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
小时代3.0:刺金时代 豆瓣 Goodreads
5.2 (66 个评分) 作者: 郭敬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1 其它标题: Tiny Times 3.0
“小时代”系列的完结篇《小时代3.0 刺金时代》,将要为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四位主角,以及简溪、顾源、宫洺、周崇光、Neil……他们所有人的故事,画上出乎意料同时又无可辩驳的句号。在第一季第二季里交错铺设下的伏笔,将在最后一季的故事里密集引爆。作为“小时代”系列的最后一本,“刺金时代”将带给大家一个跌宕起伏的阅读体验。
2025年10月3日 已读
虽然3.0体量不小,但读感同样觉得没写什么东西。可能经过前两本的渗透,郭敬明这种华丽的语言风格就需要出人意料(但毫不符合逻辑)的情节来刺激,但到这本显然框架已经搭起来了,人物也已经很多了,惯用的手法得到了限制,就没什么操作空间了。
这个结局就像《梦里花落知多少》作者故意把陆叙写死,说白了就是作者不想写了,让前面顾里患癌治愈,7000万资金消失之类的设定都变得毫无意义,作者其实不知道怎么收束这个故事,因为前几章并没有感觉到故事里的人物要走向何方,只是一种大家各自生活的离散感。本质来说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读者追了五年的故事,最后里面的人物莫名其妙都死了,曾经付出的感情只有变成人民币流入作者口袋那部分是有意义的。
不管是四位女主角的塑料姐妹情,还是顾源顾里、简溪林萧、崇光林萧之间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都毫不动人。
2011 大陆 青春文学 非虚构
小时代2.0虚铜时代 豆瓣 Goodreads
4.9 (98 个评分) 作者: 郭敬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1 其它标题: Tiny Times 2.0
在《小时代2.0》中,依然是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城市为写作背景,故事延续了第一部中大量的时尚元素描写和搞笑的写作风格,但基本脱离了校园故事,更多的是几位主人公在步入职场后,随着自身环境的变化和人生阅历的不断增长,围绕友谊、爱情和职场所展开的故事:
林萧在《M.E》杂 志实习时与作家崇光互生好感,而相恋多年的男友简溪同多年前在林萧激将之下跳楼身亡的女生的妹妹相恋,和林萧不告而别。适逢崇光胃癌晚期,当林萧从外地和南湘一起回到上海时,却迎来了崇光的突然神秘死亡。错愕的林萧不久迎来了归来的简溪。顾里和男友顾源曾经在学校里的竞争,进入社会后变得更加白热化,阴差阳错之下,双双进入《M.E.》杂志,分别担任财务总监和广告总监的职位,有着职场野心的顾里同男友在这种微妙的斗争里,变得若即若离。更雪上加霜的是,顾里迎来了她人生里从来没预料到的客人,她的亲生弟弟;在《小时代1.0》里扮演大家开心果的唐宛如,却在渐渐发展的剧情里扮演了神秘的背后推手。不久,林萧迎来了生命里第二次在爱情上的选择,一个完全陌生的外国男孩,带着神秘的熟悉气息,走进她的生活。
2025年10月3日 已读
第二册字数大约只有第一册的一半,去掉插科打浑的桥段,去掉华丽而空洞的文字,有真实内容的部份大约只有1/3到1/2。
第二册比第一册多了很多大长段的描写,有很多成语的使用,但好像只是为了用而用。同时这一册有很多时间上的倒叙,叙了不少被跳过的时间,叙完发现没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感觉没必要倒叙。小说中有很多脑补的桥段,真的很贴合中学时代的那种不可描述的幻想。
人物刻画上,每一个人都像是木偶任由作者摆弄,很多行为OOC,没办法让人理解。顾里的刻薄、好强应该是郭敬明一部分自我的投射,林萧在感情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接受简溪出轨,接受崇光的陪伴,接受崇光的去世,接受简溪的归来,并没有主动选择什么。
宫洺和宫勋这边还谋划了一个局等待顾里,但前期铺垫写得很一般。整本小说看完毫无情感上的波澜,也并不能与任何一个人物共情。书里夹了一张郭敬明的写真,也是作者自恋人格的一种体现。
2010 大陆 虚构 青春文学
小时代 1.0 - 折纸时代 豆瓣 Goodreads
5.3 (154 个评分) 作者: 郭敬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10 其它标题: 小时代1.0折纸时代
故事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是一部当下时尚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一个宿舍朝夕相处的四个女生,开始了找工作实习的忙碌生活,面对巨大生存压力,在看似平静的校园生活相继发生着让她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对、抉择的事情。

郭敬明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叙述笔调,加入大量时尚元素,随处可见轻松搞笑的对话与内容,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扼腕叹息。

Writer Guo Jingming is the most popular writer in China today. This story is a keen observation of today's soci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in China, told through the lives of four college co-eds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with different values. In Simplified Chinese.
