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旅行 豆瓣
作者: 占夏 2013 - 7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旅行》由占夏编著。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旅行》简介:
25岁之前去欧洲,这是占夏的人生梦想。没有足够的钱,但是她有足够的勇气。她选择了在微博这个互动性和延展性极强的新媒体上筹集旅费的方式,并将这趟旅行命名为“微旅行”。消息发出后在微博上引起巨大反响,在铺天盖地的质疑以及无数的感动支持中,占夏带着网友捐赠的旅费实现了30天的欧洲旅行。奇妙的旅行,也邂逅了不少奇妙的人和事:微博上第一个捐助者,差点成为占夏的旅伴;卡塔尔航班上邻座的中国女孩,向占夏打听“知不知道一个在微博上募捐想去欧洲的女孩”;日后的老板竟然也是关注她旅行的粉丝,因为对占夏“不靠谱旅行”的赞许而给了她人生第一份工作……
泛若不系之舟 豆瓣
8.3 (38 个评分) 作者: 傅真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藏地白皮书》作者 “最好金龟换酒”博主傅真
迷失于世俗标准,困惑于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傅真决定为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她与丈夫毛铭基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写成兼具爱恨情仇与人生思考的《最好金龟换酒》。
在《泛若不系之舟》里,傅真与毛铭基行走于印度、泰国、缅甸、老挝等亚洲国家,最后回到二人初见的拉萨。这本书的文字跟随他们颠沛流离,在记事本、电脑、夜车、小旅馆和咖啡店中辗转漂泊,诚实地记录着他们一路的见闻故事,探索着信仰、精神与内心价值,也见证着普通小人物身上顽强的生存本领。无论生活多么沉重、艰辛或不公,他们奋力向前,笑着流泪,珍视情感,保有尊严。
Only in Alaska:跟我去阿拉斯加 豆瓣
作者: 林心雅 / 李文尧 2012 - 4
地球上的净土,不仅只有西藏。
我们还有阿拉斯加。
旅行家路途的尽头,探险家最后的荒野,梦想家封存的净土!
极光、山脉、冰川、苔原、日不落、鲑鱼、棕熊、麋鹿……
“自然生态旅游玩家”林心雅和李文尧夫妇,十余年来每年必到访阿拉斯加,在本书中,他们用抒情自然的笔触和细致精美,鲜活地呈现出地球北端的野生动物、自然生态及充满原始美感的极地景致。
Only in Alaska——
它可能不是你最想去的30个地方之一。
它是一块被赎买的土地,被称为“最不美国的美国”。
而沐浴在它的午夜阳光中,却让你忍不住深入其境仰望……
跟我去阿拉斯加——
在阿拉斯加留下足迹,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
在阿拉斯加天空下,你想问自己的或许将不是要不要再来,
而是该不该留下来,
度过此生。
————————
梦想是什么?
梦想就是,明知道阿拉斯加离我的距离,如同地理上一样遥远。仅仅在技术上,我也无法成为一个合法的居民;即使,只是一个过路的旅人……
可是,做做梦又怎么了?
——网友淡清
他逃跑了,然后行走在大地之上,湮没在荒野之中。
——《Into the Wild》(关于阿拉斯加的电影《荒野生存》)
这片土地一向来着不拒,各种人带着各自的梦想到阿拉斯加。
——日本著名摄影家星野道夫
37码走埃及 豆瓣
作者: 金韵蓉 2010 - 6
带着对文明古国的崇敬和好奇,来自同样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作者金韵蓉,以东方人的视角解读埃及,亲身体验神秘莫测的沙漠的温和美丽和猛烈狂怒,近距离接触美丽传统的埃及女人,讲述在埃及的奇闻轶事。在作者生动、感性、细腻的文字中,古老的埃及给人以现代、鲜活的形象,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埃及人形象跃然纸上:会做美味的司机老麦,让人惊艳的埃及美女,让人感动的不索回报的王子,香料世家的店主……
书稿中金老师的文字比以往的感性更多了些大气与豪迈,多了对历史、对现实的观察与体悟,从书中我们似乎跟作者一起感受埃及,亲历沙漠,身处开罗的车水马龙之中,为时刻伸出的索要小费的手烦恼,为我们的清凉油发挥重要作用而欣喜不已……这是我们轻松了解埃及、感受埃及的窗口和最感性途径,是一本有趣、实用的旅游散文。
边境 近境 豆瓣
辺境・近境
7.6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8
《边境·近境》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90-1995年,游历地区有墨西哥、美国、中国以及日本,其中1991年的中国东北之行是他唯一一次的中国旅行,激发了他后来创作其最大规模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的灵感,《边境·近境》对他的创作生涯意义犹为重大。
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我要游过大海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5
陈丹燕这样推荐这本书:我想,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想寻找世界的意义,一个人越过千山万水,是想能看到世界上终有一处,古老的一切仍生机盎然,人们安顿在自己的根里,哪怕经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踏伐,都没有被割裂。那么,这个人就该去爱尔兰找一找。
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吴淡如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0 - 8
旅行对于吴淡如,就像是一种注定的召唤。她总是克制不住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她既能享受一个人旅行的自由与浪漫,也能拥抱有伴同行的精彩。所有未知的国度、地域,她都充满兴趣;但也有几个珍爱的、一去再去的地方。
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奇迹,都化做她生活与创作的养分。她也总是,盼望着下一次的出发,期待另一次的相遇。
在丹麦,她与苍凉的自在相遇
在南极,与梦想相遇
在智利,与浪荡的灵魂相遇
在京都,与逍遥相遇......
