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
一的悲剧 豆瓣
一の悲劇
6.9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法月纶太郎 译者: 黄心宁 / 郭清华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5
“新本格派”代表作家法月纶太郎
出道二十年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年度最佳推理小说TOP 20!
●最受欢迎的本格推理小说BEST 100!
◎        ◎        ◎        ◎        ◎         ◎
“是谁杀了我儿子?”
我真想理直气壮地如此大声呐喊。
可是,一旦揭穿了这个秘密,
多年来我拼命保护的一切
就将瞬间化为乌有!
我好害怕,比什么都害怕……
◎        ◎        ◎        ◎        ◎         ◎
“是你杀的——”
是我杀的?
没错,的确是我杀的。不论理由为何,是因为我,才让一个无辜孩子的生命消逝。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我无法辩白。不,我根本不打算辩白。一个堂堂男子汉,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我不会原谅夺走富泽茂年幼生命的凶手。同时,我也无法原谅我自己。因为我不得不承认,内心深处躲藏着另一个自己,期待茂的死亡。
富泽茂,是我的儿子。
2012年12月2日 已读
小说布局和叙事有点像黄金时代感觉,不过实在话除了凶手混淆动机外无甚亮点,密室和dying message都挺雷的,但是如果拍成相棒sp的话倒是蛮不错的剧情,勉强打个3.5
密室 推理 日本 法月纶太郎
圣诞奇案 豆瓣
Hercule Porirot's Christmas
7.7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叶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圣诞前夜,李家先是传出震耳欲聋的家具撞击声,接着是尖叫哭嚎。楼上,专横的老李躺在血泊中,喉咙被割断了。家庭团聚就此破碎了。波洛发觉现场的气氛不是哀伤,而且相互猜忌。似乎每个人都有理由憎恨这位死去的老人……
阿加莎特别为她的姐夫而作的真正的“血淋淋的暴力谋杀”,因为他总嫌其作品过于精致文雅而使谋杀事件变得太“贫血”了。
2012年7月1日 已读
典型的阿婆风...凶手设置略显坑爹(第一次见阿婆用这招..), 其实性格推理什么的根本不严谨,关键的罪证应该那通电话记录啊
密室 推理 波洛 英国 阿加莎·克里斯蒂
全部成为F 豆瓣
すべてがFになる
7.5 (5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森博嗣 译者: 韩锐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 - 3
拥有多重性格的天才少女真贺田四季,十四岁时杀死了自己的双亲,此后就一直被禁闭在孤岛的研究所内。十五年后,慕名而来的犀川和萌绘却在密室里发现了被截四肢的四季尸体。所长及副所长相继被人杀死。凶手究竟是谁呢?而真贺田博士在计算机里留下的最后遗言“全部成为F”,又隐藏着怎样的讯息?……
2012年4月4日 已读
7是孤独的数字啊...作为学cs的看的真是不错呢,诡计还是有点小惊喜,就是动机太玄妙了吧
密室 推理 日本
斜屋犯罪 豆瓣 Goodreads
斜め屋敷の犯罪
7.6 (76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庄司 译者: 王鹏帆 新星出版社 2008 - 9
在日本最北端、可以俯瞰鄂霍次克海的悬崖上,有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流冰馆”,因为其怪异的斜倾结构,被当地人称为“斜屋”。
一个飘雪的平安夜,馆主滨本幸三郎在派对上出了一道谜题,只要谁先解开花坛中神秘图腾的意义,就有资格可以与幸三郎的女儿英子结婚,并继承庞大的遗产!
没想到,连续两天夜里,馆内竟接连发生了密室杀人案件!第一名死者被人用利刃刺入心脏毙命,宛如“跳舞”般复杂扭曲的尸体旁,还留下了以血画成的“死亡讯息”!第二名死者则在重重反锁的室内,被人从背后袭击!
然而,所有的人却都具备完整的不在场证明,更诡异的是,第一名死者遇害后,竟然有人在腾空的三楼窗外,看见幸三郎所搜集的人偶“葛雷姆”!传说在暴风雨的夜晚,“葛雷姆”就会开始活动,难道是真有其事吗?事实的真相,又是否与神秘的花坛图腾有关呢?
