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豆瓣 Goodreads
What If?: 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
8.8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兰道尔·门罗 译者: 朱君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6
★ 比尔•盖茨2015年夏季推荐图书!2015年中国、2014年全美畅销趣味科普书,入选2014年度全美优选图书,上市后横扫《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华尔街时报》等各大图书榜,迄今稳居各大排行榜前列!中文平装版入选豆瓣读书、《出版人》杂志、百道网2015年度好书等奖项,广受好评。
★ 精装珍藏版隆重上市,内容全面升级更新,全新装帧设计,完整收录更多有趣细节,更多隐藏内容亟待发现,科普粉丝收藏必备!
★ 随书附送作者新书《万物解释者》大幅豪华海报,一页纸的复杂问题的极简说明书。
★ 天才作者,三部出版物均获盖茨推荐。前NASA员工、网络最火科普专栏What If合集:作者曾在NASA制造机器人,后来成为科普漫画家,玩转物理、天文、生物、化学、数学各学科知识,轻松接招粉丝们提出的脑洞大开的问题,配上xkcd风格的火柴人漫画,幽默机智的答案让人拍案叫绝!
★ 国内外人气爆棚,粉丝众多:国外诸多一线媒体、TED演讲人、天文学家、科普作家联手点赞。
「what if」是美国“国宝级”科普漫画家兰道尔·门罗开设的科学问答专栏,每周用数学、科学和漫画形式来回答数百万粉丝向他提出的各种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自杀论 豆瓣
Le suicide
作者: 涂尔干 北京出版社 2012 - 5
《自杀论》是埃米尔•迪尔凯姆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因为在《社会分工论》的最后一部分已对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社会病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现象之所以增多,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变细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引起的。它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无重大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然而它跟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啤酒有什么好喝的 豆瓣
作者: 伊丽莎白·皮埃尔 / 安妮·洛尔范 译者: 吕文静 2017 - 6
由法国独立啤酒专家和美食杂志编辑共同操刀
法国知名插画师精心绘制的300余张时尚手绘图
从啤酒的历史、酿造过程到挑选、品尝,解读啤酒的知识
澄清关于啤酒的49个误区,成为专业的啤酒达人
一次妙趣横生的世界啤酒文化之旅
时间地图 豆瓣
Maps of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Big History
作者: [美国] 大卫·克里斯蒂安 译者: 晏可佳 / 段炼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17 - 6
【内容简介】
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的话,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太阳系出现在4.5年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都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更换了时间尺度,人类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时间地图》打通时间线,将人类的历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之中,讲述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大历史”(Big History)。
大历史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一个学术和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的新知识。
《时间地图》是大历史的开创之作,荣获美国世界史协会2004年度最佳图书奖。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将本书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美国科学家》杂志称它“开创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比尔•盖茨则称它“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时间地图》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
“见识丛书”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瘟疫与人》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1913,一战前的世界》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
----------
【编辑推荐】
1. 大历史开山之作,讲述从大爆炸到地球形成,生命起源到现代文明长达130亿年的历史,将人类史融入整个宇宙的时间线;新一轮认知革命,比尔·盖茨主力投资的全球公开课,被全球史奠基人麦克尼尔誉为比肩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的经典著作;
2. 《时间地图》具有《人类简史》的通俗和宏观视野,《时间简史》和《物种起源》的知识深度,讲述整个宇宙、人类的历史,建立起整个世界起源直到未来的时间架构,一本书讲完“我从何而来,到底谁,又将去何方”三大基本问题;
3. 比尔•盖茨斥资千万倾力支持“大历史”项目,向全球推广大历史教育;比尔•盖茨高度赞赏大历史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提供的新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4. 首次将自然史与人类史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时间和历史:《时间地图》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多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整合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弥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断裂;
5. 打破学科界限,摒弃针孔世界观,抵制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病症,综合天文学、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新知识;
6. 打通时间线,更新世界观,引发认知革命的“大历史”开山之作:大历史(Big History)将人类的历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之中,讲述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长达130亿年的大历史。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开创了大历史学派,本书即为奠基之作;
7. 装帧设计别具一格,不为“造型”,而是“造空”,通过中文书名的设计展现作品主旨。见识丛书封面装帧皆为黑白双色,经典而独特。封面用纸采用国际FSC环保认证的特种凯斯棉,内文纸为72克月白纯质,精装圆脊,再加上内封独特的压纹工艺,为读者呈现浑然天成的阅读体验;
8. 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尤瓦尔重点参考书,荣获美国世界史协会2004年度最佳图书奖;《时代周刊》《卫报》《新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等全球前沿杂志好评如潮;多位知名史学大家击节赞赏: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全球史知名学者杰里•本特利、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国际大历史协会专家弗雷德•斯皮尔、巴利•罗柏安、辻村伸雄等都予以高度评价,麦克尼尔更将本书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
----------
【名家推荐】
《时间地图》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综合成了一篇宏伟壮丽而又通俗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类似于17 世纪艾萨克·牛顿运用匀速运动定律将地球与天体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方式,甚至更接近于19 世纪达尔文所取得的成就,即用进化的过程来展现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联系。
——史学大师、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
Big History能创造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许多知识的构架,它能够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方法。大卫·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微软之父”比尔•盖茨
