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维多利亚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Min reol TMDB
Victoria
7.3 (93 个评分)
导演:
塞巴斯蒂安·席佩尔
演员:
莱娅·柯丝达
/
弗雷德里克·劳
…
其它标题:
Victoria
/
一镜柏林(港)
…
维多利亚(莱阿·科斯塔 Laia Costa 饰)是一个刚刚来到柏林的西班牙少女,某日,她在街上闲逛,邂逅了名叫索恩(弗雷德里克·劳 Frederick Lau 饰)的男孩。索恩的放荡不羁很快就吸引了维多利亚的注意,让她对他平添了一份好感。之后,维多利亚又见到了索恩的三个好友博克斯(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Franz Rogowski 饰)、布林克(布拉克·伊依特 Burak Yigit 饰)和弗斯(马克思·马福 Max Mauff 饰)。
让维多利亚没有想到的是,这群男孩在当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要执行——抢劫银行,而本该是四人的小组,却因为其中一人烂醉如泥而急需吸收新鲜血液。就这样,维多利亚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让维多利亚没有想到的是,这群男孩在当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要执行——抢劫银行,而本该是四人的小组,却因为其中一人烂醉如泥而急需吸收新鲜血液。就这样,维多利亚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托尼·厄德曼 (2016) Eggplant.place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oni Erdmann
7.6 (226 个评分)
导演:
玛伦·阿德
演员:
彼得·西蒙尼舍克
/
桑德拉·惠勒
…
其它标题:
Toni Erdmann
/
爸不得你快乐(港)
…
Inès在一家位于布加勒斯特的德国大型企业工作。她的生活一直井然有序,直到她的父亲Winfried突然造访,并向她提出了这个问题:“你幸福吗?”面对这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她的生活开始出现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甚至有点以他为耻,但他却通过捏造一个名叫Toni Erdmann的诙谐人物,试图为她的生活找到一个方向。
十区车站 (2004) 豆瓣
True
8.4 (54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娜塔莉·波特曼
/
梅尔基奥尔·德鲁埃
其它标题:
True
短片讲述双目失明的男孩托马斯(梅尔基奥·贝丝纶 Melchior Beslon饰)与女演员弗兰西(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饰)之间从相爱到分手的爱情故事。巴黎圣丹尼,初到巴黎闯荡的弗兰西正在排演角色,托马斯“邂逅”了这位迷人的女孩。虽然他看不见美丽动人的她,但他一直用心去感受弗兰西。他能看得见她曼妙的身姿,看得到她开怀的笑容。很自然的,他们相爱了。托马斯听她朗诵台词,陪她去戏剧学院上课;弗兰西陪他复习考试,跟他一起去看电影……日复一日。可幸福时光永远不会停留在不变的那刻,他们分手了。铃声响起,是弗兰西的电话。
本片为《巴黎我爱你》其中的一部短片。导演汤姆·提克威荣获200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
本片为《巴黎我爱你》其中的一部短片。导演汤姆·提克威荣获200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
尾声 (1992) 豆瓣
Epilog
6.8 (13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Isis Krüger
/
Thomas Wolff
其它标题:
Epilog
/
Epilogue
影片伊始,留着鼻血纳加(Isis Krüger伊西斯•克鲁格 饰)与丈夫雷尼尔(Thomas Wolff 托马斯•沃夫 饰)发生争吵,并喝斥他离开,愤怒的雷尼尔拿出藏在抽屉里的手枪,杀死妻子。混乱中他回忆起悲剧发生的始末,一切始于他回到家中的那刻,雷尼尔发现妻子正与一个陌生人通话,他默默坐下,听着背对自己的妻子向另一个人倾诉婚姻的苦恼与绝望。电话挂断后,两人发生了争吵。在被雷尼尔打了一巴掌之后,纳加终于爆发,斥责丈夫的缺点,这一切令失意的雷尼尔丧失理智,但……
进入地狱 (2016) 豆瓣
Into the Inferno
7.9 (17 个评分)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演员:
沃纳·赫尔佐格
/
Clive Oppenheimer
其它标题:
Into the Inferno
/
深入火心(港/台)
烈焰熔岩,一幅幅煉獄似的末世奇觀,景象震撼。拍罷《蘇弗里耶火山》(1976)後,荷索對火山的熱情越燒越旺,遇上同是狂迷的火山學家奧本海默,一拍即合並肩走訪印尼、冰島、埃塞俄比亞等地,看熔漿爆發的原始威力,更看人心依附的信仰神靈。科學助人避災,卻難阻人着魔。瓦努阿圖村民相信熔岩是惡魔發怒的表徵;日惹王獻祭祈求海洋女神與火山鬼神和諧共處;地主建造雞教堂朝向火山祈禱;村民信奉住近火山的美國大兵有日會帶來西方家電;背靠革命聖山的偉大領導人金正日,更令朝鮮人民瘋狂膜拜。火山,令人聯想到文明某日或會灰飛煙滅。其毀滅性的美麗,有如愛情,越危險,越教人着迷至不能自拔。
過去與未來之間 豆瓣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Eight Exercises In Political Thought
9.7 (6 个评分)
作者: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译者:
