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告别天堂 豆瓣
7.3 (52 个评分) 作者: 笛安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5 - 1
《告别天堂》是我刚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确意味着我和我自已的少年时代告别,可是我却并不觉得它是一本“青春小说”,或者说,并不全是。因为对于这个故事,“青春”只是背景,“爱情”只是框架,“成长”只是情节,而我真正想要讲述和探讨的是“奉献”。
2022年9月25日 已读
笛安 2005丨其实是笛安的“告别青春”。比十年前读的时候感觉好很多,一则现在看到大长段不会头疼,二则近年来读了不少多视角叙述的小说,虽然叙述口吻上不太能体现性别和个性差异。青春小说只会提到上床做爱这件事,会因为发现对方出轨而陷入失恋的巨大深渊无法自拔,但是不会具体写做爱这件事,写情欲的发生,写具体过程,写身体欲望高于理性的不得已。不能接受的是里面男生口口声声都把方可寒称为婊子或者贱人,但是她做这些的动机却不充分,生病久矣?特别是一次招待五个人就离谱……男主角动不动就打人也垃圾。把前期天扬的纯情和后期的堕落归于失恋,但她看不明白江东口口声声的爱但又要和别人上床不过是男人的自私罢了,并没有更高尚的理由。方可寒就是那时候小说故意的塑造反面角色,如果能把她的行为写合理,写她性格的闪光点,那女孩的成长部分就更完整了。
2005 中国大陆 虚构 青春文学
独行月球 电影原声专辑 豆瓣
彭飞 Fei Peng / 李玟 CoCo Lee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29日 出版发行: 华纳唱片
电影《独行月球》影视原声带正式上线,开心麻花电影《独行月球》是由张吃鱼执导,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科幻喜剧。
《独行月球》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 饰)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马丽 饰)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你留下的爱 – CoCo李玟】
华语乐坛天后李玟,倾情献唱电影主题曲《你留下的爱》
由李聪作词,彭飞作曲/制作。歌曲诠释“爱与失去”的永恒命题,也是电影最后落点的深刻主题之题眼所在。婉转大气的曲风,扣人心弦的歌词,搭配天后级的深情演唱,让人在荡气回肠的歌声中,感受跨越星海般的感动。
【黄河的水干了- 腾格尔】
电影插曲《黄河的水干了》由腾格尔演唱,词曲来自宁夏民歌。腾格尔的嗓音大气高亢,词曲带着独特的西北气质。腾格尔苍劲有力的歌声忽然响起,搭配上无垠的宇宙和沈腾的表演,反而形成了巧妙的结合,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独孤月的不可置信和绝望,又心“腾”又好笑。
【Fly Me to the Moon - 刘可夫】
电影插曲《Fly Me to the Moon》由刘可夫演唱,BART HOWARD作词作曲,彭飞制作。含蓄温柔的旋律蕴藏着一丝伤感,但也带着温柔与坚定。歌曲仿佛把人带向了夜空,感受独孤月独自仰望星海时的寂静,也品尝着独孤月和马蓝星相隔三十八万公里的思念。
【回家之路 - 徐乐同】
电影插曲《回家之路》改编自《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由徐乐同演唱,徐汐萌改编作词,彭飞制作。在朴素又动人的曲调中,独孤月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步一步靠近着梦中的蓝色星球,家触手可及,朝思暮想的人似乎近在咫尺。或许独孤月该回家了。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 Morten Harket】
电影插曲《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由Morten Harket演唱,Robert Gaudio*, Bob Crewe作词作曲。跟随着轻快明朗的节拍,回忆涌上心头,独孤月对马蓝星长达八年的暗恋也娓娓道来。纵使跨越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眼神依旧炽热。
【A Head Full of Dreams - Coldplay】
电影插曲《A Head Full of Dreams》由Coldplay演唱,Christopher Martin*, Guy Berryman*, Jonathan Mark Buckland*, William Champion*, Mikkel Storleer Eriksen, Tor Erik Hermansen作词作曲。Coldplay欢快悠扬的歌声仿佛让人徜徉在宇宙中,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开阔,浪漫而浩瀚。
2022年9月14日 听过
《独行月球》2022 原声丨应该是我在这标记的第一张原声吧!毕竟今年都没有怎么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意外的,特别是名曲的改编化用。近几年国产电影原声彭飞制作挺多的,不说特别特别好,但也基本还在线,音乐在电影中的切入和切出都很突然,但就是这种突然营造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喜剧效果。最佳改编是《Take me home,country road》,真不错,煽情一流。
2022 专辑 中国大陆 华纳 电影原声
独行月球 (202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独行月球
5.8 (460 个评分) 导演: 张吃鱼 演员: 沈腾 / 马丽
其它标题: Moon Man / 문맨
2033年,为了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全员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 饰)被领队马蓝星(马丽 饰)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2022年9月14日 看过