《时间地图》根据最近的科学和学术见解,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胆、清晰、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现代史上第一本将人类的历史与我们的星球、宇宙以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述。有了这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也就是“大历史”的创始人,已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趋势。在阅读《时间地图》之后,你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用同样的眼光看待历史了。
——阿姆斯特丹大学“大历史”讲席教授、《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作者弗雷德•施皮尔
我在美国南缅因大学教授了十年的“大历史”。每个学期,我都要为我的学生寻找最好的材料,修订我的教学大纲。我一直在使用大卫•克里斯蒂安的《时间地图》。这是关于“我们是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观念、人类的神秘起源以及人类未来往何处去的最好叙述。《时间地图》是一部堪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媲美的伟大作品。
——国际大历史学会成员、美国缅因大学教授巴利•罗柏安(Barry Rodrigue)
克里斯蒂安的最大贡献是让人从此能够学术体面地谈论宇宙演化背景下的人类历史。他曾是位传统史学家,但他又是大历史当仁不让的先驱。他的《时间地图》虽可能并非如麦克尼尔所言堪比牛顿和达尔文的巨大贡献,但却是塑造史学界的牛顿和达尔文不可或缺的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教授孙岳
《时间地图》无疑是一本划时代的伟大作品。一个经典的绘制整个时间(历史),我们曾经知道。与奇妙的简单的8个时间线,你可以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历史概述。大卫•克里斯蒂安花了15年的时间把这些浩瀚的知识整合到一本书中,因为他在1989开始教大历史,而这将花费你更少的时间去理解它。它最初发表在美国,你可以在中国读它。所以,在未来,你的人会写得更好。这就是基督徒所谓的集体学习。我们可以以一种压缩和累积的方式超越时间(代)和空间(地区)。
——日本大历史项目推广人辻村伸雄(Nobuo Tsujimura)
《时间地图》开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
——《美国科学家》
《时间地图》是一部引人注目的历史佳作,它向传统史学观发起了重大的挑战!
——《时代周刊》
《时间地图》是一部卓越的充满真知灼见的上乘之作,他对时间的重新认识令人振奋,开启了一个人类认知的新时代。
——《卫报》
《时间地图》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新科学家》
“大历史”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将我们的宇宙起源和人类发展编织成一个迷人的故事。大多数人可能会熟悉这本书中的许多信息,但是当这些信息被放进一个新的环境下,你开始看到不同的东西,这是我最喜欢的。另外,我真的很喜欢克里斯蒂安教授有关宇宙演化的解释,从最简单的结构复杂性到社会组织发展,从夸克到恒星的星系,从长碳链的生物和生物圈到人类能够发明语言、写诗和作曲,等等。如果想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必须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克里斯蒂安教授的“大历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Goodreads网站读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历史”结合宇宙学、天文学、地质学、微生物学、进化论、考古学、政治学、宗教学、经济学,还有历史学,共同建立了一个更宽广的时间尺度。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新鲜的思考维度,进一步想象人类在世界所处的位置。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任何一位普通读者,尤其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你的生活发生改变的作品。
——美国亚马逊读者
自恋主义文化 豆瓣
The Culture of Narcissism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弗•拉什 译者: 陈红雯 吕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我们是否爱上了我们自己?是否在追求自我满足时牺牲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是否在疯狂追求“自我”和“性解放”的同时,失去了亲密、欢乐与互相之爱?
正如本书于1979年问世时所指出的那样,它要阐述的是“一种正在死亡的生活,一种崇尚竞争的个人主义文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西方社会,焦虑的、自我关注的自恋性格,正逐渐取代了弗洛伊德时代那种深受超我意识压抑的歇斯底里型性格。
作为个人主义发展的结果,自恋主义,正是西方社会文化的核心性格与心理特征,也是当代西方社会文化与心理危机的根源。
本书是20世纪社会心理和文化批评的经典之作,对于美国乃至西方的学术界以及社会公共议题影响巨大,并获得了当年度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特权 豆瓣
Privilege: Harvard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ing Class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多塞特 译者: 珍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4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光荣与梦想(套装共4册) 豆瓣 Goodread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72
8.8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3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以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为依据,创造了一种全景式的还原细节的历史写作手法。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多年的美国来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的铭记。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国际声望达到顶峰,都使这样一个曾经远离世界政治核心的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光。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的目光投向全球,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满自信,开始梦想着自己将会永远的繁荣下去,并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领袖……
变革的时代,似乎总是闪着让人兴奋的光芒。而小细节与大历史的关系,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当一个历史学家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我们就更容易清晰的洞察历史。因为优秀的历史作品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下流社会 豆瓣 谷歌图书
下流社会:新たな階層集団の出現
5.4 (17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浦展 译者: 陆求实 / 戴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0
曾经令日本骄傲的一亿中流阶层,越来越多跌入下流
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是主动抗争还是被动接受?
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
完整剖析日本社会各阶层价值观、消费模式和思维差异
--------
▲ 日本书界销量逼近100万册的话题之王!
--------
本书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这个词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
1.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2.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3.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
现在的社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上下流分层的趋势,十年前写出来的可能性已变成现实浮出水面。——三浦展
技术与文明 豆瓣
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刘易斯·芒福德 译者: 陈允明 / 王克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 8
《技术与文明》是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之一,它讲述了机器的历史,并对机器对于文明的影响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他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解释机器的起源并追踪其社会影响,涉及艺术、自然科学、哲学、习俗和礼貌各个层面。本书既讲历史又做评论,还带有很多插图,是英语文献中部一部涉猎广泛、描绘近千年来机器发展史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