于是,她用细腻感性的文字、动人的照片,刻画下这些旅行中邂逅的美丽奇迹。
澳大利亚自由行 豆瓣
作者: 叶永烈 2008 - 3
《澳大利亚自由行:叶永烈看世界》系“叶永烈看世界”丛书之一,叶永烈先生在2007年5月应邀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讲学,讲学之余在澳大利亚自由自在地旅行。澳大利亚是南半球风景秀丽的国家,在书中叶永烈先生以他独到的人文视角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写下了他的亲历、亲见、亲闻。
春天没有卡夫卡 豆瓣
作者: 李立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9
这是一趟以文学为经,历史为纬编织的梦幻之旅,在瓦尔登湖的湖畔读读梭罗,等待夜色降临、月华初起;在庞贝古城翻翻小普林尼的书信与回忆,想象他那位博学而勇敢的舅父如何以一种令人崇敬的姿态葬身于那场著名的灾难;在伦敦穿行于兰姆曾经挚爱过的街区,从《伊利亚随笔》里印证一座城市所走过的历史弧线――从亚洲到欧洲,李立玮一步步走过,再用敏感而高贵的文字,华美瑰丽的图片,分享风景。时间与空间,实证与追怀,这一切的交叠使他眼前的景致变得丰富,脚下的泥土变得厚重。他说:“我一直相信,世界上任何一处经度与纬度的交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再美的风景,也不是孤岛上一座昨天才刚刚建起的花园。把它放进大地理的坐标中去,会发现它是许许多多复杂环节中的一环;把它放进时间的坐标中去,又会明白它之所以成为今日的来龙去脉。”
只有经历了它的生命,才会明白它的伟大。
当我们旅行 豆瓣
7.2 (16 个评分) 作者: [澳] 托尼·惠勒 / 莫琳·惠勒 译者: 杨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这本书将自传、公司历史和旅行书融为一体。书中讲述了托尼和莫琳夫妇个人的故事,也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历尽坎坷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在书中读者特别可以看到他们的探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了《纽约日报》所说的“指导奇怪的人去奇怪的地方的专家”。
今晚去哪里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5
这本书描写的是陈丹燕眼里的欧洲,慕尼黑、涅瓦大街、卢布林老城。文字清新、婉约。
木已成舟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6
本书是陈丹燕花10年时间的积累写的一篇旅欧游记。从这些被人类收藏起来的最值得纪念的东西前走过,看这个世界和自己怎样从木变成舟。
《木已成舟》所写也只是“陈丹燕的欧洲”,她的一双眼睛很尖也很特别,总是盯上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并且有她的新发现。那些她喜欢的,打动了她、多年之后仍留在记忆中的事物,也许别人觉得平常,可经由她的描述,就独有一种韵味和情调。她细腻、婉约的文风依然,即使面对血腥和残酷,她也不会言辞激烈,一笔一笔地慢慢写来,却让你的心陷陷作痛。
漫卷西风 豆瓣
8.5 (15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5
《漫卷西风》是陈丹燕最新文化随笔,为她的欧洲文化旅行随笔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记录奥地利、德国之行,配合第一手的图片资料,将希茜公主、茨威格、弗洛伊德、蓝色多瑙河等等沉积在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碎片娓娓道来。
西班牙旅行笔记 豆瓣 Goodreads
8.1 (70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 豆瓣
洗面器でヤギごはん
8.0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
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让世界在自己心中展开。
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相遇。
阿拉斯加的帝王鲑和非洲桑吉巴岛的生猛海胆,何者最奢华?雨中从小丘上送下来热乎乎的现烤面包,与玻利维亚沙漠中救命的洋甘菊茶,哪个更能安慰旅人?在荒凉的世界尽头,老爷爷默默打磨着椅子,等待不知会不会出现的访客;法国豪门招待客人的晚宴,竟是麦当劳的汉堡套餐。
七年半的环球之旅,石田秉持着最朴素的单车骑士精神:能钓鱼就不上超市,能吃路边摊就不进餐馆,一有美食就勇敢赴约,即便上吐下泻也在所不辞。
这是一段紧贴大地的旅程。他要用全身呼吸,流下汗水,让自己融入当地;和当地人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食物,闻同样的味道,过同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一切刻进体内。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豆瓣 Eggplant.place
6.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
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
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
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
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
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