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数学与人类思维 豆瓣
The Mathematician's Brain: A Personal Tour through the Essentials of Mathematics and Some of the Great Minds behind Them
作者: [法] 大卫·吕埃勒 译者: 林开亮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 8
这是一本思考数学的文化佳作,作者本人也是著名数学家。该书包括与大师的访谈、数学发现的心理过程、数学与物理的关系、数学与审美、数学发现的策略等。
数学物理学家大卫·吕埃勒乐于向一般读者解释数学是什么以及数学家怎样开展他们的工作。每个阅读本书的数学家都会赞同他对数学家事业的描述,不论是在日常方面,还是在赋予它生命的更基础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中。本书组织有序,表述清晰,展现了处于活跃研究中的数学家的真实形象。
最后的沉思 豆瓣
作者: [法] 彭加勒 译者: 李醒民 译 / 范岱年 校 商务印书馆 1996
《最后的沉思》是西方学术著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主要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世界各国的各种古典学术作品的中文译作,也有少量是现代或当代的外国学术作品。《最后的沉思》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双螺旋 豆瓣
作者: [美] J. D. 沃森 译者: 吴家睿 评点 科学出版社 2006 - 2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内容简介: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新性成果为标志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纪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英雄世纪,一大批别具一格的科学大师风云际会,相继登场,使科学的舞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风采。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催生的原子弹,使社会公众了解了科学的巨大威力,也促使人类认真地审视科学,了解到科学必须要与人类的良知,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造福于人类,才能有利于和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携起手来保护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是20世纪阶级社会发展观进步的一个重大的事件。
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局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篇章。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豆瓣
Mathematics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作者: (美)M・克莱因 译者: 刘志勇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本书以一个数学家的睿智,探讨了自古希腊以来,尤其是自伽利略以来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演化中的作用。
首章利用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错觉实验说明了感官知觉之不可靠。其实古希腊人早已领悟了这一点,因而求助于数学来研究自然现象成了古希腊的传统,这也是古希腊天文学兴起的原因(第2、3章)。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和开普勒的日心说,追求数学上的简单性和完美成了探求自然知识的动力(第4章)。笛卡儿为科学建立了基于数学的严密方法论,而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其科学研究纲领的前提则是: 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这门语言撰写的(第5章)。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牛顿,其科学巨著就冠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6章)。麦克斯韦方程组能够揭示人的感官所不能及的电磁世界,则充分显示了数学的穿透力(第7章)。二十世纪的两项重大科学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其基本物理思想和数学工具之间有着奇妙的对应(第8~10章)。这就引发了这样的问题,数学知识本身又从何而来?数学与物理实在的关系是什么(第11、12章)?
书中没有铺陈数学知识,数学只是像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一样若隐若现。因此,想了解古今自然观或科学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习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而自然科学研习者读此书则可以引发对于其专业领域的反思。而这正是作者所孜孜以求的: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数学史(上下)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作者: 卡尔•B.博耶◎著 / 尤塔•C.梅兹巴赫◎修订 译者: 秦传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 5 其它标题: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VOL.1 &2, Revised Edition)
《数学史》1968年首次出版,1991年出了修订版,虽都距今甚远,但作为数学史料,并不过时。这正如数学的特征:只有在数学中,不存在重大的修正——只存在拓展。例如一旦希腊人发展出了演绎法,就他们所做的事情而言,他们是正确的,永远正确。欧几里得并不完备,他的工作得到了巨大的扩展,但只是扩展而不需要改正。他的定理,所有定理,到今天都是有效的。
本书把数学几千年的发展浓缩为这本编年史中。从希腊人到哥德尔,数学一直辉煌灿烂,名人辈出,观念的潮涨潮落到处清晰可见。而且,尽管追踪的是欧洲数学的发展,但作者并没有忽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贡献。毫无疑问,这本书是(而且在很长时期内将会一直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数学及创造这门学科的数学家们的单卷本历史著作。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
我们为书中的史实、观念、精美插图以及引领我们走过数学发展长河的大师们所折服,遂决定把它引入中国,以飨中国热爱数学、崇尚科学精神的读者。
