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雙別離 豆瓣
6.0 (6 个评分) Oh Wonder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8日 出版发行: Island Records
★20億串流獨步全球樂壇,新生代電氣情侶創作檔2021回歸全新專輯
★收錄同名話題單曲“22 Break”等多首最新力作
2023年6月7日 听过
感情破裂概念专辑,真的几乎每首都围绕这样的状态,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这张让两个人克服矛盾走向婚姻的专辑,对歌者自己意义更大。
《22 break》其实是“two to break”的简写,一个人的心碎两个人都难辞其咎。歌词片面了,一个人的quit或者betray就能结束一段感情。
《Free》有几句歌词很懂:Get out of my house, I'm done with you now, Said I never loved you, But I always loved you.嘴上说着一些伤人的话,其实因为爱才吵架。最后的半分钟加的有点突兀,连贯性差点。
《Twenty Fourteen》结尾告白“we will never break since twenty-fourteen”。走向幸福。
2021 专辑 流行 英国
宇宙探索编辑部 (2023) IMDb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Bangumi
宇宙探索编辑部
7.7 (1076 个评分) 导演: 孔大山 演员: 杨皓宇 / 艾丽娅
其它标题: UFO를 찾아서 / Journey to the West
脑洞大开高分奇片,地球人外星人千里奔现! 唐志军(杨皓宇 饰)是一家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编。现如今的杂志社日渐式微,唐志军也终成落魄潦倒,鳏寡孤独之人。但他却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终于有一天,他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于是他召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伙伴们,带着那一个困惑他终生的问题,再一次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
2023年6月6日 看过
所有无法理解的坚持和喜爱,最终剥离出来的真相是未了的爱和弥补遗憾的执念。镜头确实是有点晃而且碎。
2021 中国大陆 科幻
东京绮梦 豆瓣 Goodreads
A Tokyo Romance: A Memoir
7.0 (40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何雨珈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8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刚刚结束汹涌激荡的战后重建。此前的十多年间,日本人口激增,经济起飞,制造业繁荣发达,文学、电影等艺术文化领域一片欣欣向荣。而若是稍往后看,彼时的日本又处在经济泡沫时代的前夜,即将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涡中。夹在其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实则继承了战后之初的辉煌发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荣、走向世界的进步潮流,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975年,20岁出头的伊恩·布鲁玛来到了日本。他凭借过人的嗅觉,迅速发掘出70年代异彩纷呈却不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卫文化,深入到深层的角落、前沿的现场和核心的文化艺术圈:东京浅草的杂乱小巷和破败剧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还有黑泽明的电影拍摄现场、寺山修司的实验剧团、唐十郎的巡演帐篷。他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游离于戏剧、电影、摄影等领域和东京地下文化生活的边缘,好奇而冷静地观察和接触身边的一切。
