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地道风物008·贵州 豆瓣
作者: 范亚昆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0
贵州,这个西南腹地的交通枢纽,有着复杂丰富的不同面相。它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喀斯特地貌的奇峰异洞,形塑了秀丽多元的民族文化,流淌着红色革命血液,也与时俱进地参与全球数字化进程。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走遍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用自然景观、文化气韵、风土人情和地道物产,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丰盈的贵州。
开瓶 豆瓣
作者: 林裕森 重庆出版社 2009 - 3
很多书教你如何辨识酒标、认识葡萄品种,如何评鉴葡萄酒,如何成为葡萄酒专家,却很少有书会告诉你,要如何自在享受葡萄酒世界里的无限美好。这或许是因为“享受葡萄酒”这件事说起来实在太抽象,看似容易却又很难用客观的尺规来度量。本书却能唤醒我们对葡萄酒最原始的热情,以单纯的初心,用感官逐一探索、细细感觉,眼前的每一支独一无二的葡萄酒。
无论你是刚开始修学分的葡萄酒入门者,或是已具备葡萄酒专家的候选资格,只要你仍真心期待与葡萄酒谈一场美丽恋情,都欢迎翻开此书,展开属于你的酒杯里的感官之旅。
Part Ⅰ 开瓶之前
前言:与葡萄酒的初恋
葡萄酒的纯度
葡萄酒的偏食症
葡萄酒的爱情考验
青春不再
白酒的温度
美味的顺序
带瓶酒去吧
关于嗜好与收藏
新酒预售
边喝边赚
关于尺寸
无国界葡萄酒
遍地葡萄酒泉的国度
[品尝]
五彩葡萄酒
有很多条腿的葡萄酒
喝与吐之间
换不换?有关系!
蒙瓶试饮
带着杯子去旅行
[香气]
水果与矿石
我的葡萄酒里不禁烟
香草冰淇淋葡萄酒
葡萄花与黑醋栗叶芽
葡萄酒中的野性香气
繁花盛开
Part Ⅱ 开瓶之后
葡萄酒里的木塞味
葡萄酒的长度
[滋味]
天鹅绒沙发的滋味
葡萄酒的肥与瘦
好热的葡萄酒
男人•酸味•葡萄酒
空气的滋味
当涩味变成美味
酒精为万恶之首?
人酒配
葡萄酒杀手
日常的美味,日常的葡萄酒
红酒的美味关系
我的白酒没有“湿”
以一挡百的香槟
粉红与玫瑰
不只是配甜点的甜点酒
附录:十种关于葡萄酒的品味态度
Part Ⅰ 开瓶之前
葡萄酒的纯度
就像现在的女孩已经不再向往纯纯的爱,我们这个讲究拼贴混合的时代,纯粹还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应该还有吧!妈妈最爱的还是纯金的项链啊!老爸也总是非纯绵的Polo衫不穿。可是,我们都知道纯金项链不比妹妹的Chand菱格纹K金戒指值钱,弟弟加了30%Coolmax的混纺篮球背心是纯绵Polo价钱的两倍。也许,是该觉醒的时候了,纯纯的年代早就逝去,越纯的东西,似乎已经越来越没有价值了!不过,对于老葡萄酒迷们来说,最值得慰藉的是,纯粹风格的葡萄酒,到现在都还没有过时。
葡萄酒都是用葡萄酿成,除了少数的加了烈酒外,其他都很纯,只是葡萄酒的纯与不纯有着更细致的划分。哪一种葡萄酒最纯,不是内行人是不太容易分辨的。
在法国,因为有AOC葡萄酒法定产区的保护制度,一个产区,用什么葡萄,是否只能用同一个葡萄品种来酿酒,都已经依据地方传统被规定成不变的法规了,纯与不纯的问题,其实,是由上天和历史决定的,而不是葡萄农的自由意志。总之,在法国,混合多种或是单一葡萄,完全看自然环境。依据法国的酿酒理念,认为产自凉爽气候的葡萄在风味上的均衡感比较好,而且酿成酒之后有比较多的细节变化。相反的,在炎热气候下,单独一种葡萄比较难维持均衡感,如果要酿成较协调精致的葡萄酒,就必须混合不同的葡萄品种,透过调配,以取长补短的方式酿出最精彩的酒来。也因此,在凉爽的北部,除了香槟之外,全部都是采用单—葡萄品种,温暖的南部产区则是习惯混合多种葡萄。
食道通天 豆瓣
作者: 李书崇 2012 - 8
《食道通天》是作者李书崇花费数年时间创作的一部美食笔记。详述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
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和生长于成都的好吃嘴,作者目光不仅局限于川菜一隅,而是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有史料有观点,有逸闻有亲历,将食之道上升为天之道,将中馈上升为家国,将以食为天的东方民族精神挥写得淋漓尽致。