邪恶无比的杀意,正潜伏在失去平衡的斜屋之中,渐渐扩散……
紋身殺人事件 豆瓣
7.4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高木彬光 译者: 陳羲 光文社 1988 - 1
一般人对于刺青的印象,恐怕都是比较负面的,然而经过时代变迁,从现今发展的社会看来,一些青春偶像或是为了个人理由而纹身已经相当普遍──虽然这么说,书中那种整个背面或是身体大部分地方刺青,依然让我感到恐怖,而这本书正是站在审美的角度,欲破除一般人对刺青的不良印象。
书中以炫丽光彩的刺青做为主要的描述对象,同时也是塑造气氛的良好帮手。妖异诡觉的气氛贯穿整本小说,诡计是使用看似不可解的密室。氛围塑造得很阴森,比如可能为了收集刺青而杀人,或是整个地方放置四处收集而来的刺青标本,但我却喜欢它这方面的铺陈描述。
侦探神津恭介出场的时间甚晚,但甫出场便光芒万丈。长相俊帅、头脑聪明等等好条件似乎一瞬间都凝聚在他身上,他也散发出一股傲人的英气与难以掩抑的锋芒。听完案件的线索,竟保证能一个礼拜内破案,完全不把其他人几个月来的努力当成一回事,神津恭介果真神人呀。
(作品閲讀:http://blog.sina.com.cn/ylz3416)
本阵杀人事件 豆瓣
7.4 (31 个评分) 作者: 日.横沟正史 译者: 赵剑锋 珠海出版社 2000 - 11
自江户时代起,一柳家就经营专供达官贵人和武士们住宿的本阵——旅馆总店。
一柳家的新家主贤藏温文儒雅。就在贤藏的新婚之夜,随着凄厉的哀号和诡异的琴声,新婚夫妇惨死在房间的婚床上,枕边是家传的古琴、武士刀,以及留有三指血印的金屏风。然而,房门紧闭,周围的白雪上毫无痕迹,离奇的密室杀人案令人困惑不已……
本小说荣获第一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亦是日本侦探小说史上的名篇。
放学后 豆瓣 Goodreads
はうかご
7.3 (425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赵峻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1
东野圭吾成名作
荣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
草长莺飞的青春,忽如琉璃般生生粉碎。
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在这所清华女中,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
星期六早晨,车站月台上,有人突然从旁撞来,我险些跌落铁轨;
星期一放学后,我游完泳进入淋浴间冲洗,差点中机关触电身亡;
星期二放学后,一盆天竺葵从教学楼三层坠落,直直砸向我头顶;
星期四放学后,一位老师被毒死在我常用的更衣室,他是替我而死?
悚然之间才明白,我似已无路可逃……
歪曲的枢纽 豆瓣
The Crooked Hinge
6.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狄克森·卡尔 / [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 译者: 王瑞徽 吉林出版集团 2007
去国二十五载的约翰.芳雷,在胞兄杜德利过世之后,成了芳雷家族唯一的爵位和财产继承人。当时年少轻狂的十五岁少年,如今回国已蜕变为行止严谨的四十岁绅士,并娶得青梅竹马的美娇娘。
约翰坐拥芳雷宅园数年,尽管寡言不善社交,尽管村民对他不甚熟悉,但从未有人质疑他的身分。然而,一名来自美国的帕特里克.高尔先生在律师陪同下登门拜访,宣称他才是如假包换的约翰.芳雷。他滔滔述说二十五年前搭乘铁达尼号前往美国的往事,在船只沉没他获救之后的局面演变;最令人讶异的是,他对十五岁之前的小约翰一清二楚,连只有当事人才知情的秘密……
约翰.芳雷?帕特里克.高尔?谁是真材实料?谁是冒名顶替?就在检验指纹真假立判的前一刻钟,约翰.芳雷俯溺在花园水塘中,难道他心虚羞愧自我了断吗?