伪科幻片,月球上的设定太多违背简单的科学定理,无法不吐槽,比如电影中呈现的月球引力绝对不是地球的 1/6 而已,无视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人箭比失调得可怕,地球上打个灯月球上都能看到,不是追究细节,而是不能过于离谱,先入戏才能看笑果。
电影告诉我们英雄是可以包装的,在维稳需要的时候;同时英雄也是可以牺牲的,在任何需要的时候。独孤月回头去救金刚鼠可以说是假高潮,人们需要人物有善良勇敢智慧的闪光点,但是剧情以外的危机导演金手指会解决。人之将死的愿望透射到袋鼠身上是找只母袋鼠生一窝小袋鼠,繁殖在国人眼里是根深蒂固而且自然而然的。
回过来看独孤月的这种喜欢,被留下后所展现的喜欢就是男性对女性的意淫,好像用喜剧的形式展现就更容易被接受了,单方面输出的喜欢很多时候会让人引起不适。可能他是沈腾、搞笑一点就不可怕了。
2022 中国大陆 喜剧 开心麻花
现代性 豆瓣
8.9 (47 个评分) 作者: 汪民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编辑推荐】
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最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
★ 汪民安教授阐释“现代性”的经典小册子,“一本书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篇幅,也就是说不取决于在这本书中写出了多少句子,而是写出了怎样的句子”(汪民安)。
★ 一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认识现代性的入门读物,向读者揭开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
★ 多年来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喜爱,为诸多高校文学、美学等专业推荐阅读图书。
=======================
【内容简介】
“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回顾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征,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洛克等的现代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随后作者结合吉登斯、盖尔纳等人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性社会的特征。最后作者综合前几章的论述,分析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经济基础、以法国大革命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的现代性的冲突所在。
汪民安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眼光独到,以清晰的逻辑和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揭开了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这本《现代性》堪称认识现代性的极佳入门读本。
2022年8月31日 已读 汪民安 2005丨以为是本小书就好读,但发现不行。好像不仅仅是门槛高,而是我对文化研究的这个方向不感兴趣。看了80页,希望以后还会翻开,把书留下了。
题外话:文献和文献综述的关系,文献综述是更好地梳理和补充文献,通过综述对重点文献有贡献上的认识,前提是有一定的文献基础。在综述之后,重读会有新的收获。
2020 中国大陆 文化研究 非虚构
上海往事 豆瓣
作者: 毕飞宇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5 - 4
2022年8月30日 已读
毕飞宇 1995?丨小说《上海往事》读感不及剧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好,更喜欢剧本的名字和简练。但是小说的叙述手法很强,从年届七十的“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忍不住要点出一些偶然事件的重要性,或者自己看到真相是因为冥冥中注定等。也因为当时的我少不更事,看不到小金宝的真实感受,才用现在的我去点评当时小金宝的被动、伪装和真心。两条线一条是黑帮权力之争,一条是小金宝被圈养但实际和二把手偷情;不管是谁都没有给她真心,她本来知道自己的位置,但还是想骗自己能得到幸福。私奔奔不了,所以活也活不下去了。小说这么暴力给人感觉黄黄的,居然写上床一点都不让人心动……结尾带阿娇去大上海让人绝望,那个年代女人就是让人玩弄的,少女更是被老头子偏爱。如果不是写作手法,这本质就是个黑帮爽文,但我看不了一点真爱都没有的黑帮文。
1995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檀香刑 豆瓣 Goodreads
9.0 (57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檀香刑》,给人一种穿行在现实与幻象之中的错觉。故事的地基架构在1900年戊戌变法前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德国人在山东强行修建胶济铁路的大背景上,而人物间跌宕起伏的恩怨情仇、色彩斑斓的民间故事、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又营造了一种富有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学叙述氛围。正是在这种时而真实、时而魔幻的叙述中,小说呈现出一幅大开大合、活色生香的高密东北乡图景,活跃在这幅图景中的是一个个鲜活而立体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他们上演的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那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戏,共同呈现了高密东北乡摇曳多姿的广袤大地。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恣肆的语言建构之下的戏台上,关于痛苦、死亡、尊严、欲望、友谊、忠诚等一系列命题的大戏正在上演……
