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艾萨克·牛顿:最后的魔术师 (2013) 豆瓣
Isaac Newton: The Last Magician
导演: Renny Bartlett 演员: Jonathan Hyde
其它标题: Isaac Newton: The Last Magician
Isaac Newton - brilliant rational mathematician or master of the occult? This innovative biography reveals Newton as both a hermit and a tyrant, a heretic and an alchemist. Magical images mix with actors and experts to bring alive Britain's greatest scientific genius in his own words.
科幻成真 (科幻科学:不可能的物理学 第一季) (2009) 豆瓣
Sci Fi Science: Physics of the Impossible Season 1 所属 : 科幻成真
7.6 (5 个评分) 导演: Luke Ellis / Matthew P. Hickey 演员: 加来道雄
What first appears to be a send-up of classic science fiction is in fact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real-world science behind the sensationalism. In the pilot episode, the physics behind a hypothetical alien invasion are explained. With the help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rom NASA, JPL,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the U.S. Army, a major special effects studio, and various universities, the Sci-Fi Science crew explores force fields, lasers, lightning guns, rail guns, extrasolar planets and other "science fiction" concepts that are in fact, quite real. A campy, animation-rich alien invasion of Los Angeles provides the jumping-off point for real science demonstrations.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 豆瓣
Truth and beauty : aesthetics and motivations in science
7.3 (6 个评分) 作者: S.钱德拉塞卡 译者: 杨建邺 / 王晓明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本书收集了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S·钱德拉塞卡教授的七篇演讲。它们阐述了作者对于科学研究的动机以及科学创造模式的一般观点。钱德拉塞卡认为,追求科学的过程就是追求美。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固有的和谐。他描述了几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创造和体验美的经历,如海森堡发现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完美其著名的方程式以及魏尔提出引力规范理论等等,它们都涉及到共同的问题:动机、创造和美。
The Universal Order of Creation of Matters 豆瓣
The Universal Order of Creation of Matters
作者: Keshe 2009
In this new book Ir. Keshe explains new and ground breaking principles in the world of physics.
In July 2009 a new book, titled "The Universal Order of Creation of Matters" written by nuclear engineer Keshe, is published.
One of the topics discussed in this book is that how Matter, Antimatter and Dark Matter are created in the universe. What scientists at present call elementary particles (like quarks and so on) are themselves in fact collections of smaller magnetic fields, which in group as dynamic plasmatic magnetic field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dynamic plasmatic magnetic fields, lead to creation of quarks and so forth.
Where in fact, what is called the mass of the quark, this in reality is created through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ss of any other object in the universe and is purely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constituent plasmatic magnetic fields within the center of the Matter.
Through tests done, where separation of these Matters of plasma in reactors were achieved, and, by using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plasmatic magnetic fields of Antimatters within the cores of reactors forces of magnitudes were created which are unknown in todays' world of physics and industry.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豆瓣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作者: KESHE 2011 - 10
As we are helping with series of books which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to be released, to build the full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the world of creation for man to understand the entire process, one comes to the point that one has to explained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this entity in different levels of creation of the greater universe and not the man’s universe. In the first book the creation of of matter, the 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smaller fields, which leads to creation of matters was explained. In the second book we merely explained the method of travel of the collection of fields in the form of so called light. In this third book, it is further I have explained the 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a bigger cells of the same fields, which these leads to creation of the mans universe and more and what is too much for the man to understand with his present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he calls it his universe.
从一到无穷大 Goodreads 豆瓣
One Two Three... Infinity
9.3 (9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伽莫夫 / 校注 吴伯泽 译者: 暴永宁 译 / 吴伯泽 校 科学出版社 2002 - 11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19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The Structure of the Light 豆瓣
The Structure of the Light
作者: Keshe 2011 - 2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last book “The universal order of creation of Matter” , and in opening a new horizon in the science of plasma and space technology, in this new book “The Structure of the Light” with the present knowledge in the plasma technology and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lasma, the light is and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cylindrical plasma, where the plasma of the light is in possession of all three magnetic fields strength of the matters of the plasma ( the principal, transition and the matter magnetic fields).
