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B
书店风景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钟芳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书店本身具有多样的可能性,无论是书店的类型,历史、藏书量、地点,还是装潢、服务、 活动,甚至店名,都可能是一大特色。一家家书店其实就像一幅幅风景,有的婉约秀丽,有 的气势磅礴,有的细致精巧,有的古意盎然,每一种书店总能吸引与它相契的顾客。在书的 世界里,每个人自有他的天地。《书店风景》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抒情导览,反映的是一个爱 书人外在的观察与极自我的品味,它同时也希望挑引人们对这些风景的渴望。书店之美一如 山水之美,等待有心人的开发。
2013年1月4日 已读
用了一天时间翻完了,一开始看的并不太认真,因为图片太多,文字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信息量并不算大。但后来看到介绍英国书店的时候,忽然想起去湖区旅行的时候,在grasmere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book exchange的活动。就是当地人的二手书交换和买卖。非常小的地方,书籍的摆放也很杂乱,但我在那里淘到一本华兹华斯的诗集。看这本书的时候忽然就想起来了,然后一下子就有了共鸣,觉得各式各样的书店真是个美好的存在
2013B 人文 随笔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豆瓣
作者: 莊祖宜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3
聽,台灣料理人說廚房的故事!
本書是作者從學院到廚房、不求學位只求美味的田野調查+心得分享。暢談在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習藝、在香港飯店餐廳實習及工作的甘苦見聞,以及對廚房百態、食材應用與當今飲食風潮的觀察心得。
1998年秋,作者第一次離家,辭去國中教職到紐約攻讀文化人類學。學院裡人人都有念不完的書與寫不完的報告,為了舒解壓力,有人跑步,有人練瑜珈,有人喝啤酒,有人上教堂,但對作者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活動比洗菜切菜,淘米醃肉這樣熟能生巧的機械性動作更能安撫焦慮與疏解壓力。每天下課買菜做菜成為她留學生活的例行休閒。
婚後,伴隨丈夫學習的因緣,作者因著廚藝夢想的覺醒進入了劍橋廚藝學校研習專業廚師課程,自此從學院走進廚房,進入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知識領域,追尋另一個夢想。
作者回憶以前每次跟人家說她是念人類學的,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好深奧哦!」口氣中夾雜著景仰、不解與同情。現在告訴人家他是個廚師,社交簡直無往不利--不管是哈佛學生,家庭主婦,乾洗店老闆還是水電工人,人人都表示高度興趣與善意,會做菜忽然變成一種很炫的技能!如果他們得知作者放棄博士學位追求廚藝,幾乎大家的反應都是「好極了!」在美國,作者求新求變與追逐夢想的勇氣似乎比堅忍不拔和光宗耀祖重要。
2006年9月,作者開始於網上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其實也算是作者的一卷網上田野筆記。作者回頭看一些早期的篇幅,驚訝自己當初揉個酥皮麵團也緊張兮兮,站幾個小時就喊累,才發現兩年下來自己不只廚藝精進,思考也越來越像個廚子,就是人類學家說的,已經 「土著化」了。這些筆記內容林林總總,有些談人物,有些談烹調技巧、食材特性,貫穿其間的主軸是作者從一個愛做菜的研究生變成餐廳裡專業廚師的學習過程、所思所感。在此集結成書與大家分享,希望讀者透過文字也能感受到動刀玩火、烹魚割肉的樂趣,下回上餐廳吃飯時或許能想像一下桌上的菜是怎樣一群人為你準備的。如果看了這些經驗能讓讀者們也想進廚房發揮一番,那就再好不過了。
2013年1月3日 已读
非常佩服作者可以在三十岁的时候放弃博士学位,改学厨艺。
非常非常非常好看,特别喜欢作者的生活态度
2013B 文化 随笔
异兽志 豆瓣
作者: 颜歌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2 - 8
永安城里,生活着九种兽。悲伤兽:因双手灵巧而成为了纺织工人,一笑则亡;喜乐兽:寄居在幼童体内的神兽,神秘莫测;舍身兽:本身生命力旺盛而喜自残的兽种,被保护在舍身兽研究中心;穷途兽:性温顺怯懦,以吞食人类的绝望为生;荣华兽:只有雌兽,以栽种亡兽尸体而自行繁衍;千里兽:传说中因能知天命而亡了族,其实却隐匿在地下,随成长而失去记忆。……
它们貌若凡人,而身体发肤细微处有异形,以此区别于人。人与兽各自谋生于世间,相安无事,但对于兽之种类繁多而人知之甚微。
主人公“我”是一个小说家,以写各种兽的故事而出名,起初“我”貌似只是兽的故事的旁观者,至多不过有些交谈;但是越是往后,“我”就越是身不由己地卷入故事当中。
