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红高粱家族 豆瓣
8.0 (14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用灵性激活历史,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止一新;
通过这部小说,莫言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
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75年来世界40部杰出作品”榜单;
电影、电视剧《红高粱》的原著小说。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红高粱家族》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86年,是“莫言长篇小说全编”(修订版)系列中的一册。是莫言向汉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力作,曾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和英美学界重量级期刊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来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榜单。
小说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先辈们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个个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 “我”的先辈们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出可歌可泣的传奇爱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情感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陷入的冲突。
“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奇化的过程。历史是人写的,英雄是人造的。人对现实不满时便怀念过去;人对自己不满时便崇拜祖先。我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大概也就是这类东西。”——莫言
2022年7月10日 已读
莫言 1987 丨长篇处女座。不觉得多好看,甚至觉得很无聊。写家族史也写高密东北乡权力更替及抗日史。对余占鳌的书写着重在土匪的“勇”和“悍“,以及能成为英雄的“头脑”和“正确”,但除此以外也没别的了。放到民族解放救亡图存去看这篇小说也许能说主题宏大,但是从性别角度去看人物,大概也会发现好多令人作呕的片段,比如独头蒜前后,比如生气打女人称其为娼妇。无法避免成书时代的限制,但也需要看到,作为经典作品,陈腐思想还会影响一代代读者。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丰乳肥臀 豆瓣 Goodreads
丰乳肥臀
8.7 (2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他的想象力丰富,又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他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任何人要是想谈论中国,都应该先去读莫言的书,我认为他可以和福克纳平起平*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莫言先生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委会
*《丰乳肥臀》描写的世界,是从抗日战争开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性”和“生”剧烈冲突的世界,同时又是联系着无数“死”的世界。与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相比,这部小说更关注以往被人忽视的民众世界。——日本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
*《丰乳肥臀》是这些年所读之书中最具压倒性印象的一本。故事与《铁皮鼓》相似,意境与《恶童日记》相似,那种中国式的无政府状态在日本文学中是没法相比较的。——日本著名评论家鹿岛茂
*这是一部严肃的、诚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是莫言小说的突破,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突破。——著名作家汪曾祺
*我欣赏此作所保持的莫言一贯的泥沙俱下的激情,这种激情中有金子的闪光,有对民族、人类、社会的宽阔的审视角度,尤其众多的女性形象所投注的母子之爱,这种爱经过变形、夸张,但仍然是有深度的,富有诗意的。——著名作家苏童
《丰乳肥臀》是莫言1995年创作的一部波澜壮阔的民间“史诗性”大书。它记录了一位饱经苦难的母亲和她的八个子女构成的庞大家族:母亲用奶水喂养女儿和女儿们的子女,在战乱中保护孩子们避难、逃荒。女儿们跟着她们爱上的男人加入不同的政治势力,于是20世纪中国的疯癫岁月便在这个庞大 家族的内部投射出角逐与厮杀、亲情与背叛、牺牲与冷漠、荣耀与耻辱。大起大落之下,母亲始终如坚硬的河床承受着一切,保护着一切,见证了战争与饥饿,也见证了荒唐与挥霍……
