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杜撰集 豆瓣
Artificios
9.3 (119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小说集,收短篇小说九篇,一九四四年与《小径分岔的花园》合为《虚构集》出版,延续虚构的传奇故事题材。其中作者声称“最得意的故事”的《南方》,被视作博尔赫斯写作的转折点。主人公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图书馆的秘书达尔曼在上楼时前额莫名地被什么东西刮破,竟至高烧不已,噩梦不断,住进了疗养院,病情好转后他决定回祖辈留下的南方庄园休养,他一路坐出租马车、乘火车、步行,最后临时起意走进一家杂货铺吃饭,却卷入一场决斗,死在对手刀下。这个故事在博尔赫斯的语言迷宫里,又有另外的读法:达尔曼没有死,回南方庄园的旅程其实是他躺在病床上做的梦,他在梦中死于决斗,一个庸常生活中的人在梦中选择了他所向往的轰轰烈烈的死亡方式。
2025年2月28日 已读
有了阅读习惯之后读的第一本博尔赫斯。 不管是以故事呈现的小说,还是看似是评论的文章,都确实围绕“杜撰”这一主题,有不少看着叙述者射出去的剑,但最后居然是回旋镖打中了看书的我。 几篇涉及宗教的内容理解比较困难,几篇觉得看懂了的故事又从网友补充的访谈内容觉得竟然比我看到的多很多。 觉得最惊艳的应该是凝练的语言,篇幅不大的内容中,没有废言,意外有不少关于犹太人的设定。
2015 拉美文学 短篇小说 虚构 阿根廷
意外诞声 豆瓣
8.1 (25 个评分) Zella Day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9月4日 出版发行: Polydor Group
A dusky-voiced 20-year-old singer/songwriter from deep in the mountains of Arizona, Zella Day makes electro-charged, guitar-driven indie-pop that's steeped in a magic of her own invention. Revealing her own power to bend reality into something much more enchanted, KICKER arrives with Zella having already racked up nine #1 Hype Machine singles and drawn raves from the likes of Interview, Vice, Nylon, and Soma, who note that Zella is "There is an incandescent quality that Zella Day possesses… it resonates throughout her songs with flawless grace." Fresh off a West Coast tour—and gearing up to play major festivals like Lollapalooza this summer—Zella is awaiting KICKER's release with a fluttery anticipation. "Sometimes I have to close my eyes when I'm listening to these songs, because I feel like I'm telling everyone all my secrets," she says. "But at the same time I'm proud that I was able to be that fearless and not hold back from putting so much truth into the album."
2024年7月18日 听过
黛姐第一张专辑!循环了两天,一半以上的歌都在单曲循环过了。很多人拿来和打雷姐比较,可能我听黛姐太晚了,没反应过来俩人火的时间差不多。
总体来说专辑的力量感比现场差不少,但大部分旋律都很洗脑。本来觉得新收录的Jerome旋律有点神经(无贬义),后来发现也是相当洗脑。1965/East of Eden/Hypnotic/Sweet Ophelia/Compass
2015 专辑 流行 美国
消失的搭车客 豆瓣
The Vanishing Hitchhiker
7.2 (21 个评分) 作者: [美]扬·哈罗德·布鲁范德 译者: 李扬 / 王珏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8 - 9
【内容简介】
汽车后座杀手、消失的末班公交、幽灵客机、快餐里的油炸鼠、车厢里的裸男、吊死的男友、钩子杀手、下水道里的鳄鱼……103个头皮发麻的故事,你最少听说过5个!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都市传说”的著述。书中融会了有关广受欢迎的著名、搞笑、离奇、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本书可以给喜欢讲惊险、鬼怪、恐怖故事的嬉皮读者提供说不尽的故事素材,是绝佳的培养和刺激读者幽默感的教材。
本书作者暨“都市传说先生”“民间侦探”“对20世纪传媒影响最大的传奇学者”布鲁范德教授热情撰写“新版致辞”,本书译者、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扬全面修订译文,并作“译后记”和“再版补记”,向中国读者全面开阔地介绍本书。
【编辑推荐】
★ 汽车后座杀手、消失的末班公交、古宅魅影、头发里的蜘蛛、幽灵客机、快餐里的油炸鼠、车厢里的裸男、朝内81号、吊死的男友、钩子杀手、无脸男、下水道里的鳄鱼、毛毯里的蛇、阁楼上的男人……103个头皮发麻的故事,你最少听说过5个!
