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ölderlin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
译者:
刘皓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 5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刘皓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2009年出版的两卷三册本《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译文白文普及版。“两卷本”是个校勘兼研究版,包含了经过勘读的诗歌文本的德文原文、中译文、以及对诗歌原文文本和翻译文本详尽的注释与研究。“两卷本”针对的读者主要是有志于深入研究荷尔德林及其他相关题目的学生和学者。但“两卷本”卷帙庞大,价格也相应较昂贵。此次出版的译文白文版,同校勘兼研究版的“两卷本”相比,除删去所有注释和研究部分外,还删去了所有德文原文、所有D. E. Sattler的和其他人的合成文本的译文,删去了所有出现在“两卷本”评注卷的“勘读记”中的异文,只余下文本权威更强的文本的译文。这样的编辑策略其目的之一固然在于扩大接受群,但也是想让读者有机会依照诗歌本来的样子直接阅读。
原诗如为格律诗(集中除父国詠歌以外诸篇),译文亦步亦趋,自拟相应格律应之(详见“导读”);原文如非格律诗(集中所有父国詠歌),译文则因而在形式上有更大的自由。
藉此普及版出版之机,译者对两卷本文本卷中所含译文做了全面校订,不仅纠正了鲁鱼亥豕类的错字,还改进了个别字词语句的翻译,以方便读者脱离注释直接阅读诗歌译文文本。
白文版含译者所撰“导读”一篇,专门探讨中西诗歌语言中的句法问题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意义,并阐述译者关于句法移植的观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诗无完译。译者一方面力图忠实于原作的字句,尽量在基本语义、句式风格与文本互文层次上逼近原作,另一方面也多方利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语言资源,尤其是上古中古以及和合本时代的汉语资源,以求中译文亦能言有所本,故不满足于今日常见的不分时代语言风格作者,将一切诗歌以“新华体”等流行语言风格翻译的做法,自辟境界,望能藉此有助于汉语新文学语言的探索。
学无止境,体格万殊,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原诗如为格律诗(集中除父国詠歌以外诸篇),译文亦步亦趋,自拟相应格律应之(详见“导读”);原文如非格律诗(集中所有父国詠歌),译文则因而在形式上有更大的自由。
藉此普及版出版之机,译者对两卷本文本卷中所含译文做了全面校订,不仅纠正了鲁鱼亥豕类的错字,还改进了个别字词语句的翻译,以方便读者脱离注释直接阅读诗歌译文文本。
白文版含译者所撰“导读”一篇,专门探讨中西诗歌语言中的句法问题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意义,并阐述译者关于句法移植的观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诗无完译。译者一方面力图忠实于原作的字句,尽量在基本语义、句式风格与文本互文层次上逼近原作,另一方面也多方利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语言资源,尤其是上古中古以及和合本时代的汉语资源,以求中译文亦能言有所本,故不满足于今日常见的不分时代语言风格作者,将一切诗歌以“新华体”等流行语言风格翻译的做法,自辟境界,望能藉此有助于汉语新文学语言的探索。
学无止境,体格万殊,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