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死亡拼图 豆瓣
作者: [美国] 哈兰·科本 译者: 孙晓莹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本书作者是克林顿最喜欢的作家,第一位包揽国际最权威的惊险、犯罪小说奖埃德加·爱伦·坡奖、莎姆斯奖和安东尼奖的美国作家。本书由大S强力推荐,直击内心最柔弱处的神秘悬念小说。 助理检察官邓肯从一个杀人犯口中得知,多年前死于火灾的妹妹盖瑞,居然是一次谋杀的牺牲品。接下来碎片越来越多,故事也渐渐完整——格雷斯与丈夫杰克以及两个孩子一起生活,她在十五年前经历过一场踩踏惨案,失去了部分记忆。某天,她从照片冲洗店里得到一张神秘的老照片,照片中有五个人,其中一人正是年轻时候的杰克。杰克看到这张照片后不久,便如人间蒸发般消失了。格雷斯四处寻找丈夫,发现了一段被隐藏的往事,竟与十五年前的踩踏惨案有关。同时,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来到小镇,无辜者相继惨遭毒手。一切都由那张神秘照片引起,而照片里那个未露脸的人究竟是谁?此刻,魔爪已向格雷斯逼近,她能否摆脱危险并保护自己的孩子,同时查出那张神秘照片的秘密……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
8.6 (1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每当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亮剑 豆瓣
8.7 (67 个评分) 作者: 都梁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 3
李云龙是一个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命运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婚姻、爱情。
天舞·失落帝都的记忆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杜若 华文出版社 2006 - 11
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权谋与命运的悲剧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由《山海经》记载的玄异世界中,子晟,原型是那个为救众生于水火,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从天宫盗来息壤的鲧,既大禹的父亲,一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甄慧,虽然没有原型,但她和这两个被写进历史的男人发生了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
十五岁那年,我由东府被解往帝都,身份是逆臣甄淳的家眷。
我记忆中东府的春天总是潮湿的。离开东府的那天,也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府门边的山荷树叶被雨水冲得油亮,衬着深红的花,我仿佛是第一镒发现这些花竞争如此娇艳动人。
我想也许是因为我马上就要走了,所以我眼中的东府变得比平时美丽了许多。
这令我感到有些讶异。我原以为自己对东腐并无留恋,虽然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东府。那倒不是什么预见的能力,只不过因为我是东帝的女儿,所以等我长大成人,就会出嫁到哪个王侯家,跟甄家旁女孩儿一样……
天舞·青梅 豆瓣
作者: 杜若 华文出版社 2006 - 11
架空言情才女杜若,倾情演绎上古传说,帝都风云诡谲莫测,出局的到底是女人?还是爱情?
清婉绵密,大约红尘多少梦,踏破琼瑶天上来。
盛宣怀 豆瓣
作者: 寒波 2004 - 3
似乎是印证了盛宣怀父亲的盟弟、晚清实权人物李鸿章在其抵周时的赞礼:“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盛宣怀在李鸿章的爱护下,作为洋务运动的实践者,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洋务运动。涉及轮船、电报、铁络、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垂及后世。
盛是李鸿章洋务运动的积极实践者,又在上海生活了四十余年,因此,本书既是盛李合传,是李鸿章故事的重要补充,也是了解上海城厢和租界变化以及上海买办的兴起巨富发家的生动资料。
在路上 豆瓣 Goodreads
On the Road
7.7 (23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杰克·凯鲁亚克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10
青年学生萨尔为追求个性自由,与狄安(以卡萨迪为原型)、玛丽露等一伙男女开车横穿全美,一路狂喝滥饮,耽迷酒色,流浪吸毒,性放纵,在经过精疲力竭的漫长放荡后,开始笃信东方禅宗,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小说主人公及其伙伴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
《在路上》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一文化习俗,都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很大困难。
狼图腾 豆瓣 Goodreads
狼图腾
7.6 (295 个评分) 作者: 姜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4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1 豆瓣
作者: [美国] 休·洛夫廷 译者: 梁家林 2008 - 4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1》主要内容:杜里特是个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因为懂动物语言,后来就成了动物医生,成了全世界动物界中綱呼百应的人物。他有一帮动物朋友,和他一起云游天下。靠着动物们特有的功能,杜里特扶困济危,救人水火。这许多不可思议的奇事,像糖葫芦一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
杜里特医生虽然其貌不扬,不善于世俗交际,但通晓动物语言、学识渊博。这样一个小人物,一进入他喜爱的大自然中,到了他的动物朋友中间,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为帮助弱者而奋不顾身的精神。这样充满爱心、融知识于故事中的杰出作品,在当今纷扰的世界中分外动人、弥足珍贵。
怪医杜里特的形象,在欧美地区家喻户晓。一个世纪以来,这部作品被译成几乎所有的文字出版。语文家们把它作为写作教材,好莱坞多次把它搬上银幕。无比瑰丽的想象力,不动声色的幽默以及作者朴实稚拙的手绘插图,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经历中一段不可替代的美好回忆。
《杜里特航海记》杜里特玩了一个游戏,叫做“到哪儿算哪儿”。玩的结果,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他和朋友们遵守游戏规则的规定:必须到那里去旅行一次。这《怪医杜里特的故事1》,讲的就是他们:一路先走西班牙,为看斗牛闯了祸,逃出又遇了大风暴,航船断成了两半个……最后登上了蜘蛛猴岛。找到了神秘的巴西人“长箭”。回家的时候,没有船可坐,请巨型海蜗牛帮忙,钻到海蜗牛的透明大外壳里,就像坐海底观光车似的,穿过大西洋海底,回到了布嘟儿巴的老家。
亚瑟王之死(全二册) 豆瓣
Le Morte D'Arthur
作者: [英] 托马斯.马洛礼 译者: 黄素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3
《亚瑟王之死》是欧洲骑士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在西方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它讲述了著名的不列颠国王亚瑟及其圆桌骑士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冒险、传奇、各种奇迹和精彩的打斗场面。最令人爱不释手的是骑士与贵妇人之间惊世骇俗的爱情描写。
《亚瑟王之死》影响了后世的很多佳作,并成为好莱坞大片《亚瑟王》的经典蓝本。电影大片后面的种种故事细节、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彩镜头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源头。
《亚瑟王之死》配有天才画家比亚莱兹的全部原配插图。
狗年月 豆瓣
