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三体Ⅱ 豆瓣 Goodreads
黑暗森林
9.1 (1071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5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8 (100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废都 豆瓣 Goodreads
废都 [Fei du]
6.0 (68 个评分) 作者: 贾平凹 北京出版社 1993
荆歌:
许多时候,性爱的描写成全了整个作品。比如沈从文,他作品中的性爱,使我们感到性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东西,很健康,很正常,生机勃勃的。但有时候,性描写,会毁了一部作品。我觉得贾平凹的《废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是十分喜欢《废都》这部作品的。我觉得它是20世纪末的绝唱,很多年以后,人们可以在《废都》中深刻了解中国20世纪末的社会面貌和世俗精神。但是,这部作品因为有大量露骨的性描写(我无法判定它是有必要还是没必要),让它授人攻讦诟病以把柄。人们可以单凭这一点就把这部作品灭了。就像以前灭一个人,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这个人就无论如何也崇高不起来了。其实,《废都》有没有性描写,我以为都无损于它的优秀。
叶兆言:
《废都》当然是因为有了性更优秀。作者做了一道美味佳肴,很多人不是用嘴去品尝,而是在谈它应该不应该写性,讨论应该不应该有方框,太可惜了。荆歌: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常常还要深入研究作者这么做的动机。
李敬泽:
《废都》里的那些框框有一种反讽效果,它拓展了意义空间,指涉着禁制、躲闪,也指涉着禁制、躲闪的历史,它与主人公的经验有一种紧张关系。如果去掉,这部小说就少了一重意思。
荆歌:
敬泽这一说倒是头一次听闻,很有道理!新版《废都》听说把方框都补了出来,应该是没有必要。
——摘自《谈性正浓》
美国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7 - 9
16岁少年被女仆引诱后,使女仆怀了孕,于是父母将他送到美国。他迷失在美国拥挤的人群中,几乎看不见也听不见任何东西,只听到上千只脚走路的声音。和《城堡》、《审判》相似,本书主人公永远达不到心中的目的地,完全是孤独的。
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W.H.奥登
如果我说出卡夫卡这个名字,人家会问我你说的是谁,如果我说他是奥地利人,犹太裔,现在是捷克人,大家会对这个外乡人表示鄙夷。但如果我又说,他可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人家会把我当成一个无害的神经病人。
——博尔赫斯
19世纪沉睡的幻想被F.卡夫卡突然唤醒了。卡夫卡实现了梦幻和真实的融合——这一点是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极力提倡却从未真正做到的。……它的实现却需要一种特殊的……只被卡夫卡发现的炼金术。卡夫卡的巨大贡献并不全在于他跨出了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他出人意料地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个领域,幻想能够如同在梦中一样爆炸,小说能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中解放出来。
——米兰·昆德拉
一九八四·动物农场 豆瓣
Nineteen Eighty-Four
9.6 (153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傅惟慈 /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4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评家如是说。
人生的枷锁 谷歌图书 豆瓣
Of Human Bondage
8.9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张柏然 / 张增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鳄鱼街 豆瓣
8.2 (1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 杨向荣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本书系布鲁诺•舒尔茨的第一部中文译本,完整收录了布鲁诺•舒尔茨目前已知的全部小说作品,包括其生前发表的两本小说集《肉桂色铺子》(英文译本《鳄鱼街》)、《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和集外三篇;全面展现了布鲁诺•舒尔茨绚烂、奇崛的写作风格,并附有多幅作者本人手绘精美插图,值得珍藏。