2025年10月2日 已读
情节上没什么好概括的,因为整部小说就是一个有一个片断拼接起来的,然后用一个个新人物的出现来达到悬念和反转的效果,引入的新人物印次为:席城、袁艺、卫海、崇光、林泉、Neil、蓝诀。
整个故事背景上海,以及对名牌的植入,价值观里对拜金的表现,没什么可说的。作为连载小说,作者一味地抛钩子,章节尾的悬念在下一章轻松被化解,整个谜团-解谜这个过程缺少张力和复杂性,让人看完索然无味而不是能不断回味,或者说能成之为比较高级的悬念。也并没有和情节非常好地融合,也就是说是整个故事发展不可缺少的情节设置。
另外一点非常不适的是对于唐宛如这个人物表达了很强烈的厌女情绪,虽然她在文中是一个类似丑角的角色,负责搞笑,但完全看不到作者对他自己塑造这个角色的喜爱,只有赤裸裸的贬低,还是通过另一个女性的视角(顾里)表达。所以看下来并不觉得他们四个人的友情多么感人,从头到尾都很虚假,没有太多细节让人感叹她们的姐妹情,包括里面的几段爱情也是如此。
2008 大陆 虚构 青春文学
鲤·来不及 豆瓣
7.5 (15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 1
2011年1月,鲤创办两年后,第十本主题书《鲤•来不及》上市。粗略地追溯一下,“80后”这一名词,大约诞生于2000年前后,从那个时候起,这一代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十年里,我们一直在说,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过。我们早慧,却晚熟,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扮演着最初的角色——一个旧传统里的不和谐音符,所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或许不用再过十年,它们就会被完全吞没。
我们是流水线上的一代,被制造、命名,分送到既定的位置,呈现给大众。流水线只负责装配,却不能帮助人成长:80后呈现出的群像,就像是一群握在媒体手中的空心玩偶。在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整个世界都被摇撼,信息塞满各种缝隙,核心价值却摇摇欲坠。我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辨别和思考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么?我们能够让脚步变得更踏实徐缓么?我们能够主导自己吗?我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带来改变吗?我们需要一场彻底而毫无顾忌的表达,然而我们还能等来吗?
与时间的竞赛,或许注定要输,但是必须参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小我们被如此教导,却还没有来得及明白时间长河到底是什么。最后却只怕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来不及。
在《鲤.来不及》中,几位不同年龄的作家畅谈他们如何用写作来对抗时间与生命的流逝。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替80后群体表达与现实世界相遇时的焦虑。台湾女作家朱天心在深度访谈中提及《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里的中年危机,并奉上散文《童年往事》再次定格少年刻度。阎连科则以作家的姿态直面死亡带给他的恐惧。特约作者困困发出提问:凭什么作家的老与死那么郑重其事,那么富有审美意义,那么崇高呢?
小说部分青年作家张悦然,周嘉宁、颜歌、春树、桃之夭夭也都带来自己的最新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因出版小说集《地铁》而在科幻小说及纯文学界都获得广泛声誉的韩松,也奉上了他的最新短篇小说《闭幕式》,并且畅谈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从这一期开始,一个名为“声纳”的别册将与大家见面。它试图以更接近创作的本来面目的方式,收聚那些真挚的声音,呈现一种冷静独立的观察时代方式。青年作家AT的《作者之心》通过对创作过程的展示以及文本的剖析,展示如何为作品注入生命。所选的兩篇读者来稿《萌》和《北方的赋格》,在结构和叙述中都展现了迷人的面目。以此为开端,未来的《声纳》将会收纳更广泛的来自读者的回声。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这一期真不错,特别是沙龙部分。《来自天国的人口普查员》,篇名很有意思,总结了很多自杀的作者,重点绍介了菲利普·罗斯和恰克·帕拉尼克的作品。《如何与世界相遇》专访青山七惠。《初夏荷花时期的击壤歌》专访朱天心,从作品衰老的部份去贴近这一期“来不及”的主题,朱天心受访的对谈内容比后一篇她自己写的《童年往事》深刻很多。阎连科《一个人的三条河》也非常诚恳地谈到了自己曾经对死亡和疾病的惧怕。小说部分收录《林垦支持者》(收录于罗恩·拉什《炽焰燃烧》)、《哦,约瑟夫,我很累》(收录于理查德耶茨《恋爱中的骗子》)。别册《声纳》部份《作者之心》不错。另外韩松的一偏对于科幻文学的介绍展示了非常大的阅读量,有很多应该是都没有中译的。这一册《鲤》基本达到了我对Mook的预期,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电影,提供国内新生代作家展示平台。严肃文学与青春文学占比适当。