离开日本数十年后,布鲁玛基于对这段亲身经历的回忆,结合长期的研究思考,敏锐犀利地捕捉到日本怀念传统又敢于革新、迷恋异邦又封闭排外、注重秩序又崇尚暴力的复杂文化气质,从时代与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独特的日本面貌。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Ian Buruma 2018 丨伊恩布鲁玛通过回忆写下的东京岁月,好读得出乎意料。主要包括求学的时侯在东京混迹文艺圈的经历,敲门砖是约翰施莱辛格外甥这一身份,与作家、导演等交往事迹的记录是不错的一手素材。其次是对于书名“romance”的阐释,中文翻译成了“绮梦”,感觉还是比较隐晦的,文章很多篇幅对日本情色文化现状,表现形式,人们参与的方式都有描写,当时这种宽松的环境,蓬勃发展的剧作、电影等等,也是“前卫”的表现。再有一点就是作者从憧憬日本文化,到最后认识到“不管你的行为举止多么像日本人,你都永远不可能真的成为日本人”而离开日本,这和日本人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有某种相似之处。李香兰的身份,让日本人有干中国人的感觉,让美国人有干日本人的感觉,也非常微妙。
2021 历史 日本史 荷兰 非虚构
Millions of Years Apart 豆瓣
7.8 (19 个评分) 恐龙的皮,Mandark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銀翼文化
以暴龍與三角龍的頭套形象走跳於獨立音樂祭,身份引起眾多討論的神秘樂團「The Dinosaur’s Skin 恐龍的皮」,融合Bedroom Pop、Indie rock、Dream pop、Synth pop、lo-fi的曲風,初發行單曲〈All My Friends Are Dead〉就受KKBOX、吹音樂、黑卡雜誌等媒體撰文推薦,更在StreetVoice平台上獲得編輯推薦、Song of the Day並突破萬次播放。
首張EP《Millions of Years Apart》曲風更加多元、成熟,收錄能量全開的獨立搖滾〈Jurassic Ride〉、踩著Lofi節奏的三拍子男女對唱〈Millions of Years Apart〉以及琅琅上口的好評單曲〈All My Friends Are Dead〉,戲謔的歌詞說著恐龍們的故事,也說著所有人的故事。由Crispy脆樂團的主唱Skippy擔任製作人,找來MANDARK、Everydaze等活躍於獨立圈的唱作人參與,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樂手合作,為一張橫跨各種不同膚色、性別、甚至物種的作品。
EP同名主打〈Millions of Years Apart〉特別邀請來自甜約翰、I Mean Us的女神主唱MANDARK合唱,與男主唱暴龍交織出豐富的和聲,搭配三角龍精彩的鋼琴獨奏與鳴叫,唱出恐龍穿越百萬年的淒美愛情故事。飽滿豐厚的合成器聲響、歪斜夢幻的電吉他、來自奈及利亞的厚實Bass,懷舊感十足的電子拍點,所有未能相遇的遺憾,都在一起成為化石後圓滿。
“I love you, but we are millions of years apart.”
——————————
歌曲介紹(by 三角龍)
1.Jurassic Ride
好朋友阿翼(翼龍)徜徉在侏羅紀的天空的故事,啊!熱切自由的心!!
2.Millions of Years Apart (feat. MANDARK)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兩隻緊緊相擁的恐龍化石,然而,他們的年代,竟然相差了幾百萬年,淒美的愛情故事,即將揭開神秘的面紗!
3.All My Friends Are Dead
回想起....那一天.....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
2022年12月24日 听过
The Dinosaur’s Skin Debut EP 丨感谢 Spotify 推荐。首单也就是 EP 第三首循环了很久,实在是很好摇,是那种虽然很无聊但是听上去很爽的类型。但是三首听下来感觉喜欢第二首更多。看到有人说音效加太多之类,我觉得不看内容首先听到的是舒适入耳的旋律,然后是女声发声恰到好处。可爱的恐龙故事,不知道有没有受到《All My Friends are Dead》同名曲影响。
2021 ep 台湾 流行
始于极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Goodreads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
8.9 (32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译者: 曹逸冰 新星出版社 2022 - 9 其它标题: Letters Between Chizuko Ueno and Ryomi Suzuki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

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 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

