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浪漫主义的根源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The Roots of Romanticism
9.2 (26 个评分) 作者: [英]以赛亚·伯林 著 / [英]亨利·哈代 编 译者: 吕梁 / 张箭飞 译林出版社 2019 - 10
浪漫主义之后,世界不再一样,
伯林之后,浪漫主义不再一样。
本书根据1965年伯林所做的“浪漫主义”梅隆讲座录音整理而成。自浪漫主义的定义始,历陈其滥觞、生长和壮大,抉发其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伯林借前人所未发的观念史视角,展现出浪漫主义革命作为认知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无比力 量。伯林的演讲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典故如排山倒海,排比如山洪倾泻,是豪宕的思想音乐,是天神眷顾的天才时刻。
“伯林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学术天分:思维敏捷、博学机智、深刻且令人振奋。阅读本书,犹如目睹鲜活的思想从天才头脑的熔炉中锻造而出。”
——约翰·班维尔
“无论是对首相、总统来说,还是对文化批评家而言,本书都是一部开卷有益的作品。伯林的写作为我们展现出,当我们面对人类需求和渴望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理想之间互不兼容的态势时,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宽容和理解力。”
——彼得·马德福德,《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你能听到语言的洪流不断膨胀,互相撞击,一次次地汹涌澎湃……发人深省,激荡人心,充满自然的原始张力。这也正是浪漫主义的核心所在。”
——《关键报道者》
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译者: 陆兴华 / 许煜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编辑推荐 -
•斯蒂格勒教授两访中国,带来系列精彩讲座
•在人类纪里,艺术为何?艺术何为?
•我们应当如何克服身处其中的人类纪?
•一次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邀约亟待您的参与
- 内容简介 -
本书囊括了斯蒂格勒教授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的邀请,于2015年2月26日至3月4日和2016年3月17日至20日,两次访问中国美术学院所作的关于数码时代普遍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和元电影、书写、屏幕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的系列讲座;以及2015年3月6日在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如何克服我们身处其中的“人类纪”的讲座发言。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2020年2月23日 已读
你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
法国 艺术
加德纳艺术通史 豆瓣 Goodreads
Art Through the Ages
作者: 弗雷德·S. 克莱纳 / 克里斯廷·J. 马米亚 译者: 李建群等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 - 1
根据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2版翻译出版。
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颇具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该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体现出权重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加德纳艺术通史还注重图像完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术地位,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相较之前的各种版本,本书新增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料,并且图像和翻译的质量也有大幅提高。
书写与遮蔽 豆瓣
作者: 吕新雨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8 - 10
第一辑“在影像的边上”,主要是关于中国纪录影像的思考,是《纪录中国——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一书的后续展开。第二辑“书写与遮蔽”,集中于对大众传媒相关问题的探讨。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包括影像书写在内,整个文化生产都与大众传媒的生产体制紧密扣联。第三辑“诗与思”,试图追究艺术起源以及艺术与不同时代精神的关系,诗与戏剧其实就是传统社会的“大众传媒”。“诗”与“思”的古老关系,见证着人类最重要的理解世界的方法。
第一辑在影像的边上
《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
“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
——关于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
在乌托邦的废墟上
——新纪录运动在中国
新纪录运动的力与痛
今天的“人文”纪录意欲何为?
“重视”下的中国城市影像
国事、家事、天下事
——《良友》画刊与现代启蒙主义
附录一:欢迎“云之南”影展来上海
附录二:当摄影机转向太平盛世的背后
——看香港纪录片《歌舞升平》
附录三:《铁西区》与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
附录四:“独立制作”与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
附录五:《十面埋伏》与民族电影
附录六:愚公•西绪福斯•孙旺泉
第二辑书写与遮蔽
中央电视台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读解
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
——再读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
媒体的狂欢
——对台湾传媒生态的观察与思考
作为社会存在的新闻与新闻事业
——对新闻理论诸概念的重新思考
故事•游戏•动物朋友
——对儿童影视理论建构的探讨
报纸能为广播电视事业做些什么
附录一:爱要怎么说
——看深圳卫视《大爱无疆》
附录二:《非常接触》与读书节目
附录三:《东方纪事》对于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意义
附录四:我们为什么需要电视?