即便有卡夫卡的存在,布鲁诺•舒尔茨仍然写下了二十世纪最有魅力的作品之。一―余华
一个无与伦比的作家,世界在他的文字中完成伟大的变形。――约翰•厄普代克
现代欧洲最伟大最原始的想象。――辛西娅•欧芝克
不容易把他归入哪个流派。他可以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者,象征主义者,表现主义者,现代主义者……他有时候写得像卡夫卡,有时候像普鲁斯特,而且时常成功地达到他们没有达到过的深度。” ―― 艾萨克•辛格
何谓永恒 豆瓣
作者: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译者: 苏启运 东方出版社 2002 - 3
《何谓永恒》是尤瑟纳尔的回忆录,她在晚年结束了最后一章《归途坎坷》的写作,但没能完成全书的创作。
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豆瓣
Foundation and Empire
8.9 (123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 - 6
经过近200年的励精图治,基地征服了银河边缘众多王国,势力不断向银河中心蔓延,终于与银河帝国产生正面冲突。
帝国虽已江河日下,仍旧拥有银河中最庞大的舰队。帝国最后一位野心勃勃的年轻将军注意到了银河边缘的异动,他率领的星际舰队所向披靡,即将占领基地。只剩下谢顿当年的预言,成为基地最后一线希望……
然而,纵使是天机算尽的谢顿,也无法预料到整个银河的历史,竟然会因为一个来历不明的人而改变……
敬请阅读《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
系列简介:
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世界SF小说协会,1966年,俄亥俄州
《银河帝国》,您正要翻开的这本书,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人类历史上最有趣迷人的故事,讲述人类未来两万年的历史:
在一个由2500万个住人行星构成的帝国里,有一个叫谢顿的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偏远的星球;32岁那年,他带着改变帝国命运的秘密,来到全银河的首都:川陀行星。从他面见帝国皇帝的那一刻起,战争的硝烟、末日的恐惧,立刻弥漫到整个银河……
出版六十年来,本书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势、前沿经济学理论、好莱坞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随着它的读者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袖(如美国总统小布什、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美国宇航局航天员、本•拉登),而将这种影响渗透到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
翻开本书,开始享受“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
想念你的陌生人 豆瓣
Missed connections——Love, Lost & Found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索菲·布莱克尔 译者: 尹珊珊 / 沈奇岚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9
《想念你的陌生人:那些爱、错过和重逢的瞬间》是55个浪漫至极的故事。人潮汹涌的都市里,和无数人擦身而过,对一个人一见钟情。你不能忘记那抹稍纵即逝的笑容,又在哪天被哪个笨笨的家伙无意间踩了一脚,或是爱死了那个人头戴的蓝色帽子……大街小巷都是蠢蠢欲动的罗曼蒂克。呀,糟糕!当你发现你对那个家伙如此着迷的时候,TA却已经消失在人海。哼,不死心!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到网站或报纸,刊登寻人启事,希冀能够找到那个想念的陌生人。
画,画下来!当知名插画家索菲•布莱克尔看到这些寻人启事时,为之动容,并决定根据描述把那些陌生人的肖像画下来。朦胧、温柔且细腻的画笔下,一幅幅真爱爆棚的邂逅图像跃然纸上,将一瞬间的悸动,定格成永恒的思念。
随书附赠两张限量版明信片!
海报:
里斯本夜车 豆瓣
Nachtzug nach Lissabon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瑞士)帕斯卡·梅西耶 译者: 赵英 重庆出版社 2013 - 4
★位列德国畅销书榜140周,20多个国家300万册销量,掀起全球阅读热潮!
★多国读者诚挚推荐,INS全球晒书成时尚!
★意大利尚内卡渥文学奖最佳外文小说奖,《旧金山纪事报》《时代报》《世界报》《明镜日报》《芝加哥太阳报》《圣地亚哥论坛报》《哈珀周刊》等50余家知名媒 体同时大篇 幅报道!
★同名高分电影由戛纳金棕榈大奖得主执导、奥斯卡影帝主演,入围柏林国际电影!