悲伤兽、喜乐兽、舍身兽、穷途兽、荣华兽、痴心兽……这是永安城里的九个族群,隐藏在城市穿梭的人群中,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的身份可以是保安、是教师、是医生、是酒吧的侍应生,或者某个房地产的富二代子弟。除了耳后偶露的鳞片或手腕处突出的骨节,他们与人无异,但是还是有一个界限是致命的,作为兽他们不能与人恋爱,书中人物一一验证了企图跨越界限的悲剧……颜歌以一种模糊现实的手法写出了种种尘浮世上又深入骨髓的爱。
2013年1月2日 已读
想象力很丰富,但也仅此而已。非常不喜欢作者说话的调调
2013B 中国文学 小说
原来你非不快乐 豆瓣
6.7 (89 个评分) 作者: 林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这本书是林夕在2007年至2008年间写作的关于人生与社会生活的作品专集,围绕“快乐/不快乐”的主题,内容涉及心境、工作、时事、社会民生、生命等等多个方面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直面“不快乐”,将苦痛解剖,从而找到真正的长久的快乐,以安稳人生,改塑生活的面貌和品质。文字上承袭林夕词作一向的精致风格,蕴涵与晓畅兼备,殊值品味。
2013年1月2日 已读
就这个样子吧,感觉没有林夕歌词写得那么有灵性。虽然写的是他的人生感悟,但大道理都在读者意林上看过无数遍了,没什么新意。虽然通篇讲知足放下,但想想林夕的人生,不知道是在骗自己还是在寻找安慰
2013B 随笔
只有医生知道! 豆瓣 Goodreads
8.0 (52 个评分) 作者: 张羽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1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抱着“大医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
2013年1月2日 已读
确实女性都应该看看,不过看了之后我都不想要孩子了,太tm吓人了
2013B 科普
窥看欧洲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姜淑玲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10
在欧洲到处晃荡了一年,不知怎么搞的心里老有股歉意――因为这趟旅行不是自费的关系吧。
日本文化厅每年都有所谓的艺术家海外派遣研修计划,这次的独自旅行费用就是由该计划提供。对于此行能有多少收获,说实在的并没啥把握,所以心中老记挂着自己在花纳税人的钱。结果是歌剧、芭蕾、戏剧、电视、电影等研修项目之外,其他各方面我也兴趣盎然。因为感到好奇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最后这趟旅行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河童之旅”。
原本打算随兴地见识欧洲事物、多和当地人接触,但是到了之后,我才深深觉得对他们的认识实在是少得离谱。
像当地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物,我不是大吃一惊,就好像是有什么新发现一样。
风俗习惯不问,当然思想、意识与精神的结构也就相异,对于这样的差别会有兴趣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连饭店房间也成了我观察的对象。此外,从街头种种事物、国际列车的乘务员如何因国家而异、各地民宅的窗户和当地气候风土的关联性以及从南到北有什么样的变化、因时代和地区而有所改变,又有什么样的特征……真的是连对各国垃圾都感兴趣。简直可以说是破铜烂铁的大搜集。
沿途我不时地记笔记或者画素描。
返国后算算,总共走了近20个国家。朋友根据笔记上的记录,统计我住过的旅馆房间数后说:“有100多间喔!”敢情这数目是大了些,倒叫我有点不好意思。研修旅行的结果不敢说是好是坏,但就我个人来讲,能有机会体验非到当地不能了解的事物,真是心存感谢。
2012年12月31日 已读
2013年1月2日 评论 读后感 - 非常有趣,和同学出去玩,说得最多的就是,哎呀这个和中国差不多嘛,那个中国也有嘛,这个还不如中国呢,而这本书更多的是比较日本和欧洲的不同之处,非常有新意,视角也很独特,我非常喜欢他的心态。 以绘本的形式写游记,加上他的写作时间,这大概是第一本绘本游记。我能想起来的与之相仿的就是带一本书去巴黎,但是巴黎一书还是以文字为主,而不像是这本,每页书图画要占一大半。图画的好处是非常直观,售票员的制服,意大利的屋顶,从南欧到北欧的窗子的变化,都非常直观的摆在我们眼前,但带来的问题就是文字过于表面和信息不足。加上是窥视欧洲,而欧洲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写了,通常一个城市只占一页内容,而图画又要占去大半页,对当地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有时候看得人意犹未尽,有时候就会觉得太过表面化,没有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发掘的更深。 比较适合入门读物,但如果对欧洲有比较深的了解,看这本书就会觉得太浅显了。
2013B 游记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