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少年來了 豆瓣
소년이 온다
9.2 (174 个评分) 作者: 韓江 译者: 尹嘉玄 漫遊者文化 2018 - 1
很荒謬吧,拳頭怎麼可能贏得過槍呢?
1980年5月,韓國光州市民與學生組織示威遊行反抗全斗煥政權。15歲的少年東浩和朋友正戴,也一起參加了示威活動。當政府派軍隊進駐光州冷血鎮壓,軍人開始開槍射殺市民的時候,東浩害怕地逃走躲了起來,並且親眼目睹正戴被當街射殺。
東浩愧疚之餘,來道廳的尚武館找尋正戴屍體,遇到了負責處理遺體入殮的女高中生恩淑,以及年輕的女裁縫師善珠,受她們請求留下來幫忙,也因此認識了館內負責調配人力與物資的男大學生振秀。
在協助無名屍體登記的工作時,東浩不時對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幾天後,軍方即將攻入道廳的那晚,東浩下定決心要堅守到最後……
到底為什麼他死了,我卻還活著?
因為處理過屍體、從此無法再吃肉的恩淑;在拘留所遭遇非人對待的大學生振秀;背負著入獄汙點、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善珠;未能即時勸說兒子東浩回家的母親,他們剩餘的人生從此都懷抱愧疚,懷念著那名鼓起勇氣迎向軍隊的少年……
2022年9月17日 已读
韩江 2014丨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二人称叙述我比较出戏。个人认为作为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记录成分太少,小说更着力于呈现人的感受和情绪,很多对尸体的描写其实都是人震惊恐惧愤怒的表达,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而不是资料的化用。光州事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突然和残暴,很多学生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做个志愿者或者工会工作,会面临这么大的危险,又或者被捕后遭受如此漫长而残酷的拷问。作者用不同的篇目从不同人的视角去呈现光州事件,为往生者痛心的同时让人为幸存者所面临的创伤而难过。作为我们,经历过相似历史事件的我们,再次看到当少年、学生、老百姓在枪弹之下,肉体是多么不堪一击,武力、镇压、流血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已。(《出租车司机》居然是因为这个题材被禁的,怪不得禁得很彻底
2018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米德尔马契 豆瓣 Goodreads
Middlemarch
9.3 (2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爱略特 译者: 项星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文学评论家F. R. 利维斯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George Eliot 1872 丨多萝西娅爱情和婚姻的破灭、利德盖特事业的挫折,起初这两位都是投入十足的热情来经营婚姻或者事业,但是他们都在挫折中成长了起来。特别喜欢笔墨不多的玛丽,她的选择和威尔有相似之处,即心中有所爱,也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出奔赴的选择。小说网状叙事,令我惊讶的是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原本是两个故事,但作者通过处理写成了一个故事。我的关注点一直停留在叙述和议论的交换进行,不仅用场景和细节表现人物,还用议论和背景交待辅以加深理解。艾略特研究者对于首卷语格言警句的解读(构建超文本和互文)完全读不出来,导读都被我直接跳过。结合现实面对战争和无法解救的女人摘录一句话:我们活在世上,想到别人的痛苦,那种心如刀割的痛苦,只要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2022-03-03
2018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三幕悲剧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Three Act Tragedy
7.9 (28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范祥镇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猩红的帷幕已经拉开,荒诞虚像渐次登场,演出一旦开始,便无法停下。
“克里斯蒂夫人的巅峰之作。”
——多萝西•L.赛耶斯 《星期日泰晤士报》
“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
——《纽约时报》
一向镇定自若的赫尔克里•波洛正面临侦探生涯中最难解的案件——犯罪动机?不存在。毒物?不知所终。萨特思韦特先生——那位人生舞台上的旁观者再次出现,抢走了伟大侦探的不少风头。
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天真少女,两位温文尔雅的年长绅士,三名毫无关联的无辜死者。相似的戏码交替上演,悲剧从一场注定变成诅咒的十三人晚宴开始,徐徐拉开序幕……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34 (11)丨写作形式上用三幕内容呼应三幕悲剧,同时也双关发生了三起命案。推理的关键在于寻找受害者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联系,揭密作案动机。最后也不太意外,只是有点让我想到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联系《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阿婆文中有一段描述:“我还要告诉你,小姐,在我以往的生涯中,我遇到过五起杀妻的案件,这些丈夫都深爱妻子,还有二十二起丈夫被妻子杀害的案件,而这些妻子也是深爱丈夫的。”杀夫案远高于杀妻案应该不是随便写的吧!2022-05-16
2018 侦探小说 英国 虚构
首相绑架案 豆瓣
Poirot Investigates
6.2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王占一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波洛,我们还是不要研究破案了,开始从事犯罪活动吧!”
“你是在想——那叫什么来着?一夜暴富吧,嗯,我的朋友?”
十一则波洛的短篇探案故事:笼罩在神秘传说中的珍贵钻石,廉价出租的豪华公寓,狩猎小屋里的离奇死亡,百万债券不翼而飞,埃及法老的邪恶诅咒,还有被绑架的首相……
波洛不光经历了两次晕船,染上了流感,还要学习画魔法阵……这次他又会如何解决案件?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Agatha Christie 1924 (3)丨短篇小说集,更像是练手之作。我怀疑很多长篇作品在没有打磨之前就是这样的面貌。从案件来看不都是命案,有失窃案也有失踪案。从解谜过程来看,细节给出到得出答案节奏很快,因此或有些突兀。可以说几乎是波洛个人秀,且因为故事密集秀得更频繁。黑斯廷斯虽然总说波洛狂,但是他真就一点都比不上波洛的聪明,从一而终的绿叶。“他这会儿病了?听到这个消息真难过。你没了他就像马车没了马一样,不是吗?“这句调侃简直笑死我。另外有一句很好地解释了连环杀人案的其中一种动机:杀人犯总是强烈地希望重复他们成功的犯罪,而且会上瘾。2020-02-25
2018 侦探 英国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