李雨鍾
/
李威撰
…
商周
2021
- 5
《過去與未來之間》被鄂蘭視為她最好的一部作品,這本政治思想文集成書於《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等鉅著之後,包含了八篇睿見迭出的文章,呈現出她對不同領域與主題的廣博思考,包括自由、權威、傳統、歷史、政治、文化,以及太空科技的發展。
儘管主題各異,這些文章都流貫著同一種精神。鄂蘭意圖告訴生活在現代世界的你我:過去曾指引人們、賦予我們力量的思想與文化傳統已經中斷,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歷史河床尋覓這些思想的遺產,並不斷思考當下的現實事件,從中找出未來方向的路標。「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一方面固然是當前的道德與政治困境,卻也是真理向我們閃現的時刻。
鄂蘭認為「所有思想都是來自生活經驗」,本書是她自己的思想實驗,也是她召喚所有讀者一同進行思考習練(exercise)的邀請。儘管寫作於五十年前,但對於深刻影響當代的「後真相」、「人類世」等主題,鄂蘭早已提出了預言性的敏銳洞見。今日的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獨一無二的思考中舉步,朝向有著無限可能的遠方。
儘管主題各異,這些文章都流貫著同一種精神。鄂蘭意圖告訴生活在現代世界的你我:過去曾指引人們、賦予我們力量的思想與文化傳統已經中斷,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歷史河床尋覓這些思想的遺產,並不斷思考當下的現實事件,從中找出未來方向的路標。「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一方面固然是當前的道德與政治困境,卻也是真理向我們閃現的時刻。
鄂蘭認為「所有思想都是來自生活經驗」,本書是她自己的思想實驗,也是她召喚所有讀者一同進行思考習練(exercise)的邀請。儘管寫作於五十年前,但對於深刻影響當代的「後真相」、「人類世」等主題,鄂蘭早已提出了預言性的敏銳洞見。今日的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獨一無二的思考中舉步,朝向有著無限可能的遠方。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豆瓣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f the Banality of Evil
8.3 (92 个评分)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译者:
安尼
译林出版社
2017
- 1
●汉娜•阿伦特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总结,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恶”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的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合法性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合法性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寻找完美的男人 (2019) 豆瓣
Searching for the Perfect Gentleman: An Investigative Journey
导演:
Lena Windisch
演员:
Lena Windisch
其它标题:
Searching for the Perfect Gentleman: An Investigative Journey
"Searching for the Perfect Gentleman — an Investigative Journey" is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search of an African barber shop poster. The virtual journey takes the viewer to various African, European and Asi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find the place where it was originally created, produced and sold. What seems easy in the beginning turns out to be a demanding process, yet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in access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from totally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indulging in uncertainty, to celebrate the search itself — wherever it may lead. The film shows how boundaries between originality and reproduction merge, in a world where everything can be remixed and reprinted easily. Searching for the Perfect Gentleman tells a multi-layered story about trust, persistence and interconnectedness in a globalized world.