基因传:众生之源 豆瓣 Goodreads
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8.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悉达多·穆克吉 译者: 马向涛 中信出版社 2018 - 1 其它标题: 基因传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 解了生命的奥 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现代世界中的数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orris Kline 译者: 齐民友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 9
《现代世界中的数学》是一本文集,由M·克莱因主编。他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从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发表的有关数学的论文中,选集而成《现代世界中的数学》。全书分五个部分,每一部分均由克莱因作了引言,全书又加上他的序言。这些引言与序言反映了主编的观点,与各文作者的观点不一定相同。
当代数学 豆瓣
作者: (法)迪厄多内 译者: 沈永欢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 7
本书作者让·迪厄多内是著名数学家,布尔巴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特地为这样一些读者写的: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科学感兴趣,但不是职业数学家。虽然这些人喜欢阅读和听取关于自然科学的讲解,并感到从这些讲解中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但他们发现关于当代数学的文章都是用无法理解的行话写就,而且讨论的概念过于抽象,使人趣味索然。本书的目的是试图解释这种对数学缺乏理解的现象的原因,并试图打破这种隔阂。
本书是为广大受过教育而又对科学尤其是数学感到兴趣的公众写的,因此作者限于从代数、数论和集合论中撷取例证,作者在书中着重阐明数学在现代其实经历了真正的变革。如果说19世纪以前数学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么现代数学则更加抽象,它研究的是数学结构,其主要特征是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些对象本身的具体性质,因此它更加得不到外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来显现或支撑。但是,这种变革又是必然的、自然的。为攻克经典时代遗留下来的数学问题或其他科学部门要求数学解决的问题,数学家们必须创造成为当代数学发展主流的对象和方法。
知无涯者 豆瓣
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A Life of the Genius Ramanujan
作者: 罗伯特·卡尼格尔 译者: 胡乐士 / 齐民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 10
1913年,印度一位年轻无学历的小职员拉马努金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就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作者怀着对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细节的高度热情,把我们从印度马德拉斯的庙宇和贫民窟引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庭院和教堂。在那里,虔诚的印度教徒“直觉王子”拉马努金与严格而又怪僻的“证明使徒”哈代并肩验证他的光辉理论。拉马努金高强度的创造性贡献使他付出了代价:他去世时年仅33岁,身后留下一份使人着魔的、深奥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
本书是美国最畅销书之一,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目录
--------
第一章 寺院里的清凉(1887~1903)11
第二章 遍尝欢乐(1903~1908)43
第三章 寻求赞助人(1908~1913)77
第四章 哈代(G·H·哈代~1913)119
第五章 “谨自我介绍如下”(1913~1914)175
第六章 拉马努金的春天(1914~1916)219
第七章 英国的严寒(1916~1918)
第八章 “健康状况尚好”(1918以后)
尾声
逻辑人生 豆瓣
Gödel: A Life of Logic
作者: [奥] 约翰·卡斯蒂 / 维尔纳·德波利 译者: 刘晓力 / 叶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 11
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不仅改变了数学,也改变了整个科学世界和建筑于此定理之上的哲学。《逻辑人生:哥德尔传》是对哥德尔生活和工作的精彩介绍,以深入而敏锐的笔触透析了哥德尔思想的意义及其深刻的智慧遗产,描述了一个复杂个性的哥德尔:既入世又遁世,既雄心勃勃又固执己见;生活于维也纳文化上最富盛名、最具创造力的那个时期,深受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维也纳小组的明星;后来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爱因斯坦的知音,却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因担心细菌中毒而死于饥饿。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第一卷)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Princeton Companion to Mathematics
作者: [英] Timothy Gowers (主编) 译者: 齐民友 科学出版社 2014 - 1
《数学名著译丛:普林斯顿数学指南(第1卷)》是由Fields奖得主T.Gowers主编、133位著名数学家共同参与撰写的大型文集,全书由288篇长篇论文和短篇条目构成,目的是对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纯粹数学的发展给出一个概览,以帮助青年数学家学习和研究其最活跃的部分,这些论文和条目都可以独立阅读,原书有八个部分,除第1部分是一个简短的引论、第Ⅷ部分是全书的“终曲”以外,全书分为三大板块,核心是第Ⅳ部分“数学的各个分支”,共26篇长文,介绍了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纯粹数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果和最活跃的领域,第Ⅲ部分“数学概念”和第V部分“定理与问题”都是为它服务的短条目,第二个板块是数学的历史,由第Ⅱ部分“现代数学的起源”(共7篇长文)和第Ⅵ部分“数学家传记”(96位数学家的短篇传记)组成,第三个板块是数学的应用,即第Ⅶ部分“数学的影响”(14篇长文章)。作为全书“终曲”的第Ⅷ部分“结束语:一些看法”则是对青年数学家的建议等7篇文章。
中译本分为三卷,第一卷包括第I-Ⅲ部分,第二卷即第Ⅳ部分,第三卷包括第V~Ⅷ部分。