本书获得2002年首届“鼎钧文华奖”,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022年8月29日 已读
莫言 2001 丨个人认为全书写得最好的两句:您这官,是为上司当的,不是为老百姓当的。要当官,就不能讲良心;要讲良心,就不要当官。
叙述手法上比较特别:《凤头部》用四个人的叙述拼凑了故事的大概,《猪肚部》讲述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豹尾部》交代故事结局以及每个人的结局。视角上最精彩的当数小甲部分,作者正是借他来讲一些魔幻现实的东西,比如每个人的本尊等等。赵甲作为一名刽子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技术工,其实站在了大清朝传统封建思想之上,誓死捍卫的是皇帝和老佛爷,但他仅仅是狐假虎威,并不真正代表权力。权力的代表者是袁世凯,但他掌权并且有自己的算盘。这让还想着大清朝好的钱丁左右为难,一面看着大清危,一面看着百姓难。写刑法残酷,其实写权力可以作践生命到什么程度,让人死这件事如何取得最大的威慑效果。猫腔写太多,性别观依然落后。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上海往事 豆瓣
7.1 (15 个评分) 作者: 张浩音(美)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 - 3
那个夏天我失业在家。朋友来信说,写点什么呢。于是我就在一个叫做“笑语扬眉”的BBS上开始每天打上几千字。这一种互动的写作方式和以往闷头写作的感受完全不同,类似被抛在舞台上的个唱会。于是,在掌声、欢笑声和叹息声中慢慢磨出了今天这个样子;这是一个忧伤无奈的故事,浓缩着很多人的影子和心迹,甚至也许有素不相识的你的一些偶合的境遇。很久以前,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了。但这部小说已在她诞生的过程让我重新又变成了一个相信爱情的人。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文中的“伴你到黎明”因为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伴到黎明”相似,以至于不少读者来信问我这是不是某个著名女播音员的私人生活。其实很简单,因为想做播音员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我就在小说里让主人公代替实现了。按照先前的承诺,小说出版,我会写上: 送给一群充满阳光欢笑和智慧的女孩子,送给她们的“笑语扬眉”。
一部填补中国当代文学“空白”的情爱长篇“上海往事,她和她的故事”网站的经典作品。
2022年8月25日 已读
张浩音 2003 丨故事在现在看来挺俗套的。一个因为未婚夫出国深造,而爱上另一个女人的故事。在这段爱情里,因为性别的鸿沟,两个人只能相守于当下,而无法畅想两个人的未来。双方都无法承诺对方未来和永远,仅仅是因为大家都是女人,而且生活在这个无法被接受同性之爱的社会。对我来说,第一人称的讲述只是更让我为安的犹豫不决,不够深爱而可惜。舍不得未婚夫,得不到内心渴望的真爱,这段连上床都没上的女女恋情,败在人还是自私和不勇敢的动物。而伤得更深的是成全对方的那一个。我想梅蕊应该是不在了。
2003 中国大陆 同性小说 虚构
茶馆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1
一句台词一个人物
演绎可感可叹的悲喜人生
一爿茶馆一个社会
映射沧桑变幻的炎凉世态
——曹禺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将其语言功力发挥到极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真相与文学高度。
《茶馆》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书中包含《茶馆》和《龙须沟》两本老舍经典代表作。
2022年8月25日 已读
老舍 1950-1957丨《茶馆》通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想读这本书最早已经是在《收获》60周年纪念文丛里,《茶馆》刊登在了《收获》的创刊号上,时任编辑正是老舍。“茶馆”不仅仅是一个接头小摊,更是人员混杂、信息交错的地方。各方势力在此汇聚,此消彼长的背后是中国历史的变化。这么多年来“莫谈国事”的规矩以及权力更替下受苦的总是老百姓的规律一直没有变。裕泰茶馆最后没有办法经营下去而吊死的掌柜王利发、龙须沟结尾歌颂政府为民服务的群众、以及选择自沉太平湖的作者,三种结局互相映证着什么,令人颇感讽刺。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戏剧 虚构
汪曾祺全集(1)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邓九平 / 汪曾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 8
2022年8月8日 已读
汪曾祺 1940-1949 小说卷①丨借标人文社 2019 版第一册:全集前三册为小说集,第一册部份收录大约创作于1940年至1948年的小说,一部分初收于北师大版《汪曾祺全集》,一部分初收于《邂逅集》,另有几篇是佚作第一次收录。
汪曾祺早期的小说读不习惯,句法上喜欢用短句,叙事上场景进入,不介绍人物不介绍背景,要从对话和散文性的叙述中获取信息。四十年代跨越了抗战时期,很多创作于西南联大时期的小说,或多或少在文章中有提及战争。但也有不少作品非常具有实验性,文章中的哲思有但我看不明白...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侬本多情 (2009) 豆瓣
