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zhenitsyn
古拉格群岛 豆瓣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8.6 (11 个评分) 作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 钱诚 群众出版社 2015 - 8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第一圈 豆瓣
В круге первом
作者: [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景黎明 群众出版社 2016 - 6
《第一圈》的书名出自但丁的《神曲》。《神曲》将地狱分为九圈,第一圈是最好的一圈。作家以此来比喻苏联的一个特殊监狱。在那里,一群科学家、工程师等囚犯终日从事着各种监控社会的科研项目。。。。。。
本书为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俄罗斯“集中营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次出版对译稿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使得翻译更精准,内容更精彩。著名翻译家田大畏先生生前为本书的译稿进行了审定。二十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便是苏联的地下文学。地下文学的性质表明它是一种为时代作证的文学,抵抗遗忘的文学。这样的写作是自由的,但是也承担了巨大的责任。
正如正如在论文学的力量时所说:“我相信,在这生死关头,文学有力量做到:帮助人们去识破并抵制阴谋家们及其所企图强制们接受的一切。”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无奈地说,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索尔仁尼琴说过,他的政治激情是与生俱来的,但这种激情是蕴于文学之中、之后、之下的。
癌症楼 豆瓣
Раковый корпус
9.2 (30 个评分) 作者: (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姜明河 译林出版社 2013 - 2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该书《癌症楼》是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一,也是他据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
“癌症楼也叫做13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忘了女人,但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然苏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的一种标志。在展示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作者还描写了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室病友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人格扭曲,如向上爬的官僚鲁萨诺夫、青年地质学家瓦吉姆、女医生薇拉等等。
《癌症楼》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他的人生与作品是如此相仿,堪称典范,相互之间,几乎不可分割。
——哈罗德•布鲁姆
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弗拉基米尔•普京
事实上,抛开政治的因素。索尔仁尼琴的文学艺术成就还是很高的。比如:在《癌症楼》这部作品中,他就非常精彩地刻画了七八个身患癌症的患者在面对生死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他们分别代表的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蓝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