2019年2月20日 已读
感觉这是一部面向大众的科普书,据说作者曾表示过他要把他的书写得让每一个人都能读懂。作者对物理学的见解别有洞天,对一些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难题和现象的解释令人豁然开朗,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作者提出了统一场论,因为有些地方我还没有看懂(似懂非懂),所以不好做过多评价。总之读完后有井底之蛙跃出井口看到外面广阔世界的感觉。
Keshe 物理 科学 科技 科普
皇帝新脑 豆瓣
The Emperor's New Mind: concerning computers, minds, and the laws of physics
7.5 (13 个评分) 作者: 罗杰·彭罗斯 译者: 许明贤 /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6
本书对电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神经和精神科学以及哲学进行了广泛、深入浅出的讨论,体现了作者向哲学上最大问题——“精神-身体关系”挑战的大无畏精神。书中充满了天才般的猜测,贯穿着探索真理的灵感和激情。这是一本这者的精心杰作,它阐释科学论题的新方式令人眼前为之一亮。这本巨著重新衡量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作者提出他对现代物理及人工智能的新看法,建议人们必须彻底改变时间与空间的观念。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许多星期。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豆瓣
The Principia: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作者: (英)牛顿 译者: 王克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在科学史上,《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划时代的巨著,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并在其后300年里一再取得丰硕成果。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和影响。 从科学研究内部来看,《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示范了一种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样板,包括理论体系的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达到的理论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其后也不多见。爱因斯坦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替代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内容涉及天文、物理、生物、心理、政治、经济、法律与军事等领域。这些领域是过运河、现在和将来人类认识世界与发行世界必然从事的、关系人类命运与前途的事业。
生命的起源 豆瓣
Origins of Life
作者: [美]弗里曼·戴森 译者: 林开亮 / 刘少敏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 - 5
地球上的生命如何产生?复制或者新陈代谢出现在生命史初期吗?在这本经过深入修订的第二版里,弗里曼• 戴森追问这些问题,并且讨论两个主要理论,试图说明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如何实现自我组织进而形成生命体。
多数观点认为,生命起源于分子的复制,形成了现代基因的前体。少数观点则认为,分子随机组合的群体早在进行精确的复制之前已逐步形成新陈代谢活动,自然选择促使细胞长时间朝着多样化的方向进化。这一过程中,基因并未进化。戴森参考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近期的重要发现来分析这两种理论,旨在鼓励科学家进行新的实验,帮助决定哪个理论正确。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85 年,当时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地质学已经作出了革命性的发现,这增进了人们对于生命起源问题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家们发现了由RNA 构成的酶——核酶。遗传学家发现,许多最古老的生物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下,能够耐热。地质学家在格陵兰岛最古老的陆栖岩石上发现了生命迹象。本书第二版涵盖了过去十年半的时间里人类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重大进展以及这些重大进展对人类了解生命起源所产生的影响。戴森的这本书思路清晰、引人入胜,定会吸引那些对生命起源感兴趣的读者们。
生命是什么 豆瓣
8.3 (24 个评分) 作者: 埃尔温•薛定谔 译者: 罗来欧 / 罗辽复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4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终极理论之梦 豆瓣
Dreams of a Final Theory: The Scientist's Search for the Ultimate Laws of Nature
作者: S·温伯格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3
《第一推动物理系列:终极理论之梦》讲的,是一场伟大的理性的历险,去找寻大自然的终极理论。中级理论的梦想激发了今天许多高能物理学的研究,虽然还不知道那终极理论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能找到它,但我们相信已经开始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它的身影。在《第一推动物理系列:终极理论之梦》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初三分钟》的作者温伯格讲述了对自己然的统一理论的伟大追求――一个能解释从原子内部的联结到太阳与地球的吸引等不同的力的理论。全书令人眼花缭乱去清澈透明,引导着我们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走到今天的超弦以及可能与我们同在的别的宇宙。
复杂 豆瓣
Complexity: The Emerging Science at the Edge of Order and Chaos
9.0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 译者: 陈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4