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铃木凉美的文字,一面极其冷静地自我分析,一面又混杂着活生生的真心话,隐现着无法否定的感情。——作家岛本理生

上野千鹤子解体了铃木凉美,也使得她得以摆脱母亲和男人的手,开始作为一个人生存。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向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女性伸出的双手。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小说家花房观音

从头到尾,我就像被钝器击中了一般。仿佛有人揪着我的衣领说,“喂!别给我装作没看见!”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女性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亚马逊读者

我深感女人生存如何艰难。即便如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身为女人果然还是一种福音。——国际政治学家三浦瑠丽
2022年11月25日 已读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 2021丨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可能书信就是只需要佳句不用佳章就可以了。铃木凉美在上野千鹤子面前太弱了,对女性主义的认识、对问题的表述能力、抛出问题的逻辑关系、接住上野千鹤子的暗示,都不太行。可能就坦诚这一点两人都做得很好,不过偶也是上野更直接指出没有看到预想的内容。女性主义理论部分打散了,结合问题和现象分析,很多还是《厌女》的内容。并且在对于铃木凉美踏入 AV 届的目的和心态表示无语,在此基础上关于个人经历车轱辘话翻来覆去说也有点厌烦。就对谈集碰撞出火花的标准,这本只能算一般吧,对铃木凉美有很多启示吧。
2021 日本 社会科学 非虚构
塔鱼浜自然史 豆瓣
作者: 邹汉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7
塔鱼浜,自然村,生于不知何时,卒于2009年冬;
在浙江省桐乡县西北二十里许,向属炉镇,或属于任何一处僻静的旧江南。
本书记录了一种近乎失落的生活:
天光云影、四季流转、春耕秋收;
是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
逝去又永恒的故乡。
————————————————————— ———
内容简介
一部关于江南村庄塔鱼浜的文学传记。缘起于塔鱼浜拆迁之后,经由废墟上的一只供碗,作者以亲历的往事,以水汪汪的少年之眼,深情回望旧时光、旧江南、旧生活,举凡地理、岁时、动植物、农事等,构成一个村庄自然史的基本面相,尽显江南无名之地的普遍意义。
本书不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却满目锦绣,日常事物中寄寓的深意与暗旧调子里透出的新意互为表里。文字清通,叙事简静,描写忠实于事物的纹理,众多零金碎玉的家常片段汇聚成儿时记忆的滚滚洪流,全面而形象地还原了江南乡村的肌理,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水乡生活全景图。
————————————————————————
编辑推荐
★《东京梦华录》《洛阳伽蓝记》式的记录:28处地理建筑,22个节日民俗,55种草木,48种鸟兽昆虫;
★以儿时记忆的滚滚洪流,还原一个江南乡村的基本面貌—— 一幅栩栩如生的江南水乡生活的全景图。
★“此时,远非塔鱼浜时光的尽头,而是另一种时间的开始,在云朵崩断的天象之下,塔鱼浜的泥土以及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汉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从此塔鱼浜藏身在过往细节的名词和动词中——但我要说它仍是及物的。
从此塔鱼浜的少年在有限的疆土里做着无限的漫游——但我必须说,这种漫游的脚尖固执地指向未来。”
——邹汉明
————————————————————— ———
他走进了南方的腹地,走进了人迹罕至的乡野之地,走进了寻常庭院,走进了一棵树的年轮,并将沿着一片树叶的茎脉,一直走进自己的掌纹:他把自身的微命揉入了整个南方乡村远为繁杂的历史与命运之中。
—— 东君(诗人、作家)
《塔鱼浜自然史》是一册用心的地方书写,它未把人与自然分割,而是把人写成了自然的一部分。真实的记忆,附着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细致入微,浩瀚辽远,把地方的小,转化成了历史的大。作者用地方史志文类的旧瓮,装入了当代的新鲜汉语,其自由无拘的写作被收纳在一个古典的形式中,如同塔鱼浜这寂廖村落的灵魂纪念塔,小而美,流动又凝固,走远又来近。
——欧宁(策展人、艺术家、《天南》文学期刊创办人)