快乐结局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Happy End
7.2 (121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其它标题:
Happy End
/
快乐终结(港)
…
洛朗(Laurent)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George Laurent)逐渐陷入老年痴呆。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斯(Thomas)和安妮(Anne)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Calais)富丽堂皇的庄园。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Pierre)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Ève)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Anais)生活在一起。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
致后代 豆瓣 Goodreads
8.9 (72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18
- 2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完整呈现出布莱希特诗歌创作全历程,为国内首次全面译介。
布莱希特是“史诗剧”的创立者。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奥登就非常推崇作为诗人的布莱希特,仅凭布莱希特已出版的少数诗歌,就把他列为影响自己的十多位诗人之一。
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
在他的诗中,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
甄选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早期诗和早期城市诗(1913—1925),城市诗(1925—1929),危机时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国时期(1941—1947),以及后期诗(1947—1956)。
布莱希特是“史诗剧”的创立者。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奥登就非常推崇作为诗人的布莱希特,仅凭布莱希特已出版的少数诗歌,就把他列为影响自己的十多位诗人之一。
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
在他的诗中,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
甄选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早期诗和早期城市诗(1913—1925),城市诗(1925—1929),危机时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国时期(1941—1947),以及后期诗(1947—1956)。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 豆瓣
Heimliche Leser in der DDR
7.9 (12 个评分)
作者:
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 (Slegfried Lokatis)
/
英格里德·宗塔格 (Ingrid Sonntag)
译者:
吴雪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10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介绍和还原了秘密阅读这一主题。这是一段有趣而惊险的东德社会史和文学史。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一书不仅仅是给图书收藏者的一份礼物,更是一份对民主德国社会史的贡献。……该书的独特魅力在于,时代见证者们发言分享自己曾经缄口不言的许多内容。(阅读时)人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在俯瞰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世界。
——《德国档案》
该书不仅仅涉及文学,也描写了东德的反对派公众、反抗行为和媒体发展史。阅读后会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探险之旅。
——《新莱茵报》
这本书中谈论了前海关官员、前国家安全部邮局审查员、反对者和书籍走私者,叙述了一个几乎不敢让人相信的德国-德语的文学关系。
——《文学世界》杂志(德国)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一书不仅仅是给图书收藏者的一份礼物,更是一份对民主德国社会史的贡献。……该书的独特魅力在于,时代见证者们发言分享自己曾经缄口不言的许多内容。(阅读时)人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在俯瞰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世界。
——《德国档案》
该书不仅仅涉及文学,也描写了东德的反对派公众、反抗行为和媒体发展史。阅读后会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探险之旅。
——《新莱茵报》
这本书中谈论了前海关官员、前国家安全部邮局审查员、反对者和书籍走私者,叙述了一个几乎不敢让人相信的德国-德语的文学关系。
——《文学世界》杂志(德国)
Zur Person: Hannah Arendt (1964) 豆瓣
Zur Person: Hannah Arendt
9.4 (32 个评分)
演员:
Hannah Arendt
/
Günter Gaus
其它标题:
君特•高斯对汉娜•阿伦特的访谈
关于她的犹太身份;关于她十四岁读了康德后确定将读哲学专业;关于她一直刻意不要忘记自己的母语;关于她说的“对于个人而言,问题其实不在于敌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朋友做了什么。”
汉娜·阿伦特 (2012)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Hannah Arendt
8.0 (232 个评分)
导演: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演员:
巴巴拉·苏科瓦
/
珍妮·麦克蒂尔
…
其它标题: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
Hannah Arendt
…