第三辑诗与思
诗的意义
——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人的救赎之路
——论王安忆的小说主题与美学风格
学科的危机与思想的边界
——也谈人文精神
王国维系统文艺观新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诗与哲学之争”及其渊源
——兼论古希腊悲剧精神
认识维柯的诗学理论
——关于《新科学》的读书笔记
《诗学》传统与反传统的现代悲剧课题
戏剧传统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
理解“中国”的视野如何可能?
——读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附录一:世纪末,中国戏剧需要自我批判
附录二:《读书》杂志与近二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巨变
附录三:中国民族主义的“内”与“外”
后记
艺术概论 豆瓣
3.1 (7 个评分) 作者: 王宏建 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 10
《艺术概论》是一本以专业艺术教育为主、兼顾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艺术理论教材。《艺术概论》一书首次出版为1983年,那是拨乱反正后中国艺术教育大发展的年代;该书的出版受到高等艺术院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也在与时俱进。为了适应不断发展、飞速提高的艺术教育水平,1998年在文化部教科司的指导下,由文化部所属艺术院校的资深教授们组成编写组;新版《艺术概论》于2000年出版,当年获评“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并列入文化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2006年,根据五年的教学反馈,对新版《艺术概论》作了勘误修订,并申报成功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为保证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更好地为艺术专业的广大师生服务,由原编写组的教授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学术观点、艺术教育理论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艺术概论》做了较多内容的修订,是为此次修订版。
2016年10月26日 已读
我用豆瓣写评论,如果我没有豆瓣,就不可能写下这条评论,也就是说,我在写评论之前,我应该先有一个豆瓣账号,在一个网络连接良好的设备上,输入文字,才能写出这条评论。
中国 艺术
艺术概论 豆瓣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概论》编委会
作者: 张会军 / 吴冠平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5 - 10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艺术理论专用书
艺术通史 豆瓣
Art: the Whole Story
作者: [英国] 史蒂芬·法辛 译者: 杨凌峰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 - 10
【内容简介】
这是目前市面上
最薄、 最有体系、 最容易阅读的一本艺术史
从原始人的野牛到赫斯特的鲨鱼
从希腊罗马到中国日本
从古典主义到行为艺术
以艺术作品为点
以时代风格纵向分期
以国家地域横向对比
用点线交织出艺术发展史的网络
是最适合初学者建立艺术概念的入门艺术史
--------------------------------
人类社会从不缺少艺术。一如讲故事和歌唱,描绘、装饰也是人之天性,就像鸟儿筑巢般自然。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影响下,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如今我们又该怎样去解读?为什么在某些历史年代,艺术得以繁荣,而在其他的时段则没有?某些艺术作品又为何如此重要?