———————————————————————————————————————
有时候,你也会读到这样一本书,你会与作者对话,思考作者一生中诸多难以言喻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有关孤独、生命的答案。
按部就班的标准人生突然因为一位奇异女子开始脱了轨,让曾经一成不变的他邂逅了一本值得探寻的书。他开始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冒险、自己的浪漫。他试着打破秩序与理性冲出牢笼,前往热情感性的世界,寻找化外之地的自由人生。
若你也曾想逃离孤独、想逃离庸碌生活,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请翻开这本书。
———————————————————————————————————————
赞美这部作品语言的优雅和美丽。作者巧妙地处理了孤独、记忆、语言等概念,让我们理解,我们对他人、对世界知之甚少。
——《芝加哥太阳报》
梦幻般的作品!作者探索了对孤独、语言和人类的相处,读者会因为经历了这段旅程而感觉更好。
——黛布拉·金斯伯格《圣地亚哥论坛报》
丰富、灿烂、令人欲罢不能的作品,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托马斯·曼、埃利亚斯·卡内蒂的书,但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让-保罗·萨特的作品。
——约翰·伦纳德《哈珀周刊》
一本严肃而又美丽的书,讲述了孤独且被审视的人生。
——法国《世界报》
生活不过是流沙,在一阵风吹下,短暂成形,下一阵风来时,又被吹散。一个徒劳的构成,在它尚未真的完成之前,便已被风吹散。
——豆瓣评论
微纪元 豆瓣
8.6 (32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沈阳出版社 2010 - 4
本作品为刘慈欣近年发表的短篇作品的合集,包括太原诅咒、微纪元、时间移民、微观尽头、坍缩、天使时代、诗云、思想者、赡养人类、纤维、西洋、信使、圆圆的肥皂泡共十三篇。
周期表 豆瓣
Il Sistema Periodico
7.7 (6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牟中原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 - 6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
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凭借丰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了一一展现。元素不仅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
罗生门 豆瓣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日)芥川龙之介 译者: 楼适夷 / 文洁若 译林出版社 2010 - 11
《罗生门》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20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罗生门》通过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鞭挞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同时宣扬了人性善的一面。
柠檬 豆瓣
檸檬
8.7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梶井基次郎 译者: 李旭 / 曾鸿燕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5
本书为梶井基次郎生前作品二十篇的结集,以私小说、心境小说为主,内容都近似散文诗,擅长以象征的手法及病态的幻想构织出病者忧郁的世界及理想。包括作者的代表作《柠檬》、《泥泞》、《路上》、《雪后》等。行文优美流畅,凝结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忧郁,如和风细雨般沁入人心。
没有个性的人 豆瓣 Goodreads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
8.4 (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罗伯特·穆齐尔 译者: 张荣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4
也许我们有理由害怕:如果不把自己的个性塞进某个公共认可的口袋里,那我们的个性就会像粉末一样四散而开。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是穆齐尔未完成的遗作,一部“精神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九九九年,应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有作家、评论家和德语语言文学专家各三十三名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一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名单,位居榜首的就是《没有个性的人》。
小说的背景是1914年前的奥匈帝国。在维也纳,人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1918年庆祝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动;在这同一年,德国将庆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们称奥地利的这个行动为“平行行动”(然而,1918年正好将是这两个王国覆灭的年份,这将一个滑稽荒唐的炸弹放进小说的基底)。
小说的主人公——平行行动委员会秘书乌尔里希——在故事开始时32岁,他认识到,对自己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他看到自己被迫面对时代的种种问题,面对理性和心灵、科学信仰和文化悲观主义之间的种种矛盾。另外,小说还描绘了主人公在平行行动的活动圈里接触到的行动负责人狄奥蒂玛、金融巨头和“大作家”阿恩海姆、年轻时代的朋友瓦尔特和克拉丽瑟、神经错乱的杀人犯莫斯布鲁格尔、同他一起经历乱伦的爱的胞妹阿加特等等。
新人生 豆瓣
Yeni Hayat
8.0 (5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蔡鹃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7
某日,名为奥斯曼的工学院学生读了一本奇特的书,遭受强烈震撼,断然告别过去熟悉的生活。他爱上个性独特的神秘美女嘉娜,又目睹情敌遭人刺杀。种种意外让他决定抛弃原有身份,追随书中指引,踏上追寻新世界的新人生的旅程。
一连串的车祸,叔叔身后留下的秘密线索,对爱情的迷惘,一款名为“新人生”的奶糖,如同几道平行线带领他直达事实底端。但到头来,当奥斯曼亲身经历所谓的新人生,抽丝剥茧探究出这本书的真相,宁静的旧日生活,却开始向他召唤。
豆瓣
Kar
8.4 (28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沈志兴 / 张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5
《雪》是帕慕克的第7本小说。故事发生在1992年的四天四夜里。主人公卡,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借着记者的身份在土耳其偏远小镇卡尔斯城游逛。现代与传统,政治与宗教……这些冲突把卡尔斯城的人们分为两极,整个小镇的氛围充满了压抑、愤怒、阴谋和暴力。
大雪封途,卡尔斯通往外部的一切交通都被割断。大雪下得无休无止,杀人的枪声响起在舞台上,卡尔斯陷入了军事政变的恐怖之中。爱情故事、恐怖谋杀案、历史纠葛及政治冲突,都浓缩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城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