《塔鱼浜自然史》是一部写“梦中之地”的书,有“梦中之地”的诗人,与没有“梦中之地”的诗人绝然不同,这是灵魂的不同。
——邹静之(作家、编剧)
邹汉明……从生活的日常性着眼,咖啡黄酒、生老病死、古今中外皆入笔端,看得出江南文人于世俗生存之中,对人与文化的理解,人的命运、人心的荒凉。作品写得松弛、开阔,但有节制,是在感性中有感悟,形体内有灵魂的诗作。
——韩作荣(诗人、原《人民文学》主编)
“塔鱼浜”是作家邹汉明的童年血地,也是他的精神简史,更是他谱出的一曲江南乡村挽歌。
童年决定着一个人的纵深和纬度。邹汉明以细淡笔融,诗性复活了一代人的江南与童年。
——钱红丽(作家)
现代中国乡村文学史是中国乡村被反复劫持和征用的历史,假文学之名,各种力量之手或暴力侵犯,或温柔抚摩着村庄,转而以不同话术和话语提取并歪曲着乡村,乡村奇观化、牧歌化和博物馆化,真正的乡村隐而不彰成为沉默者和幻象。《塔鱼浜自然史》的写作意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上呈现出来,写作者不居高临下,也不故作卑微,塔鱼浜之子邹汉明是他永逝故乡的万物生灵之一,他平等谦逊地生活在塔鱼浜,领受塔鱼浜的恩泽,也承担它的哀伤和疼痛,汉语的朴素之美在此焕发出它及物的魔力,缘此写作者以一己之身将我们引渡到母语和乡村的秘密内心。
——何平(评论家)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2022年11月25日 已读
邹汉明 2021 丨方言亲切。作者在《后记》中提到“自然史”不过是尾缀,也因此舍弃了原来有的器物和人物部分,要我说更确切的书名应该是《关于塔鱼浜的记忆》,因为从“地理志”到“草木列传“所有的书写都无法脱离人物和作者的记忆以及来自个体的视野,并没有记录塔鱼浜完整的一生,因为局限于作者的出生和离开。从作者文字可以看到,桐乡的农民收入还是比较可以的,经济作物杭白菊,桑蚕也是高收益的养殖业,当然最最基础的还是水稻种植,历来是政治任务。特别喜欢一直以来说的方言跃然纸上的新奇感,只是对于一些“据发音”的字有更高的期待,如果能写出正字多好!唯一让我有点不喜欢的是,作者文中多次提到四类分子,不是同情的感情,而是嫌弃瞧不起的感觉。都是历史的受害者罢了。帮岸、一塔刮之、戳那个娘、羊眼豆、裙带豆等能写出来我笑死。
2021 中国大陆 散文 非虚构
悠悠岁月 豆瓣
Les années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妮·埃尔诺 译者: 吴岳添 2021 - 6
《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靠前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
2022年11月22日 已读
Annie Ernaux 2008 丨可以大致把握书写几十年法国社会的变化,但是因为对法国及至欧洲现代历史的陌生,并不能很理解具体事件发生前后对社会和人的生活的影响,所以只是觉得好,却没有从点上触发“妙不可言”的读感。战争、殖民地、社会运动、游行、性解放、影视书籍等文化作品的渐次诞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写法国也是写世界,提到很多俄罗斯却嫌少提到中国,后发现果然有删减(P148),有的中国人不知道的事,曾经全世界瞩目。阅读的时候想象了一下如果有作家写中国近 60 年变化的纪实小说会有那些事件和文艺作品,直到发现本书提到一下中国都被删了,还是我想多了。
2021 法国 法国文学 纪实小说 虚构
浮木 豆瓣 Goodreads
7.9 (107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7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2022年11月21日 已读
杨本芬 2021 丨《浮木》是《秋园》以后的故事,作为内容的补充。题解在《秋园》的开头“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沉载浮,不知会被浪头打往哪一个驳岸。”查了作者感谢的虫虫,03 年就在天涯社区读到,09 年做图书策划就四处问,但是到 20 年才由乐府文化出版,不容易!《浮木》最打动我的是写“逝去”,在母亲的遗像前大哭一场,在家庭群里让大家不要再提大舅舅,母亲为溺死的四子算卦,失去最小的弟弟时的麻木……“我要时时警醒自己,我们曾经有过怎样相濡以沫的岁月。我是穷人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普通人的历史更可贵、更真实。”学到了“毛竹造纸”。
2021 中国大陆 随笔 非虚构
族长的秋天 豆瓣
El otoño del patriarca
9.3 (6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轩乐 2021 - 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大冒险!
★全新内外双封设计,书口定制喷绘,心动典藏!