《数学名著译丛:普林斯顿数学指南(第1卷)》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虽然主要是为了数学专业的师生写的,但是,具有大学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数学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本书得到很大的收获。
诗魂数学家的沉思 豆瓣
作者: [德] H. 外尔 译者: 袁向东 等编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 1
《诗魂数学家的沉思》精选数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数学家的代表性论述,包括一些久传不衰、脍炙人口的名篇,专人专集,分批出版,作为基本学术资料,供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哲学等领域的学者查考、研读。
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 豆瓣
The Psychology of Invention in the Mathematical Field
作者: 雅克·阿达玛 译者: 陈植荫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 4
阿达玛在《数学科学文化理念传播丛书·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中追随庞加莱在巴黎心理学学会上的著名讲演的思想,着重论述了以“无意识思维”为核心的数学发明心理过程,给人以强烈印象。
逻辑人生 豆瓣
Gödel: A Life of Logic
作者: 约翰.L.卡斯蒂 / 维尔纳.德波利 译者: 刘晓力 / 叶闯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 - 4
《逻辑人生:哥德尔传》在介绍哥德尔精彩的一生时,把我们带到逻辑边界和逻辑之外,深入到最激动人心的哲学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哥德尔:一位智慧巨人,他的不完全性定理不仅改变了数学,而且改变了整个科学世界和建筑于此定理之上的哲学。在《逻辑人生:哥德尔传》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既入世又遁世,既雄心勃勃又固执己见。他是爱因斯坦一直找寻的谈伴,并被爱因斯坦视为知音。
物理学的进化 豆瓣
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From Early Concepts to Relativity and Quanta
作者: [德] 艾·爱因斯坦 / [波] 利·英费尔德 译者: 周肇威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 8
本书是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艾·爱因斯坦和著名科学家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主要介绍了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情况,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从而指引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全书不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举例浅显,编写体裁别开一面。
自然之数 豆瓣
作者: 伊恩•斯图尔特 译者: 潘涛 上海科技 2007 - 9
《自然之数:数学想象的虚幻实境》从“虚拟幻境机”写起,条分缕析大干世界中无处不在的模式,既展示自然之模式背后的学之美和对称性,又呈现无规无形和对称性破缺的另一种模式之魅。从动力系统理论、分形几何、复杂性生命的节律,作者以“形态数学”之梦作结。学到底有何用,数学究竟是什么,相信读者会有所启迪的。
时间的秩序 豆瓣
The Order of Time
9.0 (152 个评分)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6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 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全新力作。
◆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在习以为常之处,探索世界的惊人真相,用诗意语言、前沿物理学理论探索时间的本质,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倾情朗读,有声书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
◆《时代》《自然》《卫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等10余家媒体好评推荐。
◆精美装帧,相同开本,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的唯美设计。
物理学和哲学 豆瓣
作者: [德国] 维尔纳·海森堡 译者: 范岱年 商务印书馆 1999 - 5
今天,当人们谈到现代物理学时,首先就想到原子武器,人人都认识到这些武器对现代世界政治结构的巨大影响,并且都心悦诚服地承认物理学对一般政治形势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但是,现代物理学的政治方面真的是它的最重要的方面吗?当世界上的政治结构已变得适应于新技术的种种可能性时,现代物理学还将留下什么影响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应当记住,每个工具都带有用来创造它的那种精神,因为每个国家和每个政治集团,不管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如何,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关心这种新武器,所以,现代物理学的精神必将渗透到许多人的心灵之中,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老传统联系起来,现代科学的这个特殊部门对各种强有力的老传统进行冲击的结果将是什么呢?世界上已经发展了现代科学的那些地区,长时期来,主要兴趣是在实用的活动方面,在工业和与这种活动的内外条件的合理分析相结合的工程学方面,这些地区的人觉得应付这些新观念是颇为容易的,因为他们已经有充分时间慢慢地、逐渐地来适应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在世界的其他地区,这些观念将同本地文化的宗教基础和哲学基础发生冲突,因为现代物理学的成果确实触及实在、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所以,这种冲突可能引起全新的、难以预料的发展,在现代科学和旧思想方法之间这次决战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它完全是国际性的,在这次思想交流中,老传统的一方在世界不同地区是不同的,而它的对方则在任何地区都是一样的,因此,这次思想交流的结果将传播到发生论战的全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