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内向者优势 豆瓣 Goodreads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7.5 (33 个评分)
作者:
Marti Olsen Laney
译者:
杨秀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如果事情太多,您就会变得头昏脑涨吗?您需要独处而恢复充沛的精力吗?在会议中,您需要别人询问才谈及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吗?您倾向于注意到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吗?您所推崇的庆祝方式是少数几个人的聚会,而不是大型的宴会吗?您经常感到自己像一只周围全是“野兔”的“乌龟”吗? 那好,您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更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通过对“性格内向的人”的内在的优势和独特性的深入探讨,《内向者优势》一书为性格内向的人以及那些深爱他们的性格外向的人指明,如何利用(而不是对抗 )他们的个性来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书中内容涉及婚姻关系、为人父母 ——包括养育性格内向的孩子、社交活动和工作,书中有应对的策略、管理精力的策略及几百条很有价值的技巧。该书不仅有助于您在外向的世界里很好地生存,而且有助于您获得真正的成功。
天资差异 豆瓣
GIFTS DIFFERING
8.2 (8 个评分)
作者:
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
译者:
张荣建
重庆出版社
2008
- 1
《天资差异》作者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数人格测试表(MBTI)的创始人,该人格类型量表是有史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人格类型测试工具。《天资差异》梳理了我们对人格类型的理解,是对该人格类型测试工具的基本要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解释。了解著名的MBTI性格测试工具,并且评估自己的性格类型,突破人际之间的“性格壁垒”,强化个人性格优势,回避性格局限,分析他人性格,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根据荣格理论的观点,《天资差异》区别了四种主要的人格类型,并解释了这些性格特质在人们面对世界和做出决定中的作用。《天资差异》还说明了这些因素对每种性格类型的人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诸多方面的影响。作者将一生奉献给了对人格类型的观察、研究和测试。《天资差异》已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近来,全世界每年有250多万人次接受MBTI测试。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人以上参加MBTI和性格测试,其中超过80万人为管理阶层。据统计,世界前100公司中有89%的公司引入使用MBTI作为员工和管理层自我发展、改善沟通、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法,80%以上的高层管理者、高级人事主管都在使用这个工具。
解脱之道 豆瓣
Diamond Heart, Book Two: The Freedom to Be
作者:
阿玛斯
译者:
胡因梦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9
- 8
《解脱之道:钻石途径系列之二(胡因梦译)(亚马逊网络独家销售)》探讨了开悟的七大元素:能量、决心、喜悦、仁慈、祥和、融入和觉醒。这些元素最后会结合成所谓的钻石意识,使我们的心灵散发出闪亮剔透的光彩!心必须彻底被了解,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开悟需要七大元素:首先是能量,以便有足够勇气和耐心来转化你的人格和人生;其次是决心,以不动摇的意志来面对挫败和失望;喜悦,以赤子之心来轻松地突破障碍;仁慈,学习善待自己及他人;祥和,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放下担忧及焦躁;融入,专注而忘我地体验眼前的一切;最后是觉醒,仿佛在万里无云的明亮中,一切澄澈而清新。
备注:本书有两种不同的封面如下,内容完全一致,采购时随机。
封面1:
封面2:
备注:本书有两种不同的封面如下,内容完全一致,采购时随机。
封面1:
封面2:
生命之书 豆瓣
The Book of Life:Daily Meditations with Krishnamurti
8.1 (21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胡因梦
译林出版社
2011
- 6
本书是克氏教诲的精选,诸多内容内地读者都不曾接触。对于尚未领略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门读物,深入浅出,完整详实。对于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它是深化之书,厘清困惑,涤净烦忧。绝对值得再三阅读,细细品味。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劲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着?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封底推荐
当他进入我的屋里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 纪伯伦(Kahlil Gibran)
在我人生中,克里希那穆提曾深深地影响我,帮助我突破了重重的自我设限。
—— 迪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
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带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亲切感:优美、富有诗意,其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虚空一般。
——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言赤裸而富有启发性,它替代了障碍竞赛和捕鼠器,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种喜悦的过程。
——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听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就像在听佛陀传法,如此的力道,如此原创的大家之言。
—— 赫胥黎(Aldous Huxley)
一种深奥而新颖的自我认识之道,为个人解脱及成熟之爱带来更深的洞识。
