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法国中尉的女人 豆瓣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8.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福尔斯 译者: 陈安全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7 - 8
查尔斯无数次地回忆起,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堤岸边,她面海而立,黑色的衣裙随风飘动,人却如雕像般纹丝不动,仿佛在凝视着大海,又仿佛只是凝视着虚空。
查尔斯认出了她。她是小镇人口中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那个被一名法国中尉抛弃的堕落女人。
当她回过头来,查尔斯没有看到预料中的 属于那个时代的庄重、顺从、羞涩;她的脸庞,无论用什么时代的标准或情趣来衡量,都算不上漂亮。
但那是一张令人难以忘怀的脸,一张悲剧性的脸。脸上的忧伤有如林间清泉自然涌出。那张脸上没有狡诈,没有虚伪,没有歇斯底里,更没有伪装。
她的眼睛,像潮水一般湮没了查尔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灵魂,不容于时代,却成为超越时代的永恒存在
她是堕落的象征,是不被同情的悲剧,是他全部的热情与向往,是一整个时代无解的谜,是那个晦暗年代里微弱而动人的自由之光
★《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牛津大学等英美高校文学课必读书,国际笔会银笔奖、W.H.史密斯文学奖获奖作品
★伊恩•麦克尤恩、A.S.拜厄特、翁贝托•埃柯、王小波推崇的伟大作家,《卫报》称他的一生如同寓言般反映了当代英语文学的发展历程。
★《纽约时报》畅销书,长踞美国亚马逊畅销榜,风靡德、法、美、意、葡、西、俄、波等几十个国家。
★由诺贝尔奖得主哈罗德•品特改编成同名电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成为影坛佳作。
★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大概是小说史上第一本以商业小说之资,彻底改变小说理论风貌的例子。
★我是福尔斯先生热烈的拥护者。——王小波
★我用《占有》向《法国中尉的女人》致敬,因为它的叙事更贴近角色的感受与内在生命。——A.S.拜厄特
★刚刚开始写作生涯的时候,我就读过福尔斯的作品,他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伊恩·麦克尤恩
★约翰•福尔斯的一生代表了当代英语文学的发展历程。他既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又为人们展示了超越时代的非凡写作技巧。——英国《卫报》
游戏的终结 豆瓣
Final del juego
8.6 (55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莫娅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拉美“文学爆炸”主将 幻想小说大师
胡利奥•科塔萨尔 经典短篇小说集
《游戏的终结》是科塔萨尔的早期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故事延续了科塔萨尔早年的幻想小说特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致的封闭结构,先驱性的主题,梦魇般的离奇画面,以及对存在主义及人性的初步探讨。正如科塔萨尔所说:“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没有人用西班牙语写过,至少在我国是这样。我国有另一类故事,博尔赫斯的故事是令人赞叹的。但是我写的是另一种。”
铁皮鼓 豆瓣
作者: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胡其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但泽三部曲》是格拉斯的惊世之作,本书是其中的第一部。1999年10月瑞士文学院在授予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时,称“《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父亲或老师惹了他,他会大声尖叫,震得窗玻璃和老师的镜片稀里哗啦地变成碎片;他还以此来“扰乱”社会秩序,给纳粹分子集会造成麻烦。尽管他个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面对他的洞察力,母亲羞愧忧郁去世,父亲成了纳粹军官,表舅在战乱中毙命。邻居女孩玛丽亚来照顾他,两人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奥斯卡随侏儒杂技团赴前线慰问德军,三年后回到家中,苏军攻占了柏林,父亲吞下纳粹党徽身亡。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在坟坑中,流血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异功能也随此消失……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黑暗的心灵 豆瓣
作者: 张和龙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 1
本书是康拉德丛林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小说以康拉德1890年刚果之行为基础,以第一人称叙述,在想象的世界营造了一个神话。这不小说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道德以及心里层面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系列读本由国内知名学者撰写导读文字并加以详细的中文注释,将原著中的各种典故注明出处,且将难于理解的语句加以解释。读者通过导读可以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进程和作品的背景,通过详细的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从文学语言中提高英语水平,并从简单的语言习得进入语言与文化两者并重的高层次学习。
梦幻故事 豆瓣