本书开篇深刻的历史综述将艺术置于社会与文化演变的时代情境中来观照。从国家政权社会形成之前及至现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一直在全球各地延续。按照年代顺序,它逐一回溯了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艺术演进。书中配以丰富的插图,遴选的代表作品浓缩了每个时代或艺术流变的显著特征,极具深度的评述触及了几乎所有艺术品类,从绘画、雕塑到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它对史上重要艺术家的理念与作品都给以深入阐述与评价,揭示出艺术家们如何彼此影响以及其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关于时代文化和各位艺术家的详尽大事记,让本书的历史情境视野更加清晰。
从用色、视觉隐喻到技法创新和传统的延续,本书对入选杰作从多重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与阐释,让读者对这些传世名作的完整意义达成前所未有的解读。读者将惊叹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细密画的精妙复杂,将了解19世纪日本浮世绘的价值,将懂得修拉那幅非凡杰作《大碗岛周日午后》是基于色彩理论背后的科学依据,将明白毕加索的《阿维尼翁少女》在当年为何引起巨大震撼。
自最古老的史前时期雕塑和洞穴画开始,人类便求诸艺术以记录自己的创作冲动。今天,我们绘画、印刷和雕塑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这种内心的愿望在继续揭示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如果你爱好并希望更好地理解艺术,翻阅此书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
【编辑推荐】
◎ 全球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联手打造,均是最前沿的艺术研究成果;
◎ 编写体例充分考虑读者需求,网络化的信息架构、全面系统的内容梳理、精简易读的语言呈现,成就史上最得心应手的世界艺术史;
◎ 全球已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累计销售上百万册,是艺术史类图书的准经典。与市面上那些来源于教材的艺术史类图书不同,本书的编撰宗旨是提高普通读者的艺术鉴赏力。图片与设计在艺术史类图书中是最好的; ◎ 从作品欣赏入手,适合初学者,圈点作品细节,实用性强,一目了然;
◎ 同类型中价格最便宜,性价比最高;
◎ 超过1100幅高清图片,哑粉纸全彩印刷,完美呈现。
--------------------------------------------------------
【媒体推荐】
一部信息量充沛的新作,即将成为经典。
——《书商》(The Bookseller)
史蒂芬•法辛做了一项伟大的工作,这本厚实的读物是对世界艺术史的全面概述。
——《RA》杂志
你将跟随时间的脚步,开始盛大的艺术之旅。……本书是必不可少的一站式参考指南。
——《艺术家与插画师》(Artists & Illustrators)
对于正在研习艺术史课程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份完美的礼物。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一本超乎想象的好书!
——《东盎格鲁每日时报》(East Anglian Daily Times)
《艺术的故事》笺注 豆瓣
作者: 范景中 / 恩斯特•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1 - 7
《艺术的故事》是范景中和杨成凯两位老师与上世纪80年代翻译完成的。那时出书不易,书稿一直闲置在出版社。在等待出版的过程中,范景中先生开始为本书做注解。“笺”,本意即为注释、注解。本书虽由三十年前的旧稿改编而成,但细读全文,内容不仅不过时,且仍可看出范景中对《艺术的故事》的深刻理解,和他对这部伟大著作的热爱。
本书以《艺术的故事》为基础,以章节为划分,以辞条的形式进行注解。其中不仅有对画家、画派和画法的解释,更涉及历史、宗教、建筑、科技、文化,以至思想史,作者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
本书除对《艺术的故事》进行注解外,还有作者本人在纪念贡布里希一百周年诞辰所做的讲座,贡布里希自传等文字,是了解和研究贡氏生平以及他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本书既可作为《艺术的故事》的参考读物,也可单独阅读,以领略中外两位艺术史家对学术研究的追求与热爱。
艺术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6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2016年10月3日 已读 是的,我离艺术也很远。
艺术 英国
什么是艺术 豆瓣
The Nature of Art (2nd Edition)
4.3 (6 个评分) 作者: Thomas E. Wartenberg编著 译者: 李奉栖 / 张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 2
当画家将一块空白画布当作艺术品展览时,当作家将打字机自动敲出的符号当作小说发表时,当钢琴大师将静默的4分33秒作为作品演奏时.你也许会困惑到底“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将带给你大师们的趣味诠释从纪元前的柏拉图开始,历经休谟、黑格尔,直到杜威、 海德格尔、丹托等哲学大师,以他们的独特视角,为你呈现关于什么是艺术的精彩论述……
2016年10月2日 已读 部分章节翻译的确垃圾,但不能一味怪罪翻译,羞于承认自己思维的狭隘。
艺术
艺术学概论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8
本书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2016年9月14日 已读
腐朽,空洞,偏颇,牵强。
中国 艺术
中国文化读本 豆瓣
作者: 叶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 3
《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不仅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简单常识的通俗读物,不仅是一本中国文化的小百科辞典,更不仅是一本文化导游手册,而是一本能显示中国文化内在精神和中国人的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的文化读物。
作者希望这本著作不仅能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生动的、通俗的介绍,而且能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新鲜的、有深度的认识。我们认为,只有这种有深度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