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麦地冲的歌声 (2016) IMDb TMDB
Songs from Maidichong
导演: Jie Hu / 胡杰
其它标题: Songs from Maidichong
在云南省中部层层叠叠的群山中,回响着天籁般的歌声,那是一百年前来自遥远欧洲的基督教圣歌。本片沿着这些优美的歌声走进神秘的苗族。走进他们接受基督信仰的历史。100年前,英国传教士伯格里来到云南苗族中间,那时的苗族生活极其贫困,环境肮脏没有卫生习惯。然而,伯格里在那里创造了苗文,并把信仰、教育和医疗带给了苗族。使苗族的生活彻底改变。但是信仰的路并不顺利,1958年之后,政府开始压制基督教,有的苗族的牧师和传道人被捕入狱,在文革期间还用酷刑杀死了牧师王志明等传教人,但苗族信众依然用生命坚守信仰。但改革开放之后,他们的信仰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本片也展现了一个物质社会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忧虑。
Maidichong is a village of minority people in Chuxiong county, central mountain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In 1905, British missionary Samuel Polland (1864-1915) came here. He started to create the writing language of Miao minority, build school, and translate Bible into Miao. What he has done totally changed the original religion of local, and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hard living condition and spiritual state of Miao people. Even during 1949-1978, Communist government kept trying to turn their Christian belief to communism by consistent political movements. Local elders and priests eventually kept their faith. Wang Zhiming became one of the 10 greatest martyrs in 20th century, whose statue is now in the Westminster Abbey , UK.
寻找林昭的灵魂 (2004) TMDB IMDb
寻找林昭的灵魂
9.2 (19 个评分) 导演: 胡杰
林昭(1932年1月23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女,江苏苏州人,中国政治运动被迫害者。林昭1954年入北京大学新闻系学习,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公开支持北大学生张元勋的大字报“是时候了”而被划为右派,后因“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罪、反革命集团罪”于1962年起被关押于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在狱中书写了反对毛泽东的血书与日记。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4月29日林昭在狱中当着众多在押人员的面被宣判死刑,同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枪决于上海龙华机场(张春桥时任南京军区兼上海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 林昭在1949年以前曾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60年代成为基督徒,被杀害前一日模仿汪精卫《被逮口占》作五言绝命诗: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灵台。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他日红花发,认取血痕斑。 媲学嫣红花,从知渲染难。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军管会的判决,以精神病为由宣告林昭无罪。1981年1月25日上海高院再次做出复审,认定以精神病为由撤销判决不妥,撤销1980年的裁定,但仍与之前判决一并撤销,宣告林昭无罪。
拆房工 (1997) 豆瓣
导演: 胡杰
其它标题: the Demolition Workers
《架子工》和《拆房工》是胡杰农民进城打工系列短片中的两部。城市在飞速发展,一座座高楼,一条条公路,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村,也许衣着并不光鲜,也许只上完了小学,但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打拼,为这片繁华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架子工 (1998) 豆瓣
导演: 胡杰
其它标题: the Scaffolders
《架子工》和《拆房工》是胡杰农民进城打工系列短片中的两部。城市在飞速发展,一座座高楼,一条条公路,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村,也许衣着并不光鲜,也许只上完了小学,但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打拼,为这片繁华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红色美术 (2007) 豆瓣
导演: 胡杰 / 艾晓明 演员: 刘春华 / 李醒韬
其它标题: Red Art
“红色美术”采访了当年的画家、红卫兵以及今天中国和英国的收藏者、研究者,力图呈现文革宣传画的产生、流传及影响。在片中讲述个人故事的有:《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刘春华、广州画家李醒韬、广州老红卫兵周继能等……北京、广州的美术馆主持人、美术评论家、当年将中国宣传画带去英国的记者、教授、研究者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对文革美术的理解。
“红色美术”是本片作者继“为革命画画:户县农民画”之后完成的第二部有关中国文革宣传画的纪录片,丰富的图像资料与文革时代的影像穿插在一起,为人们反思文革与视觉艺术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
格拉古之书 (2013) 豆瓣
导演: 胡杰 演员: 张先痴
其它标题: The Book of Gelagu
本片讲述了80岁的老作家张先痴先生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和他内心中无法忘却的历史记忆。本片获2014年华语纪录片节短片组季军。
天堂花园 (2005) 豆瓣
8.8 (6 个评分) 导演: 艾晓明 / 胡杰
历时一两年,奔波了数个城市,拍摄了100多个小时的素材带,剪成纪录片《天堂花园》。它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模式,不是纠结于一个有头有尾的事件人群,不是仅仅关于一起官司的纪录片。它以2003年发生的女教师裸死的“黄静案”及其后续事件为线索,用理性的态度触及和记录了2004年中国发生的几大方面的变化,信息丰富,线索杂糅,甚至可以说每一条线索单独抽出来都是重大而且发人深思的。影片的开头用“孙志刚被收容案”做引子,由此带出来同样需要帮助的黄静案;在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中牵涉到上访、公民维权、法医鉴定、司法调查等一系列严肃的问题。尽管黄静案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各级地方电视台都有所报道,但其巨大影响还来源于网络的民众话语力量。从《天堂花园》的制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艾晓明教授积极推动了这个案件的进程,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一个新鲜现象-那就是知识分子开始介入需要社会帮助的实例。一些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专家、律师,敢于站出来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维护权利,为其奔走,“庙堂之高”与 “江湖之远”开启了互动的可能性。这些内容使得《天堂花园》这部纪录片丰满并且具有启示性.
本片通过对湖南女教师黄静受害案的追踪,纪录了今天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动公民意识的觉醒、妇女对司法腐败的抗争以及反对性暴力的行动。从影片中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5年人权入宪前后中国基层民众的权利诉求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由孙志刚事件的解决到为黄静争取法律公正的曲折过程,我们探讨了社会边缘民众的生存状态、主流媒体与网络的影响、性别与法律的错综关系以及NGO组织的介入推动。记录者希望,通过一桩法律公案的故事,展现妇女与法律的文化论战、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并激发对于建立公民社会之可能性的持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