Traumnovelle
8.1 (1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施尼茨勒 / 校注 胡小孩 译者: 林娓 (译) / 胡小孩 (校)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施尼茨勒情欲经典,库布里克的床头书,《大开眼戒》剧本原著。
……
年轻的医生费多林与妻子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在一次轻浮的舞会之后,妻子草率地透露了自己曾经的艳遇与性幻想。在妒火与压抑之下,费多林深夜里走出家门,去为一个老病人送终,却不自觉地踏上了一场意外的性冒险之旅。一系列神秘、惊悚、荒诞的奇遇令他命悬一线,险些不得脱身……
《梦幻故事》是施尼茨勒晚年的作品,大导演库布里克读后深为着迷,一度将它当作自己的床头书,每晚必读,并立即买下版权,但之后碍于电影审查而将剧本雪藏三十年之久,最终在一九九九年把《梦幻故事》搬上荧幕,成为由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夫妇主演的充满争议的《大开眼戒》。
巴里·林登 豆瓣
Barry Lyndon
作者: 萨克雷 译者: 李晓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這是《名利场》作者萨克雷的讽刺作品,中译本首次面世
爱尔兰青年巴里·林登因父亲去世,不得不与母亲投靠舅舅。不久英法爆发战争,原与巴里有染的表妹爱上了上尉,巴里与上尉决斗,枪击了上尉。他为了躲避追捕,成了步兵团的新兵。在部队里他从一名当时参与决斗的军人那里得知原来上尉并未死去,因为舅舅一家为了攀亲,在手枪上做了手脚,如今表妹和上尉早已成亲。军队中死伤甚多,巴里心生厌倦,冒充军官混进普鲁士盟军部队,但被识破,不得不加入普军。因在战斗中救了主帅而受器重,被派去调查某位爱尔兰骑士是否为间谍,可他却与骑士一见投缘,借机离开了普鲁士,来到法国经营赌场,进而混迹上流社会,设法和有财产、身份的林登夫人结婚,改名巴里·林登,获取爵位。后来,巴里的继子离家出走,亲子意外夭折,夫人企图服毒自杀……
名利场 豆瓣
Vanity Fair
8.5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萨克雷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穷画家的女儿蓓姬·夏普,自幼失去父母,但绝顶聪明。她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从寄宿学校毕业后,由一名家庭小教师起步,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削尖了脑袋钻进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交际明星。这一尤物的发迹历程,在滑铁卢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映衬下,展现了堪称世界文学中最成功的一个女冒险家艺术形象。萨克雷的词锋犀利,机智幽默,解剖人生精妙入微。本书问世将近一百六十年来,一直被誉为一面讽世明镜、一部警世宝典。
长日留痕 豆瓣
The Remains of the Day
8.3 (2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冒国安 译林出版社 2011
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务于达林顿府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尽力使自己成为男管家中的杰出人物,追求这一阶层所特有的“尊严”,同时,他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作者以最能代表英格兰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男管家为主角,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英格兰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与人的思想意识。本书是著名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曾获1989年“布克奖”。
近距离 豆瓣
Close Range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译者: 宋瑛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1
这本以《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命名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安妮・普鲁创作的11篇作品。所有故事均以怀俄名州为背景,讲述了在蛮荒严酷、狂暴无常的自然环境中,农场人生活的艰辛、凶险、孤寂与奋争。作者用锐利的笔法剖开牛仔粗野狂放的生活方式背后的生活激情与渴望,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残酷、粗砺的题材中表现出美和希望。
目录
感谢
半剥皮的阉牛
脚下泥巴
工作史
血红棕马
身居地狱但求杯水
荒草天涯尽头
一对马刺
孤寂海岸
怀俄明历届州长
加油站距此五十五英里
断背山
西域列王纪 豆瓣
作者: 陈渐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1
以悬疑与推理演义《西游记》
玄奘与“一千零一夜”中大卫魔瓶的终极对决
再现公元七世纪大唐、波斯、突厥的中亚大博弈
前传《大唐泥犁狱》电影版开拍在即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秋,玄奘踏上西游之路,偷渡大漠边关,进入西域。此时的西域,正值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夜。
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对东突厥发起灭国之战。
这一年,西突厥可汗统叶护,陷入了战与和的煎熬。
这一年,西域列国争霸丝绸之路,狼烟烽火。
这一年,古老的波斯帝国在与拜占庭的战争中溃败,拜占庭与西突厥人兵围巴格达。
日薄西山的王朝末日中,波斯皇帝库斯鲁二世设下一个神鬼莫测的奇谋——将传说中的大卫王瓶送给大唐皇帝李世民!从此,一场改变七世纪世界格局的巅峰谋略之战,在西域大漠上演。西域有妖,佛子东来。这只融合了传说、魔力和妖异的大卫王瓶,最终与玄奘在西域碰撞!
