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权力与货币 豆瓣
Power and Money 所属 作品: 权力与货币
作者: [比利时] 厄内斯特·曼德尔 译者: 孟捷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 1
为什么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过渡社会,而不是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形态?为什么有组织的工人运动迄今不可避免地出现官僚化?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不等于乌托邦、不等于“通往奴役之路”?在苏东巨变后,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作者曼德尔通过分析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官僚化、工人国家的官僚化、资产阶级国家的官僚化和私人大公司的官僚化,揭示了工人官僚集团产生的经济根源和制度根源,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作了批判性的总结。
2009年5月25日 已读
我觉得这书最后也没说出官僚主义到底要怎么办,当然也肯定是我太笨。
官僚主义 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豆瓣 Goodreads
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所属 作品: 共产党宣言
8.6 (12 个评分) 作者: 马克思 / 恩格斯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1997 - 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 豆瓣
作者: 刘青建 / 李延明 人民出版社 2002 - 1
本书不是对马克思的政治学说和恩格斯的政治学说分别加以研究和阐述,而是把他们的政治学说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不同的两个人,有各自独立的著作,他们的政治学说当然会有不同之外,可以分别研究和阐述。但是,恩格斯与马克思是亲密战友,经常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尽管他们的著作各自独立,所论述的问题不尽相同,然而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却是一致的,他们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精神也是一致的,因此,把他们两个人的政治学说视为一体的可以的。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豆瓣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 所属 作品: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作者: [英] G. A. 柯亨 译者: 段忠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 6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辩护方法是提供有利于它的论证,但更多地是以一种我希望的吸引入的形式介绍这一理论。马克思是一个永不满足的、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家,他在不少方面提出了许多思想。但他没有时间,或没有意愿,或没有书斋的宁静,把这些思想全都整理出来。因而,声言对他的一些主要思想提出比他本人提供的更有条理的表述……这就是《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需要尝试所作的事。
序言
2000年版导言: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第一章 黑格尔的历史图景和马克思的历史图景
第二章 生产力的构成
第一节 经济结构和生产力
第二节 一些术语的要点
第三节 劳动能力
第四节 科学
第五节 生产力一览表的另外的候选项
第六节 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章 经济结构
第一节 对生产力的所有权
第二节 生产者可能的和不可能的所有权状况
第三节 从属关系
第四节 重新定义无产者
第五节 阶级的结构定义
第六节 社会形态的具体区分
第七节 生产方式
第八节 经济变化的种类
第四章 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第一节 区分的提出
第二节 劳动过程的内容与形式
第三节 使用价值和政治经济学
第四节 这一区分的革命意义
第五节 对马克思关于密尔的看法的异议
第六节 劳动关系
第五章 拜物教
第一节 宗教中的拜物教和经济中的拜物教
第二节 拜物教中什么是真实的和什么是虚假的
第三节 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
第四节 对资本拜物教的分析
第五节 商品拜物教和货币
第六节 商品拜物教、宗教和政治
第七节 作为内容解放的共产主义
第六章 生产力的首要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马克思对首要性的论断:《序言》
第三节 马克思对首要性的论断:《序言》之外
第四节 首要性的论据
第五节 生产力的首要性的性质
第六节 生产力、物质关系、社会关系
第七节 “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
第八节 附录
第七章 生产力和资本主义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出现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节 资本主义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节 四个时代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使命及其命运
第六节 社会主义的前提
第七节 阶级为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第八章 基础和上层建筑,权力和权利
第一节 对上层建筑的界定
第二节 合法性问题
第三节 以生产关系解释财产关系和法律
第四节 基础需要上层建筑
第五节 经济结构单独观察得到吗?
第六节 再论权利和权力
第七节 无产阶级的权利和权力
第八节 附录
第九章 功能解释:一般性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解释
第三节 功能一陈述和功能解释
第四节 功能解释的结构
第五节 确证
第六节 任何功能解释都是真实的吗?
第七节 后果解释和演绎一规律模型
第十章 功能解释:马克思主义中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对功能解释的概念批评
第三节 功能主义、功能解释和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详尽阐述
第五节 马克思的例证
第十一章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交换价值对使用价值的征服
第三节 先进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殊矛盾
第四节 米善和加尔布雷恩
第五节 对这一论证的再考察
第六节 资本主义是那种特殊矛盾的必要条件吗?