★ 风靡美国的学术畅销书,“都市传说先生”“民间侦探”“对20世纪传媒影响最大的传奇学者”布鲁范德教授的代表作!
★ 让美国都市传说风靡于世的开山之作,洞悉社会与都市心灵的哈哈镜
★ 三联生活书店×魔宙文化 2018重磅策划推荐
★ 百万“魔宙”粉丝、都市传说爱好者共同的期待!美国威拉姆特大学东亚系主任张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施爱东,“魔宙”主笔、《北洋夜行记》作者金醉诚意推荐!
★ 本书是经典美国都市传说与发现的集锦,集惊悚、悬疑、诙谐于一体,同时引入民俗学专业视角,剖析都市传说的里里外外,满足专业学术和大众娱乐等多维度阅读需求。
★ 本书融会了学者们围绕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辅以作者个人搜集的资料和学生们的作业,生动揭示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潜在意义。
★ 新版重制,诚意满满。
【媒体推荐】
本书以八章的篇幅概述了八大类都市传说及其诸多异文。对每一类,作者不但从民俗学的视角加以搜集、分类和分析,更重要的是进行了结合社会背景的阐释,“大致反映了民众们在其生活中关注和幻想的种种事件和现象”,为都市传说的研究提供了极佳的样本。
——张举文(美国威拉姆特大学东亚系主任、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
本书既是当代都市传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美国最成功的“学术畅销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令人沮丧的现代都市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力量日渐消退,人们总是处在焦灼不安的情绪当中,传说则成为都市人排泄负面情绪的下水道。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我很乐意说自己写的是“都市传说”类型故事。因为都市传说的核心特点是:看完就想讲给人听。这些传说的形成和演化,是人对生存环境的心理反应:恐惧、紧张,或窘迫、搞笑,更是人们最接地气儿的想象——好故事不就得这样吗?因此,《消失的搭车客》就是我的师承。
——金醉(公众号“魔宙”主笔、《北洋夜行记》作者、都市传说研究者)
布鲁范德的写作手法,以一种可读性很强且十分有效的方式,使读者对城市环境中的动态叙事过程,以及民俗学和民众生活研究有所了解。
——珍妮特•L.兰洛斯(批评家)
2023年10月7日 已读
美国民俗学研究,通过对都市传说或者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和比较,来反映出当代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一些冲突。比如反映妇女和年轻人对陌生危险处境的恐惧、普遍存在的爱“捡便宜”现象、白人中产阶级对少数民族或者社会地位较低之人的恐惧、当代青年中年主导的社会对老年人的排斥、人们对超级连锁店之类的商业巨头的不信任,都在不同的故事中体现。可惜的是写得太浅了,大部分还是收集整理工作,是研究“口头民间故事”的入门书。
2015 民俗学 美国 非虚构
小霞 豆瓣
7.4 (29 个评分) 小霞 / 黄绮珊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12月25日 出版发行: SONY MUSIC
褪去包裝 喚醒感官 觸動聽覺 需要這個聲音
索尼音樂2015壓軸女聲 小霞
霞,彩色的雲
小霞,生命中那道最真切的光
這 不是全新的她
這 只是最初的小霞
那一刻,那一年,那一行眼淚。
無論哪個時代都有最初相遇的那個人,那個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小霞。