导演: 李惠民 演员: 贾静雯 / 黄少祺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中国,纷飞的战火让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穷苦和困顿之中。桂庭(高鑫 饰)无法忍受拮据的生活,抛弃了妻子雪儿(贾静雯 饰),和一直爱慕着他的富家小姐廖婉贞(许榕真 饰)走到了一起。绝望之中,雪儿想到了了结自己的生命,却在命悬一线之际被白朗(黄少祺 饰)救下。
在白朗的帮助之下,雪儿踏入了鱼龙混杂的上海娱乐圈,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名艳四方的交际花,并且深得大亨乔显农(孙兴 饰)的喜爱。儿子的意外死亡让雪儿的人生再度走入绝境,她违心的接收了乔显农的爱意,想要利用后者向桂庭展开报复。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雪儿并没有意识到,一直以来,白朗是这样痴情而又深情的守护着她。
2022年7月28日 看过
原是祖师奶奶几个小说揉在一起改成的剧本,怪不得这么多翻拍。男人的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女人的贞洁是男人的脸面;张桂庭不是在两个女人之间做选择,而是在富贵和贫贱之间做选择;白朗给香雪儿介绍老婆的行为表明在他心中女人需要婚姻才幸福,而不是事业;香雪儿的黑化后除了擅于虚与委蛇,还有一点就是会隐忍,在受辱时能一声不吭,笑脸迎人;乔显农对香雪儿是爱吗?我觉得不是,体现在失去她,有辱没有痛;白朗从怀疑、发现到承认自己爱上香雪儿的过程太漫长,好多次以为他明了了了,但他没有,编剧不让他有;香雪儿爱子被夺,和当时贾静雯本人的经历过于巧合,应该有很多伤心和眼泪是有感而发;廖婉贞是个完美的妻子和后妈,她爱的是张桂庭这个人,就像原来的白萍爱的是乔显农这个人;演技最好何赛飞,把势利眼鸨母的角色演活了。
2009 中国大陆 剧情 民国 电视剧
有一年 豆瓣
8.2 (20 个评分) 作者: 天然 2022 - 5
《有一年》是知名插画师、畅销漫画作品《生活蒙太奇》作者天然的插画作品集。
这是一个生活观察者对美好生活无时无刻的记录。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美的创作试验:连续365天每天3小时的生活速写,700多幅作品合集,呈现如诗如画的有一年。
这一年里,天然的画笔带我们光临了生活中无数的美好场景和温柔角落。在冬日的书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有慵懒的猫咪和温暖的错觉;在半梦半醒的清晨,大家步履不停地梦游着奔向远方;儿时的旧物不经意地展现在眼前时,被冻结的时间似乎躲藏在弹珠里的气泡中;而猫咪们的慵懒,总是幸福得迷迷糊糊……
天然说:“有一年,有多彩的音律,有诗歌和细语,以及追逐时光时洒下的点点斑斓。”《有一年》,不只是画笔记下的那一年,更是我们所有人的任何一年。期待与各位一起回首这《有一年》的漫漫时光。
2022年7月19日 已读
天然 2019丨《生活蒙太奇》之前的作品,非常有生活的气息,可以看出来画者对生活观察入微,同时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这种细微。每天坚持画3个小时可以说热爱了,有投入有产出。
2022 中国大陆 绘本 虚构
方方武汉日记 谷歌图书
8.6 (9 个评分) 作者: 方方 著 开放出版社 2020 - 4
《方方武汉日记》是作家方方在武汉封城期间写下的纪实文字。 《方方武汉日记》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当代文学史最重要的现象。它之所以流传这么广,有几个原因。第一就是日记的真实,方方日记是不同于主媒的声音,大家能从方方日记里找到真实的记录和对个体的关怀,那些小人物的困境和痛楚,她记录了下来,用一个作家特有的悲悯和感怀。第二,日记无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宣泄的途径,许多篇日记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的。而那些在疫情中遭遇了不幸的家庭和无数个困守在家中的人们,他们的痛苦需要一个情绪出口,他们从方方日记里找到了慰藉和共情,也就是一位读者说的呼吸阀。第三就是日记间接起到了一种舆论监督的做用,做得不好的地方,说出来,才能改善这个机制,大家转发是觉得有必须要一起追责,一起深挖到底。第四就是方方日记是一个传声器,这个传声器在“感谢长江日报”和“汉语的次生灾难”等几篇中达到了高潮,对于“感恩”对象的倒置,对于删帖的愤怒,方方表述得淋漓尽致,说出了大家想说却没能说出来的话,大家读了都觉得痛快。                                                                              ----二湘    《方方武汉日记》编辑
2022年7月19日 已读
方方 2020丨那些以国家为荣,觉得方方日记让国家蒙羞的人,会不会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随时可能变成像武汉疫情失去家庭的普通人。那些阻止国际记者关注国内人权事件的人和拉着英文条幅站在银行门口被殴打的人,会不会是同一个人的昨天和明天?“检验一个国家文明的尺度,是对弱势群体的态度。”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不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除了政治立场,对方方的攻击是不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厌女,本质就是看不起女人呗。武汉的封城也引起了不少次生灾害,很多人因为疫情防控的手续延续急性病的治疗,只是在武汉因为死于COVID-19的人远远多于其他而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但到了上海病毒伤害力弱很多太多人因为医疗资源极度紧缺及无法等到核酸检测结果而死于其他本可以救治的病。武汉有方方傲骨,上海要不起。“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出自方方。