《食道通天》为读者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感受美食魅力、领略美食家风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潮菜天下 豆瓣
作者: 张新民 山东画报 2006 - 11
《潮菜天下:潮州菜系的文化与历史》作者是汕头市美食学会秘书长,“潮菜天下”以在《汕头都市报》“守望潮汕”栏目上长达两年发表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该书分“独树一帜的潮州菜”、“奇异的饮食习俗”、“吾乡物产之荤菜卷”、“吾乡物产之果蔬卷”、“美味民谣”、“天庭的美食”、“潮州帮口的历史”、“潮汕糖蔗史”、“韩江茶话”9个部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考察潮菜文化与历史,逻辑缜密,想像丰富,文笔优美,既有学术性,有有可读性。该书的出版,是潮菜研究领域的喜人成果,对于弘扬潮汕饮食文化、扩大潮菜乃至潮汕的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The Noma Guide to Fermentation: 豆瓣
René Redzepi, David Zilber
Artisan 2018 - 10
At Noma—four times named the world’s best restaurant—every dish includes some form of fermentation, whether it’s a bright hit of vinegar, a deeply savory miso, an electrifying drop of garum, or the sweet intensity of black garlic. Fermentation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s behind Noma’s extraordinary flavor profiles.
Now René Redzepi, chef and co-owner of Noma, and David Zilber, the chef who runs the restaurant’s acclaimed fermentation lab, share never-before-revealed techniques to creating Noma’s extensive pantry of ferments. And they do so with a book conceived specifically to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with home cooks. With more than 500 step-by-step photographs and illustrations, and with every recipe approachably written and meticulously tested, The Noma Guide to Fermentation takes readers far beyond the typical kimchi and sauerkraut to include koji, kombuchas, shoyus, misos, lacto-ferments, vinegars, garums, and black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perhaps even more important—it shows how to use these game-changing pantry ingredients in more than 100 original recipes.
Fermentation is already building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new direction in food (and health). With The Noma Guide to Fermentation, it’s about to be taken to a whole new level.