「小霞」,這是她的小名,也是這張專輯的名稱。「小霞」是她的分身,也是一個單純而美好年代的記憶。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令人豎起耳朵的推崇唱功,她決定加入「索尼音樂90後新勢力」音樂計劃後,讓一位全心的製作人,用一年的時間,在300首demo中為她挑出10首作品。她不能、也無需過問詞曲作者是誰,因為在這些歌裡,她的歌聲就是絕對的主角,「聲音」是就像她的樂器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霞」褪去所有外在的視覺包裝,回歸音樂的最核心--「歌聲」,直接觸動你最細緻的感官。
閉上眼睛,忘記姓名,絕不譁眾取寵,
聆聽這個聲音,帶你回歸聽歌的最原始感動。
2023年9月10日 听过
最喜欢的旋律竟然是《尤物》。《拆穿》《坦诉》《思念》。是只用声音就可以讲很多故事的歌手,所以配乐简单反而衬托出她的好。没想到这张已经是8年前的专辑了。 《思念》很有点万芳的感觉,就是柔软到心里。
2015 专辑 台湾 流行
落音 豆瓣
9.2 (6 个评分) 万芳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12月16日 出版发行: 音乐肖像
《落音》是音乐人小河发起的『音乐肖像』项目首期《音乐肖像 2015》十二首歌的其中一首,由歌手万芳和她的台北团队创作并演唱。歌曲中所描述的肖像人物落音五年前曾因为离婚而进入人生低谷,她曾抑郁,也曾尝试借助绘画走出困境。对于落音来说,那是一段灰色的经历,但对以自己为肖像的歌曲,她希望能传达乐观的情绪。
万芳长期参与舞台剧演出,对于角色的观察有其细腻之处。这些经验如今在她的音乐创作中被派上用场。在与『音乐肖像』合作的过程中,万芳通过一段五年前的生活片段影像和小河为落音所写的Demo,去了解这个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从迷茫中顿悟的中年离婚女人。
万芳在创作时曾以朋友的身份对落音的经历进行回应:不管生命经历多大的伤痛,都是一份礼物。回到歌手身份上,她在这首歌歌中,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透射明亮色彩。
在创作《落音》这首歌时,万芳、陈柔铮与吉他手王榆钧三人不约而同联想起视频中落音一边画画、一边说话的画面。大提琴的声音就像是落音舞动着画笔,而吉他的声音则是落音叨叨絮絮的自言自语。随着叙事者万芳的声音、吉他的声音出现,听者会慢慢进入故事的场景,这种融入剧场元素的音乐呈现方式,让《落音》整首歌感觉非常立体。
2023年8月17日 听过
深夜被万芳柔软到。“就像永不凋谢的鸢尾花”太万芳了,主钢琴伴奏加上采样铅笔划过纸张的声音,歌词最诗意、最简单含蓄的一首。系列最佳。
2015 单曲 台湾 流行
窄门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纪德 译者: 桂裕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2
《窄门》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德烈·纪德的小说:阿莉莎因母亲私奔心灵受创,宗教情绪增强,把自己献身于上帝,认为这样做在精神上与爱人更加接近。阿莉莎死后,人们从她的日记中了解到,在最后的日子里,她感受着可怕的孤独。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故事和我想象的“那种”名著完全不一样,没什么情节,人物也比较简单,但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很细腻。讲实话我不理解阿莉沙的选择,但我能理解作者塑造一个人物的合理性。宗教信仰是个很神奇的东西,爱情与之相比可以很轻可以被牺牲。通过信仰来实现的“自我”又很重,重到可以牺牲“自己的”和“爱人的”感受。爱一个人,要用对方也认可的方式,爱不能太自私。
“在最后这次会见中,我的爱情发展到了极点,它似乎耗费了我的全部热情。”仿佛流星划过天空后无尽的黑夜。
2015 法国 法国文学 虚构
编号645 豆瓣
The Investigation
作者: [韩国] 李正明 译者: 游芯歆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2
他是一名会写诗的囚犯,企图将灵魂送出被禁锢的牢笼!
韩国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李正明最新作品,同名电影拍摄中!
