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 豆瓣
作者: 范瑞平 / 贝淡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4
《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由范瑞平等编著。中华正在崛起,儒学可当复兴?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今已是人民共和的天下,至圣先师何在?中国模式初现峥嵘头角,大道三通直面普世价值,仁义礼智何为?《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选文三部十五篇,三部所题“政治儒学复兴的正当性”、“可行性与可取性”、“走向未来”,直指儒学的当下与未来,可欲与可行。既有当代大陆儒家的黄钟大吕之音,亦有港台新儒家绵延之嫡绪,间有西来贤者对儒家的同情之理解,抑或来自自由主义阵营的儒家式建构,前世今生,旧邦新命,无不是在如今肆虐寰宇的世界潮流之中,追问着这个感人至深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豆瓣
作者: 刘再生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 5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工作,数十年来,进展都较迟缓,但是近十几年,却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惜的是,这些成果分散发表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刊物上,倘非专门收集的人士,实在不易窥其全豹,沧海遗珠,那就更在所难免了。
刘再生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则由于前面所说的物色,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使读者在获得通常所说的古代音乐史常识之外,同时接触到各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各咱不同的见解。这里,随举些例子:对于我国间律形成的时期,过去只凭文献资料加以推断,其实是并不清楚的。十多年前,根据对于出土的音乐文物的调查和考证,先后出现了两种新的见解,即吕骥同志所认为的“我国五声音阶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已经形成”的观点;黄翔鹏同志所认为的“完整的七声音阶至迟在晚商期间已经形成”,从而推断“我国音乐中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有一个长期并存的传统”的观点。这些,都能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中找到清楚的叙述。不久前,李纯一同志发表了不同意将地隔三百公里之遥,年代和文化遗存是否相同尚末搞清的两个埙合并研究,因而做出不同推断的观点,同样为本书怕收纳。这些观点不一的研究成果,虽然一时难定是非,但是对于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显然都是有益的。因此,本书的这一特色就是不可磨灭的。
晚清七十年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9 (36 个评分) 作者: 唐德剛 遠流出版社 1998 - 6
《晚清七十年》是唐德刚教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后经不断增删和改写而成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本书由于作者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作者的历史观点与一般的历史学家晚清观点大不相同。全书由“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五部分构成,并附有数十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极富历史震撼和可读性。
袁氏当国 豆瓣 Goodreads
8.3 (51 个评分) 作者: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袁氏当国》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作者唐德刚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袁氏当国》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就力图改变这个形象,为读者重新烹调了一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梁漱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本书初版于1922年,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全书共五章,主要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内容。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注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梁漱溟(1893-1988),原名梁鼎焕,毕生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和著述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