—— 罗洛•梅(Rollo May)
我认为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意义就是:人必须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灵性上的权威所左右。
—— 范•莫里森(Van Morrison)
克里希那穆提带给我深思的机会,并促使我去追求自己几乎不理解的东西。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劲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着?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封底推荐
当他进入我的屋里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 纪伯伦(Kahlil Gibran)
在我人生中,克里希那穆提曾深深地影响我,帮助我突破了重重的自我设限。
—— 迪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
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带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亲切感:优美、富有诗意,其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虚空一般。
——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言赤裸而富有启发性,它替代了障碍竞赛和捕鼠器,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种喜悦的过程。
——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听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就像在听佛陀传法,如此的力道,如此原创的大家之言。
—— 赫胥黎(Aldous Huxley)
一种深奥而新颖的自我认识之道,为个人解脱及成熟之爱带来更深的洞识。
—— 罗洛•梅(Rollo May)
我认为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意义就是:人必须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灵性上的权威所左右。
—— 范•莫里森(Van Morrison)
克里希那穆提带给我深思的机会,并促使我去追求自己几乎不理解的东西。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克里希那穆提精选集 豆瓣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姜振华
学林出版社
2010
- 3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是20世纪最卓越的灵性导师,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他的教诲,他坚强无畏,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他一直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以及放下自我、宗教与民族的局限与制约,通过个人的意识转化,以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他的智慧和洞见不断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士。
本书既是对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的综合介绍,也是对克氏作品和演讲的精心编选的结果。本书选择范围广泛,从克氏早期的作品到人生最后的演讲均有收录。集中体现了克里希那穆提关于自然、冥想、性别、爱、生、死等思想。
本书既是对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的综合介绍,也是对克氏作品和演讲的精心编选的结果。本书选择范围广泛,从克氏早期的作品到人生最后的演讲均有收录。集中体现了克里希那穆提关于自然、冥想、性别、爱、生、死等思想。
断舍离 豆瓣 Goodreads
新・片づけ術「断捨離」
6.8 (149 个评分)
作者:
山下英子
译者:
吴倩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7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 豆瓣
Open To Desire
作者:
[美] 马克•爱普斯坦(Mark Epstein)
译者:
梁永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
- 5
弗洛伊德:“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
莲花生大师:“望向欲望的本质,会看到无边光芒。”
不要害怕和压抑欲望,而是应该重新疏导、驾驭它,为我们所用。
因为欲望乃是最强有力的生命能量,可把我们引领至自由与极乐。
你常满怀兴致去吃期待已久的大餐,食毕不仅没有满足感,甚至更为失落?总是嫌另一半陪你的时间不够多,常在爱中感到孤单?没有办法忍受别人不将你放在眼里,老是觉得自己不被喜欢?稍不顺心,就暴饮暴食,焦躁难耐?孩子不听你的话,即愤怒不已,斥声责骂?
追根究底,一切都是欲望在作祟。
弗洛伊德与佛法认为欲望是人对人世痛苦现实的自然反应,一旦脱离欲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透过欲望,反而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生活的烦琐与生命的困顿。因此,本书以佛陀的“四圣谛”为架构,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为经纬,融会贯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结合个案研究,提出各种实际建议,调和我们对欲望的矛盾观点,让我们对人类的欲望,有耳目一新的认识,进而通过欲望的驱力,达到身心灵的和谐与平静。
书中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欲望的渴求”,讲述的是人面对欲望的一般心理与反应;第二部分名为“执着”,说明人一旦了解世上绝无可以带来满足的客体时,将会产生何种变化;第三部分名为“执之止息”,它点出,对待欲望,除了放弃与执着之外,仍有第三种方式能引领我们,让精神惊人地成长;第四部分“欲望之道”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欲望而非为其所用,进而达到喜乐的境界。
莲花生大师:“望向欲望的本质,会看到无边光芒。”
不要害怕和压抑欲望,而是应该重新疏导、驾驭它,为我们所用。
因为欲望乃是最强有力的生命能量,可把我们引领至自由与极乐。
你常满怀兴致去吃期待已久的大餐,食毕不仅没有满足感,甚至更为失落?总是嫌另一半陪你的时间不够多,常在爱中感到孤单?没有办法忍受别人不将你放在眼里,老是觉得自己不被喜欢?稍不顺心,就暴饮暴食,焦躁难耐?孩子不听你的话,即愤怒不已,斥声责骂?