2022年7月19日 评论 《方方武汉日记》随感 - 1、对方方进行攻击的极左分子,那些以国家为荣,觉得方方日记让国家蒙羞的人,会不会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随时可能变成像武汉疫情失去家庭的普通人。那些阻止国际记者关注国内人权事件的人和拉着英文条幅站在银行门口被殴打的人,会不会是同一个人的昨天和明天?<br> 2、除了政治立场,对方方的攻击是不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直男的厌女思维,这种看不起女人的思想在对方方的攻击中表达出来,可能会让他们有快感?<br> 3、方方一直紧抓着不放的是是对官员的追责问题。好好阐述了引咎辞职这一可供武汉为官者选择的下台方式。强调了在专家到访武汉后“人不传人”以及任由各种演出开会聚会进行造成了枉送了多少人命,直指武汉官方、主要是卫健委的失职。<br> 4、3.5 日的日记提到了周恩来、雷锋和遇罗克。遇罗克讲的是常识,“常识是深刻中的深刻,比如,人生而平等。”<br> 5、在刚封城不久就讲到了官场逆淘汰、空讲政治而不实事求是、不让人讲真话的恶果都会由老百姓一一尝到恶果,非常有预见性,或者这也可以说是常识?<br> 6、 讲到了两会传统。“不瞒说,我在湖北,从1993年开始参加两会。由省人大开到省政协,整整25年。我太知道两会前后各部门会处于什么状态。为保证两会顺利召开,所有负面信息媒体都不允许报道、而各部门到了那个时候,几乎也没什么人做事,因为领导都去开会了。这一次,同样如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市卫健委停报感染人数的时间,与省市两会时间几乎完全同步。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故意而为,而是习惯性动作。这一习惯,甚至不是这几年养成,是多年就有。多少年来,各部门都会把相关事情压到两会之后再办,而媒体多少年来,为保证两会顺利召开,从来报喜不报忧。干部习惯了,记者习惯了,领导习惯了,百姓也习惯了。押后办理工作,压下负面消息,大多时间都没发生什么意外。”建议调整两会时间,错开传染病高发期。<br> 7、“检验一个国家文明的尺度,是对弱势群体的态度。”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对武汉上海疫区人民的关注,昨天可能是由于疫情受损害的群众,今天可能是 LGBT 群体,明天可能是被银行吞掉存款的户主,后天可能是被欠债无法获得报酬的民工,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不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才是国家文明进步的表现。<br> 8、“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出自方方。<br> 9、武汉的封城也引起了不少次生灾害,很多人因为疫情防控的手续延续急性病的治疗,只是在武汉,因为死于 COVID-19 的人远远多于其他而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但到了2022 上海,病毒伤害力弱很多,就倒了过来,太多人因为医疗资源极度紧缺及无法等到核酸检测结果而死于其他本可以救治的病。武汉有方方傲骨,上海要不起。 10、“若提及人民,人民在他们眼里是个零。他们只需对上司负责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位置是上司决定的,跟人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当官的不管人民,因为人民并不能决定他能不能继续当官。<br> 11、“武汉的领导要求人民向党和国家感恩。真是奇怪的思路。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的存在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相反。不明白领导们天天学习,怎么学反了向?”绝了。
2020 中国大陆 日记 非虚构
中国通史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吕思勉 群言出版社 2016 - 2
这部《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按时序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先生主张通史内容大体不离“理乱兴亡”与“典章制度”两大板块,于是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加以联结”,以“革命途中的中国”结尾,总计54章。
该版本为2016群言出版社出版,为更易于阅读,编者在章节内部加入小标题以间融提示。
2022年7月15日 已读 吕思勉 1940-1944 丨虽然先从政治史开始读,再倒回去读文化史,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光看个流水账或者不用理解拣能看懂的部分看是不难,但要理解很多高度总结的内容,以及从史书中挑选出来的原文就不太行了。能看出来吕思勉这本通史还是有不少自己的料,认为不对的说法就提出来,并且用自己的理解和史书资料加以佐证。需要结合断代史理解,不太是很好通史导读(有文言文功底或许好一些),是不错的通史总结。八至十八章未读,约 200 页,打算用于工具书备查。
2016 中国大陆 历史学 非虚构
红高粱家族 豆瓣
8.0 (14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用灵性激活历史,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止一新;
通过这部小说,莫言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