★比《百年孤独》更孤独,比《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迷乱,关于一个人“拥有一切”却又一无所有的一生。
★他在自己的荣光中如此孤独,孤独得连一个敌人都没有剩下。他活着,是为了腐烂。
★魔幻现实主义炉火纯青之作:斑斓万千的意象,光怪陆离的素材,写尽权力之极、欲望之极、孤独之极,抵达文学之极!
-------------------
作为文学作品,《族长的秋天》比《百年孤独》重要得多。当没有人记得《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是一个人还是一条街的时候,《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认为这部小说最具有实验性质,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次艺术冒险。——加西亚·马尔克斯
近五十年来各语种的小说中,《族长的秋天》最为伟大。马尔克斯以抒情诗般不可思议的语言,写下了无人能及的作品。——萨曼·鲁西迪
一本书必须如同生活一样广阔、厚重、神秘。这部小说无比奇异、热烈,读者可以奢侈地沐浴在作者全景式的叙述中,它甚至比《百年孤独》更诗意。——《纽约时报》
这本书应该读两遍以上,阅读的收获令人目眩神迷。——《观察家报》
书中奇特的人性和黑色幽默让人欣喜,它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让人印象深刻。——《Vogue》
2022年11月8日 已读
Márquez 1975 丨六章对应六个人物,分别对应将军替身阿拉贡内斯(被刺杀亡),桑切兹(消失在日食之夜),政治搭档阿吉拉尔将军(被腌烤后众人分食),母亲阿尔瓦拉多(老死),将军夫人纳萨雷诺(与子同被狗咬碎吞食),萨恩斯(政变失败被杀示众)。独裁者对于权力的痴迷和对失去权力的恐惧可以用原文概括: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就在他发自内心的信任里,恰恰是那些他武装培养起来维持他政权的人,迟早会唾弃喂养他们的这只手,于是他挥手之间将他们消灭殆尽,又随性将另一些无名之辈晋升至高位(P107)。书中几次政变失败也表现为下放权力的流动。将军对于母亲的极度依赖与他生长环境有关,也因为他没有其他可以极度信任的人,这是除了百年孤独以外又一次突出了女性在家族史中的地位。权力滥用的细节太多,这次引起我注意的是对瘟疫时期权力滥用的描写。
2021 哥伦比亚 拉美文学 虚构
数星星的夜 豆瓣
7.5 (35 个评分) 作者: 尹东柱 译者: 全勇先 / 全明兰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5
【编辑推荐】
☆数十年来,在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他的诗歌朗诵会及纪念活动源源不绝,似乎每个时代都需要他的诗歌予以见证。他长眠于其出生地中国延边,他的墓地常有闪电光临。
☆一个被“掩埋”的朝鲜族诗歌天才,一份被忽视的“特殊文学遗产”。他只活到28岁,数十年来,每一首诗都在敲打人心!