燃烧的法庭 豆瓣
The Burning Court
7.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狄克森·卡尔 / [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 译者: 石葱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 1
史蒂文斯翻看着稿件中收录的照片,一股凉意倏然袭上心头。
数十年前,那个被处决的女子,那个著名的砒霜毒杀者,容貌竟和他妻子一模一样!
眉目、身材、仪态,甚至腕上的手镯……
阴森森的墓室,棺材里空无一物。
身穿奇怪古装的女子,打开了一道墙壁上没有的门。
推理、惊悚、超自然、心理悬疑——约翰·狄克森·卡尔最棒的三部小说之一,媲美《三口棺材》和《犹大之窗》的神作!
犹大之窗 豆瓣
The Judas Window
8.9 (3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狄克森·卡尔 译者: 景翔 吉林省吉出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11
《犹大之窗》讲述了吉姆·安士伟第一次去见未来的岳父胡弥。忐忑不安的小伙子接过胡弥递来的威士忌,没想到喝了一口就昏倒在地。醒来后,他发现胡弥已经倒地身亡,胸口插着一支箭,正是原来挂在墙上的一支,箭上只有安士伟的指纹……屋子的房门从里面紧锁,窗户也从里面闩好——于是在这不省人事的十五分钟,安士伟成了案件唯一的疑犯。
生死之门 豆瓣
5.8 (8 个评分) 作者: 埃勒里·奎因 译者: 韩长清 内蒙古人民 2009 - 1
甫获美国文学大奖且与癌症名医订婚的旅日美籍女作家被发现死在纽约自宅的卧房内,现场留有半把剪刀。法医监定后,判定遗留在现场的剪刀不是凶器,让警方遍寻不着的另外半把剪刀才是致命凶器。凶案发生时,现场门窗紧锁,无法进出,唯一可以进出的起居室内只有医生之女一人,因此警方就锁定这名发现尸体的年轻女孩为首要嫌疑犯。警方在死者卧房上面的阁楼内发现了曾有另一名金发女子居住的痕迹,经过调查,赫然发现该名女子是女作家的姐姐,在九年前就已宣称投海自尽,这些年来遭幽禁于阁楼内,为女作家捉刀写书,却在命案发生不久前逃走。不久,警方找到了她的尸首,并得知她在女作家身亡前一天服毒自尽,留下的遗书表明她是医生之女的亲生母亲。
不利的因素一一浮现,这名年轻女孩真是为了报复而痛下杀手吗?消失的另外半把剪刀会是破案关键吗?死者身亡时穿着正式和服又有何含意?
三口棺材 豆瓣
The Three Coffins
7.8 (10 个评分) 作者: 约翰・狄克逊・卡尔 译者: 翁裕庭 译林出版社 2004 - 5
住在伦敦罗素广场附近的葛里莫教授在家里书房中中弹,生命垂危,虽经警方急救,仍一命呜呼。其书房房门窗紧闭,无人进出,仅其一人在房中。
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究竟是谁,一波三折,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作者简介:约翰·狄克逊·卡尔(1906-1977)
美国籍作家,出生于宾州,毕业于维佛学院,曾远赴巴黎留学,但随即转往英国定居。作者另有其他笔名,其中狄克逊·卡尔最为著名。卡尔的推理小说俯拾绋是“密室谋杀谜团”与“不可能的犯罪”的情节,世人推崇他为“密室大师”。
卡尔的成就不止于此,他专研17世纪未破的悬案,并将自己的见解融入社撰的小说中,他是个风格多变的实验家,试图钭各种类型如超现实恐怖小说,时光之旅奇想小说等,纳入推理小说中,借此开创出全新格局,此外,他也是历史推理小说的名家。
熟知英国风土人情,下笔有浓随英国古典风味的卡尔,其美籍身份常让读者大感意外。此外,他也是第一位受邀加入英国侦探俱乐部的美国作家。生平曾两度夺得爱伦坡大奖,1960年以传记小说《柯南道尔的一生》获奖,1962年则荣获“推理大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