2009 中国 杂志书 虚构 青春文学
鲤·暧昧 豆瓣
7.2 (19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3
暧昧的情愫总是存在于我们的血管里,给她一点空间,她就兀自悄悄滋长。她带给感情更多距离,更多想象,更多欲言又止的空间。这期张悦然将带领我们讨论,如何用暧昧去丈量从我到你的距离究竟有多远,那份节制,那份止步不前,又是因为什么。
《鲤•暧昧》重新解剖暧昧的文化内核,暧昧文化的起源地在东方,含蓄,留白,余音绕梁。《鲤》以朱天文的《巫言》、日本“阴翳”大师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两部作品来重温东方古典文化中的那份独特而微妙的含混之美。
时至今日,暧昧的词义已经发生改变,香港可算将现代暧昧演绎之极致的典范,不信想想王家卫电影里晃动的2046字牌,以及《花样年华》里旗袍下踌躇的高跟鞋。《鲤》将带我们潜入香港最暧昧的角落,采访最懂得这份暧昧的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葛亮,带我们回到上世纪40年代,看看那时在港大念书的张爱玲对于香港的暧昧,是如何体会又是怎样诠释的。香港诗人及摄影师廖伟棠告诉我们,香港的那些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是如何在暧昧的空气里生活并创作的。还有著名词人林夕的独家专访,看这位“最懂暧昧的人”如何袒露心扉,而他用“从未热恋已相恋”来解释“暧昧”,可谓精准至极。
星座专家闹闹、装帧设计师友雅、青年导演程亮、书评人btr对暧昧也各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我们为什么而暧昧,我们是否对心灵之间的距离产生了畏惧感?
在新增的随笔栏目里,张悦然则用一篇《自残》讲述了自己从童年以来最隐秘的习惯,以此寻找自己,洞见灵魂。 路内、周嘉宁、苏德继续奉上他们的最新短篇小说,卡波特的短篇小说丝毫不逊于他的《蒂凡尼的早餐》。还有初次登场的比目鱼和木偶,编者却有信心他们的小说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鲤•暧昧》在有些专题之前,特意增添了张悦然和周嘉宁两位编者的对话作为开篇,表达了她们对这个专题的个人看法,以及她们在策划这个专题中的所想所思,使读者有一种现场感,充满沙龙气氛。这种沙龙对话的形式将在以后的期目中得到延续。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重读:当年买这本书的时侯对“暧昧”的理解产生了中学时代朦胧的感情,文艺上大概只有杨丞琳和王菲的两首《暧昧》了。
廖伟棠写香港的暧昧,是大陆与香港文化之间的一种关系(现在看又截然不同了);葛亮从《重访边城》的出版写张爱玲和香港的暧昧;btr写港乐和自己的听歌经历,硬扯上听者和歌者的暧昧;林夕访谈录,“从未热恋已相恋”,这才是暧昧;于是写朱天文《巫言》里的暧昧;默音写谷崎润一郎《细雪》的评论,暧昧的点落到电影里贞之助和雪子之间;黎戈写《尺牍情挑》卡米耶和罗丹、阿娜尼斯·宁和亨利·米勒...
一篇神奇的文章《地窖里的鼹鼠》作者是女祭司,从星相的角度写卡夫卡的性格,婚姻和生平,外行的我看上去写得有理有据,不知道是不是胡掰扯。暧昧不明的主体是卡夫卡的人格。
《见字如见心》应该是最接近我当时心境的青春小说。小说讲述有一个能在失恋时陪伴的蓝颜,很多年以后两个人尝试在一起,发现不合适,却退回不到原来的位置了。
张悦然的《自残》:叛逆、疼痛、成长。文章末段写道“我是否还住在我的身体里面。”正好在读宇文所安,也有一篇相关:《自残与身份》,探讨“一个与身体脱离的自我的概念之源头”,青春文学和学术评论的不同角度,高下立判。
《薄荷,玫瑰,冠兰,西红柿》:看到“《宗教大判官》”这几个字的时候就get了出处,但这篇文章没有挑明。
周嘉宁《钻石天空》应该算是题材最深刻的了。少女的性启蒙、单亲家庭(父权制)下的成长、公车上的性骚扰,文章最后是很绝望的被动接受了所有。文章名字来自The Beatles《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2009 中国 杂志书 虚构 青春文学
告别天堂 豆瓣
7.3 (52 个评分) 作者: 笛安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5 - 1
