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一千颗心 豆瓣
Cara Dillon
发布日期 2014年5月19日 出版发行: Red Uk
《A Thousand Hearts》是一张值得等待的专辑,由Cara Dillon自己的音乐公司Charcoal Records与Sony音乐合作完成。Cara Dillon在上一张专辑《Hill of Thieves》之后,蛰伏五年的新作,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2024年12月29日 听过
五年后的新专,和上一张一样收录了两首盖尔语歌曲。虽然姐很会唱,但听多了还是蛮容易疲劳的。封面特别像很多歌手歌曲选的感觉,就不太像个专。
这张当年还来华巡演了,真的姐当年的热度看首专的豆瓣标记量就能知道。
其中《River Run》是翻唱,为了纪念River Phoenix
2014 专辑 民谣 爱尔兰
Zella Day 豆瓣
7.9 (14 个评分) Zella Day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4年10月21日 出版发行: Pinetop Records under license to B3SCI Records
The Zella Day EP is the debut EP of Zella Day.
2024年7月13日 听过
黛姐同名EP,可惜没有收录《1965》。4首都很耐听,真有才啊。
《Hypnotic》意外高评,原来是《吸血鬼日记》的插曲。
2014 EP 流行 美国
Another Language 豆瓣
7.6 (21 个评分) This Will Destroy You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4年9月16日 出版发行: Suicide Squeeze Records
The title of This Will Destroy You’s new album, Another Language, feels almost like an inside joke. Over three albums and a handful of EPs across the last decade, the Texas band has turned their expansive, instrumental songs into a communicative form of expression. What’s being expressed, exactly? That’s up to you, really. The songs’ epic, ethereal drifting serve as a Rorschach test for your inner psyche. If you’re having an optimistic day, they might feel uplifting and empowering. If you are depressed, they might make you want to crawl into a dark hole of self-loathing and Cinnabon. “Invitation” from their new album is a four-minute choose-your-own-emotion track that can speak to you however you want. It’s in another language.
2024年3月3日 听过
第四张专辑,可以说是再一次的转型之作。经历了上一张的低谷后,重新回到了正常能让后摇歌迷接受的水平。但是还是能感受到他们正在做超越后摇风格的其他内容,对这张专辑的接受程度要看对噪音的喜欢与否。如果按照前两张的风格评价,应该不算好,但是从转型后的音乐风格表达力来说,还是可以的,实验性更强一些。总体来说还是差一点第一遍就让人爽到的旋律……
2014 专辑 后摇 美国
On The Volatility Of The Mind 豆瓣
7.7 (11 个评分) Tamas Well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4年3月1日 出版发行: Popboomerang Records
When Melbourne singer songwriter Tamas Wells released his debut album ‘A Mark on the Pane’ Inpress Magazine described it as ‘one of the year’s most beautiful records’ and it reached number 16 in Australia’s AIR charts. It also received much praise internationally - with Savio Records in Italy declaring that it was ‘destined to become a cult record for many’.
Yet not long after the 2004 release, Wells left Australia - moving to the isolated country of Myanmar (Burma) to take up a long term position with an aid organization.
That could have been the end of the story.
But instead, he continued to write and record - and after three subsequent albums Wells has sold tens of thousands of records, signed label deals in Europe, Japan, China and Korea, headlined shows in Paris, Tokyo, Sydney and Shanghai and enjoyed a period in the international charts in Japan (HMV Shibuya) - all while remaining relatively unknown in his home city.
His songs have also been used in a number of films including Australian producer Marc Furmie’s award winning ‘Dark Horse’ and ‘The Houses there Wear Verandahs Out of Shyness’ from Italian film producer Fabrizio Polpettini. Polpettini also collaborated in making the stunning film clip for Wells' 2011 song ‘Thirty People Away’ - which was filmed in Paris and stars French actor Denis Lavant.
On the Volatility of the Mind
In 2012, Wells returned from Myanmar and in various homes around Melbourne began work on a new studio album. While previous recordings have drawn on Wells’ ‘beautifully broken’ use of acoustic guitar and piano (Daily Telegraph), the new album takes a different path. As Wells says, ‘I am a believer in using the instruments you have around you, and while I was writing these songs I found an old Casio synthesizer at my parent’s house and a friend had left his electric guitar at my house. So the songs started to focus on melodies, jangly guitar parts and dreamy synthesizer instrumentals’.