追根究底,一切都是欲望在作祟。
弗洛伊德与佛法认为欲望是人对人世痛苦现实的自然反应,一旦脱离欲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透过欲望,反而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生活的烦琐与生命的困顿。因此,本书以佛陀的“四圣谛”为架构,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为经纬,融会贯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结合个案研究,提出各种实际建议,调和我们对欲望的矛盾观点,让我们对人类的欲望,有耳目一新的认识,进而通过欲望的驱力,达到身心灵的和谐与平静。
书中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欲望的渴求”,讲述的是人面对欲望的一般心理与反应;第二部分名为“执着”,说明人一旦了解世上绝无可以带来满足的客体时,将会产生何种变化;第三部分名为“执之止息”,它点出,对待欲望,除了放弃与执着之外,仍有第三种方式能引领我们,让精神惊人地成长;第四部分“欲望之道”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欲望而非为其所用,进而达到喜乐的境界。
孤独 豆瓣
Solitude:A Return to the Self
作者:
[英国] 安东尼·斯托尔
译者:
凌春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6
哲学家周国平、心理学家张海音作序推荐
一部深入剖析贝多芬、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天才隐秘心理的惊世杰作
一部大胆矫正弗洛伊德、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精神分析传统的罕见巨著
一曲关于孤独的不朽赞歌,一部让心灵得以餍足的辉煌交响乐
心理分析、迷人哲思、诗性光 辉完美融合的永恒经典
-----------------------------------------------------------------------------------------------
大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叔本华说,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无法忍受独处;精神病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说,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体验到那种忘形的一体感。
在《孤独:回归自我》这部洋溢着迷人哲思和诗性光辉的罕见著作中,安东尼·斯托尔对弗洛伊德、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矫正了其过于注重亲密关系的弊病,并以无比的深情和悲悯剖析了牛顿、贝多芬、维特斯根坦、卡夫卡等天才的心理作为佐证: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最深刻、最治愈的心理体验都发生于内部。因此,独处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它不但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引导他们完成内在的整合和精神的升华。
诚如周国平在本书的推荐序中所说,我们并非只是为爱而生,亲密关系也不是我们获得价值和幸福的唯一要素,如果没有过在孤独中与存在合一的感受,精神世界未免狭隘。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里,放弃享受美好的孤独。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开森心理(kaisenxinli),不定期推出有思想的心理微课、有价值的心理图书和有温度的心理文字。
--------------------------------------------------------------------------------------------
一部深入剖析贝多芬、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天才隐秘心理的惊世杰作
一部大胆矫正弗洛伊德、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精神分析传统的罕见巨著
一曲关于孤独的不朽赞歌,一部让心灵得以餍足的辉煌交响乐
心理分析、迷人哲思、诗性光 辉完美融合的永恒经典
-----------------------------------------------------------------------------------------------
大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叔本华说,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无法忍受独处;精神病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说,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体验到那种忘形的一体感。
在《孤独:回归自我》这部洋溢着迷人哲思和诗性光辉的罕见著作中,安东尼·斯托尔对弗洛伊德、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矫正了其过于注重亲密关系的弊病,并以无比的深情和悲悯剖析了牛顿、贝多芬、维特斯根坦、卡夫卡等天才的心理作为佐证: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最深刻、最治愈的心理体验都发生于内部。因此,独处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它不但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引导他们完成内在的整合和精神的升华。
诚如周国平在本书的推荐序中所说,我们并非只是为爱而生,亲密关系也不是我们获得价值和幸福的唯一要素,如果没有过在孤独中与存在合一的感受,精神世界未免狭隘。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里,放弃享受美好的孤独。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开森心理(kaisenxinli),不定期推出有思想的心理微课、有价值的心理图书和有温度的心理文字。
--------------------------------------------------------------------------------------------
疯癫与文明 豆瓣
Folie et Déraison: 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9.1 (86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 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对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思考, 快与慢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inking, Fast and Slow
7.6 (86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Kahneman
/
李爱民
译者:
胡晓姣
/
李爱民
…
中信出版社
2012
- 7
本书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 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 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 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