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人往低处走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日知录校注(上中下) 豆瓣
作者: 顾炎武 / 陈垣(校注) 译者: 陈垣 注解 安徽大学 2007 - 8
日知绿是顾炎武一生学问和思想的结晶,自言「平生之志舆业皆在其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是援庵先生学术、教学与思想进一步深化的时期。
在学术上,他对宗教史、元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的几个分支史讳学、校勘学、年代学的研究.这时都已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酝酿着新的研究课题。
中国哲学史大纲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近年颇多学者承认,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中国通史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吕思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4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畅销数十年,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中国通史》分上下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今为方便读者阅读,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
2019年12月11日 已读
一所呵成读起来很爽快,缺点是有时某些地方论述过简或一笔带过,需要有一定历史基础

ps:版本为微信读书江苏出版社,没什么注释,有小错,总体尚好
中国 历史 吕思勉 国学 通史
明儒學案(上下) 豆瓣
作者: 黄宗羲 译者: 沈芝盈 注解 中华书局 2008 - 1
《明儒学案(修订本)(套装上下册)》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提纲引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为学者,首篇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主要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
兵以诈立 豆瓣
作者: 李零 中华书局 2006 - 8
因为一部《花间一壶酒》,北京大学李零先生的“文名”一时被大家所熟知。在这之前,更早知道的,是李零先生的本行是研究考古、古文字、古文献,有著作《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问世,同时还是国内研究孙子兵法颇有成效的学者之一,曾先后出版《吴孙子发微》、《〈孙子〉古本研究》等 有关著作和多篇论文。
本书是李零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孙子兵法》课程的讲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流畅活泼的语言、丰富具体的资料,向读者展现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兵法著作的内涵,介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兵学知识,并对军事学、思想史、古代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重新全面深入地了解《孙子兵法》,获得更真切的兵学知识。把全书分十五讲,约27万字,配图近百幅。
李零先生文笔爽利,放松自如,见解独特,不做作,不多加修饰,却常给读者带来“窥一斑见全豹”的惊喜。这部讲义只是讲《孙子兵法》,李零先生却能够把他多年来对于兵法、军事学、哲学和思想史等等的体会和感想,都在这部书里呈现出来。有人评价说,李零先生是“属于那种闲聊比上课感觉好,写文字比说话感觉好的人”(张鸣《董桥耐读,李零也耐读》)。其实你听过他的课便会知道,李零先生的课讲得也是如此生动活泼,一点不像是你想象中那种“皓首穷经”的“老先生”。而这部继《花间一壶酒》之后的倾力之作,将会让你更加深切地触摸到这位学识广博且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者的思维,理解并且感受到他的隐藏于安静外表下的热情。
论语新注新译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杨逢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3
本書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運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考釋先秦漢語疑難詞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之階段性成果。
先秦古籍中 存在許多古今聚訟紛紜見仁見智 的疑難詞句,«論語»在這一點上尤其突出。 由 於該書自 古以來至高無上的地位, 宋代以來更居於«四書»之首,可謂注者蜂起,注本盈篋,僅程樹德«論語集釋» 所引書目 即達六百八十種。許多詞句,有著多種解讀, 仁智互見, 聚訟紛紜, 讀者病之。因此,寫作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對«論語»中古今見仁見智的疑難詞句作出 正確的解讀, 以期給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在注釋方面較以往各注本更爲準確的譯注本。 如何能作出較爲正確的解讀? 君不見,各注家不都説自己注得最好麼? 爲解決這一困惑,我們採取也許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辦法, 即,用清代高郵王氏父子釋讀古書疑難詞句的方法( 大致相當於楊樹達先生之“ 審句例” 、王力先生所説要注重語言的社會性的方法) 來解決«論語»中的這類問題。
陈寅恪讲国学 豆瓣
作者: 季风 2015 - 10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陈寅恪被牛津大学评为“最优秀的中国学者”。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2017年11月20日 已读
比较粗糙,名不符实。大部分是作者转述,重复较多
国学
国学十八篇 豆瓣
作者: 章太炎 2013 - 3
《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2017年11月20日 已读
看完总算对国学有了些入门
国学
人间词话 豆瓣
8.7 (169 个评分) 作者: 王国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本书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黄霖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2017年11月20日 已读
读得阅文的电子版。版本甚好,译 注 释 俱佳
国学 王国维 经典
丧家狗 豆瓣
8.3 (33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2017年11月17日 已读
“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李零确实性情中人,本书学术扎实,文字接地气,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国学 孔子 李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豆瓣 谷歌图书
9.1 (25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第四次修订版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精选图片.改谬补漏.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