知名作家张铁志、骆以军,电影导演戴立忍联袂推荐
二战时期,在日本占领下的朝鲜,许多宣扬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被关押在福冈市的监狱内,遭受到残酷虐待。尹东柱便是其中之一,编号645,一位会写诗的囚犯。他利用帮狱友代写家书的机会,在信件中传达秘密信息,逐步试探审查官的底线,尝试穿越思想的禁区。审查官杉山逐渐被645号的文字所吸引,为了能继续读到他的诗歌,不惜以身犯险。然而有一天,杉山在监狱内惨死,身上唯一的线索是上衣口袋里写着一首诗的纸片。新一轮的调查开启,揭开的将是最最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李正明 ?丨应该配合《数星星的夜》一起阅读,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3.5,小说题材是很不错的,写作手法和谋篇布局也比较老练,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写的太长了,作者铺垫了很多来制造几个人物形象的反转。小说的情节推动器是杉山的死亡真相,随着对他死亡原因的调查,出现了小说真正想写的诗人尹东柱。在尹东柱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不吝惜笔墨描写书籍、诗歌、文字的意义,写战争和监狱对其他囚犯的禁锢和摧残。通过杉山被诗歌感动做东柱的同谋让他看书,到真相浮出水面,杉山力所能及的“暴力”使囚犯逃避成为人体实验的候选人,他的改变和挣扎通过他的文字记录仅仅展现了一部分,还有很多是不能被公开的秘密。
联系《呼啸山庄》对小说结构的解析,这本小说人物的介入也在一个巧妙的点,即杉山被谋杀之后,再此之前的故事通过他的记录、崔致洙的口述以及尹东柱的口述补充,在此之后东柱的记忆退化和死亡是通过渡边由一的亲历。所有这些事件对于“我”的冲击延续到了战争结束以后,善良但无法摆脱背叛战友记忆的杉山、给人带去希望说要用双脚走出监狱大门的诗人都不在了。不禁让人思考战争的意义,文字和死亡的关系。
2015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韩]金英夏 译者: 薛舟 / 徐丽红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 4
《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几乎是韩国著名作家金英夏的成名之作。自写成之后,被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荷兰、波兰、土耳其等国不断翻译着。本小说围绕着“自杀”主题,对韩国当代的忧郁存在进行深刻而冷静的对视。它描写了一位虚拟职业者“自杀引导代理”如何在社会上寻找合适的“委托人”从而帮助其自杀的故事,情节看来荒诞,但内容却存在着本质上的真实,揭发了被遮闭的内心恐惧与生存的绝望感。小说穿越的场景人物很宽泛,有首尔也有维也纳,有韩国人也有香港人,叙事上可作先锋文本典范,故事上可作通行小说理解,严肃,但好读。
2023年4月1日 已读
金英夏 2005 丨“破坏自己的权利”更直接地表达是“自杀的权利”。小说就故事性而言是不太强的,但是构思可以说比较巧妙,特别是叙述者自杀向导这个身份的设定,并不是直接表明的。正如冗长的解读文章所写的,小说中自杀的两个人,部分是受到了冷漠的对待,才走向了死亡。小说的地位可能要放到韩国文学研究的视角,去解析这个小说前后对于韩国文学的影响。能看出来对于性和自杀主题的描写,“在韩国这样一个遵循儒家规范的国家”,是具有叛逆意识的。代序解析了金英夏的多部小说,而读到这本的时候里面提及的其他作品竟然都已经看过了,意外地顺畅。补充了《哥哥回来了》对父亲形象的深化解读: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国家、社会、民族理念的没落。
2015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秦崩 豆瓣
7.4 (11 个评分) 作者: 李开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4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来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本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以历史学家最为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
对于秦,近五十年来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和大批秦简的出土,刷新了我们对秦帝国和秦始皇的认识。本书是第一部叙述体的史学作品,将史书的记载与文物简牍、实地考察相结合,全新讲述秦帝国的始末。
2022年11月15日 已读
