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
林门郑氏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林雪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 - 8
◎陈冲、贺淑芳、黎紫书、阿乙 诚挚推荐
◎马华文学新锐作者、花踪文学奖小说评审奖得主林雪虹 首部非虚构作品
“你看你多像她。你终究是你母亲的孩子,不管你愿不愿意。”
一个无名女人的忧伤故事,似曾相识的隐忍与顽强
一段我与母亲的爱恨纠葛,也是一次痛彻心扉的自我叩问
——————————
《林门郑氏》是马华文学新锐作家林雪虹的非虚构作品。在这部写作时间长达六年的作品中,林雪虹以女儿的视角回溯母亲郑锦隐忍而顽强的一生,敏锐捕捉华人母女间复杂幽微的情感纠葛。她以克制的语言传达饱满真挚的情感,悼念亡母的同时也是一次痛彻心扉的自我剖析与接纳。《林门郑氏》是两代女性的喃喃低语,更是对女性处境的勇敢审视。
▶一部女儿视角书写的母亲生命史:
为了那些没能出走的母亲和未曾下定的决心
出生于马来西亚人口众多的华人家庭,作为长女,她早早便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她孤身赴新加坡学习裁缝技艺,学成归来倾尽全力撑起一间小小裁缝铺;她立志创办女子服装学校,希冀有更多女性获得一技之长;她早早走入婚姻,小家不仅没有改变她的命运,反而朝着更残酷的方向走去。
她是不被偏爱的女儿,是五个孩子的母亲,是嗜赌丈夫的妻子,更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她是郑锦,一个在葬礼上仅以“林门郑氏”称呼的无名女性。
她的裁缝铺、她的梦想、她的挣扎,是无数沉默女性命运的缩影。
▶华人母女间隐秘幽微的情感纠葛:
“你看你多像她。你终究是你母亲的孩子,不管你愿不愿意”
▷“我深刻意识到原来自己无法完全摆脱母亲,即使我已离开乌拉港那么久,那么远”
林雪虹曾奋力挣脱母亲命运的漩涡,她远赴天津、北京求学,不停写作、打工。然而,母亲离世后,她宿命般地发现母女二人的相似:“讽刺的是,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母亲这惹人嫌恶的性格。”
▷“她一直是一个渴望维持体面的女人,我也继承了她的这一面”
哪怕独自撑起一家七口的生活重担,母亲从未卸下对体面的坚守,“她走在丫曳镇的大街小巷时,从来都穿着自己缝制的洋装,戴着金项链和翡翠玉镯,有时还会拎着阳伞或手提袋,脚上蹬着一双黑皮鞋”,也尽可能让孩子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当父亲希望女儿到工厂打工赚钱的时候,母亲却从未这样想,她希望子女能过上与自己才智相称的生活。
▷“是我的嫌恶导致了她的死亡吗?”
林雪虹曾厌烦母亲的抱怨与叹气,却在某个瞬间意识到自己也是压在母亲身上的一根稻草。
在混杂着嫌恶与愧疚的悼念中,正视母亲、接纳母亲,何尝不是在认识和接纳更完整的自己。新一代独立女性如何面对和处理代际冲突,似乎也在这一刻有了新的可能。
▶“哀悼郑锦,为了我们”
以私人化书写,勇敢审视当代女性处境
在越来越沉浸在对她的哀悼的同时,我却越陷越深,陷入更深的贫穷与原生家庭的漩涡之中,我想要挣脱这些不自由,至少是勇敢地审视这一切。这个悲哀的女性已经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了。书里还有一个总是感到痛苦的“我”,这也是许许多多母女的境遇,这些加起来就是广义的“我们”。
▶进入中女时代,面对死亡变成必修课
从外婆去世到母亲患癌,步入中年的林雪虹被猝然推至死神面前。检查、入院、化疗……她陪伴母亲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却遗憾错过最后一面。她用六年写下《林门郑氏》这部作品,好似唯有书写才能证明母亲曾真真切切地存在。
——————————
◎荣格曾写过,母亲的爱是注定的宿命悲剧,因为被她所爱的子女无能尽全回报。孩子们的脚步,自降生伊始,就不断前行探索,越境,乃至不再回头,不可能偿还,不写下就流逝成空白,书写宛如盘点债务,还无止境。纵使卑微小写,日常琐碎,却如此夺目:《林门郑氏》定题反讽地说出父权制度无法给女性归宿的事实。社会对母亲的处境别头不看,集体失语。唯有女儿对母亲的书写得以挽救。 ——贺淑芳
◎华语伟大的篇章。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描写家族的最好文字。它没有抒情、粉饰那些主观的东西,也没有像新闻记录那样完全客观的东西。我想说的是,它每一处都显现了内心的真实。 ——阿乙
2025年9月24日 已读
低于预期。宣传的是非虚构作品,那就可以全部当作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经历了。
读下来更多感觉是比较私人的记录,对母亲患病后六个月左右的记录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读的《豆子芝麻茶》,但在这本小说中,时间被打乱了,显得更碎片化,作者好像是从一段段零散的回忆,一间间母亲留下的遗物中去追踪她的人生。后半部分回忆母亲年轻时的经历也是由诸多物件串联,或者换句话说“我”作为其中一个女儿,其实对母亲并不了解,兄弟姐妹之间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应该有的感情,当然小时候家庭贫困,或者说这样一个失败的父亲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同时也是母亲很多苦难的来源。作者后面用了很多问句,也是无法追寻到答案了。而她也明白了自己与母亲的相似之处。所以这本记录更多是对自己的交代。
2025 非虚构 马华文学 马来西亚
女王回到城堡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黎紫书 / 凌鼎年 蔡晓妮 主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9
黎紫书,本名林宝玲。197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曾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十
余年,2006年至2009年间到中国大陆游历,现居英国。
《女王回到城堡》作品包括黎紫书多年的佳作。《女王回到城堡》内容
有《简写》、《花开》、《春晓》、《山云》等名篇,供读者阅读。
2023年4月1日 已读
黎紫书 2010 丨2010年编的微小说集,近百篇微小说读下来联想到了卡夫卡,特别是体裁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些篇目,主题上涉及很多方面,比方说童年、代际关系、夫妻感情等等。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同名小说《女王回到城堡》写的是母亲来到女儿和女婿家里,但是被当成外人对待,几天后回到自己的家里,感觉就像女王回到了城堡。非常好地写出了老人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老人心理上孤独的状态,以及有生活观念差异引起的代际关系的体现。《红色的声音》写了邻居之间的冷漠和由家暴产生的女性自杀事件。《人瑞》有点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意味,《消失的赵露》到《够了》的几篇有点科幻的感觉,《窃形记》致敬了卡夫卡的《变形记》,《胜利者》小说构思比较有意思。整体来说语言很一般,不管是取材、写作技巧还是遣词造句都看不到出彩之处,反而一些有一些取材生活的体现。
2010 虚构 马来文学 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