音弹奏的主旋律,每个变奏中间还有清脆的几声单音,似乎眼睛微雾着,然后仿佛听见清脆的滴落声。有稍快节拍的弹奏,也有慢速的低语。
犹如起起伏伏的心情,只为思念的哪个人。他们有时候是似听见走近自己的脚步声的喜悦,有时候会是夜夜思君不见君的浅愁……就在这样一种声音中,静默于一种幻听中,犹如经历着庄周的化蝶之梦,再分不清哪里是自己生活的彼岸,哪里是彼岸生活的自己。
[国外代理馆-韩国HUKS.MUSIC系列-幸福不思议]. 豆瓣
风潮唱片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日
琴键上的幸福乐章 不思议的浪漫悸动
收录韩剧「冬季恋歌」、「巴黎恋人」及「雪花」等经典钢琴曲
高踞韩国排行榜、风靡全亚洲的韩剧配乐经典
网友乐迷一致推荐「最佳婚礼音乐」!
还记得最近的幸福时刻吗?是闻著清晨花开的芬芳、还是听见雨珠的滴答声、或是阅读友人稍来的书信、也许是下一个街角的不期而遇…
收录韩国钢琴家白日梦、RAIN为「冬季恋歌」、「巴黎恋人」及「雪花」等知名韩剧编写的9首经典钢琴曲。
浪漫善感的旋律,温柔抚平每一颗曾经受伤的心,为你施展不思议的幸福魔法。
幸福的味道 豆瓣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新力音乐
管他的 来个心灵落跑吧!
枫.沁凉凉的. 太阳.暖暖的. 芬多精.清香香的.
你听见了吗?
空气中那悠扬流畅的隐隐热情
点醒了心中那隐藏的
很轻很柔的幸福
踏着枫叶去旅行
你听见幸福的味道了吗?
[曲目及介绍]
Disk 1
01.Always With Me - Tomohisa Okudo
奥斯卡最佳动画、威尼斯金狮奖,宫崎骏动画神隐少女主题钢琴演奏版
02.First Love - Takayoshi Hirano
日本流行乐天后宇多田畅销单曲,泷泽秀明、松岛菜菜子主演“魔女的条件”主题曲First Love钢琴柔情演奏版
03.Green Destiny-Love Theme - Tan Dun & Yo-Yo Ma
谭盾与马友友二大东方巨星首度合作,电影卧虎藏龙主旋律
04.Before Love - Ryuichi Sakamoto
“末代皇帝”配乐大师阪本龙一沉静心灵之作
05.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 Charlotte Church
天籁美少女夏绿蒂,重新演译赛门与葛芬柯最佳友情代表作
06.听见蓝山的味道 - 董运昌
台湾首席吉他大师,伯朗蓝山咖啡广告曲
07.Somewhere In The Time - Hajime Mizoguchi
“白色之恋1”、“白色之恋2”、“美丽人生”配乐大师沟口肇浪漫爱情曲
08.Twilight In Upper West - The Square
日本融合爵士乐第一团体The Square充满夏日风情之作
09.1974-Way Home - Mondo Grosso
日本超级制作人大泽伸一领军团体,清新悠闲小品
10.Waltz In The Evening Glow - Takashi Kako
东洋乐坛最代表性国际级音乐家-加古隆新世纪音乐风
11.Let’s Get Together Now - Johnny Woods
2002世界杯足球赛日韩主题曲,钢琴轻快版
12.I’m Confessin’(That I Love You) - Thelonious Monk
爵士乐大师瑟隆尼斯孟克钢琴独奏出男人满怀爱慕之心情告白
13.Love So Rare - Aselin Debison
八年级的美声小精灵艾丝琳首张专辑充满爱尔兰民谣风味作品
14.The Ludlows - James Honer
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选自电影“真爱一世情 Legend of the Fall”
15.流星雨 - 陈冠宇
钢琴王子陈冠宇加入新力首张钢琴专辑,F4流星雨钢琴柔情版
16.Auld Lang Syne - Gato Barbieri
拉丁爵士乐教父-卡多巴比耶里,吹奏出离歌的淡淡哀愁
Disk 2
01.Anthem - Vangelis Feat. Kodo
火战车金奖大师范吉利斯为2002世界杯足球赛谱写气势磅礴闭幕曲
02.Nocturne In C-Sharp Minor - Janusz Olejninczak
钢琴诗人萧邦作品,选自电影“战地琴人The Pianist”
03.The Libertango - Yo-Yo Ma
选自电影“情牵探戈 Tango Lesson”,马友友完整呈现探戈的热情与活力
04.Italia - Gabriel Yared
充满义大利浪漫风情曲,选自电影“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05.脸颊贴紧月球 - 雷光夏
台北爱乐粉红色森林主持人雷光夏风格独特音乐作品
06.Endless Rain - X
日本视觉系摇滚始祖,原名 X 的X-Japan1989年成名之作
07.You Live On In My Heart - Opera Babe
世界杯足球赛“英国队”代言人美声佳人诠释温馨感人电影“新天堂乐园”主题曲
08.Cavatina - John Williams
金奖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选自电影“越战猎鹿人The Deer Hunter”
09.Why Worry - Chet Atkins
爵士吉他大师查特阿特京斯重新诠释摇滚乐团极端海峡Dire Straits作品
10.The John Dunbar Theme - John Barry
约翰贝瑞,选自电影“与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
11.I’m Forrest...Forrest Gump - Alan Silvestri
以钢琴和淡雅的弦乐陪衬出电影“阿甘正传”主角纯真简单的心灵
12.街角的祝福 - 陈冠宇
钢琴王子陈冠宇的钢琴情诗集,悠悠琴声中颂咏聂鲁达的爱情诗篇
13.Once In A Blue Moon - Taro Iwashiro
日剧偶像竹野内丰主演“网路情人”主题音乐
14.Adagio - Lara Fabian
古典乐经典曲加上当代词句结合萝拉菲比安的歌声,道出永恒的爱情
15.Vissi D’Arte - Grover Washington Jr.
爵士萨克斯风手,以爵士乐重新诠释歌剧Aria的跨界作品
16.The Girl From Ipanema - Charlie Byrd
Bossa Nova国歌依帕内玛的h娘吉他轻快演奏版
17.Don’t Blame Me - Andre Previn
窈窕淑女、乞丐与荡妇金奖配乐大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