《告别天堂》是我刚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确意味着我和我自已的少年时代告别,可是我却并不觉得它是一本“青春小说”,或者说,并不全是。因为对于这个故事,“青春”只是背景,“爱情”只是框架,“成长”只是情节,而我真正想要讲述和探讨的是“奉献”。
2022年9月25日 已读
笛安 2005丨其实是笛安的“告别青春”。比十年前读的时候感觉好很多,一则现在看到大长段不会头疼,二则近年来读了不少多视角叙述的小说,虽然叙述口吻上不太能体现性别和个性差异。青春小说只会提到上床做爱这件事,会因为发现对方出轨而陷入失恋的巨大深渊无法自拔,但是不会具体写做爱这件事,写情欲的发生,写具体过程,写身体欲望高于理性的不得已。不能接受的是里面男生口口声声都把方可寒称为婊子或者贱人,但是她做这些的动机却不充分,生病久矣?特别是一次招待五个人就离谱……男主角动不动就打人也垃圾。把前期天扬的纯情和后期的堕落归于失恋,但她看不明白江东口口声声的爱但又要和别人上床不过是男人的自私罢了,并没有更高尚的理由。方可寒就是那时候小说故意的塑造反面角色,如果能把她的行为写合理,写她性格的闪光点,那女孩的成长部分就更完整了。
2005 中国大陆 虚构 青春文学
再见,冥王星 豆瓣 Goodreads
7.0 (13 个评分) 作者: 夏茗悠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 1 其它标题: 再见,冥王星
《再见,冥王星》讲述转瞬即逝的美丽年华华丽低调再次盛放,单影,一个平凡的成绩中下的高二女生,一个孤独的认为自己的命运与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相连的女孩,一朵炎炎夏日悄悄开在墙角的小白花。
被老师嫌弃,被同学排挤,被父母忽视,连唯一的朋友韩迦绫也一直利用她,直到有一天她走进一个男生的视线——穿着再普通不过的裙装校服,像自然光下用DV摄成的一段失色的映画,孤单又压抑,让他的心瞬间崩陷一块。
时光静静流逝,男生和女生,平淡却心酸地度过那些温暖或黑暗的日子。
帅气的、聪明的、受欢迎的少年。
平庸的、愚钝的、遭孤立的少女。
喜欢的心情终于有一天在距离面前悲哀地灰飞烟灭。女生提出与男生分手,男生出国留学,女生经过努力意外考上一类本科。
两年的时光,女生几乎以为自己获得了重生,神奇地长高,成为别人眼中大眼睛、长腿长发、有点冷傲的美女,却一刻无法忘记从前的自己,不能够忘记那个跟她说“我在乎的”、听得见她内心哭泣、给过她温柔关怀的美丽少年。要如何才能原谅自己,没有与他一同走向未来?
最后的最后,单影拼命赶往机场,去告诉那个回国又匆匆离去的男生,三年后,请一定一定回来……
《再见,冥王星》:冥王星并不孤单,如果你相信它有唯一的卫星卡戎与它的相恋。
2022年9月19日 已读
夏茗悠 2009丨(跳看《前篇》+《番外》以及正文前三话和最终话)对夏茗悠在《萌芽》上连载的《冥王星》短篇非常偏爱,所以当时出了单行本就买了。但其实这本已经不是顾旻的故事,而是单影——连女主角名字都这么形单影只。夏茗悠非常喜欢而且擅长写自卑的女生,那些不被关注的、容易被忽视的班级中平平无奇的女孩子。可能受到不幸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善与人交流,但内心渴望被关注和爱,那个年纪(17岁呜呜呜太遥远了)也还是会有喜欢的男生。顾鸢看到了单影的特别,好在小说最后也给了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比较绝的是,顾旻在意的林森不过如此,反而是写了愚人节玩笑的樊程是真的关注并喜欢了顾旻很久,却不敢说,这个反转挺绝的。
2009 中国文学 虚构 青春文学
尘埃星球 豆瓣
6.8 (69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6
正值花季的少年夏圣轩和夏政均是离异家庭的单亲子女。两家比邻而居,两人既是朋友又如兄弟,有一种专属于少年间的微妙的羁绊。但是由于两人父母再度结合,使少年们的心中产生了矛盾和抗拒,两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并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让两个人的少年之间的关系陷入更大的危机……亲情,友情,爱情。如何做出抉择。摆在两个少年面前的是一道难题。
2022年9月19日 已读
落落 2006丨记忆中仅仅是落落的小说没有散文好看,对这本小说写什么完全没有记忆。本来想重温一下,看了几页不断告诉自己真的没必要。也许这是一个短篇就可以写完的小说,扩写成一个长篇,因为第一章看下来没什么实质信息,也不觉得是有很多重要的铺垫必须得交代。太多内容不理解好好的非得分成几段呢?从这本来看,落落不会写小说,最起码不会写长篇小说,还是散文的路子,不是多加对话就行了。还是不知道写了个什么故事,并且书评也查不到复述梗概(15%弃,最近翻出来好多古早的书清理的时候会顺便翻一翻标记一下,也算是更正豆瓣评分...
2009 中过大陆 虚构 青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