In the project, Wells also collabo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Melbourne producer Nick Huggins (Kid Sam, Two Bright Lakes) and drew on the songwriting smarts of Mark Lang (Skipping Girl Vinegar). The result is ‘On the Volatility of the Mind’ - which will be released internationally in March 2014 (and in Australia through Popboomerang Records). Wells will tour internationally in May and June 2014.
2024年2月22日 听过
3.5,感觉风格是有点变化的,特别是吉他的感觉。《A riddle》偏俏皮,同名曲《Never Going to Read Your Mind》还是比较有记忆点的,偏向于indie-rock,而且貌似加了一点手风琴的音色。简介摘录:正如 Wells 所说,"我信奉使用身边的乐器,在写这些歌的时候,我在父母家发现了一个旧的卡西欧合成器,一个朋友把他的电吉他落在了我家。因此,歌曲开始注重旋律、铿锵有力的吉他声部和梦幻般的合成器乐器声"。
补完最后一张,塔叔一遍刷完了,始于2023年的新专辑,终于这张。期待新的作品,也向既能发论文又把爱好经营好的人致敬。
2014 专辑 民谣 澳大利亚
雙丞戲(正式版) 豆瓣
7.6 (19 个评分) 楊丞琳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12日 出版发行: 環球-EMI
戲品 慢嚼 楊丞琳 最到位的一張專輯
雙主打 雙導演 雙攝影 雙造型 雙城市 一體兩面
用成長反芻的音樂之路,楊丞琳不再被框住
給她一段旅程,她會讓你看見、聽見,心裡迴盪已久的聲音
兩個城市間的游離 從個性到感性 從簡單到複雜
從內心出發 楊丞琳的視野 停駐在什麼地方? 找尋著什麼樣的自己? 又在別人眼裡看到什麼樣的楊丞琳?
給楊丞琳十二小時的時差 十四小時飛行里程 她給你 她的蛻變
2014年聽聽她的十首新作品 每首歌曲像每個記憶畫面的停格
一格…一格…停留…屏息…品味楊丞琳的細微末節
有時候冷漠 自持著走完應該選擇的優雅
有時候瘋狂 瘋狂的想用隨心所欲 換一個真實的笑容
長大…簡單…也不簡單
雖然 我們都不是懂得什麼是愛 才開始去愛
但我們可以 開始學著去懂楊丞琳 開始懂愛與不愛的雙面戲
楊丞琳追求音樂上的極致完美
音樂人無意間 窺視楊丞琳私密情感
2023年6月6日 听过
Rainie Yang ⑨丨大概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我有点意识到杨丞琳这几年发展不错,专辑一直在发,看上去质量也不错。这场专辑名字和封面都很有质感。总体都还不错,但说实话听下来并没有特别喜欢的歌,个人最佳应该算是《挂失的青春》。还是那句话,越来越会唱了。但这张总体听感并没有超过《想幸福的人》,甚至还有一段距离。
2014 专辑 台湾 流行
哥哥回来了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韩] 金英夏 译者: 薛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6
《哥哥回来了》收录金英夏的八个短篇小说,包括发表于《现代文学》上、获得2004年怡山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哥哥回来了》。他对当代韩国人日常生活的描写,显示出了他解构传统命题的杰出才华,既开拓了其本人的写作领域,又赢得了批评界的好评。
2023年4月1日 已读
金英夏 2010 丨虽然平淡,但是写了一种家庭组织形态,没有担当但是有暴力倾向的父亲,屈从于暴力但日渐强大的哥哥,盘算精明但又割舍不了亲情的母亲,还有语带讥讽冷眼旁观的妹妹。甚至也点出了无能父亲欲望无处发泄的猥琐属性:凡事作为父亲应该具备的一切,爸爸都没有。
“一定是臭丫头消解了哥哥旺盛的性欲。反正男人这东西,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会无精打采。”P6
妈妈是婚姻制度的消费者。她从来都昂首挺胸,坚决主张自己的权利。P44
自燃的丈夫、炸铜像的男人、搬家发脾气的男人、看女同学胸部的男人、睡新人的导演、杀旧情人的男人...集子塑造了很多平凡的小人物,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几乎都与荷尔蒙相关。意外的是在金英夏笔下读出了对政治家的讽刺,政治家的立场也是基于事业发展前景变化的。
2014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北魏平城时代 豆瓣
8.5 (17 个评分) 作者: 李凭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本书将北魏前期政治史的研究,以首都平城为中心逐步展开,依时间顺序分四章作纵向探索,准确清晰地勾勒出它的变迁轨迹。作者的考察自始至终围绕着拓跋部落本身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汉族文化对其产生的曲折作用这两个影响平城政权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被考察的虽然是北魏平城政权封建化的历程,但其意义却已超越了论题本身,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汉族与游牧民族相互影响与融合规律的重要一例。在考证中,作者既不回避种种重大矛盾现象,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细微之处详加辨察,因而所得结论新颖而令人信服。
