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
生者的眼睛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아름다운 그이는 사람이어라
作者:
[韩]金琸桓
译者:
胡椒筒
Zhongguo you yi chu ban gong si
2022
- 8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故事背景,讲述心灵的破碎与重生
那天以后,人生不可扭转地改变了
但伤痛过后,还要继续前行
🔸编辑推荐
《潜入谎言之海》姊妹篇
那一年,在春天的大海上,年轻的生命被弃置不顾……
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因沉船事件而发生重大人生转折的人们在哀痛中前行的八个故事。作家金琸桓采访诸多相关人员,倾听微小的声音,记录守望的姿态,用小说抵御“强制遗忘”。
“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悦。一个小小的喜悦,也能熬过巨大的悲痛。”
作者如实呈现了相关人员承受的巨大伤痛,同时展现了主人公在与其他人的联结中彼此抚慰、在黑暗中相互照亮的可能。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当时船上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然而悲痛过后,生者还要继续前行。
饱受创伤的船难生还者偶然遇到在沉船上见过的一双眼睛;承受丧妻之痛的海关工作人员接到为死者盖出境章的请求;船难的生还学生如今成为教师,带领学生乘船出海旅行……
本书收录八篇与世越号沉船事件中的人有关的短篇故事。作家金琸桓以温柔的笔触书写无法挽回的灾难,亦让微弱的希望之光照临哀痛的人。
🔸名人推荐
哪怕是现在才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想必也可以从书中看到关于这个时代的激烈譬喻。再者,金琸桓选择了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不同的路,应该可以成为他在世越号之后做出耀眼“献身”的线索。
那天之后,很多作家感到苦恼和悲痛,却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去行动,去写作。
若用一句话来形容世越号之后才认识的金琸桓,他就是“世越号的人”。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
本书在写作上,采取了相当了不起的策略:他把同一件事所弥漫的涟漪,派分给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腔调、口吻、声调诉说。读者于是洞见了,从船难中幸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行入另一道幽谷。
金琸桓在此的调度相当完美,八位主角的身份、功能均不同,一定有一位的声音,跟我们是近似的,一旦感到近似,在那瞬间,我们也钻进了角色的内心,体悟到身为罹难者家属、生还者,以及 协助生还者的相关人员的痛苦,而若我们理解了这份痛苦,也不难同理,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在光华门广场进行悼念与抗争,因为这份痛苦尚未得到应有的正视。
——作家 吴晓乐
那天以后,人生不可扭转地改变了
但伤痛过后,还要继续前行
🔸编辑推荐
《潜入谎言之海》姊妹篇
那一年,在春天的大海上,年轻的生命被弃置不顾……
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因沉船事件而发生重大人生转折的人们在哀痛中前行的八个故事。作家金琸桓采访诸多相关人员,倾听微小的声音,记录守望的姿态,用小说抵御“强制遗忘”。
“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悦。一个小小的喜悦,也能熬过巨大的悲痛。”
作者如实呈现了相关人员承受的巨大伤痛,同时展现了主人公在与其他人的联结中彼此抚慰、在黑暗中相互照亮的可能。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当时船上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然而悲痛过后,生者还要继续前行。
饱受创伤的船难生还者偶然遇到在沉船上见过的一双眼睛;承受丧妻之痛的海关工作人员接到为死者盖出境章的请求;船难的生还学生如今成为教师,带领学生乘船出海旅行……
本书收录八篇与世越号沉船事件中的人有关的短篇故事。作家金琸桓以温柔的笔触书写无法挽回的灾难,亦让微弱的希望之光照临哀痛的人。
🔸名人推荐
哪怕是现在才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想必也可以从书中看到关于这个时代的激烈譬喻。再者,金琸桓选择了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不同的路,应该可以成为他在世越号之后做出耀眼“献身”的线索。