1960年,以色列宣布抓捕到前纳粹德国高官、素有“死刑执行者”之称的阿道夫·艾希曼,并将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已在美国居住多年的著名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巴巴拉·苏科瓦 饰)受《纽约人》邀请为此次审判撰稿。当汉娜·阿伦特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审判后,却在艾希曼的阐述、民意和自己的哲学思考之间发现了分歧。当阿伦特将艾希曼当年的行为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引发了社会上的恶评和抨击,一些汉娜·阿伦特的老友甚至和她绝交反目。这个当年海德格尔门下最得意的女学生在急风骤雨中想全身而退,却发现一切都已经不像自己预计的那样简单……
布鲁斯之魂 (2003) 豆瓣
The Soul of a Man
7.6 (5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Beck
/
James Blood Ulmer
…
其它标题:
The Soul of a Man
/
一个人的灵魂
…
2003年文德斯参加了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发起的为蓝调音乐寻根的Mini影集《The Blues》,拍摄了其中名为《一个人的灵魂》(The Soul of a Man)的一集。(参与这个影集的还有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杀无赦》)和迈克 菲吉斯(Mike Figgis,《远离赌城》)等人)
Martin Scorsese本人导的单元Feel Like Going Home结构松散,缺乏重心(从美国跳到西非,又只挑一两个乐手作重点,蜻蜓点水般轻轻略过),一看就知道是个音乐外行人,也难怪有些乐迷要失望不已,倒是德国大导演文德斯(巴黎德州,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不愧是个道地的音乐喜好者,他所导演的The Soul of a Man,具有下列三大特色:
1. 文德斯选择了自己最喜爱的三位布鲁斯艺术家斯基普·詹姆斯、布兰德·威利·约翰逊和J.B.雷诺瓦做为影片的主角,他带着虔诚与朝圣的心理,用剧情片的模式讲述了这三位音乐家的真实故事。
1). Willie Johnson(应该是纪录片)
2). Skip James(以戏剧方式重现其一生)
3). J. B. Renoir(影片来源:主要参照一对夫妇的私藏纪录片,并穿插了部分德国六零年代的摇滚场景,与导演个人的生活记忆。)
2. 刻意用二零年代的老摄影机,透过重现场景,重新演戏(re-enactment)的方式,将影像与音乐作一个巧妙的连结,其效果不亚于任何一部优秀的MTV。
3. 文德斯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请来与这三位音乐家同时代的或者具有影响力的像Lou Reed、克里斯·托马斯·金、尼克·凯夫Nick Cave 、the Bad Seeds、詹姆斯·布拉德·乌尔姆JamesBlood Ulmer、Lucinda Williams等近二十七位美国布鲁斯音乐人,请他们重新演唱这三位音乐家的经典布鲁斯歌曲,再穿插以当年历史新闻镜头,让观众在黑白影像中重新领略到布鲁斯音乐的魅力,体味到文德斯对音乐乃至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这部片子前后的贯穿力强(以美国NASA宇宙飞船在船上放蓝调唱片藉以和外星人沟通为开场白,片末则出现了太空与Willie Johnson脸庞的迭影,颇有深意),凝聚性也高,充分显现温德斯对于音乐的投入,对于音乐--影像之间的对话与相扣,有非常好的掌握能力,值得推荐给大家看。
Martin Scorsese本人导的单元Feel Like Going Home结构松散,缺乏重心(从美国跳到西非,又只挑一两个乐手作重点,蜻蜓点水般轻轻略过),一看就知道是个音乐外行人,也难怪有些乐迷要失望不已,倒是德国大导演文德斯(巴黎德州,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不愧是个道地的音乐喜好者,他所导演的The Soul of a Man,具有下列三大特色:
1. 文德斯选择了自己最喜爱的三位布鲁斯艺术家斯基普·詹姆斯、布兰德·威利·约翰逊和J.B.雷诺瓦做为影片的主角,他带着虔诚与朝圣的心理,用剧情片的模式讲述了这三位音乐家的真实故事。
1). Willie Johnson(应该是纪录片)
2). Skip James(以戏剧方式重现其一生)
3). J. B. Renoir(影片来源:主要参照一对夫妇的私藏纪录片,并穿插了部分德国六零年代的摇滚场景,与导演个人的生活记忆。)
2. 刻意用二零年代的老摄影机,透过重现场景,重新演戏(re-enactment)的方式,将影像与音乐作一个巧妙的连结,其效果不亚于任何一部优秀的MTV。
3. 文德斯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请来与这三位音乐家同时代的或者具有影响力的像Lou Reed、克里斯·托马斯·金、尼克·凯夫Nick Cave 、the Bad Seeds、詹姆斯·布拉德·乌尔姆JamesBlood Ulmer、Lucinda Williams等近二十七位美国布鲁斯音乐人,请他们重新演唱这三位音乐家的经典布鲁斯歌曲,再穿插以当年历史新闻镜头,让观众在黑白影像中重新领略到布鲁斯音乐的魅力,体味到文德斯对音乐乃至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这部片子前后的贯穿力强(以美国NASA宇宙飞船在船上放蓝调唱片藉以和外星人沟通为开场白,片末则出现了太空与Willie Johnson脸庞的迭影,颇有深意),凝聚性也高,充分显现温德斯对于音乐的投入,对于音乐--影像之间的对话与相扣,有非常好的掌握能力,值得推荐给大家看。
中国摇滚在柏林 (1993) 豆瓣
Rock in Berlin "THE CHINESE AVANT-GARDE"
导演:
Bodo Fürneisen
演员:
崔健
/
眼镜蛇乐队
…
其它标题:
Rock in Berlin "THE CHINESE AVANT-GARDE"
1993年柏林中国现代艺术展之际,包括崔健、唐朝、眼镜蛇在内的六支中国摇滚乐队,就在柏林进行了一场长达六小时的中国摇滚专场演出。尽管美国仍然是崔健海外演出次数最多的国家,但崔健到欧洲和德国演出的机会则更多了一些,和Udo Lindenberg的结识,显然为崔健能够更多地在德国亮相打开了一扇大门。几次走近德国,崔健印象最深的城市还是汉堡和柏林,在他的眼里,汉堡是一个欧洲化的城市,而柏林则让他更多地想到北京的三里屯、燕莎、国贸、甚至“似乎闻到了烤羊肉串的味儿”。1993年的柏林中国摇滚音乐会吸引了上千观众,德国听众的比例相当高,乃至于几天之后,崔健和他的乐队南下斯图加特,在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的观众面前,他不由得发出了“在北京,我们观众里的外国人比现在还多”的感叹。在华的西方人士圈子曾经是崔健和第一批中国摇滚乐歌手成长的土壤,被精通汉学的欧美学生以及驻华的西方中国通们簇拥着的崔健,会不会也生活在一种错觉里?