莫言以一贯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东方超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又涂满神秘色彩的乡村图景。在这里,爱与欲、生与死、鲜血与肉体、饥渴与奢侈,都以超自然的能量爆发出来。而位于图画中心的,却是那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也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母亲。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莫言 1996 丨含乳量太高,非常不适:上官金童的“我”令我作呕。 故事放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是看到主要的运动,无非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波人来了又被另一波人打到,受苦受难的始终是老百姓。但还是有一些人因为一些幸运的因素,被权利宠幸一时,遂忘却自己的根底。 莫言的写作手法和对母亲这个角色的刻画很难不把其与《百年孤独》联系起来,魔幻现实的成分有之,但本土化得有点怪异,个人不太喜欢。其次结合历史现实反复太多,过于波折,后阶段读得有点乏味。虽然众女出自不同的根源,女大不中留,但个人命运上,姐妹亲情完全被抹去。连接这个大家庭的是上官鲁氏的存在,这种连接是建立在不断吸食她付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她的一生就是在带孩子,养育子辈和孙辈。“乳”和“臀”在此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条件,大概就是指这个家族容易发(P365)2022-06-05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红树林 豆瓣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取材真实发生的案例;书写检察官的社会生活。
全知全能的神秘叙述;爱恨情仇的欲望描写。
当代人在权、钱、情、色等欲望深渊的纠结与挣扎。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
《红树林》创作于1998年,初版于1999年,是莫言唯一一部将故事背景从高密东北乡转向南海之滨的现代都市和淳朴渔村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林岚是南江市副市长,在她光鲜亮丽的身份背后却是挣扎于金钱、权力与错乱情欲之间的扭曲人生。而另外一位美丽淳朴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来到都市,在与林岚及其儿子的纠葛中饱尝人生的苦楚,却最终在痛苦中成长起来。作者以“珍珠”隐喻人生,通过书写乡村人物走入城市所带来的冲击与异化,迷失与成长,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纷繁错杂的欲望迷宫。
“我到了检察院之后写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叫《红树林》,后来把它改成了一部书,也叫《红树林》,写的是检察院生活,但实际上写的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检察官在社会当中的一些普遍联系。”——莫言
-----------------
编辑推荐
• 全新修订版本。内容精审细校;纸张、配色、装帧设计全新升级。
• 从1997年到2007年,莫言在《检察日报》当了整整十年的记者,亲自到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采访和体验生活,根据真实案例写就了《红树林》。
• 莫言第一次走进了城市,在艺术风格上渐渐从传说、神话、虚幻中走出,将眼光投向身边喧闹真切的现实生活,稳重、理智了许多,少了一点激情,多了一些从容不迫的平静。
• 当乡村人物走入都市,他们遭遇的权、钱、情、色的多层面欲望,他们的迷失与成长,在今天读来依然真实而丰富。
• 作者细述珍珠的培育过程,也书写了同样脱胎于苦难的两位女性,面对人生的诱惑与迷惘,她们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 如果万物有灵,红树林又会给这个瞬息万变、纸醉金迷的都市社会带来怎样的坚守力量?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莫言 1999 丨最后拨开往事的真相居然是一个扒灰故事……感觉写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写。林岚的父辈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他们这一辈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十年浩劫,故事叙述的现在是三虎和珍珠这一辈。林岚作为强权的牺牲品,终于也站到了权利的巅峰,她为了儿子终究也成了当年的秦书记。不管是过去的林岚还是现在的珍珠,女人的贞操始终是男人的春药,为了这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第一次最值钱。最不能忍受的是用第二人称叙述林岚的部分,“我”始终隐藏于故事背后,也许是个死人的鬼魂,以及第十章完完全全惊呆我的翻翻翻还没完的故事大纲。一万个问号都不足以形容我的震惊。写珍珠生产的产业比较真实,但其实也很残酷。ps.林岚这名字莫名有一种郭敬明的熟悉感,查了一下原来是《梦里花落知多少》。2022-05-03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酒国 豆瓣
7.5 (1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用侦探小说方式创作的反腐败题材力作;
超出阅读经验的讽刺小说代表作,魔幻戏剧与悬疑电影式的盗梦空间。
————————————————————————
莫言重要作品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可的莫言代表作。
莫言坦言,这部长篇,我为它感到骄傲!
————————————————————————
《酒国》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反腐败题材长篇小说代表作,创作于1989年至1992年。因为“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酒国》法语版荣获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on外国文学奖;2004年,意大利语版荣获Nonino国际文学奖。
本书有三层叙述结构,第一层是书中角色中年作家“莫言”所著检察院特级侦查员丁钩儿进酒国调查地方官员烹食男婴一案,却无法逃离酒色陷阱,最终跌进茅坑淹死的中篇小说;第二层是与“莫言”信件来往的酒国博士李一斗创作的九篇短篇小说,从李一斗的角度讲述了酒国中一系列荒诞故事;最后一层是“莫言”与李一斗往来的信件,最终“莫言”亲临酒国与李一斗等人见面,并与自己笔下的“丁钩儿”一样不可抑制地接触酒色、开始堕落的故事。