那天之后,很多作家感到苦恼和悲痛,却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去行动,去写作。
若用一句话来形容世越号之后才认识的金琸桓,他就是“世越号的人”。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
本书在写作上,采取了相当了不起的策略:他把同一件事所弥漫的涟漪,派分给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腔调、口吻、声调诉说。读者于是洞见了,从船难中幸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行入另一道幽谷。
金琸桓在此的调度相当完美,八位主角的身份、功能均不同,一定有一位的声音,跟我们是近似的,一旦感到近似,在那瞬间,我们也钻进了角色的内心,体悟到身为罹难者家属、生还者,以及 协助生还者的相关人员的痛苦,而若我们理解了这份痛苦,也不难同理,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在光华门广场进行悼念与抗争,因为这份痛苦尚未得到应有的正视。
——作家 吴晓乐
潜入谎言之海 豆瓣 Goodreads
거짓말이다
8.2 (6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琸桓
译者:
胡椒筒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2
- 8
被抛弃的希望,被辜负的良心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基底,书写集体创伤下的哀恸与抗争
当正义没有降临的时候,幸好还有文学
即使嘴被捂住,心也会发出呼号
🔹编辑推荐
根据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真人真事改编
“一个失踪者等于一个宇宙。”
“孩子们为了能一起活着出来,尽了最 大的努力。”
“原本只担心头灯会出问题,没想到让能见度几乎变成零的,是我的眼泪。”
“潜水员用真心在做事,政府却是依法做判断,这个国家没有良心,政府用法律践踏了潜水员的真心。”
·具有纪实色彩的长篇小说: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写作基础。该事件伤亡极惨重,死难者以学生为主,震惊国际社会,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令人屏息的细致摹写:小说以负责进入沉船搜索的民间潜水员为人物原型,通过对水下作业专业细致的沉浸式描写,带领读者一同屏住呼吸、潜入沉船,直面惨痛现实。
·引人深思的多声部叙事:作者采访沉船事件相关人士,在故事主线之外网罗各方声音,通过不同身份的人员从不同角度还原当时当地的情景,呈现同一事件的不同面貌,促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和反思东亚社会的运作模式。
·伤痛过后的希望之书:在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中展现人性的力量,以人的体温对抗冰冷的大海和冷酷的权力机器;伤痛过后,仍有希望。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船上当时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作家金琸桓在采访、结交了许多与世越号沉船事件相关的人,倾听了无数背负苦难的心声后,写下了这部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现实根据、以民间潜水员金冠灴为人物原型的长篇小说。
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后,民间潜水员自愿参与水下搜索工作,冒着生命危险潜入黑暗的沉船中带出罹难者遗体,不仅工作强度超越人体极限,而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冲击。然而当意外发生,民间潜水员却被追究本不该承担的责任。身心俱损的民间潜水员罗梗水决定打破保持沉默的行业惯例,向法官提交请愿书,讲述不为人知的遭遇,回应政府的背叛和社会舆论的攻讦。
小说以民间潜水员罗梗水的声音为中心,辅以罹难者家属、生还学生、记者、义警、政府官员以及医生等相关人物的叹息、哽咽与呼告,展现出灾难之后人与人重新建立联系、一同追问真相、祭奠逝者的坚韧力量。
🔹名人推荐
我强烈推荐金琸桓的小说《潜入谎言之海》作为酷暑中的读物。它是关于参与世越号搜索工作的民间潜水员的,我阅读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冷漠而痛心。我尤其想向反对扩大世越轮调查特别委员会的新国家党和青瓦台推荐。
——韩国前总统 文在寅
面对所有人的无动于衷,甚至在憎恶的情绪里渐渐被遗忘、被强迫遗忘的“世越号船难”,可以透过一部小说把这历史性的悲剧重新重新召唤回人们面前,去讨论它的写作类型又有何意义呢?