死亡实验 (2001)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Das Experiment
8.0 (111 个评分)
导演:
奥利弗·希施比格尔
演员:
莫里兹·布雷多
/
克里斯蒂安·贝克尔
…
其它标题:
Das Experiment
/
实验监狱
…
本片以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基础,根据马里奥•乔丹努的小说《黑盒子》改编。出租司机塔瑞克•法德(莫里兹•布雷多Moritz Bleibtreu 饰)看到报纸上一个征招心理实验对象的广告前去应聘,与其他19名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男性应聘者被分为两组,本别扮演十二名囚犯和八名狱警,实施为时2周的模拟监狱实验,并各获4000德国马克报酬。实验前夕,塔瑞克回到自己两年前曾供职的报社,决定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情形写成报道出售。塔瑞克在实验中是囚犯77号,他依仗着实验中不准使用暴力的规定,故意挑起事端制造新闻。狱警博鲁斯(贾斯特斯•冯•多纳伊Justus von Dohnanyi 饰)不满塔瑞克的嚣张,在对囚犯的制裁中一步步确立自己的权威。二人的针锋相对为实验带来了不可预计的后果……
本片获德国电影奖年度电影及三项年度突出表现金奖——最佳男主角(莫里兹•布雷多)、场景设计及最佳男配角(贾斯特斯•冯•多纳伊)。
本片获德国电影奖年度电影及三项年度突出表现金奖——最佳男主角(莫里兹•布雷多)、场景设计及最佳男配角(贾斯特斯•冯•多纳伊)。
造棺木的男人 (2012) 豆瓣
Die Schaukel des Sargmachers
导演:
Elmar Imanov
其它标题:
Die Schaukel des Sargmachers
/
悠悠父子情
…
荒蕪原野上的孤屋,造棺木的男人與他的弱智兒子相依為命。兒子的笨拙動輒惹來暴躁的父親一頓毒打,直到兒子被診斷出患有絕症,父親為兒子度身造棺木,鐵漢終於流露柔情的一面。沉默的父親與無言的兒子以眼神編織既寂寞又動人的故事,勇奪學生奧斯卡獎最佳外語電影殊榮。
Elmar Imanov 1985年生於阿塞拜疆的巴庫,2005-2006年間於Freedonia Filmproduktion學習了六個月電影製作,自2006年起就讀於德國科隆國際電影學院(ifs)。2012年考獲導演文學士學位。
Elmar Imanov 1985年生於阿塞拜疆的巴庫,2005-2006年間於Freedonia Filmproduktion學習了六個月電影製作,自2006年起就讀於德國科隆國際電影學院(ifs)。2012年考獲導演文學士學位。
沉默的教室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8.4 (245 个评分)
导演:
拉斯·克劳梅
演员:
乔纳斯·达斯勒
/
汤姆·格兰门兹
…
其它标题: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
无声革命(港/台)
…
1956年,两位高中生提奥和库特在去西柏林看电影的路上见到了匈牙利十月起义的新闻报道。为了对起义的死者表示悼念,他们和同班同学们决定,一起在课堂上无视老师,突发沉默一分钟。然而这短短的一分钟彻底改变了班上同学的命运,许多人从此被东德安全局视为眼中钉,加以监视和迫害。在 班级被强行解散后,他们却决心在西德重新结集,不过是以作为逃亡者的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