12名廚 法‧義‧中‧日全餐設計構築 豆瓣
作者: 永濑正人 译者: 李明穎 瑞昇文化 2015 - 9
所謂的全餐是指
「一段從頭到尾都是由自己負責的表演時間」
「能讓人享用到當季美食的料理。」
「能夠呈現廚師人情味的料理。」
『全餐』講到這個名詞,想必大家腦袋都浮現出相當精緻料理吧?全餐是從開胃小菜到點心,由主廚一手包辦,呈現給客人的完美饗宴,不單只是既定印象裡的法國料理,另外也針對義式、中式及日式料理的部分,提供給您最專業的介紹。
本書的目的在於,著重料理的「組成」過程,像是在窺探主廚們腦中滿滿的點子與創意似地,解讀全餐料理的組成方法。
法國料理:精心打造出的優雅細緻,結合層疊技術呈現的完美手藝,震撼人心的美味,料理特色在於使用最新鮮的當季食材,不管是在選用的食材或是醬料的調配,都是用心講究,主廚的個人風格也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完成的料理無論視覺或是味覺都是最高的享受。
義大利料理:根據區域不同而有所變化,喜歡就地取材的關係,多半使用的食材都是當地現採,相較於創新,前者更是義大利人所追求的是新鮮度和品質可以呈現食材的最佳美味。
中華料理:中國菜的選材相當多樣性,俗話說:「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只要是能食用的東西,都可作為食材使用。特點總結為色、香、味、意、形,被稱為「國菜五品」。按烹飪特點分又可分為選料、刀工、火候和調味四個方面。
日本料理:料理的外觀一直以來都是日本人最重視的一環,在高湯、調味、刀工、烹調方式都是以保留食物的自然原味為前提,因為是海島型國家,日本人相當喜好海產品,因此生食(如生魚片)成為了當中的極大特色。
書中介紹了12位主廚,他們分別在法式料理、義式料理、日式料理、中華料理等各領域的全餐料理方面擁有好評價。12人打造出12種充滿特色的全餐料理。主廚們借助「全餐」這個形式,將許多想要呈現的想法與創意巧思全都融入料理中。
初心 豆瓣
作者: 江振誠 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2013 - 5
台灣第一個世界級的頂尖名廚!
嚴長壽:隱藏在江振誠背後全心投入、不屈不撓的勇氣和毅力,真是台灣年輕人應當努力的方向!
當我覺得一道菜完美的時候,就是我放手的時候。
當我覺得到達顛峰的時候,就是回盼初心,從零開始的時候……
既然喜歡這件事,那就要把這件事做好,做到最好。
就是這份心意,讓他一路堅持到底,不斷超越旁人眼中的「不可能」!
20歲,台灣餐飲史上最年輕的法國料理主廚。
25歲,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Le Jardin des Sens執行主廚。
31歲,《時代》雜誌兩度讚譽他是「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獲選為「全球最佳150位名廚」,並被Discovery頻道選為「亞洲10大最佳青年主廚」。
33歲,由他掌廚的新加坡法式餐廳JAAN par Andre,以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即榮獲「聖貝格勒利諾全球最佳50大餐廳」。
35歲,創立「八角哲學」,開設Restaurant ANDRE,新加坡政府稱其為「最值得來新加坡的44個理由」之一,並被《紐約時報》選為「世界上最值得搭飛機來品嚐的10大餐廳」。
36歲,Restaurant ANDRE獲選為世界五十大餐廳和新加坡最佳餐廳第一名。
他是江振誠,也是國際料理界赫赫有名的Chef Andre。外型像模特兒,思維像藝術家,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傲人的學歷,許多人都想問,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現在就打開這本書,這不僅是江振誠把挫折烹調為美麗的盛宴,也將帶領我們找到追尋夢想的無比勇氣!
江振誠Andre Chiang
會踏上料理這條路,其實只是美麗的意外。打從小時候媽媽精心為他準備便當,「做菜」就成為他心目中「幸福」的同義詞。他立志成為一名廚師,當同學忙著玩樂,他跑到知名飯店的法國餐廳打工,把一天當兩天用。二十歲的時候,他成為台灣餐飲史上最年輕的法國餐廳主廚。
然而三年後,他卻毅然決然飛到法國,拜米其林三星主廚為師。卸下榮耀,一切從零開始,不會講法文也沒有薪水的他,只好比別人更認真。跟馬鈴薯對話、打掃廚房、睡在小倉庫,把淚水與汗水化作努力的衝勁。直到三十歲,他已經獨當一面,飛回亞洲,拓展屬於自己的料理版圖。而後,他成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他開的餐廳成為「最值得專程搭飛機去品嚐」。
每當他到達一個階段的顛峰,就問自己:「我的初心是什麼?」而「做更好的料理」這個答案,每每讓他繼續挑戰旁人眼中的不可能。
奶酪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豆瓣
作者: [法]特里斯坦·西卡尔 / (绘)亚尼斯·瓦卢西克斯 译者: 周劲松 中信出版集团·雅信 2019 - 7
本书是一本关于奶酪的百科式图书,将为读者呈现一场不容错过的奶酪王国之旅:从奶酪数千年的历史说起,详细解释了奶酪制作步骤;从奶牛品种的选择、奶牛的喂养到如何阅读奶酪产品的标签,让读者对奶酪有全面的认识。作者将奶酪分为鲜奶酪、乳清奶酪等11大种类,介绍产自世界各地的多达413种种奶酪。此外,作者利用20张地图介绍了不同奶酪的产地与各地的水文地理特征。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还将与读者分享奶酪的口感、气味与质地的奥秘,包括品鉴奶酪的标准以及如何自己搭配出和谐好吃的奶酪拼盘。有关奶酪的一切,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奶酪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是“饮食新生活提案”系列图书之一,与《威士忌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啤酒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鸡尾酒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肉料理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同步上市!