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75年来世界40部杰出作品”榜单;
电影、电视剧《红高粱》的原著小说。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红高粱家族》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86年,是“莫言长篇小说全编”(修订版)系列中的一册。是莫言向汉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力作,曾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和英美学界重量级期刊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来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榜单。
小说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先辈们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个个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 “我”的先辈们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出可歌可泣的传奇爱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情感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陷入的冲突。
“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奇化的过程。历史是人写的,英雄是人造的。人对现实不满时便怀念过去;人对自己不满时便崇拜祖先。我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大概也就是这类东西。”——莫言
2022年7月10日 已读
莫言 1987 丨长篇处女座。不觉得多好看,甚至觉得很无聊。写家族史也写高密东北乡权力更替及抗日史。对余占鳌的书写着重在土匪的“勇”和“悍“,以及能成为英雄的“头脑”和“正确”,但除此以外也没别的了。放到民族解放救亡图存去看这篇小说也许能说主题宏大,但是从性别角度去看人物,大概也会发现好多令人作呕的片段,比如独头蒜前后,比如生气打女人称其为娼妇。无法避免成书时代的限制,但也需要看到,作为经典作品,陈腐思想还会影响一代代读者。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生死疲劳 豆瓣
8.3 (23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生死疲劳》创作于2005年,是作家莫言以寓言的方式观照历史、借荒诞的想象书写现实,从而讲述一个农民家族半个多世纪以来悲欢离合、兴衰演变的长篇巨著。在小说中,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又转世为一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每一世的离奇经历。小说通过六道轮回的想象跨越生与死,悲悯着历史变迁之中无常的命运,也歌颂着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世代相继、生生不息的执着生命力。
2022年7月3日 已读
莫言 2006 丨读完的第一感觉是我又在莫言的小说中经历了一遍从建国开始到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好累。虽然莫言的小说以中国真实历史为背景,但是他很巧妙地弱化了那些十足反应时代特色的东西,或者说当局不希望被过分强调的历史阶段。有不变的人,比如单干户蓝脸,也有在正反面角色之间变化的人,如金龙,本质都是攀附当权的人,让自己站在得势的一方。西门闹的几次投胎,不过是用一种动物的身份去看人类的疯狂,并且用西门闹的记忆去解释和参与历史的进程,既有身在其中的情感投入,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因为动物而旁观。
最后,在接触到上野千鹤子的厌女理论后,再看中国男作家写的以上世纪的农村为蓝本的小说,很难真心喜欢起来。也是没想到这个月继《漂亮朋友》人生巅峰为娶个少女回家,还要再看一个小说主人公有点社会地位就能娶个少女回家,还非得写成少女为爱痴狂。
2020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凤求凰Ⅱ 豆瓣
作者: 猗兰霓裳 2008 - 1
她为平息前朝纷争入宫为后,却始终不见天颜。是放任美貌才情在这后宫中寂寂凋零,还是努力的抓住自己遇见的幸福?是为了家族投身纷乱的后宫争斗,还是为了心爱的人舍弃所有……
当凌雪薇得知父亲竟是被皇上毒杀,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她,会做何选择?那枚纠缠在凌雪薇、沈羲遥和沈羲赫之间的碧玉木兰簪,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恩怨纠葛?这恩怨,又将给犯下大错的凌雪薇带来怎样的后果?宫外短暂而美好的日子,却因命运使然,终还是要放弃。面对沈羲遥的新宠旧爱,面对宫廷无休止的纷争,身入冷宫的凌雪薇,在重重艰难之间,又将如何自处、自决?与沈羲遥越走越远的爱,对沈羲赫无法割舍的爱……所有的一切,是否还来得及……凌雪薇的命运到底如何?到底情归何处?尽在《凤求凰Ⅱ》。
2022年6月24日 已读
重看:第二部越发讨厌女主,如果是因爱生恨而设计起码是相爱相杀,但如果利用一个人的爱去报复,那就没什么可看的了。皇帝挺可怜,对于背叛自己的女人还愿意给第二次机会,最终却还是信任不够。
2008 中国大陆 虚构 言情小说
凤求凰 豆瓣
作者: 猗兰霓裳 2007 - 11
厚重的宫门在凌雪薇身后重重地关闭……这位宰相之女之所以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当朝皇后,却是父亲与皇帝之问暗斗的权宜之计。新婚之夜,皇帝与皇后未曾谋面,便甩手而去。凌雪薇将如何面对这看似已成结局的局面?