☆著名作家、《悬崖之上》编剧全勇先与姐姐全明兰联袂翻译,文字精雕细琢,打造典藏译本,致敬诗歌与母爱。
☆“他留下了纯净如美丽星星般的诗歌。”尹东柱的诗克制而又暗含激情,天真而又富有深意,谦逊而又充满个性,诉说着浓浓的乡愁、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对身份认同的疑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无论相隔多久多远,都能抵达人内心深处。
☆精装锁线裸脊装帧,内文采用进口轻型纸,柔软轻便易翻阅;装帧精美,封面精选臻质雪松绿特种纸,烫金工艺,经典大气、颇富质感,适于典藏和赠与,附赠精美藏书票。
☆韩国“国民主持”刘在石,顶流偶像权志龙、防弹少年团,新锐实力青年演员姜河那等文艺界名人诚挚推荐。
☆直到死亡那一刻,让我仰望天空,心中没有丝毫愧疚。——《序诗》
—————————————————————————————————————
【内容简介 】
他生于中国,死于日本。他远离故土,失了姓氏,却以笔为戈,在28年的短暂生命中,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写作,以最单纯的文字,为最残酷的时代证言。
本书收录了朝鲜族诗人尹东柱的91首诗歌和4篇散文,道出了在日治的黑暗年代,他对故土、人民的热爱,对独立、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2022年11月1日 已读
尹东柱 ?丨诗并没有好到惊艳,但是结合这些诗创作时作者的年龄和创作背景,给人一种很干净纯粹的难得感。后记中讲不管是中国、朝鲜还是韩国诗,诗歌没有国界。其实也是结合尹东柱遭遇人体试验终岁二十八,大家去纪念他来记住表达反法西斯的态度是一样的。
最喜欢的一篇是《集市》——
一大早
女人们把枯萎的生活
装进一个一个筐子里 满满的 顶在头上
背着 扛着 抱着 拎着
聚集在一起 不停汇聚到集市上
把艰难的生活
一样一样摊开在地上
推过来搡过去
为各自的生活呼喊撕扯
一整天称量琐碎的生活
用斗 用秤 用尺
直到天黑
女人们才把苦涩的日子和筐又顶在头上 回家
2021 诗歌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请照顾好我妈妈 豆瓣
엄마를 부탁해
8.0 (24 个评分) 作者: [韩]申京淑 译者: 薛舟 徐丽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3
为了给年迈的父母过生日,五个子女邀请他们来首尔。在首尔的地铁站,妈妈却走失了。丈夫和子女相互 埋怨,散发寻人启事,想方设法寻找她。他们追寻她的踪迹,复原有关她的记忆……这才发现,竟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她。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拼尽全力,离开家乡,一路成长,却终于长成 了父母的客人。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的故事。命运让她出生在无法主宰自己人生的年代,她逐渐忘记少女时代的梦想,成为“母亲”,为家庭和儿女奉献一切,湮灭了自我。可她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坚韧,繁衍出更多的爱。母亲们犹如空壳,站在今日之你我的身后。我们依赖她却也推开她。
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倾听她的故事,珍惜转瞬即逝的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
----------------------------
缔造300万册畅销奇迹的韩国文学神话,
获第五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申京淑是第一位获此奖的女性作家。
2022年10月16日 已读
申京淑 2008 丨读下来感觉不是很流畅,不确定是原文还是译文的关系。分别从女儿、儿子、丈夫和本人的视角去构建母亲和妻子这个形象,事实是每一个单一角度的形象都不是母亲的全部,甚至不是单一角度的真实的母亲。母亲一辈子的损耗都在为别人奉献,在她的认知里是心甘情愿的,为了子女的将来,为了支撑自己的家。但现在的我不太喜欢这种写女人一辈子为别人的小说,女人并不是生来就是生育和养育子女的,书里的父亲年轻的时候离家出轨,弟弟的去世懦弱地怪罪于妻子,最后把妻子遗忘在地铁站,对比一下吧,我觉得这种无能还是具有普遍性的。但母亲也不是完美的,对大儿子偏心甚重,并且因为成绩好而格外宠爱,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啊。
2021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最後一個人 豆瓣
作者: 金息 译者: 胡椒筒 時報 2021 - 10
2022年8月14日 已读