2023年4月1日 已读
李凭 2000 丨接《拓跋史探》,本书在此基础上更详细得补充了道武帝的早年经历的考察(包括其尴尬身份)、子贵母死制度矫枉过正引起的皇权危机清河王政变;子贵母死制度是为了防止母后干政,是拓跋部落从脱离母系氏族社会不久向父系家长制迈出的一大步。而离散部落将大部分游牧部落组织分解,将其他部民一起“收编”,是向封建统治巩固皇权迈出的另一步。之后的太子监国政策则是明元帝为了彻底改变拓跋部传统兄终弟及习俗迈出的再一步。文明太后在北魏的背景下可以取得巨大的政治成就,除了其个人的能力,还有北魏门第观念薄弱的原因,使得出身微贱的人也有上升的机会。而历史书中所谓的“孝文帝改革”原来都是文明太后的手笔,太和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主要是民族融合上的成就,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丰碑。后两章明显水平不是一个level……
2014 中国史 中国大陆 历史 非虚构
奥兰多 豆瓣
Orlando
8.8 (74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任一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美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廷。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2023年3月7日 已读 Woolf 1928 丨正好接上月《激情耗尽》。伍尔夫的这本自传写法非常新式,作者不断现身文本进行点评。奥兰多性别的转变也是服务于女性题材的彰显,突破时代的为女性作传的限制。两性一体思想的体现还需要放到伍尔夫整个创作中去琢磨。还是看到了一些内容是可以支撑《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观点。女性不断生孩子,为家庭消耗自己,也是《激情耗尽》中表达的。
2014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豆瓣
7.2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一夫 译者: 吴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宫本一夫 2005 丨主要是考古成果的介绍,讲谈社这本最大的特点是把中国放到东亚视角来研究,主要是“非农业地带与农业的扩散”和“畜牧型农业社会的出现”两章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范围内的变化。但也有读来感觉隔靴搔痒的,因为很多援引其他学者的结论,部分原因是考古资料不是一手的,虽然中日也有联合考古的历史。总体比较通俗,翻翻即可。(考古学的知识点好细碎
2014 中国史 先秦史 历史 日本
叫魂 豆瓣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4 (192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6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2022年12月16日 已读
Philip A. Kuhn 1990 丨用民间的视角切入叫魂这一事件的发生,让人非常感兴趣。但是发现作者开始介绍弘历的考虑、当时社会发展下人口和生活的真实情况,从剪辫子的政治意义,以及“魂”的种种,逐渐发现作者试图去解释的内容我需要很努力去理解才能跟得上,现象背后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方面。作者最后一章和译者重版译后都作了很好的总结。
内页插图有一页复印了朱批内容,着实惊喜,但没想到这一页是初版的封面。1999 年那个书店店员说“真像”的新闻后来反应过来说的是法轮功。译者提得非常简单,但是联系叫魂的清缴,以及政治罪的“正确用途”,我突然醒悟当时还小学的我对这个事件所获得的信息也是“上面”想让大家接受的,但真的是他们宣传的那样吗?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但我知道我原先的认知肯定不对。这是江逝世和阅读这本书起的奇妙连锁反应
2014 历史 美国 非虚构
噙满口水 豆瓣
침이 고인다
8.9 (24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徐先哲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4
《噙满口水》由8部短篇小说构成,涵盖了家庭问题,城市和年轻人,包括了城市漂泊一代的租房问题和就业困难问题、不同习惯不同世界的人因为合租而产生的摩擦和细微的心理变化、青年上班族的奔波和生计、甚至描写了韩国青年一代彷徨而迷茫的就业升学等主题。
2022年8月12日 已读
