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另一个,同一个 豆瓣 Goodreads
8.9 (83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8
博尔赫斯创作于一九六四年的诗集,也是作者特别偏爱的一本,收诗七十五篇,包括名作《关于天赐的诗》、《猜测的诗》、《玫瑰与弥尔顿》、《胡宁》等,主题涉及布宜诺斯艾利斯、日耳曼语言文化、流逝的时间……本书开篇还附有作者序,不仅阐述了独特的诗歌美学理论,还交代了其中某些诗作受到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独白的影响,以及卢贡内斯和惠特曼的影响。
2025年3月1日 已读
和读《杜撰集》(短篇小说集)很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说小说体现了博尔赫斯的精巧,那在这本诗集中我感受更多的是作者对于触发诗歌灵感的题材最直接的情感表达,这对象可能是他生活的城市、或者是同时期的作家诗人甚至是文学作品种的人物,又或者是前人留下来的经典,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化用。
除了情感以外可能是属于诗歌的韵律,就像序言中提到的,遗憾的是本次外出匆忙没来得及拆家中纸书,阅读过程中手机屏幕的宽度有限,诗歌的排版差异已经影响了对诗歌的阅读体验。
读完以后又重新回去看了序言中作者的自述,还是有被点到一些,但我觉得博尔赫斯的诗可能还要通过多读几遍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作品中引用的内容)来感知更多。
集子的名字的释义,参照全文检索“时间”:自我与他者、真实与虚构、瞬间与永恒的交织。
最喜欢的可能是《英文诗两首》。
2016 拉美文学 虚构 诗歌 阿根廷
Upon A Winter's Night 豆瓣
Cara Dillo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Charcoal Records
2024年12月29日 听过
冬日圣诞专,热度低得惊人,基本上没什么水花。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这张Christ 或者Maria含量比较高.
2016 专辑 民谣 爱尔兰
血疫 豆瓣
THE HOT ZONE
8.6 (248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
“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他说,“我们知道那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住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具备高致死率,又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性——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
这就是大自然。仔细想一想,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2024年1月11日 已读
写得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好。第一部分非常震撼,主要是埃博拉病毒的致病症状,宿主临死的时候会抽搐喷出血液,所有的孔道都流血(类似武侠小说七窍流血而死吧),并且不用太久就可以让尸体变成“肉汤”,简直有韦小宝化尸粉的作用。微观角度来说,细胞是被病毒粒子撑爆的,然后皮肤会和组织分理。人类的恐惧来源于不确定传播途径,高死亡率以及没有可用的疫苗。这是第一部分主要是发生在非洲的记录,到此为主都挺好的。但是从第二部分到第三部分记录猴舍和溃败,其实是记录了一次没有爆发的美国本土的埃博拉事件,军方和卫生部门出色的表现让事态受到了控制,但最终没有爆发也不仅仅是人力,主要是病毒对人类致病性比较差(也没有发现原因)。作者十几年后记录这样一场发生在家门口的危机事件,对于美国读者来说肯定很刺激。
2016 纪实 美国 非虚构
桠干 豆瓣
8.3 (6 个评分) 桑布伊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6年8月25日 出版发行: 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萬物,皆有極限
彼此,本該毫無疆界
我們都只是自然循環下的一個微小分子
沒有誰,應該屬於誰
第24屆金曲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
2016全新創作專輯
讓動人的聲線
帶您進入生命的起伏
擁抱大自然的脈動
原住民族的音樂
就是世界的音樂
桑布伊創作專輯-椏幹
卡達德邦文化工作室誠意製作
風潮音樂感動發行
2024年11月23日 听过 4.5:第十六届美国独立音乐大奖最佳传统世界音乐专辑奖、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年度专辑、28届金曲奖获奖3项:年度专辑奖 /最佳原住民语歌手奖 /最佳演唱录音专辑奖(入围7项) 补听了《耳朵借我》马世芳两个小时的采访: ·这张专辑的全部曲目都是桑布伊的原创曲目,不同于上一张专辑有大量的古调新编,若是牵涉到祭典的古调,包括部落历史的记录,不只演唱场合有限制,歌词也不能妄改。 ·《桠干》,Yaangad歌名为音译,含义是“生命”,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去关怀周边的环境,不要忘记去爱护所有的动物去关心所有的海洋河川山岭,一起去保护他们。 ·《月情》:月琴和打击乐器的交错感,歌词是弦乐类都用这个音biang歌词是歌颂土地; ·人一定需要大自然,但大自然不一定需要人。 总体感觉这是一张充满自然关怀和文化印记的专辑。