★如果你对鸡尾酒、威士忌、啤酒、奶酪、肉有一点了解,但又好像不是太懂……那么这套书就是为你而写的!本书从奶源产地、奶酪的历史文化到全世界的奶酪种类,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关于奶酪的一切。413种奶酪的不同风味与奶酪制作的秘密,也将会一同呈现,让你从零开始了解奶酪!
餐桌上的香料百科 豆瓣
餐桌上的香料百科
作者: 好吃研究室 华夏出版社 2018 - 4
你是不是常常知道某些香料的存在却不知道该怎么使用?
大茴香、小茴香、藏茴香、甜茴香总是傻傻分不清楚?莳萝和茴香怎么那么像!肉桂叶和月桂叶从外形要怎么区分?
答案都在《餐桌上的香料百科》里。编者在书中提供了每种香料的别名、产地、利用部位、应用、保存等细节知识,并附有实物图解来帮助分辨类似香料、介绍常用搭配等,并给予香料与食材搭配上的好建议,例如莳萝适合搭配海鲜,迷迭香、小茴香适合搭配肉类,奶制品或浓汤加入鼠尾草或肉豆蔻时味道特别好。香料可调色、增香、矫臭,不知道怎么搭配?本书教你煮出淋漓尽致的味道。
这是一本让厨房新手提升料理风味的香料指南,也是一本让料理能手理解香料关键的丰富百科。
《餐桌上的香料百科》分四个地域,介绍了在欧美、东南亚、印度以及台湾地区常用的60多种香料,涵盖每一种香料的应用、保存方法和产地信息,以及形似香料的辨析,并附有上百种可供实践的经典菜谱,带你从香料的角度体会异国文化,让你在受到科普的同时也能动手做出相应的美食,是厨房爱好者不可缺少的一本手边参考书。
法式料理酱汁宝典 豆瓣
作者: [日]上柿元胜 译者: 唐枫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 - 8
《法式料理酱汁宝典》大范围收录了法国料理自前菜至甜点的基本酱汁,带领读者从高汤、原汁、油醋酱到胶冻等14大类,从原料、制作方法、应用等方面展开介绍了225种必学酱汁,以详细的步骤图和酱汁照片呈现,凝聚作者40余年料理经验,将庞杂多变的法式料理酱汁归纳出易于理解的种类和用途,是一本值得收藏的酱汁宝典。
日本料理的社会史 豆瓣
和食と日本文化 ― 日本料理の社会史
作者: [日] 原田信男 译者: 周颖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4
日本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它的演变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本书沿着历史的长河,以和食为线索,将其放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氛围中,考察日本餐饮文化是如何历经各时代而演变而来,是一部既有知识性又饶有趣味的日本料理的演化史。
寿司之神 豆瓣
作者: (日)里见真三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5 - 11
本书完整收录了当代首屈一指的寿司职人小野二郎全年制作的握寿司、下酒菜、小菜,堪称终极的“江户派握寿司技术指导大全”。小野二郎不仅向我们展露了华美细腻的技法,还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名店美味的秘诀。读者们每翻开一页,都能享受一场绝妙的视觉盛宴。本书还可兼做“近海蓝鳍金枪鱼大图鉴”。“数寄屋桥次郎”一年中使用的四个部位在本书中都体现出了应季和不应季的微妙差别,使人读来兴味盎然。本书收录“次郎寿司故事”,有一种聆听名匠谈艺的感受。
食物与厨艺:面食·酱料·甜点·饮料 豆瓣 Goodreads
8.2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洛德·马基 译者: 蔡承志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3 - 8 其它标题: 食物与厨艺
加微信[soweinc]每天分享好书和来自全球的书友一起学习交流.并且微信好友价格低至5折 .
