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野草 豆瓣
9.6 (3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野草》收作者1924年至1926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1927年7月由北京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野草》贯穿着严肃的自剖和不懈的思想探索。它的艺术特色鲜明——象征和隐喻手法,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小窗幽记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陈继儒 华夏出版社 2006 - 1
《小窗幽记》,十二卷,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悲喜人生 豆瓣
作者: [德国] 阿图尔·叔本华 译者: 范进 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0
《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收录叔本华的《幸福的三个来源》、《论荣誉》、《论幻想》、《论风格》、《论教育》、《论女人》等27篇文章。
这本书的内容是叔本华对人生、社会、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诸多问题的广泛思考。其中既有难为人接受的惊世之谈,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诛心之论。
例如,叔本华论人生:对于幸福来说,人生中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论社会:论社会:最虚伪的傲慢是民族的傲慢。论文学:为金钱和保留版权而写作,本质上是文学的堕落。论天才:天才是这样一种人,世界在其心中被呈现出来,就如同一个对象在一面镜子中被反映出来一样。论教育:教育意味着努力寻求严格而自然的求知途径,以便使教育得以循着一条正确途径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论女人:女人的生活远比男人更为现实,并且只要眼前尚能得过且过,她们就会心情享乐。
惶然录 豆瓣
8.7 (65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韩少功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 5
这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仿日记”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
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贵族化的人,有时则成了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仰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如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五分之四,译成中文,文笔优美,读来赏心悦目。
一个人的村庄 豆瓣
9.2 (79 个评分) 作者: 刘亮程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6 - 1
《一个人的村庄》讲述了刘亮程是真正的作家,也是真正的农民,是真正的农民作家。作为农民,写作真正是他业余的事情;而作为作家,他却无时不在创作,即使在他扛着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闲逛的时候。在文章里,刘亮程是一个农民,但是作为农民的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是个作家呢——或者说,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以作家自许呢?我不知道。我揣测,在他的村庄里,在与他一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村民们的眼里,这个无事扛着铁锨闲逛,到处乱挖,常常不走正道却偏要走无人走过的草丛中的人一定是个难以捉摸、有些古怪的人吧。在他们眼里,这个说不出却总觉着有点不一样的人是不是有点神秘呢?当然,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个人在跟他们一样的劳作之外,还喜欢偷偷观察着村里的人,以及驴,兔,飞鸟,蚂蚁,蚊子,以及风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村东头以及村西头的阳光……
厚积落叶听雨声 豆瓣
作者: 朱光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9
《厚积落叶听雨声》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精编,收录《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更选编了《生命》《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等经典散文佳作。更特别精选了近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精美,全彩装帧,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
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穆齐尔散文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罗伯特·穆齐尔 / 编者 张荣昌 译者: 吴晓樵 / 徐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穆齐尔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随笔和随笔性作品,这本选集中收录的主要是他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所写的随笔、批评和演说稿,此外还收录了他发表于一九三六年的自选集《在世遗作》。《在世遗作》是穆齐尔“在活着的时候亲自出版”的“自己的遗作”,其中尽管包括了一些短小的叙事性作品,例如《捕蝇纸》、《换一种眼光看羊》等,这些叙事性作品同样也是随笔精神的一种体现,因为它们通过对细微、“渺小” 的对象的观察体现了对人的生活和心灵的微观世界所作的思考,这些微观世界是对大的时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们的价值也许并不亚于诸如《无救的欧洲》和《精神与经验》这样的具有更大的关怀视野的作品。
杀鹌鹑的少女 豆瓣
6.0 (8 个评分) 作者: 陶杰 凤凰出版社 2012 - 8
《杀鹌鹑的少女》系陶杰香港版散文评论集 《泰晤士河 畔》《芳菲花田》《有光的地方》等书籍与香港报刊专栏文字选取佳文辑录而成,分为“童年与刺猬”、“杀鹌鹑的少女”、“隔世身影”三部分。所述内容涉及文学、电影、欧洲风情的评述,藉由文化事件点评人生百态、民族性格、政治文化生态 ,文思敏捷、文辞犀利,对东西方文化诸多妙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