高昌王、吐火罗王、两代波斯皇帝、四代突厥可汗,西域列王在大卫王瓶的魔咒下国破家亡,身死魂销。在这场佛与妖的角斗终将结束时,玄奘才明白,自己刚刚踏进一场更加恐怖与妖异的旅程。
《易经》释梦 豆瓣
作者: 吴钢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 7
自由、自觉的学术气候在人文领域催化出许多新颖的成果,所谓国学也吸引了更强的研究兴趣,传统文化似乎显露出复兴的兆头,尽管如此,睛空的边缘依然飘荡着两朵乌云,分别笼罩着古史学和易学。
本书各标题之下的内容在结构上可以分解为引文、注释和正文三部分。除去《诗经》之外,被本书列为解读对象的引文都用仿宋标出,其中出于《易经》的封爻辞我们不再特别指明它们所在的封名和爻题,为方便读者查找,本书在附录中列出《易经》封名和爻题的次序以及封爻辞的全部内容。
推理要在晚餐後3 豆瓣
謎解きはディナーのあとで 3
7.2 (10 个评分) 作者: 東川篤哉 译者: 張鈞堯 尖端 2013 - 5
●2011年本屋大賞第1名作品,超人氣系列第三集!
●累積銷售突破370萬本!
●2013年8月電影即將上映!
【故事簡介】
怪盜盯上了沉眠於寶生家的珍寶?發現了身上飾品被搶走的女性橫死屍體?接連發生的難解事件令麗子陷入危機……可是,「大小姐的晚餐都白吃了」影山的毒舌與推理依舊狀況絕佳!
然後在最後的舞台上,影山、麗子,以及風祭三人的關係也將面臨巨大的變化──!?
美食家 豆瓣
作者: 陆文夫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3
“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收录当代著名作家陆文夫中篇小说代表作。
《美食家》用了大量笔墨描写苏州一带的饮食文化,同时将人物主角设定为一个喜欢吃、懂得吃、理解吃的“美食家”,通过对革命干部高小庭和美食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人生浮沉的讲述与对比,从个体的角度呈现二十世纪中叶至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同时通过几十年中人们对“吃”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美食家》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井》的主角徐丽莎与一个传统保守的家庭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最终投井而死。徐丽莎的人生悲剧可以看作现代女性在传统婚姻观念下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陆文夫对于徐丽莎这一形象的塑造蕴含了他对新时期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对于现代女性而言,虽然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但真正个体意义上的解放还远未完成。
2018年11月5日 已读
糖醋现实主义,有趣,有思考
小说
推理要在晚餐後2 豆瓣 谷歌图书
謎解きはディナーのあとで2
7.4 (10 个评分) 作者: 東川篤哉 译者: 黃健育 尖端 2012 - 3 其它标题: 推理要在晚餐後
●2011年本屋大賞第1名作品,超人氣續集!
●系列銷售突破235萬本!
【故事簡介】
各式各樣的事件阻擋在大小姐刑警麗子與風祭警部面前。管家影山會展現什麼樣的推理來揭開真相呢?而「影山又會在何時挖苦麗子?」、「兩人的關係會不會有所進展?」、「風祭警部是否能大展身手?」除了這些滿滿的可看之處外,最後還會有什麼發展等著他們呢!?