第七节 一种反对意见
第八节 资本主义的偏爱和马克斯韦伯
第九节 附言
第十二章 桎梏
第十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再思考
第十四章 受到限制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包括一切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五章 苏联垮台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附录Ⅰ 卡尔马克思和社会科学的衰亡
附录Ⅱ 几个定义
所引用的著作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后记
读《资本论》 豆瓣
Lire le Capital 所属 作品: 读《资本论》
作者: [法] 路易·阿尔都塞 / [法] 艾蒂安·巴里巴尔 译者: 李其庆 / 冯文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读〈资本论〉》的第一部分即主要部分是阿尔都塞于1965年初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资本论》研究会上所作的几篇哲学报告。这些哲学论文是阿尔都塞在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斗争中构思、写作和发表的。阿尔都塞本人在1970年5月《读(资本论)》英文版正文前面的按语中写道:“关于这部著作写作时(1965年)的形势,关于它作为对这种形势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干预的性质,以及关于它在理论上的局限、缺陷和错误,读者应该读读《保卫马克思》中的介绍——《致我的英语读者》。”阿尔都塞这里所说的形势就是指苏共“二十大”以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及在法国共产党内和法国哲学界出现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形势。阿尔都塞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就是对这种形势所作的“干预”和“反应”。
Democracy against Capitalism 豆瓣
所属 作品: 民主反对资本主义
作者: Ellen Meiksins Wo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3
Ellen Meiksins Wood argues that with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the theoretical project of Marxism and its critique of capitalism is more timely and important than ever. Current intellectual fashions of the left which emphasise 'post-modern' fragmentation, 'difference', contingency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can barely accommodate the idea of capitalism, let alone subject the capitalist system to critique. In this book she sets out to renew the critical programm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y redefining its basic concepts and its theory of history in original and imaginative ways, using them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ity of capitalism as a system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She goes on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democracy in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ld, examining the concept's relation to capitalism, and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how democracy might go beyond the limits imposed on it by capitalism.
受苦者的目光 豆瓣
作者: [日]山之内靖 译者: 彭曦 / 汪丽影 2011 - 1
《受苦者的目光:早期马克思的复兴》“序章”所参照的维特罗克(BiOrn Wit—trock)的论文谈到了从l9世纪末至2。世纪初发生的“社会认识的大转换”的问题。他在论文中指出:至今为止,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大转换”。但是,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开始发生很大变化。“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这个时代发生着认识上以及制度上的大转换。另外,这一转换令社会科学家不得不改。
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
作者: [日]内田弘 译者: 王青 / 李萍 2011 - 1
《新版 的研究》主要内容简介:“日本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研究可分为“文献学研究和文本解读”、“针对社会现实的实践性研究”这样两个方面的话,由于远离苏联意识形态的控制,日本对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学研究和文本解读相对自由,更接近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著作的原貌,其成果毫不逊色于掌握着原始手稿解释权的“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在针对社会现实的实践性研究上,由于日本属于东方,它对马克思理论的吸收和应用明显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正是因为“日本马克思主义”具备这样两个特点,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个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等级别的范畴。在这里,我想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特点,以及我国译介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和意义作些说明,争取尽快在我国确立起一个日本马克思主义范畴。
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豆瓣
所属 作品: 德意志意识形态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德] 卡尔·马克思 译者: 夏凡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包含了标志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诞生的两份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的手稿。其编者大卫• 梁赞诺夫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主要策划人、执行人和精神领袖。这个版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将其进行编译,对国内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有所裨益。另外,本书附录为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译《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将郭沫若的中译本以附录形式原文刊出,能够帮助国内学者了解这一版本最早的中译本中的历史性翻译话语。此中译本具有历史性的学术价值,使国内学者能够比较完整地看到此历史文献的原始样态。
解读《资本论》 豆瓣
作者: (日) 宫川彰 译者: 刘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10
《解读〈资本论〉(第1卷)》的解读,本身就具有了权威性。他精心写就的《解读〈资本论〉》,结合当代日本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人们所熟知的社会生活事例,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注重把握原著的思想精华和理论精髓,逐章逐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说了原著所揭示的各种概念、原理和规律。他的受众,是周末自愿前来听课的日本各阶层民众,他所用的语言是他们所熟悉的、所用的案例也是他们所关注却又未经深思或无力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和揭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是大众化、普及化。这种大众化、普及化的对象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更是干部、群众。宫川彰教授说:“大家学习《资本论》,不是学习完就结束,而是终生受益。就好像取得驾驶证一样会终生受用。掌握了这种力量的源泉,就可以用科学的视点去看待世界上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