那些英雄不顾减压症和心理阴影的危险,超负荷地潜入沉船,抱着一个个孩子出来,送回家人的怀抱。他们不但没有获得补偿,还残忍地被人们遗忘。这本书代替了那些“没有嘴巴的存在”,道出民间潜水员的世界,从那以后,这炙热的故事唤醒了世越号船难的“现存性”,我想说的是,不必把这本书框架在任何写作形式里。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김명인)
🔹获奖记录
第33届乐山金廷汉文学奖
《京乡新闻》2016十大年度作家 “用全身穿透时代创伤的艺术家——金琸桓”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基底,书写集体创伤下的哀恸与抗争
当正义没有降临的时候,幸好还有文学
即使嘴被捂住,心也会发出呼号
🔹编辑推荐
根据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真人真事改编
“一个失踪者等于一个宇宙。”
“孩子们为了能一起活着出来,尽了最 大的努力。”
“原本只担心头灯会出问题,没想到让能见度几乎变成零的,是我的眼泪。”
“潜水员用真心在做事,政府却是依法做判断,这个国家没有良心,政府用法律践踏了潜水员的真心。”
·具有纪实色彩的长篇小说: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写作基础。该事件伤亡极惨重,死难者以学生为主,震惊国际社会,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令人屏息的细致摹写:小说以负责进入沉船搜索的民间潜水员为人物原型,通过对水下作业专业细致的沉浸式描写,带领读者一同屏住呼吸、潜入沉船,直面惨痛现实。
·引人深思的多声部叙事:作者采访沉船事件相关人士,在故事主线之外网罗各方声音,通过不同身份的人员从不同角度还原当时当地的情景,呈现同一事件的不同面貌,促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和反思东亚社会的运作模式。
·伤痛过后的希望之书:在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中展现人性的力量,以人的体温对抗冰冷的大海和冷酷的权力机器;伤痛过后,仍有希望。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船上当时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作家金琸桓在采访、结交了许多与世越号沉船事件相关的人,倾听了无数背负苦难的心声后,写下了这部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现实根据、以民间潜水员金冠灴为人物原型的长篇小说。
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后,民间潜水员自愿参与水下搜索工作,冒着生命危险潜入黑暗的沉船中带出罹难者遗体,不仅工作强度超越人体极限,而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冲击。然而当意外发生,民间潜水员却被追究本不该承担的责任。身心俱损的民间潜水员罗梗水决定打破保持沉默的行业惯例,向法官提交请愿书,讲述不为人知的遭遇,回应政府的背叛和社会舆论的攻讦。
小说以民间潜水员罗梗水的声音为中心,辅以罹难者家属、生还学生、记者、义警、政府官员以及医生等相关人物的叹息、哽咽与呼告,展现出灾难之后人与人重新建立联系、一同追问真相、祭奠逝者的坚韧力量。
🔹名人推荐
我强烈推荐金琸桓的小说《潜入谎言之海》作为酷暑中的读物。它是关于参与世越号搜索工作的民间潜水员的,我阅读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冷漠而痛心。我尤其想向反对扩大世越轮调查特别委员会的新国家党和青瓦台推荐。
——韩国前总统 文在寅
面对所有人的无动于衷,甚至在憎恶的情绪里渐渐被遗忘、被强迫遗忘的“世越号船难”,可以透过一部小说把这历史性的悲剧重新重新召唤回人们面前,去讨论它的写作类型又有何意义呢?