在皇宫内,低调的凌雪薇巧遇了皇帝的弟弟裕王。威猛多情的他,让她生出了莫名的信任与依赖。在皇宫外,乔装的凌雪薇偶遇了同样乔装的皇帝。倜傥多情的他,让她感到了难言的彷徨与依恋。凌雪薇将如何应对这看似没有结局的局面?宫闱宠幸之争,柳妃、安贵嫔等因妒生恨,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嬉笑怒骂之间,却是生死两相隔。宫廷权力之争,皇帝终于暗杀手除掉了凌雪薇的父亲,却依然对凌雪薇百般宠爱。然而,她已经知道了真相凌雪薇将如何选择自己的结局?
2022年6月24日 已读
重看:本来只记得是一个不爱皇帝爱王爷的故事,但没想到皇帝的角度塑造得也不错。对王爷的爱主要是拼死会战场捡回了那个荷包并且提前一个月凯旋吧。讲实话这部分和女主才情的描写都比较浮夸,而从故事看来,凌雪薇被喜欢就是因为她的才情能机智。第一部止于凌父去世,虽然不爱皇帝但却被感动而承受他的宠爱,索性不爱也就算了……是不是可以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2007 中国大陆 虚构 言情小说
丰乳肥臀 豆瓣 Goodreads
丰乳肥臀
8.7 (2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他的想象力丰富,又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他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任何人要是想谈论中国,都应该先去读莫言的书,我认为他可以和福克纳平起平*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莫言先生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委会
*《丰乳肥臀》描写的世界,是从抗日战争开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性”和“生”剧烈冲突的世界,同时又是联系着无数“死”的世界。与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相比,这部小说更关注以往被人忽视的民众世界。——日本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
*《丰乳肥臀》是这些年所读之书中最具压倒性印象的一本。故事与《铁皮鼓》相似,意境与《恶童日记》相似,那种中国式的无政府状态在日本文学中是没法相比较的。——日本著名评论家鹿岛茂
*这是一部严肃的、诚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是莫言小说的突破,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突破。——著名作家汪曾祺
*我欣赏此作所保持的莫言一贯的泥沙俱下的激情,这种激情中有金子的闪光,有对民族、人类、社会的宽阔的审视角度,尤其众多的女性形象所投注的母子之爱,这种爱经过变形、夸张,但仍然是有深度的,富有诗意的。——著名作家苏童
《丰乳肥臀》是莫言1995年创作的一部波澜壮阔的民间“史诗性”大书。它记录了一位饱经苦难的母亲和她的八个子女构成的庞大家族:母亲用奶水喂养女儿和女儿们的子女,在战乱中保护孩子们避难、逃荒。女儿们跟着她们爱上的男人加入不同的政治势力,于是20世纪中国的疯癫岁月便在这个庞大 家族的内部投射出角逐与厮杀、亲情与背叛、牺牲与冷漠、荣耀与耻辱。大起大落之下,母亲始终如坚硬的河床承受着一切,保护着一切,见证了战争与饥饿,也见证了荒唐与挥霍……
莫言以一贯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东方超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又涂满神秘色彩的乡村图景。在这里,爱与欲、生与死、鲜血与肉体、饥渴与奢侈,都以超自然的能量爆发出来。而位于图画中心的,却是那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也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母亲。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莫言 1996 丨含乳量太高,非常不适:上官金童的“我”令我作呕。 故事放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是看到主要的运动,无非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波人来了又被另一波人打到,受苦受难的始终是老百姓。但还是有一些人因为一些幸运的因素,被权利宠幸一时,遂忘却自己的根底。 莫言的写作手法和对母亲这个角色的刻画很难不把其与《百年孤独》联系起来,魔幻现实的成分有之,但本土化得有点怪异,个人不太喜欢。其次结合历史现实反复太多,过于波折,后阶段读得有点乏味。虽然众女出自不同的根源,女大不中留,但个人命运上,姐妹亲情完全被抹去。连接这个大家庭的是上官鲁氏的存在,这种连接是建立在不断吸食她付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她的一生就是在带孩子,养育子辈和孙辈。“乳”和“臀”在此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条件,大概就是指这个家族容易发(P365)2022-06-05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红树林 豆瓣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取材真实发生的案例;书写检察官的社会生活。
全知全能的神秘叙述;爱恨情仇的欲望描写。
当代人在权、钱、情、色等欲望深渊的纠结与挣扎。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