金息 2016 丨朝鲜慰安妇题材:读得我有点抑郁,好像受害者是我自己,文字非常有痛感。又一本纪实小说,取材于历史,用文学的角度呈现,把史料转换成受害者的视角,用“一个人”来讲述一个群体,用现在的生活来讲述过去那段生活所造成的持续性伤害。太多了,不胜枚举:记忆淡化了,但身体记得,子宫萎缩甚至被取走;下体经常瘙痒;不喝牛奶,因为像精液……20 万慰安妇活下来 2 万,但这些人无法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无法结婚,因为身体坏了,精神也有创伤;一些坦白经历的人甚至受到歧视。喜欢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因为题材,更因为作者会写,很多动物形象,面具等都很易懂而深刻。手里攥着 6 颗螺蛳,沾上自己的唾沫尤其好,善良无用啊。还是回到那个主题:小时候,她以为人类害怕的是黑暗、干旱和洪水等天灾人祸,但十三岁之后她发现最可怕的,其实是人类。
2021 纪实小说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残舟断棹是福船 豆瓣
悲剧药方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6日
瞬间生成轻盈衰老厄运的平衡
随后分解繁重活泼平淡的组成
2022年7月23日 听过
乐队推介丨来自海南三亚的摇滚乐队发行的第一张EP。评价都在说像草东,虽然确实有这种感觉,但也不必因为这就给予否定吧,会看一下后面作品的质量,目前觉得这个 98 后乐队还不错。编得很有爽点,比如《原罪》前奏和间奏,个人喜欢编曲多过 Vocal。全专最佳《喜夜》。
2021 ep 内地 摇滚 网易云音乐
时光随想·三日思 豆瓣
6.8 (21 个评分) 梁静茹 Fish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日 出版发行: 环球唱片
梁靜茹睽違2年推出新作《時光隨想‧三日思》,將「今天、昨天、明天」三種時空心境組成「時間三部曲」,她以實驗的心態進行嘗試,將時間轉化成啟發靈感動力,她說:「這段時間沒有其他外務干擾,也不會被打斷突然衍生的靈感,埋首沉澱自己生活裡面想做的事,靈感也一直源源不絕而來。」並表示:「希望這張EP當成是一個輕鬆的音樂禮物送給大家,能讓大家在疫情過程中跳脫無謂的煩惱憂鬱。」
2022年7月6日 听过
Fish Leong EP ①丨第一首电音还怪好听,但是电子化遮盖了鱼的声音特点,感觉不是她唱也不会差太多,电子部分洗脑,MV 风景大片。梁静茹需要转型吗?试水过后,看下张专辑风格了。忘记报名金曲奖笑死,虽然也没有很期待。
2021 ep 台湾 环球唱片 电子
致生为女人的我们 豆瓣
6.1 (10 个评分) 作者: [韩] 慎秀珍 [韩] 林庆璇 译者: 高文丽 卢珍 中信出版社 2021 - 1
从上班族转换为专职作家的林庆璇,偶尔出出专辑唱唱歌的艺人兼作家慎秀珍。她们就像“骆驼与企鹅”一样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位既坦率又“豪迈”,而另一位则自认为与外界交流时会比较“虚伪”。但是,她们却像年少时期互相分享心事的少女一样,交换日记近半年。 究竟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她们围绕着“生为女人的我们”这样一个主题展开了如此之久的深入交流呢?她们时而笑着哭着,她们一起聊工作与爱情、人生、两性、旅行、金钱、自由,以及为了获得这一切而必须付出的日复一日的艰辛与挣扎。两个女人毫不设防的交换日记,就这样诞生了。
—————————————————————————————————
编辑推荐:
活着,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或许有答案,或许没有,但我们能通过这本书看到两位作者努力寻求答案的过程,也能看到她们始终不放弃寻找生活意义的决心。
当两个有趣的灵魂碰撞在一起,便是友谊开始的瞬间。她们大胆洒脱、毫不扭捏做作,她们堂堂正正地谈论恋爱、谈论爱情中的性、说自己讨厌生理期、讨厌什么样的人,甚至说到接工作的时候会把报酬的高低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她们不断挖掘、剖析自我,思索着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成年人。在每周一次的交换日记中,作为女性,站在自身的视角探讨工作、人际、友情、爱情等等一切该说的、不该说的东西,试图对我们进行一场深情、动人的侵犯。正如作者秀珍所说“或许你会这样想,别人甜蜜的友谊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但人们有必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因为在读到这些故事以后,我们可以调节生活之舟的航向,比如我也要像这样生活,或者我不要像那样生活。”
最后通过本书,真希望我们能不被按部就班的岁月磨灭光彩,做彼此眼中帅气的女人。
2022年7月4日 已读
2019 丨两个女人的交换日记,以这种形式写是就是为了出版,也就快餐书的水平吧。不知道是不是我偏见,除了特别大牌的作家,一般畅销书作家以出版为目的的日记,就没个日记的样子了,就是写给读者看的。不解的是这样一本连平平无奇都称不上的对谈录,是怎么能引进,还包装成了女性主题书籍,其实根本和性别没多大关系嘛。不管是写人际交往、对待年华老去的态度以及性爱、传统家庭的看法,都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有很多令我产生无数个问号的言论。年长的把赚钱看得太重要,年轻的认为穿的好才会性感,甚至以“我们”的角度阐述羞于谈性,以取得读者的共鸣。讲性爱重要性,让读者不要发到网上去,然后自己写到书里,意思是流量只能自己赚?