李开元 2007 丨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本书是历史叙事而不是论文和研究著作”,本质还是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整理历史”,所谓整理就是他按照时间线并没有什么总结归纳地把史书记载曾经发生的事又复述了一遍,顺便更正了一些(他认为)一直以来被错误解读的细节,比如“子婴”名字的正确翻译,赵高的宦籍的正确理解。但对于“戏水之战”通过间接史料黄合理推想还原有点离谱,突然从非虚构变成了虚构,为了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白……也就论坛或者专栏普及历史的程度吧,并不想知道作者“重视地理空间,亲临实地考察”的过程和照片,那些个游后感毫无用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去看田余庆拓展一下。整编降军在战争中的战略意义,妥善处置降民,得民心得天下。还有那个自焚保民的魏王魏咎。P40 是“首鼠两端”不是“鼠首两端”。
2015 中国大陆 历史 秦汉史 非虚构
台北人 豆瓣
9.1 (94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
“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了许多书,其实也只在重复自己的两三句话,如果能以各种角度,不同的技巧,把这两三句话说好,那就没白写了。
《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白先勇
2022年10月8日 已读
白先勇 1971 丨终于看了久闻大名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一把青》《孤恋花》《游园惊梦》等名篇。附录一关于过去和现在、灵与肉的解读非常到尾了。能感觉到白先勇小说人物塑造的地位和重要性。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白先生冷静的比较,无法从过去走出来的人,五一不是从旁人的角度去写他们的这种状态,而过去的生活巨变或经历的苦难,几乎不多加描绘,这一片空白给了读者很多想想空间。语言上有很多吴语词汇,对于那些出生上海的人刻画加分不少。“一个作家,无论怎样客观地写小说,他对自己比亚人物所怀的态度(同情或不同情、喜欢或不喜欢),却都从他作品之“语气”(tone)泄露出来。”P238,这一句非常好地解答了我不喜欢莫言的原因。白先勇的小说就感受不到男性作者的气息,说是女性写的我也能接受。
2015 中国台湾 中国文学 虚构
我的脖子让我很不爽 豆瓣
I Feel Bad about My Neck: And Other Thoughts on Being a Woman
7.4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诺拉·艾芙隆 译者: 李亚萍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4
◆ 美国最著名的女人之一、三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提名、《西雅图不眠夜》等经典电影编剧兼导演的诺拉·艾芙隆代表作。
◆ 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第1名,连续50周占据亚马逊畅销榜,38次登上《出版商务周刊》畅销榜。本书出过几十个版本,美国亚马逊好评近千条。
◆ 一个骨灰级文艺女青年大半生生活经验的精华,内容涉及一个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疯狂厨师、浪漫热情的房客和运气欠佳的母亲——的趣事,以坦诚、诙谐的笔调讲述了一个成熟女人的生活。不论你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 许多作家的私藏经典。作家毕淑敏最喜爱的书之一、作家沈睿表示本书为枕边书,“已读过三十多遍”。
◆ 坦荡无忌、顽皮狡黠、智慧深刻,女友般附耳细说成熟女性面临的经典问题。这是一本实话实说的书,令你在领略智慧、吸取建议之余开怀大笑,堪称一场美味诱人的人生盛宴,是你我孤独时刻的最佳陪伴。
◆诺拉女士的写作风格是如此独具风采,她幽默诙谐地表达着一系列成熟女性面临的经典问题,例如爱情和死亡,例如美丽和衰老,例如离异和友情……她把缜密的思绪,像宝石的切片一样徐徐展开,每一道思维的纹路都优雅风趣。——毕淑敏
在《我的脖子让我很不爽》这本书中,诺拉·艾芙隆用她不温不火、亲切贴心的笔调和意味深长的幽默为我们展现了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读者可从中窥见女人年华老去后在保养、更年期、空巢期等问题上遇到的种种烦恼以及其他生活难题,她的率真和风趣也许会让你为之莞尔。
这位写过电影剧本《当哈利遇到莎莉》《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和《家有仙妻》,出版过畅销书《心火》《潦草数笔》和《疯狂沙拉》的才女无话不谈——从她如何痛恨手袋到如何费尽心思挽留青春:染发、健身、使用无数宣称能够延缓衰老但毫无用处的瓶瓶罐罐。对了,她还认为自己的脖子惨不忍睹。她的皮肤医生认为已回天乏术。
诺拉在这本书中记录了自己在生活中担任多面角色——疯狂厨师、浪漫热情的房客和运气欠佳的母亲——的趣事,以坦诚、诙谐的笔调讲述了一个成熟女人的生活。《我的脖子让我很不爽》是一本实话实说的书,它坦荡无忌、顽皮狡黠,却又能在无意间直指人心,可令你在领略智慧、吸取建议之余开怀大笑,堪称一场美味诱人的人生盛宴,是你我孤独时刻的最佳陪伴。
2022年10月8日 已读
