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正义之前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崔卫平 新星出版社 2005 - 5
“正义”是一个多么诱惑人的字眼。但是,在正义到来之前,在行事正义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细致、复杂的准备?要求学会仁慈、学会宽容、学会用“复眼”看待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全部复杂性,以及我们自身的种种有限性。
天真的人类学家 豆瓣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Notes from a Mud Hut
9.2 (43 个评分) 作者: [英] 奈杰尔·巴利 译者: 何颖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8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一种学术作品罕见的软性触角,以一种英国式幽默风趣的笔调彻底摧毁了田野工作的美丽幻想,将隐匿于严肃人类学专著背后的鲜活经历与感触一一呈现给读者。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豆瓣
7.3 (15 个评分) 作者: 郎咸平 东方出版社 2010 - 9
本书一共五个部分。
本书的第一部分谈的是每个老百姓都关心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生活总是这么难。我们的老百姓总会面临几个难题,似乎还都很难解决。
第一,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收入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了,我们工作不努力吗?我们不够节俭吗?都不是。
第二,为什么我们什么东西都比美国贵。美国人实在太幸福了,人均年收入四万美元,我们呢?才几千美元,而且美国几乎什么都比中国便宜。
第三,为什么我们的蔬菜价格这么贵。这已经不仅仅是大蒜和绿豆的问题了,而是一般蔬菜价格也像股价一样大幅度的变动,搞得这些小菜贩子卖菜像玩股票一样。
百年思索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南海出版公司 2001 - 6
《百年思索》是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作者用她的眼光看世界,看中国,抒写了她对历史的反思,对中西文化的思索,对未来的展望。
剑桥倚天屠龙史 豆瓣
8.2 (84 个评分) 作者: 新垣平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3
《剑桥倚天屠龙史》是新垣平博士恶搞《倚天屠龙记》和正史的戏作。新博士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运用奇妙的想象和精妙的推理,将正史和武侠完美地熔为一炉,写出了这部令所有金迷击节赞叹的奇书。本书最早在天涯论坛连载,轰动一时,被粉丝们疯狂转帖。新博士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是用最严肃的历史叙事笔调来书写最荒诞不经的虚构情节。他将小说和历史双重陌生化,将历史与虚构的界限彻底打破,使得历史书写成为纯粹的文本游戏。这游戏是意义机制自身的狂欢,也是一场智力的盛宴!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目送 Goodreads 豆瓣
目送
8.0 (492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69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扫起落叶好过冬 豆瓣
8.4 (36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这本书分成五辑:第一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制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通过修道士、苦修院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诉说“不宽容”的恶果;第五辑是作者关于读书和见闻的随想。五辑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强,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内涵亦复深厚,读者于轻松的阅读中不难感觉到思想的力量。
有关品位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张勤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2
“品位”是种什么东西,我想那是个花钱且麻烦的游戏。我从来没有奢望拥有游艇、赛马或男管家对那种纯黄铜饰物和密码锁的鳄鱼皮包,也提不起兴趣。更别说玩味那些“妙到毫巅”的生活细节,比如,纯粹的喀什么米尔羊绒、手工缝制的科尔多瓦皮鞋,用苏特恩清蒸的肥鹅肝……我得承认,有时候,这些诱人的“品位”极其美好,而且可能一试上瘾,这种感觉,就是你在尝过真正的鱼子酱子之后,那种伴随绝望的迷醉,我艳羡,我欣赏,也有一点渴望,假如没有了这偶尔享用的盛宴,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
书中除了专谈有意放纵挥霍的文章之外,作者也加入了一两篇谈非自主性花费的文章,以作对照。最后,我们想告诉您——比品位更重要的是品质!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日安,四季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龙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这本书以四季中大自然的变化而带来的不同生活情致,借由自然风物、料理、种植、DIY、家庭、节日等等美好事物转述给读者,并配以文字、摄影及手绘插画,是一本经由作者唯美的笔触表达城市自然主义新一代的视角与生活的图文札记。
作者将自己有关手创智慧和美味饮食的独到秘方,经由短小篇幅的随笔等方式开诚布公地呈现。尤其特别的是,书中创意方案来自于作者的生活情感与经验,透过讲述生活情境故事,引导读者进入温婉恬静的纯轻态生活,文风清新淡雅,并配有实用的料理菜谱、创意DIY教程和纸型。
全书充满友善与温暖。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豆瓣
作者: 朱自清 2002 - 9
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江苏东海,定居于扬州。著名作家、学者。早年热心于倡导写作新诗,1921年春参加文学研究会后,专注于散文创作,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散又名篇,文字之美,被认为标志了白话文系统里美文的最高成就。
本书收录了作者写景散文15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南京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说扬州
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但是我长到那么大,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也许那时女人还少出街吧?

荷塘月色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谭柘寺 戒坛寺
潭柘以展折胜,戒坛以开朗胜;但潭柘似乎更幽静些。戒坛的和尚,春风满面,却远胜于潭柘的;我们之中颇有悔不该住潭柘的。

松堂游记
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温州的踪迹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春晖的一月
春晖的校舍和历落的几处人家,都已在望了。远远看去,房屋的布置颇疏散有致,决无拥挤、局促之感。我缓缓走到校前,白马湖的水也跟我缓缓的流着。
白马湖
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

重庆一瞥
重庆市南北够狭的,东西却够长的,展开来像一幅扇面上淡墨轻描的山水画。雾渐渐消了,轮廓渐渐显了,扇上面着了颜色,但也只淡淡儿的,而有阴天晴天差不了多少似的。

重庆行记
重庆真忙,像找这个无事的过客,在那大热天里,也不由自主的好比在旋风里转,可见那忙的程度。这倒是现代生活现代都市该有的快拍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歌声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看花
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欢那白而晕黄的颜色和那肥肥的个儿,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
孩子你慢慢来 豆瓣
8.8 (33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文汇出版社 2005 - 8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传统的母职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鸟儿不惊的地方 豆瓣
作者: [俄] 米·普里什文 2005
普里什文以《鸟儿不惊的地方》和《跟随魔力面包》两部随笔集成为俄国北方自然的文学发现者而进入俄罗斯文坛。
《鸟儿不惊的地方》是普里什文的成名作,也是再现北方原生态生活和文化的第一部艺术品。它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角度,以富有俄罗斯民间文学特色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实地考察中了解到的北方地区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描述了尚未被现代文明冲击的妇女、儿童、农民和猎人的淳朴生活以及民俗风情,融合了历史深处凝重而从容的思考。作者因实录的科学性而入选俄国地理学会会员,并获该会授予的银质奖章,被认为是“科学中的艺术学和艺术中的科学家”。
《跟随魔力面包》描写作者跟随具有魔力的小圆面包走向俄国北方,走向一片片人迹罕至、魅力无穷的地方。作品把充满宗教氛围和神秘色彩的索洛维茨地区,北方渔民粗犷、自由的生活,挪威的异国风情,都披上了一层童话色彩。现实的写景、真实的见闻和飘涉的梦境、浪漫的故事相互穿插,共同构成了这部亦幻亦真、虚实结合的作品。高尔基赞扬它“非常出色”,勃洛克说它“当然是诗”,但还有某种超然诗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