2018年11月3日 已读
推理轻小说,适合放松阅读,画面感很情,很适合拍动画
东川笃哉 小说 推理
漫长的告别 豆瓣
The Long Goodbye
8.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宋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6
本书曾获爱伦•坡最佳长篇小说奖(1954),亦是钱德勒代表作。作者的雄心抱负与自我揭示在主人公——高贵侦探马洛身上引发了极其强烈的共鸣。故事围绕洛杉矶上流社会一起人人意欲掩盖,唯独马洛一意孤行、意欲追究到底的情杀案展开,黑道白道、政界警界上演着一幕幕纠缠交错、污浊堕落的 戏码。随着真相的逼近,马洛意识到,从被卷入这场阴谋的那一刻起,他就在与这场对友情、爱情的双重背叛做着最漫长的告别。
天鹅绒 豆瓣
作者: 叶弥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 - 5
《成长如蜕》几乎可以看作“新活力”开启的标志,第一篇小说就使她站在了青年文学的至高点上。灵感有如天赐,妙笔宛若天成,出落于江南,惹眼于全国文坛。在“新活力”领军人物中,叶弥的艺术创新能力最为醒目,长、中、短篇均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她是当今*难以用“风格”、“性别”、“题材”等固化尺度论之的中国作家。
蝇王 豆瓣 Goodreads
Lord of the Flies
8.3 (131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戈尔丁 译者: 龚志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蝇王》描述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孩子从本土飞到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的“野兽”分裂成两派,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而告终。
侠隐 豆瓣
7.6 (79 个评分) 作者: 张北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姜文最新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阿城、王安忆、王德威、陈丹青、张大春、骆以军倾城推荐;民国初年的侠义故事,在文字中复活的北平繁华顶点。
小说《侠隐》被称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小说对老北京的描写细节精确,味道醇厚,所虚构的武侠故事真实可信,阿城先生赞道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张北海笔下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国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传奇的,融为一炉,它透过今日开放社会的眼光去回望传统,发现其中的美好,并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活,使它栩栩如生。
---------------------------------------------
《侠隐》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当时日本尚未入侵,北平鱼龙混杂。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而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悠悠然地过着。庙会、堂会依循旧例;东城、西城一如往日。人情冷暖、旧京风华扑面而来。然而卢沟桥一声枪响,北平淹没在战争烟尘中。
-----------------------------------------------
《侠隐》开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细节精确,我甚至可以为有兴趣的读者作导游……国际、国家、民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惊异,其中个人武功能力展现得又合理又不可思议,是那种贴骨到肉的质感,不涉此前武侠小说一目十行的陈词。果然好看。
——阿城
张北海所依赖的,不是悼亡伤逝的情绪,而是文字的再现力量。他是在跨越时空的睽违,观看北京当年的回光返照。除了怀旧,他更要创造他的理想城市。
——王德威
张北海的《侠隐》,就是写了一个人世间的侠士。
——王安忆
皮影戏般的飞侠、戏台上的爱情对白,乃至大型战争场景的动员及历史幻景,全在不忍删除的细微末节知识掌故中,边界模糊而让人相信“在1937年的北京城里,真的曾经存在过那样一座城市”。
——骆以军
《侠隐》以久违了的扎实的笔触与沉稳的心迹、干净的文字和严谨老道的叙事方式,特别是意在笔先,认真做足了功课,稔熟于心地融入了大量的老北京地理和民俗民风,真的是地道,写得那样韵味醇厚,精描细刻,逸笔氤氲,宛若一帧墨渍淋漓的水墨画。方才让一册小说写得如此蕴藉,让一座京城舒展得如此丰厚,耐得住咀嚼和回味。
——肖复兴
南回归线 豆瓣
Tropic of Capricorn
8.9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亨利·米勒 译者: 杨恒达 / 职茉莉 译林出版社 2013 - 4
【我的书不是关于性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 ——亨利•米勒】
亨利•米勒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其早期作品首先在法国出版,1944年盟军来到巴黎后发现了米勒的作品,遂争相传阅,并偷偷带回英美等国,米勒顿时成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地下”作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米勒作品终于在美国得以解禁。
★ 亨利•米勒——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 毫不掩饰的性描写 颓废中追求着有限的奢华
★ 精神世界的诅咒“散文诗” 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
★ 文学大师笔下的自由和性 自传式罗曼史作品
★ 一部性狂想曲,一首音乐、文学、社会相融的狂想曲
《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一,描写了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是一部描写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嘲弄。该书包罗万象,揭示了芸芸众生相,包括他的同事、形形色色的求职者、他幼时的伙伴、他的父母和疯妹妹、他的朋友以及他身边的各种女性等。在米 勒的文字世界里,一切都是游离的、跳跃的,一切毫无瓜葛却又相互联系……
————————————————————————————————
这个时代或任何时代最出众、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
——《星期六评论》
一本荒谬的书,一本充满欢乐的书,一本关于一个男人尽力解放自己、实现自己价值、改变自己的人生的书。这是一部充满痛苦和爱意、性和纵欲的书,一部关于文学和写作的书,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关于改变的书。
——美国作家 詹姆斯•弗雷
亨利•米勒的书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好像“陌上花开,君可徐徐归”。 ——冯唐
使米勒在现代作家中鹤立鸡群的,是他毫不含糊地把审美功用和预言功用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英国评论家 赫伯特•里德
米勒是现代作家中能让读者感动落泪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仅仅是出于他个人的情感压力。
——罗伯特•奈
米勒完全掌控了对人性的解读,他因描写性欲横流、杂乱无章的世界而感到快乐。
——《卫报》
今日之美国文学以他(米勒)所做之事的意义而开始,也以此而告终结。
——英国诗人、小说家 劳伦斯•达雷尔
朗读者 豆瓣
8.1 (10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09 - 2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