Nora Ephron 2006 丨重读才发现作者是《西雅图夜未眠》和《当哈利遇见莎莉》的编剧。作者出生于 1941 年,本书出版于 2006 年,也就是作者刚过花甲之年。所以很多内容关于衰老的事实以及面临衰老的应对措施,如保养、佩戴老花眼镜等等,最终还是回到直面死亡。虽然作者风趣幽默,读来让人时不时忍俊不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文章处处都是作者精致的中产生活。而其对于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者的提法,有些许嘲讽,是否印证了《好不愤怒》中提及的白人女性其实是这个体制的受益者——“某种程度上,白人女性的特权甚至建立在父权主义对所有女性的压制之上,建立在父权主义造成的女性的从属地位之上。”——一个联动。避孕药发明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床上颠鸾倒凤,女权运动高潮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离婚,哈哈哈……
2015 美国 随笔 非虚构
堂吉诃德 豆瓣 Goodreads
9.2 (36 个评分) 作者: [西] 塞万提斯 译者: 杨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是一个可笑、可叹、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是幽默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
2022年9月14日 已读 塞万提斯 1605-1615丨杨绛译本。读了没读完。有点一根筋的愚笨,讲实话人物塑造并不吸引我,虽然是经典的名著形像。围绕这的叙事宛如一部公路电影,纯线性叙事。勇和憨。但是也是有不少暴力的一部名著。(下次一鼓作气读完,计划明年吧(信息补充:作者 1616 去世)
2015 虚构 西班牙 西班牙文学 鱼空共读
我們最幸福(增訂版) 豆瓣 谷歌图书
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9.3 (24 个评分) 作者: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译者: 黃煜文 / 祁怡瑋 麥田 2015 - 5
☆亞馬遜讀者五星書評,授權多國語言出版,中文版銷售突破10萬冊!
☆增訂版收錄芭芭拉‧德米克新寫的長篇後記:金正日辭世後,北韓依舊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牢籠,近萬字的內容解析金正恩如何以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元首之姿,鞏固看似垂危的政權,並補述六名脫北者的生活現況。
=極權主義文獻開創之作=
榮獲「2010年英國年度圖書獎」
入選「201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決選作品」
《我們最幸福》是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一部作品!──英國圖書獎評委
芭芭拉‧德米克用一種引人注目,而又讓人難忘的方式為人們展示出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的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次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次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電力、自來水和食物短缺之苦,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脫北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是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然後,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我們最幸福》是極權主義文獻的開創之作,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2022年7月25日 已读
Barbara 2009丨国家不致力于发展经济,而是控制民众,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来进行全面、深度的控制。普通人通过告密来证明自己对国家更忠诚,需要在领导人去世的时候用眼泪来证明自己的伤心难过,被关起来做苦力和执行死刑的规则太多尺度太小,给人的感觉是国家并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壮大,而是找各种理由把老百姓干掉,因为没有人就没有反抗,也不需要粮食来供给,因为多活一个人并不会对国家发展有什么贡献,客观条件限制了人可以做得事情太少,比如工业生产上没有电,农业上没有肥料等等。人权问题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是生存问题,还有尊严、自由等多方面,基于国家核战略,外界能给予的支持非常限制。这本书中我非常喜欢的片段主要是每一个人顿悟的时刻,观念的崩塌和重建可能在片刻之间,但对一个人来说宛如重生。希望每个脱北者都能在其他地方实现个人价值。
2015 朝鲜 纪实 美国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