《食物与厨艺:面食·酱料·甜点·饮料》([美]哈洛德·马基)
ON FOOD AND COOKING
作者:哈洛德·马基 蔡承志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装订方式:平装
版次:第1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语种:中文
丛书名:食物与厨艺
类目:烹饪/美食|饮食文化
食物与厨艺 豆瓣
9.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洛德·马基 译者: 蔡承志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3 - 8
《食物与厨艺:蔬·果·香料·谷物》: 蔬菜、果实、谷物和香料本身就是芳香美味的食物,还能让奶、蛋、肉、鱼等料理更加富有变化。这些植物对我们的生命有益,同时也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愉悦、缤纷的感官世界。
你知道吗?
——香草中的芳香物质和辛辣物质原本是用来吓走动物的警讯,人类是如何通过烹调将危险变成情趣的?
——植物的颜色是对生命的礼赞,如何透过红、橙、绿、紫等不同色彩解读植物的营养价值?
——为什么说菇蕈并非真正的植物?它们媲美肉类的质地和风味从何而来?
——香料、茶与咖啡如何改变人类感官的版图,带来餐桌上的革命?
人类食用的植物有带土味的根部、辛辣和具有醒脑功能的叶片、芳香的花朵、让人满口生津的果实、带坚果风味的种子,还有甜、酸、涩、苦、辣以及成千上万种芳香气味。
水果——果实是为供动物取食而生的。它会等到种子成熟时,才发出进食的邀请,让动物把种子带往他方。因此它的味道、香气和质地才会如此迎合动物的感官!
蔬菜——植物中被视为蔬菜的部分,质地并不太柔软,有些味道非常清淡,有些又太浓郁,它们得经由厨师的巧手才能散发出美妙的滋味。蔬菜比果实更能刺激我们去发现、创造出更微妙、更多样化的乐趣!
香料——来自植物气味特别强烈的部位,目的是让植物变得令人讨厌,以高强的化学合成本领抵御植物或微生物的侵袭。但是,人类却爱上了这些原本应该要嫌恶的毒素,甚至刻意去寻找它们!
种子——种子是强健的生命之舟,目的是携带植物的后代,驶向吉凶未卜的未来。它和乳类、蛋类一样,都是为了滋养下一代生命才制造出各种养分。于是,种子成为人类最耐放、营养最丰富的食品!
食物与厨艺 豆瓣 Goodreads
9.6 (8 个评分) 作者: 哈洛德·马基 (Harold McGee) 译者: 林慧珍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3 - 8
以人类初始的第一口,开启生命之旅。人类是哺乳动物,也就是“吃奶的生物”,就跟所有哺乳动物一样,第一口吃下的食物就是乳。乳是母亲从自己丰富多样、复杂有趣的饮食中所提炼出来的精华,一口便可以吞下。
你知道吗?
——要打出绵密的奶泡,该选用低脂乳还是高脂乳?
——浓稠的蛋清和稀薄的蛋清,哪种比较新鲜?
——又香又浓郁的油鱼是低脂鱼种还是高脂鱼种?