作者: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刁承俊 漓江出版社 2000 - 1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狗年月》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一部颇堪玩味、值得仔细阅读的书。这部发表于一九六三年的作品所描绘的维斯瓦河入海口是作者的诞生地但泽-朗富尔地区。但泽在二战前为东普鲁士的一部分,隶属德国。作者在故乡的文科中学接受教育。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五年,他曾任防空助手,以后当兵上了前线,一九四五年受伤,被俘后关进了战俘营。一九四六年五月获释后,格拉斯曾做过农业工,下过钾盐矿,当过爵士乐手,后来又在美术学院深造,研习雕刻艺术。这些经历为作者创作《狗年月》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剥洋葱 豆瓣
9.1 (8 个评分) 作者: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魏育青 / 王滨滨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在回忆录《剥洋葱》中,格拉斯记叙了他从12岁到32岁的生活经历,共11章,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巴黎的简陋条件下完成《铁皮鼓》。格拉斯声称12岁时战争的爆发,对他意味着童年的结束,此前的童年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而他在《铁皮鼓》之后的经历,已经为人们熟知,无需写入回忆录。
在书中,他一次次地诘问年轻的自己,一层一层地剥去记忆的外皮,尽管这是一个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因为格拉斯认为“必须为这本书找到一种形式,这是最困难的。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我想,所有这一切一目了然,包括文学回忆录的坏名声。这就是‘洋葱’。在剥洋葱时,也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越来越明显,让人可以看出来,这下失踪者将会重新活过来。”
爱与黑暗的故事 豆瓣
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9.1 (15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钟志清 译林出版社 2007 - 8
当今以色列最富影响力的作家阿摩司·奥兹发表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学界视为奥兹最优秀的作品,短短五年就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译本。尤其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德朗士的英文译本在2004年面世后,这部作品更广泛地引起了东西方读者的兴趣,不仅促使奥兹一举夺得2005年“歌德文化奖”,又于2007年入围“ 国际布克奖”,最近还荣获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这部近六百页的长篇小说把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以娓娓动人的笔调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抑或说家族故事与民族历史。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
天使与魔鬼 豆瓣
Angels & Demons
8.0 (162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朱振武 / 王巧俐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2
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神秘妩媚的科学家维特多利亚在实验室里进行高度机密的试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
在这个重大发现尚未对外公布时,列奥纳多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一颗眼珠被凶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着一个神秘的标记——“光照派”!更令人震惊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质不翼而飞。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应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首领之邀,前来调查这个神秘的符号。就在他到达的当天,失踪的反物质在梵蒂冈城地下某处被人发现。离开了实验室的反物质,会在二十四小时之后自行爆炸。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选举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领会聚在梵蒂冈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质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如不能及时找到,整个梵蒂冈城便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形势刻不容缓,兰登与维特多利亚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冈的冒险之旅……
维纳斯的诞生 豆瓣
The Birth of Venus
7.2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杜楠特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小说。背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群星闪耀,奇才辈出。物欲横流,宗教极端。一个身上纹着毒蛇与男像的修女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这部小说便是这位修女的自白书。
一个追求艺术与自由的女孩遭遇了不幸的婚姻――丈夫是个恋童者,而自己的哥哥正是这个娈童。女孩本来就是统治者美第奇的私生女,而她自己的女儿又是她所钟爱的画家的私生女……书名借喻的是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
活着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5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5 其它标题: 活着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
8.8 (9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1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每当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老人与海 豆瓣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黄源深 译林出版社 2007 - 1
苍茫的大海上,一个孤独的老人,一次艰辛的搏斗,一位虽败犹荣的英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Lost Horizon 豆瓣
作者: James Hilton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 - 6
《LOST HORIZON》(消失的地平线)是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所著一本小说的情节,书名叫《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首版发表于1933年。正是由于这本书的发表,在英语中多了一个新的词汇——“shangri-la”——香格里拉,这个词成了永恒宁静和平的象征。随着希尔顿的小说1937年后多次被拍成电影,那片神奇的土地和香格里拉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引得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探险家、旅游者、考古者,甚至淘金者纷纷寻找这个似乎是虚幻存在的地方,几乎忘记了那只是一部虚构小说中的地名。新加坡华侨巨商郭鹤年将他遍及全球的酒店集团命名为“香格里拉”。位于滇藏川地区东南部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甚至将自己的县名就改为“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