金爱烂 2007 丨第一次看金爱烂,描写很多细碎的日常,而生活的艰难就在这些碎片中体现。偶尔也会觉得女作家也女性视角独特,就是很简单地描写女性朋友、妹妹、学妹或者母亲,也让人觉得细微知著。第一次觉得文字特别有意思是在描写一个做爱的场景,描写因为没钱,选择了隔音效果较差的居室,做爱被其他吆喝声乱入的尴尬,非常好玩。对这本书的翻译也听喜欢,自然而接地气。
2014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Blonde 豆瓣
Alizee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23日 出版发行: Sony Music
2022年7月14日 听过
Alizée ⑥ End丨最后一张个人专辑。有种唱片公司已经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让 Alizee 回到出道时受众的错觉,从上上张电子流行到上一张复古到这张又回到了流行上,各种试水都找不到能刺激市场的转型类型。“金发女郎”这个形象就是迎合市场的选择,抛弃了原来的个人特色。于是出完这张3 年后选择了退出歌坛经营舞蹈室,也是很棒的选择(甚至可以更早的,后面几张都不行)。《Alcaline》动次打次洗脑,《Seulement Pour Te Plaire》也很不错。太惨了豆瓣数据看完全没人听。
2014 sonymusic 专辑 法国 流行
云中命案 豆瓣
Death in the Clouds
7.0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于婉青 新星出版社 2014 - 7
飞往巴黎的普罗米修斯航班上,波洛正在为晕机的毛病烦恼,一位漂亮女孩正倾心于对面坐着的英俊青年,一位医生在吹长笛,两位考古学家在热烈地讨论学术问题,一位伯爵夫人则和自己的情敌虚情假意地寒暄……然而谁都没有注意到,二号座位上那位上了年纪的法国女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一只神秘的手夺去了生命,脚边落着一根只有在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毒针……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35 (12) 丨众目睽睽之下杀人,可怀疑的对象太有限了。一众复杂利害的关系都是施障眼法,而凶手的障眼法却不很说服我:从不被识破的概率上和他大胆冒险的选择上。发现波洛总是在破案之余成人之美,观察入微所以早早发现爱情萌发的先兆。
2014 侦探小说 英国 虚构
人性记录 豆瓣
Lord Edgware Dies
7.5 (50 个评分) 作者: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简华凌 新星出版社 2014 - 1
简•威尔金森是一名成功的女演员,一心想要摆脱脾气古怪的丈夫埃奇韦尔男爵,并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要亲手杀了他。人们把这当做她任性的玩笑,直到埃奇韦尔男爵真的死在了书房里,管家还目击简走了进去。当信心十足的警察找上简的时候,却发现另有十多位证人宣誓证明简当时正在城市的另一边参加晚餐会。也许最明显的罪犯并不是真正的凶手?毕竟,埃奇韦尔男爵身边还围绕着声名狼藉的侄子、敏感激动的女儿、鬼鬼祟祟的管家……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33 (9)丨黑斯廷斯持续懵逼就是我。这件案件中总共有3位受害者,可以说是连环杀人案件。回到这一册的书名,原作名是《Lord Edgware Dies》,中文名用了最后一个章节的小标题“人性记录”,算是主题的升华,而阿婆这个原作名,再看完整个案件推理后,可以理解为什么只有男爵之死入题名,而其实动机就在“die”这个动词上。波洛劝公爵母亲理解儿子不要冲动行事疯狂给波洛加分!第八章:“如坠五里雾中”是“如堕五里雾中”误写,翻译水平不过关。2022-04-09
2014 侦探 英国 虚构
高尔夫球场命案 豆瓣
The Murder on the Links
8.1 (6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张乐敏 新星出版社 2014 - 7
一封求救信让波洛来到了法国,然而他来得太迟了,因为他的委托人已经被人用裁纸刀刺死,面朝下躺在一座高尔夫球场上的墓穴中。为什么死者身上的大衣长出了一大截?大衣口袋里那封热情洋溢的情书又是写给谁的?波洛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楚这些问题,第二具尸体又以同样的方式出现了……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23 (2)丨比《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好看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案件进入的节奏非常快,人物出现差不多是一个一个来,记忆上没有出现混乱。这本谋篇布局很棒,虽然是两桩命案但其实是同一个案件,把巧合、误会和杀人动机都安排得非常合情合理。猜到了老雷诺的真实身份,但是完全没想到杀人凶手(人不可貌相啊)。黑斯廷斯好蠢哦,还好波洛的聪明足够弥补拥有一个“猪队友”。雷诺夫人看到尸体那一刹那的悲痛,读到真相后再重新体会真是难过。2020-01-27
2014 侦探 英国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