2016 专辑 世界音乐 台湾
年轮说 豆瓣 Spotify
7.3 (24 个评分) 杨丞琳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10日 出版发行: 环球音乐
杨丞琳Rainie Yang
{年轮说}
时间是我们最巨大的敌人
在时间面前 我们只能卑微的献出一切
杨丞琳 在时间面前,献出她对音乐的想法
2016年 最有深度个人代表作
如果年轮是烙印在树木身上的岁月痕迹
指纹就是我们情感的刻痕变化而成的专属密码
杨丞琳为自己第十张个人专辑做了一个回望过去、纵情现在的总结
2024年1月19日 听过
Rainie Yang ⑩丨说不上喜欢的一张,但是真的越来越会唱了,可能因为歌词填得太满太叙事。去年微博上 Live 视频看得比较多有杨丞琳,是我认为四大三小中比较敬业而且业务水平一直在线的歌手。这张专辑的气质太像偶像剧配乐了,不仅仅是《荼蘼》的两首。
《单》:回到单身不简单,好多人劝我勇敢。
《我们》:感谢我们让彼此值得。
《相爱的方法》:只是当时不懂,爱要慷慨地去接纳。
2016 专辑 台湾 流行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豆瓣
8.5 (19 个评分) 作者: Twentine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6 - 9
如果那个夜晚,杨昭没有接到那个电话,
大概她这辈子都遇不到陈铭生。
如果没有陈铭生,她或许就这样平淡地过一生,
只是,她遇到了陈铭生,那“或许”也就不会出现了。
她与他都庆幸,那个夜晚的相遇,
让他们成了彼此最无法割舍的安息之地。
只是这样的时光太短暂,
就像是一个故事刚有了开篇就戛然而止。
她开始尝试开启新的故事,
但没有成功。
如果生命变成只能用“很多年过去了”来形容,
还不如成全这个故事的结局。
让无畏世俗的种子,藏在某个角落,开出明艳的花,
如同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完整怒放!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重读:这次读纸书发现观感很不好的一点就是段落都太短了,几乎都不足一行。这在当年用手机读的时侯完全没感觉到。
这一遍我想记录的是出现了四次的“陈铭生,我来找你了。”
第一次出现在杨昭第一次没有提前告知,就上陈铭生家找他,靠猜敲对了门。虽然才见了没几面,这种主动,作为成年人都心知肚明了。第二次出现的时侯,陈铭生刚得知自己以前的工作需要自己,面临舍弃当下继续过去的重大抉择。杨昭电话里三言两语试出了他撒谎隐瞒行踪的行为,去他家里找他。第三次的这句话出现在杨昭去病床前看陈铭生,两人很久没见又可能面临生死相隔,这句话是表白终于能够彼此陪伴了。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杨昭写的小纸条上,她尝试了过一个人的日子,然后还是决定去找他。
电子书和纸书除了杨昭最后亲吻了陈铭生的全身,包括性器的删减,还有《后记》里作者说杨昭特别的“性癖”改成了“癖好”。其实这没什么,要不怎么说“慕残”呢,对于残缺美的喜爱,甚至产生欲望,我觉得很正常。
2016 中国 虚构 言情小说
她的眼泪使用法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韩]千云宁 译者: 张纬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 3
作家千云宁的短篇小说一直以来都是韩国文坛的扛鼎之作。《她的眼泪使用法》是千云宁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里面涵括七个短篇。其中《阿里的跳绳》借混血女孩“金阿里”的眼睛,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分析了人种主义的痼疾和问题所在。《我带你去》通过一个因与学生的性丑闻被讹传之后只能逃避到沼泽地带的男人的故事,表现了看待爱情与真实的新视角。贯穿整部小说集的主题是人世间无处不在的深深的创伤和痛苦,以及应对创伤和痛苦的方式,即,对人类与世界的悲悯和热爱。
2023年6月7日 已读
?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又或者说大部分都没怎么读进去。同名篇目是有一些女性主义意识的,大多数短篇在我看来有比较强的实验性,特别是短篇内部各个章节的关联性。除此之外有一些佳句。不过作者无意对这部作品解释什么。至少文案里的主题我都没看到,就当韩国文学过目。
“崇拜是美丽的粮食。”
2016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时光偷不走的你 豆瓣
作者: 西西东东 2016 - 6
那一年的巴黎,春季多雨。
突来的意外失明,让乔靳南暴躁到了极点。
然而,杯子碎裂后,并没有意料中的惊叫声。
安静。有一双安静的眼睛在盯着他。
未几,脚步声远去又回来,接着是清扫碎片的声音。
等他渐渐接受了失明的事实,突然有一天,
百无聊赖时,他对这个整天不说话的女人有了那么一点的好奇。
有意无意地,他会竖起耳朵关注她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
杜若的确没有太大的心情起伏。
她彻夜失眠,脑海里全是悲伤的回忆在交替。
然而,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她能在乔靳南那里睡着了。
那里像是一方净土。他不认识她,看不见她,不会问她最近怎么样。
在这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没有人强迫她说话,也没有人打扰她。
直到有一天,她随口问他:“乔先生,要不我带你出去散散步?”