《红树林》创作于1998年,初版于1999年,是莫言唯一一部将故事背景从高密东北乡转向南海之滨的现代都市和淳朴渔村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林岚是南江市副市长,在她光鲜亮丽的身份背后却是挣扎于金钱、权力与错乱情欲之间的扭曲人生。而另外一位美丽淳朴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来到都市,在与林岚及其儿子的纠葛中饱尝人生的苦楚,却最终在痛苦中成长起来。作者以“珍珠”隐喻人生,通过书写乡村人物走入城市所带来的冲击与异化,迷失与成长,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纷繁错杂的欲望迷宫。
“我到了检察院之后写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叫《红树林》,后来把它改成了一部书,也叫《红树林》,写的是检察院生活,但实际上写的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检察官在社会当中的一些普遍联系。”——莫言
-----------------
编辑推荐
• 全新修订版本。内容精审细校;纸张、配色、装帧设计全新升级。
• 从1997年到2007年,莫言在《检察日报》当了整整十年的记者,亲自到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采访和体验生活,根据真实案例写就了《红树林》。
• 莫言第一次走进了城市,在艺术风格上渐渐从传说、神话、虚幻中走出,将眼光投向身边喧闹真切的现实生活,稳重、理智了许多,少了一点激情,多了一些从容不迫的平静。
• 当乡村人物走入都市,他们遭遇的权、钱、情、色的多层面欲望,他们的迷失与成长,在今天读来依然真实而丰富。
• 作者细述珍珠的培育过程,也书写了同样脱胎于苦难的两位女性,面对人生的诱惑与迷惘,她们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 如果万物有灵,红树林又会给这个瞬息万变、纸醉金迷的都市社会带来怎样的坚守力量?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莫言 1999 丨最后拨开往事的真相居然是一个扒灰故事……感觉写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写。林岚的父辈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他们这一辈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十年浩劫,故事叙述的现在是三虎和珍珠这一辈。林岚作为强权的牺牲品,终于也站到了权利的巅峰,她为了儿子终究也成了当年的秦书记。不管是过去的林岚还是现在的珍珠,女人的贞操始终是男人的春药,为了这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第一次最值钱。最不能忍受的是用第二人称叙述林岚的部分,“我”始终隐藏于故事背后,也许是个死人的鬼魂,以及第十章完完全全惊呆我的翻翻翻还没完的故事大纲。一万个问号都不足以形容我的震惊。写珍珠生产的产业比较真实,但其实也很残酷。ps.林岚这名字莫名有一种郭敬明的熟悉感,查了一下原来是《梦里花落知多少》。2022-05-03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酒国 豆瓣
7.5 (1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用侦探小说方式创作的反腐败题材力作;
超出阅读经验的讽刺小说代表作,魔幻戏剧与悬疑电影式的盗梦空间。
————————————————————————
莫言重要作品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可的莫言代表作。
莫言坦言,这部长篇,我为它感到骄傲!
————————————————————————
《酒国》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反腐败题材长篇小说代表作,创作于1989年至1992年。因为“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酒国》法语版荣获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on外国文学奖;2004年,意大利语版荣获Nonino国际文学奖。
本书有三层叙述结构,第一层是书中角色中年作家“莫言”所著检察院特级侦查员丁钩儿进酒国调查地方官员烹食男婴一案,却无法逃离酒色陷阱,最终跌进茅坑淹死的中篇小说;第二层是与“莫言”信件来往的酒国博士李一斗创作的九篇短篇小说,从李一斗的角度讲述了酒国中一系列荒诞故事;最后一层是“莫言”与李一斗往来的信件,最终“莫言”亲临酒国与李一斗等人见面,并与自己笔下的“丁钩儿”一样不可抑制地接触酒色、开始堕落的故事。
“《酒国》表现了我对人类堕落的惋惜和对腐败官僚的痛恨。”——莫言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莫言 1993 丨以“酒”为题材的反腐作品,但看上去反得并不彻底。丁钩儿并没有侦查出来酒国市的食婴真相,反而经历了一系列离奇古怪的事,确实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反而是小说的结构令我咋舌,莫言写的小说,与酿酒学院勾兑学博士李一斗希望莫言推荐去投稿的几篇小说,交织着把酒国奇事一一到来。莫言在后记中写道:官员的腐败,是所有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本原因。小说正文写道:当然,有条件吃奇食异味的人,大多数不必掏自己的腰包,至于绝大多数老百姓,也不过是胡乱塞饱肚子罢了。虽然公款吃喝已经不易,但在“酒”上面能做的文章还有很多。虽然结构很好,但总体读感是情节推进慢,很多描写真的太细致了,当然这也是见莫言功底的地方...比如余一尺太有画面感引起不适。2022-04-05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