那些英雄不顾减压症和心理阴影的危险,超负荷地潜入沉船,抱着一个个孩子出来,送回家人的怀抱。他们不但没有获得补偿,还残忍地被人们遗忘。这本书代替了那些“没有嘴巴的存在”,道出民间潜水员的世界,从那以后,这炙热的故事唤醒了世越号船难的“现存性”,我想说的是,不必把这本书框架在任何写作形式里。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김명인)
🔹获奖记录
第33届乐山金廷汉文学奖
《京乡新闻》2016十大年度作家 “用全身穿透时代创伤的艺术家——金琸桓”
我要活下去 豆瓣 Goodreads
살아야겠다
8.1 (17 个评分)
作者:
金琸桓 김탁환
译者:
胡椒筒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22
- 4
我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和你一样,回到熟悉的日常中而已。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还原冰冷数字背后,
一个个真实而有尊严的生命的容貌。
2015年5月20日上午11点,首尔京畿道W医院,三名流行病学调查员抵达八楼。他们戴着内外双层手套,仔细检查病床、窗框、天花板,连一根毛发也不放 过,试图找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踪迹。
那时,整个首尔都还在熙熙攘攘中运行,在MERS席卷的前夜,这座城市没有任何防备。
淋巴癌初愈回诊的牙医金石柱、刚刚在病床前见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一面的实习记者李一花、身为一家人经济支柱的图书仓库管理员吉冬华,他们在同一间急诊室擦肩而过,却不知日后将迈向同样的命运。他们中有人肺功能永久受损,短短半个月内失去20公斤体重,失去自己热爱的工作,却无人向她道歉。有人失去了自己挚爱的父亲,却也因此又失去了来见父亲最后一面的亲人,被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界。有人在隔离病房备受病痛折磨,却始终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被称为“微笑男孩”。
他们不只是被编码的患者,疾病风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爱,也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说出不会遗忘、会永远记住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应该记住什么,必须找回“人”,而非“数字”。——金琸桓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还原冰冷数字背后,
一个个真实而有尊严的生命的容貌。
2015年5月20日上午11点,首尔京畿道W医院,三名流行病学调查员抵达八楼。他们戴着内外双层手套,仔细检查病床、窗框、天花板,连一根毛发也不放 过,试图找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踪迹。
那时,整个首尔都还在熙熙攘攘中运行,在MERS席卷的前夜,这座城市没有任何防备。
淋巴癌初愈回诊的牙医金石柱、刚刚在病床前见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一面的实习记者李一花、身为一家人经济支柱的图书仓库管理员吉冬华,他们在同一间急诊室擦肩而过,却不知日后将迈向同样的命运。他们中有人肺功能永久受损,短短半个月内失去20公斤体重,失去自己热爱的工作,却无人向她道歉。有人失去了自己挚爱的父亲,却也因此又失去了来见父亲最后一面的亲人,被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界。有人在隔离病房备受病痛折磨,却始终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被称为“微笑男孩”。
他们不只是被编码的患者,疾病风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爱,也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说出不会遗忘、会永远记住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应该记住什么,必须找回“人”,而非“数字”。——金琸桓
我要活下去 豆瓣 Goodreads
살아야겠다
8.0 (6 个评分)
作者:
金琸桓 김탁환
译者:
胡椒筒
時報文化
2020
- 1
其它标题:
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
2015年5月20日,韓國出現第一起「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確診個案,卻因政府的顢頇,導致疫情失控、甚至出現全球首例的三度人傳人,終致MERS席捲韓半島,造成186人確診,38人死亡,其中有許多醫護人員,更迫使超過千所中、小學關閉。
作者金琸桓從出版第一部小說開始,就秉持「文學應站在弱勢這一邊」的理念。他帶領我們一步步走入風暴的核心,打破冰冷的數字,重新描繪出一個個「生命」的容貌。感染者面對政府官僚、標準僵化,喪失黃金治療時機;社會彌漫著「無知、恐懼」的病毒,使痊癒者被貼上各種排擠與歧視的標籤。
一場傳染病風暴過去了,受害者卻彷彿還被隔離在隱形的病房,失去一切。本書以細膩的筆觸,寫下在被我們遺忘的時間裡,仍在無聲吶喊著「我要活下去」的人們。
作者金琸桓從出版第一部小說開始,就秉持「文學應站在弱勢這一邊」的理念。他帶領我們一步步走入風暴的核心,打破冰冷的數字,重新描繪出一個個「生命」的容貌。感染者面對政府官僚、標準僵化,喪失黃金治療時機;社會彌漫著「無知、恐懼」的病毒,使痊癒者被貼上各種排擠與歧視的標籤。
一場傳染病風暴過去了,受害者卻彷彿還被隔離在隱形的病房,失去一切。本書以細膩的筆觸,寫下在被我們遺忘的時間裡,仍在無聲吶喊著「我要活下去」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