想不到,他居然答应了。
*
这之后的许多年,乔靳南回想起那时,
进入感官的仍是她手心的温热携着四月清新的风扑面而至。
他清晰地听到心头怦的一声。
怦怦怦。
心猿意马。
一如当年。
2023年6月7日 已读
西西东东 2016 丨非常离谱,设定离谱,然后费尽全力去圆这个设定。女主生了孩子但不知道孩子爸是谁,男主养了孩子但不知道孩子妈是谁。彼此不相爱为什么会让孩子生下来,就非常离谱。男主求爱的过程也很牵强,也就是个男主光环强制亲吻还不太让人反感。明明看不上还要和人家处,明明对孩子没什么感情写到最后又变成了对孩子妈有感情。
前男友自信两人的矛盾通过解释真相可以化解,认为几年的错过不算什么,自己需要一个变强的过程。如果真爱怎么会不调查她过的怎么样,如果调查了又怎么会对她的艰难处境无动于衷。
女主的优点在哪里,有什么好,值得两个多金男围上来争。男主不想用孩子留住女主,但如果不是孩子会有感情的质变?
小说从头到尾都很离谱,瞎写。
2016 内地 言情小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豆瓣
Brief einer Unbekannten
8.4 (30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韩耀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10
- 茨威格擅长抒写心灵和情绪的激荡,被誉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 茨威格是当今拥有读者最多、最受读者喜爱的奥地利籍德语作家,销量长盛不衰
- 收录茨威格经典名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灼人的秘密》《朦胧夜的故事》等
中短篇小说集,收录8篇,其中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等名篇。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广为人知,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舞台剧。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Zweig 1922?丨《家庭女教师》:本篇开始于两个小女孩对于家庭教师偷哭行为的好奇,结束于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他们不理解老师的孩子在哪里、她为什么难过、母亲为什么必须辞退她、更不理解她最后去了哪里。
原本是两个成年人的性事,因为男方不承担责任,是所有的错都需要女方来承担。她在被情人抛弃、未婚怀孕、失去工作后不堪打击,选择轻生解脱。
两个娃娃是女娃娃啊,她们的恐惧,确实是性别可能对未来的他们会带来的伤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记得第几遍看了,这一遍非常流畅。篇名“陌生”就已经解释了男人完全不记得有这样一个人。这种极端的爱,看看就行,没什么值得歌颂和模仿的。女人这样的一辈子虽然她不悔,但没多大意思。文字是真的厉害。
2016 奥地利 奥地利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何以中国 豆瓣 Goodreads
7.9 (15 个评分) 作者: 许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5
公元前2000 年,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个便于记忆的数字。
公元前2000 年,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公元前2000 年,在中原地带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00 年——中国文明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考古发现入手,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讲述早期中国的故事。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许宏 2014 丨还真是博客文集,内容不枯燥,保持专业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了好读 考古只能勾画轮廓,长于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宏观考察,短于对精确年代的把握。考古是经历发现—推想,再发现—再推想的过程。考古工作是猜谜破案,永远不可能获取当时的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著。 意在勾勒早期中国,所以围绕中原地区的文明。郑州-洛阳是中原王朝文明的发祥地。作者称陶寺为古国,陶寺社会已经存在金字塔形等级结构,而礼乐制度形成于龙山时代,龙山时代晚期出现很多聚落群,经过冲突交流融合后最终形成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文明不是外部侵入,是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接续和整合了龙山时代的多个文化遗产。早期国家是有多个诸侯国构成的国家联盟,夏商周都是以礼乐为纽带的邑制国家群组成的共同体。
2016 中国史 中国大陆 先秦史 历史
