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
俱舍论颂疏讲记 豆瓣
作者: [印] 世亲菩萨 / [唐] 圆晖法师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古印度佛学大师世亲尊者(5世纪人)所造。全书由《本颂》(六百颂)和《释论》(八千颂)组成,是佛教重要论书之一。本论综合佛教有部、经部宗见而出胜解,义通大乘,指归上遂。全书内涵斗沛,意境深远,所涉及到的佛教名相极为广泛,又依严谨的量论(因明)法则理论解析,开阖有间,雄辩善巧,所以向被尊为“聪明论”,亦为佛教入门著作。本书较早由陈真谛法师所译,唐玄奘法师继而重译,称为“新论”。最后,玄奘师门下如神泰、普光、法宝等在研习《俱舍》的同时各予注疏,见解纷呈。唐开元中,有传承法相学法脉的圆晖法师又节略各家义疏,兼摄会通,撰成《俱舍论颂疏》十卷本。是书惟解世亲尊者的《本颂》,简要遍览,广受欢迎,遂为汉地较重要的《俱舍论》解本。当今大德智敏上师,青年出家,得法于近代高僧能海上师,浸淫教诲数十年,学修并重。以不可思议之大因缘,全本讲演这部《俱舍论颂疏》。本讲记经门弟子记录整理,再由上师本人审核定稿。
讲记说理透彻,宗教并论,直截了当,苦口婆心。既有对名相义理的详尽阐发,又针对教学界中各类偏颇之见予以到位的批评指摘,可谓直承世亲菩萨的精神。是以为学佛之入门要籍。
佛教征服中国 豆瓣
作者: [荷]许理和 译者: 李四龙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8
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孕育出独特的中国佛教,这至少经历了三四百年。东晋庐山慧远以前的中国早期佛教,就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回应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外僧人如何同化两种不同文化的历史。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独钎的视角重现了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画卷,叙述了公元4世纪、5世纪初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佛教的特点,剖析了佛教在当时中国传播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夷夏关系、政教关系和佛道关系,并以丰富的资料反映了当年中外僧人的弘法生涯。读者藉此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佛教不断本土化的壮阔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