“《酒国》表现了我对人类堕落的惋惜和对腐败官僚的痛恨。”——莫言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莫言 1993 丨以“酒”为题材的反腐作品,但看上去反得并不彻底。丁钩儿并没有侦查出来酒国市的食婴真相,反而经历了一系列离奇古怪的事,确实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反而是小说的结构令我咋舌,莫言写的小说,与酿酒学院勾兑学博士李一斗希望莫言推荐去投稿的几篇小说,交织着把酒国奇事一一到来。莫言在后记中写道:官员的腐败,是所有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本原因。小说正文写道:当然,有条件吃奇食异味的人,大多数不必掏自己的腰包,至于绝大多数老百姓,也不过是胡乱塞饱肚子罢了。虽然公款吃喝已经不易,但在“酒”上面能做的文章还有很多。虽然结构很好,但总体读感是情节推进慢,很多描写真的太细致了,当然这也是见莫言功底的地方...比如余一尺太有画面感引起不适。2022-04-05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豆瓣
8.9 (45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本书为莫言于2002年动笔,又于2007年重起炉灶,完成于2009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主要以在高密东北乡从事了一生妇科医生的“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叙述了新中国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生育史,又毫不避讳地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
莫言自谓,《蛙》这部小说是对自己人生几十年的回顾,在很多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掩藏着很多个人的私念和私心。《蛙》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的意义是面对自我,是面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挖掘,是一种自我批评的精神。
“写完这部书后,有八个大字沉重地压着我的心头,那就是: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本书获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第八届)。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莫言 2009 丨小说也从某方面书写了社会对女性的剥削。流产和生育对女性的伤害会直接导致死亡,对男性毫无影响,丢饭碗是基于政策的社会属性,女干部职工超生同样需要付出社会代价。其次对于陈眉的代孕行为,莫言借小说人物的口直言女人是生育工具,拿来用一下而已。所以陈眉的疯不是自己疯的,是社会给的“女性大礼包”让她不得不疯。莫言说就像鲁迅书中的祥林嫂,清醒的人不点破她的虚妄,给她点希望,让她能够解脱。放在今天几乎不可能不与八孩女联系起来,或许疯了能够更好过一点。小说中很多没有文化甚至有文化的人都以生儿子继承家伙为己任。王仁美、王胆、小狮子这些女人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为自己的男人生个儿子,豁出去自己的命都值得。说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教育的这些女人意识并没有觉醒,仍然是愚昧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传递者。2022-02-23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黑咖啡 豆瓣
Black Coffee
5.8 (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 [英]查尔斯· 奥斯本/改编 译者: 苏迪青 新星出版社 2017
波洛、黑斯廷斯、贾普铁三角,带你喝一杯苦涩的黑咖啡。
这是一本活泼轻松的书,它能给予那些长久以来极度渴望阿加莎新作的人以满足和快乐。
——《星期日电讯报》
物理学家克劳德•艾默里爵士研究出了一个全新的方程式,预示着一种威力惊人的新型炸药即将诞生。
然而,他那张写有方程式的纸片却在家里被盗了。克劳德爵士将全家人聚集在阅览室里,命令管家关上灯,希望窃贼能在黑暗中归还方程式,然而当灯光再次亮起时,他已然死去……
这次,波洛不仅要破解这起谋杀案,而且必须阻止一场世界性的恐怖危机……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30 (7) 丨完成于1929年的剧本,在作者去世20周年的时侯被改编成了小说。很有话剧的画面感,出于保存犯罪现场而几乎没有转场,即整个过程犯案和推理过程都在阅览室这个场景下开展。书名已经透露了咖啡是犯罪工具。依然延续《蓝色列车之谜》出其不意的凶手设定,最后随着真相展现的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2022-04-08
2017 侦探 英国 虚构
四魔头 豆瓣
The Big Four
5.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7 - 1
举世闻名的名侦探波洛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
他们是一个团队,四个人,身份不明且各自身怀绝技。仿如福尔摩斯遭遇莫里亚蒂,波洛这次也要与他们一决雌雄!然而在忠实的黑斯廷斯看来,年迈的波洛步步失策,似乎败局已定。
从伦敦到巴黎,再到神秘的东方,波洛是被“四魔头”牵着鼻子走,还是一切尽在掌握?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27 (5) 丨伪长篇。看到目前最惊险的破案过程。黑斯廷斯四度涉险,和波洛侦探多次面临生命危险。整个故事由多个小案件组成,每一个案件的篇幅很像《首相绑架案》里的短篇(百度:本书是由一系列发表在杂志上的小故事串接而成,因此故事情节略显松散)。结尾的反攻也只写了胜利的结局和之前的准备,并没有对过程花很多笔墨。结尾波洛说要隐退去种西葫芦哈哈哈在《罗杰疑案》里面实现了。2020-03-22
2017 侦探 英国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