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韩】崔宰勋 译者: 王宁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 《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由七篇短篇小说和一篇代替后记的微型小说组成,汇集了崔宰勋的早期作品,也是他最具实验性的、类型丰富的一系列作品。
同名短篇《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追踪了库勒巴尔男爵这个人物和有关他的传闻在不同的时空间中被传达给人们时被扭曲变形的过程。小说聚焦于故事在通过民间传说、小说、电影的方式流传到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过程中,是怎样被传达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重新诠释的,通过这篇小说,作者对于“故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了疑问,进行了思索,也给出了解答。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隐秘案件》打造了一个由诞生于作者笔下的小说人物来侦破作者的死亡案件的莫大讽刺。《怪物的辩白》则将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进行了改写重组。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立足于被扭曲误解的弗兰肯斯坦和作家按照自己的创想所诠释的《弗兰肯斯坦》,追踪着这部小说的结局和真相,既打破了现实/非现实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让人有机会直面内心深处的怪物。收录于这本小说集中的《不过呢,玛丽亚》、《她的结》、《影子标本》等作品也无一不显示出崔宰勋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和缜密的想象力。"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崔宰勋 2010丨《库勒》是对同一个故事不同角度的评论和演绎,这个文本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将恐怖元素、吃人主题、永生欲望等串联,本质是一个巧妙的文学评论作品。《夏洛克》的有趣是将柯南道尔写成了案件的死者,矛盾的来源是柯南道尔因为自己创作的人物带给了自己自卑感,于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下了一封“战书”。《影子标本》用人格分裂作文章,一个男人因为妻儿在国外而幻想出另一个自己,去做一些原本不会做的事,并渐渐失去控制。这篇有个譬喻好笑,证明作者是个风趣的人:暗示主人公的老婆在国外已出轨,“你在这什么都干(指打工),你老婆难道会让裤裆里闲出蜘蛛网来?”《为怪物证明》是另一篇基于文学评论的再创作,评论文本为《弗兰》。这应该是读名著以来在别的作品中出场率最高的一本了,从叙事到历史地位都有很多可以评论的切入点。
2016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弗兰肯斯坦 豆瓣 Goodreads
Frankenstein
8.1 (42 个评分) 作者: [英] 玛丽·雪莱 译者: 孙法理 译林出版社 2016 - 12
“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个鬼怪故事吧!”1816年夏天,拜伦和雪莱夫妇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度假。为打发阴雨绵绵的烦闷时光,拜伦勋爵提议。最终,两位大诗人的故事不了了之,而玛丽•雪莱的构想却丰富成书,塑造了欧美文学史上经典的怪物形象: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在传统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浪漫主义元素,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它催生了一整个系列的恐怖故事,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戏剧。
—————————————————
我原应是你的亚当,
如今,倒更像是你的堕落天使了。
—————————————————
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名疯狂痴迷于科学实验的学生,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模样奇丑无比的怪物。怪物因无法融入人类族群而生愤懑,誓死报复其缔造者。
2022年8月18日 已读
Mary Shelley 1818 丨故事比较简单,但是从弗兰肯斯坦和“魔鬼”两个角色的讲述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话题。这个创造新生命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基因编辑婴儿,在我看来创造者要为新的生命负责,不仅仅是创造这个行为,更包括这个生命体之后的生活和情感需求。科学怪人的情感需求和学习能力让我想到了电影《机器管家》,在机器人故事中,更高级的追求是情感方面的,而在这篇小说中,“魔鬼”通过惊人的学习能力完成了理解和表达行为,拥有共情和爱等多种情感,甚至他知道什么样的报复让弗兰肯斯坦最痛苦。从这方面来说,科幻鼻祖能写到这一层,我觉得非常厉害。叙述手法上有种套娃感,故事里的人讲述故事里的人在讲故事。想读这本书是在知道作者是女性&诗人雪莱妻子&《为女性辩护》作者女儿&科幻小说鼻祖之后。又一本匿名出版的书,女作者真难。