这部书叙述一群美国科学家如何开创“21世纪的科学”的故事,对正在形成的科学的复杂体系做了深入浅出的描述。介绍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故事是,美国的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越来越无法忍受自牛顿以来一直主导科学的线性和还原的思想束缚。他们在各自领域发现,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进化的世界,并非线性发展的,并非现有科学可以解释清楚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仅存在着混沌,也存在着结构和秩序,他们逐渐将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聚集起来,共同努力形成对整个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识。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豆瓣
Mathematics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作者: (美)M・克莱因 译者: 刘志勇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本书以一个数学家的睿智,探讨了自古希腊以来,尤其是自伽利略以来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演化中的作用。
首章利用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错觉实验说明了感官知觉之不可靠。其实古希腊人早已领悟了这一点,因而求助于数学来研究自然现象成了古希腊的传统,这也是古希腊天文学兴起的原因(第2、3章)。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和开普勒的日心说,追求数学上的简单性和完美成了探求自然知识的动力(第4章)。笛卡儿为科学建立了基于数学的严密方法论,而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其科学研究纲领的前提则是: 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这门语言撰写的(第5章)。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牛顿,其科学巨著就冠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6章)。麦克斯韦方程组能够揭示人的感官所不能及的电磁世界,则充分显示了数学的穿透力(第7章)。二十世纪的两项重大科学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其基本物理思想和数学工具之间有着奇妙的对应(第8~10章)。这就引发了这样的问题,数学知识本身又从何而来?数学与物理实在的关系是什么(第11、12章)?
书中没有铺陈数学知识,数学只是像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一样若隐若现。因此,想了解古今自然观或科学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习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而自然科学研习者读此书则可以引发对于其专业领域的反思。而这正是作者所孜孜以求的: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电磁通论 豆瓣
作者: 麦克斯韦 译者: 戈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电磁通论》内容简介: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创造的结晶,而且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时间的秩序 豆瓣
The Order of Time
9.0 (152 个评分)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6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 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全新力作。
◆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在习以为常之处,探索世界的惊人真相,用诗意语言、前沿物理学理论探索时间的本质,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倾情朗读,有声书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
◆《时代》《自然》《卫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等10余家媒体好评推荐。
◆精美装帧,相同开本,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的唯美设计。
物理学和哲学 豆瓣
作者: [德国] 维尔纳·海森堡 译者: 范岱年 商务印书馆 1999 - 5
今天,当人们谈到现代物理学时,首先就想到原子武器,人人都认识到这些武器对现代世界政治结构的巨大影响,并且都心悦诚服地承认物理学对一般政治形势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但是,现代物理学的政治方面真的是它的最重要的方面吗?当世界上的政治结构已变得适应于新技术的种种可能性时,现代物理学还将留下什么影响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应当记住,每个工具都带有用来创造它的那种精神,因为每个国家和每个政治集团,不管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如何,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关心这种新武器,所以,现代物理学的精神必将渗透到许多人的心灵之中,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老传统联系起来,现代科学的这个特殊部门对各种强有力的老传统进行冲击的结果将是什么呢?世界上已经发展了现代科学的那些地区,长时期来,主要兴趣是在实用的活动方面,在工业和与这种活动的内外条件的合理分析相结合的工程学方面,这些地区的人觉得应付这些新观念是颇为容易的,因为他们已经有充分时间慢慢地、逐渐地来适应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在世界的其他地区,这些观念将同本地文化的宗教基础和哲学基础发生冲突,因为现代物理学的成果确实触及实在、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所以,这种冲突可能引起全新的、难以预料的发展,在现代科学和旧思想方法之间这次决战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它完全是国际性的,在这次思想交流中,老传统的一方在世界不同地区是不同的,而它的对方则在任何地区都是一样的,因此,这次思想交流的结果将传播到发生论战的全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