2021 日记 非虚构 韩国 鱼空共读
约翰·克里斯朵夫 豆瓣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许渊冲 2021 - 6
▷名家名译|经典插图版,充皮纸封面,精美函套,极具收藏价值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花费20年写就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一部气势磅礴的音乐史诗 |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纽约时报》评为“世界经典长篇名著” |教育部推荐阅读书目 |央视《朗读者》首期开读书目
————————
【内容简介】
值许渊冲先生百岁诞辰之际,推出全新《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插图纪念珍藏版。
其中,《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罗曼·罗兰凭借这一作品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全书共十卷,分为四册。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音乐天才与自我,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位德国音乐家在艺术斗争过程中人生演变的历程。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离开小镇到巴黎闯荡,作品不被理解,爱情屡次受挫,生活日益拮据,但是凭借着对音乐的执着和对生活的乐观,他在磨难中找到了生命的宁静,犹如一条河流涌入了广阔深遂的汪洋大海。
————————
【名人及媒体推荐】
颂扬他文学作品中高尚的理想主义,以及他在描述不同类型的人物时表达出的同情心和对真理的热爱。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爱德蒙·高斯
诗歌、音乐、科学的三位一体与法、德、意文化三位一体的交融在罗兰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茨威格
人生是空的,但当然有救。因为在其开始之时并非完全空空如也。而是我们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无所不用其极地将其磨损以至彻底掏空。至于如何辛苦、磨损,请去阅读罗曼·罗兰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切都写在那里。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我们尤须牢记的是,切不可狭义的把《约翰·克里斯朵夫》单看作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的传记。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
——傅雷
……《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很多外国的经典名著是在部队站岗的三年间读的,这三年的阅读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也了解了更多世界文学知识。
——莫言
一旦我意志消沉的时候就会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可以说是我的励志书。
——严歌苓
失利了,去看看《约翰·克里斯朵夫》,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大的挫折和坎坷,才会有所成就?
——董卿
每次只要能在那小屋里读一会,我就觉得浑身是劲,天塌下来我都能把它顶住。这世上什么都阻碍不了我前进的步伐。这本书就是《约翰·克里斯朵夫》。
——毕飞宇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心灵《圣经》一样,它把我从一个灰暗的时期带出来。
——熊培云
我一翻开这套书,就再也放不下去了,心咚咚咚地跳个不停。那是上高中以后真正废寝忘食连续读完的一部书。
——王强
2022年6月15日 已读
Romain Rolland 1902-1912 丨来这本写了有十年,并且不同的人物分别构思于不同时期。如果说《米德尔马契》是网状叙事,那这本就相对线性很多。书中出现的人物是在克里斯多夫成长和经历的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并且很多人人物并不仅限于三言两语介绍为何人,而是从配角的家庭出身详细介绍人物的性格/品格。此外则是作者通过对克里斯多夫在文艺圈/音乐圈/上流社交圈的经历,书写了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说好听是真实写照,说直白是吐槽(第二册开始有源源不断之感),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情节上最终塑造的是克里斯多夫的形象,用作者的原画说是:他死了一百次还会复活,他永远战斗,一直是“全世界英勇斗争,受苦受难取得胜利的自由男女”的兄弟。小说对爱情和友情的书写不是我以往理解的那种典型,很包容很多元。
2021 法国 法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