——微波加热究竟会不会有辐射残留在食物上?
奶、蛋、肉、鱼是大自然与厨房的奇妙相遇,为我们带来成长、满足,以及生命的无穷魅力。从人类生命初始的第一口食物谈起,畅谈乳与乳制品、蛋类、肉类、海鲜等荤食,以及烹调方法及相关器具的使用、四种基本的食物分子。
奶——现代人可以充分享用人类千年来的美妙乳制品文化,啜饮牛奶或是舀一匙冰淇淋,可以表现普鲁斯特式的年轻纯真与活力,而品尝一口上好的乳酪,可感受到成熟、满足,以及生命的丰富。
蛋——蛋是大自然以及厨房的惊奇之一。它简单而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日常生活里的奇迹:集合多种营养素,转变成活生生、会呼吸且精力旺盛的生物。蛋已成为一种象征,诉说着动物、人类、神祇、地球,甚至整个宇宙谜一般的起源。
肉——在所有食物中,最受人类推崇的莫过于肉类,与绝大多数的植物性食品相比,动物的肌肉与多脂的骨髓能提供更丰富的能量以及建构肌肉组织所需的蛋白质,且长久以来,人类只要狩猎成功,便会满溢骄傲和感恩之情,大肆庆祝一番。
鱼——海洋浩瀚且古老,是孕育所有生物的“原始汤”,启发人类对万物生灭、形变与重生理论的无尽想象。自古以来,人类取鱼、贝、虾、蟹滋养自身,也仰赖鱼、贝、虾、蟹壮大繁衍:地球海岸沿线堆满着大量的牡蛎与贻贝壳,是无数飨宴的见证。
如何畅享啤酒 豆瓣
DRINK BEER, THINK BEER: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Every Pint
作者: [美] 约翰·霍尔 译者: 张潍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5
这是一本由屡获殊荣的啤酒专家写给大家的啤酒指南。
本书中介绍了关于啤酒的所有知识,从啤酒的原料到口味,从*批现代的啤酒先锋如何使啤酒形成了我们今天喝到的风味,以及广告在销售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关于啤酒的点点滴滴,都将一一展现。由此可以得知,啤酒远不止是各种原料的混合物,啤酒中留存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流行文化的兴衰。
作者通过对啤酒历史的研究,市场化的分析,以及对业内人士的采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啤酒知识指南,引领读者批判性地思考啤酒这款饮料。
了解啤酒,才能更好的畅享啤酒。
人间有味是清欢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梁实秋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5
真正的生活者,源于对食物的无比热爱
即日起,关心蔬菜、粮食,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
爱吃,是一种态度;能吃,是一种乐趣;懂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生活者,源于对食物的无比热爱。美食给人身体上的愉悦,爱给人心灵上的满足,当美食遇到爱,便幻化出了人世间极致的美好。
《人间有味是清欢》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谈吃名篇,是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这些记忆的味道,唤醒的不只是对食物的眷恋,更承载了对人和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让人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余味无穷。
★★★★★★★★★★★★
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我想没有哪一样东西会比食物更能恰如其分地安慰人心,如果有,那就是爱。只有爱和食物同等分量,不分伯仲。
——萧伯纳
吃是人生为数不多的享受之一,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以吃为首,除非我们老老实实地对待这个问题,否则永远也不可能把吃和烹调提高到艺术的境界。
——林语堂
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
——张爱玲
烧菜如人生,看似平凡,其实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食者自己去体味。
——蔡澜
随园食单 豆瓣 Goodreads
8.0 (32 个评分) 作者: 袁枚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 1
清代大学者袁枚在治学之余对饮食文化也情有独钟。由于他在诗士林的声望与地位,使得他 常常成为各地门生故旧,社会名流宴请的对象。
而他每次遇上美味佳肴都要让自己的家厨向 主人的厨师学习烹饪之法,以至四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 的食谱,于是就有了这本值 得重视的文化遗产――《随园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