2016 科幻小说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 谷歌图书 博客來 Goodreads
In Order to Live: A North Korean Girl’s Journey to Freedom
8.4 (17 个评分) 作者: 朴研美 译者: 謝佩妏 大塊文化 2016 - 8 其它标题: 為了活下去
上學途中看見屍體躺在路邊、肚子餓到只能吃野生植物果腹、鄰居莫名其妙「消失」等等,這些都是朴研美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事。她相信「敬愛的領袖」可以看穿她的心,甚至因為她心裡的「壞念頭」而懲罰她。

十三歲那年,飢荒再加上父親入獄,迫使研美一家人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橫越結冰的鴨綠江,從北韓逃到中國。然而,到了中國之後,她才發現自己已經落入中國人口販子的手中。

她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在一個甚至比她逃離的家鄉更殘酷、更危險的地方掙扎求生。後來,研美與母親再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想辦法逃亡。她們在漆黑的寒夜橫越戈壁沙漠,跟隨著星星的指引邁向自由。

這是朴研美第一次以無比的勇氣、尊嚴和幽默的語調,完整道出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這本書證明了人類精神的強大韌性,以及不計代價追求自由的強烈決心。
2022年7月30日 已读
朴研美 2015丨读完全书后我才从封面看到了一个女孩的自信、勇敢和坚定,很难想象这双微笑的眼睛经历了这么多。作者和我同年,她母亲和我母亲同年,而她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才 21 岁,却已经经历了家庭条件由富转贫,父亲因走私被抓,因病拖延治疗而癌症去世,亲见母亲像动物一样被奸污,以及自己 13 岁被强奸继而成为人贩子的助手……太多苦难被她描写得过于轻描淡写而让人产生“不过如此”的错觉,不过也从另一面体现她本人已经将这些经历消化成为未来更努力的动力,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伤害和伤痛之中。对于中国东北人口买卖的记录无疑是本书在简中遭到封杀的主要原因,令我惊讶的是人口买卖猖獗的年代是北京奥运会前,表面看国家发展到了承办世界比赛的水平,遥远的东北却尽是人贩子以报警遣送脱北者回国为要挟进行的人口买卖,或者更确切说是妇女买卖。
2016 回忆录 朝鲜 非虚构 韩国
中国通史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吕思勉 群言出版社 2016 - 2
这部《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按时序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先生主张通史内容大体不离“理乱兴亡”与“典章制度”两大板块,于是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加以联结”,以“革命途中的中国”结尾,总计54章。
该版本为2016群言出版社出版,为更易于阅读,编者在章节内部加入小标题以间融提示。
2022年7月15日 已读 吕思勉 1940-1944 丨虽然先从政治史开始读,再倒回去读文化史,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光看个流水账或者不用理解拣能看懂的部分看是不难,但要理解很多高度总结的内容,以及从史书中挑选出来的原文就不太行了。能看出来吕思勉这本通史还是有不少自己的料,认为不对的说法就提出来,并且用自己的理解和史书资料加以佐证。需要结合断代史理解,不太是很好通史导读(有文言文功底或许好一些),是不错的通史总结。八至十八章未读,约 200 页,打算用于工具书备查。
2016 中国大陆 历史学 非虚构
蓝色列车之谜 豆瓣
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6.6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舒金佳 新星出版社 2016 - 7
在一辆开往法国尼斯的蓝色列车上,富家千金露丝•凯特林惨遭杀害,随身的稀世宝石“火焰之心”不知所踪。女仆提供的线索表明,露丝被杀前曾与一个高个子男人在一起。
神秘的列车,变心的丈夫,贪婪的情人,虚幻的爱情,地中海旖旎风光下隐藏的恶意蠢蠢欲动。为查明真相,波洛再乘蓝色特快列车,终于发现一切均是谎言……
 时值婚变、丧母的阿加莎为答谢一直默默支持她的忠犬朋友们而作
 “火车真是冷酷无情的东西,人们在火车上被谋杀,在火车上死去,而火车却照样奔驰。”
 这部小说包含了数个第一:马普尔小姐的故乡圣玛丽•米德村第一次出现;情报员戈比先生第一次亮相;波洛的男仆乔治第一次登场。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28 (6) 丨继续读阿婆。有钱人更需要擦亮双眼辨别什么人可靠,包括但不仅限于配偶、情人、亲戚、朋友...波洛问出“为什么侦探小说都如此畅销”还蛮好玩的。揭谜:犯罪过程重现,犯案:制造性别、时间假象。2022-04-02
2016 侦探 英国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