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包法利夫人 豆瓣
8.7 (4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周克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悲剧的一生。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
2018年6月15日 已读 因为手头在做的书的关系,比较关注里面提到艾玛的女儿贝尔特的部分。
K 女性 小说
学做工 Eggplant.place 豆瓣
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
8.8 (4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保罗·威利斯 译者: 秘舒 / 凌旻华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跳出我天地》里,比利·艾略特的工人父亲坚持认为男孩子应该学拳击,而不是跳芭蕾;《光猪六壮士》里,下岗的工人们告别钢筋水泥,在聚光灯下跳起脱衣舞却收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
啤酒、烟草、男性气概的业余爱好、幽默但粗野的对话.....是电影给我们展示的英国工人掠影。
而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的保罗·威利斯教授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子弟为何选择继承父业——这就是《学做工》一书所呈现给我们的精彩内容。
2013年3月,《学做工》这本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终于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威利斯先生也将首次和中国的读者见面。
本书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向我们解释了工人积极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 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中文本还收录了作者于2000年所做的访谈,以及专门为中国读者写的序言,有助于读者从一个比较历史的角度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青少年教育和失业问题。
2018年1月11日 已读
问题意识感人。理论那一块没太读明白,现在会觉得这么费劲琢磨译文还不如……访谈挺好。
K 社会学 英国
跨越边界的社区 豆瓣 谷歌图书
9.3 (25 个评分) 作者: 项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 8
作者利用同乡之便,深入位于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浙江村”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用大量第一手的材料,描述了“浙江村”与周边村镇,政府部门,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的互动,分析了在深刻而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方方面面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他们的对策。
本书选材新颖、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涉及的问题既深且广,堪称有前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触及社会和人民心理深层变革的佳作。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Goodreads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0 (241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2017年9月3日 已读
有种加拿大双雪涛的感觉,in a good way.
K 小说
The Handmaid's Tale 豆瓣
8.1 (33 个评分) 作者: Margaret Atwood Anchor 1998 - 3
From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Alias Grace and the MaddAddam trilogy, here is the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and seminal work of speculative fiction from the Booker Prize-winning author.
Now a Hulu series starring Elizabeth Moss, Samira Wiley, and Joseph Fiennes. Includes a new introduction by Margaret Atwood.
Offred is a Handmaid in the Republic of Gilead. She may leave the home of the Commander and his wife once a day to walk to food markets whose signs are now pictures instead of words because women are no longer allowed to read. She must lie on her back once a month and pray that the Commander makes her pregnant, because in an age of declining births, Offred and the other Handmaids are valued only if their ovaries are viable.
Offred can remember the days before, when she lived and made love with her husband Luke; when she played with and protected her daughter; when she had a job, money of her own, and access to knowledge. But all of that is gone now….
Funny, unexpected, horrifying, and altogether convincing, The Handmaid's Tale is at once scathing satire, dire warning, and literary tour de force.
2017年8月2日 已读
非常日常化、身体性的恐怖体验,怀疑没有男人能写得这么细致。身处其中的我们,应该记住、写下这些经历和感受。
E K 女性 小说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豆瓣
9.1 (45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Scholastic 2001 - 9
Harry Potter has to sneak back to Hogwarts, after accidentally inflating his horrible Aunt Petunia. But once there everyone is whispering about a prizoner who has escaped from the famous wizard prizon, Azkaban. His name is Sirius Black, and as a follower of Lord Voldemort he is determined to track Harry Potter down - even if it means laying siege to the very walls of Hogwarts!
2017年5月29日 已读
啊,隔着湖看到了鹿……好看X3
E K 地铁 小说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豆瓣 Goodreads
9.0 (61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Scholastic Paperbacks 2000 - 9 其它标题: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In one of the most hotly anticipated sequels in memory, J.K. Rowling takes up where she left with Harry s second year at the 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Old friends and new torments abound, including a spirit named Moaning Myrtle who haunts the girl s bathroom, an outrageously conceited professor, Gilderoy Lockheart, and a mysterious force that turns Hogwarts students to stone.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98 个评分) 作者: J.K. Rowling Scholastic Paperbacks 1999 - 9
Harry Potter has never played a sport while flying on a broomstick. He's never worn a Cloak of Invisibility, befriended a giant, or helped hatch a dragon. All Harry knows is a miserable life with the Dursleys, his horrible aunt and uncle, and their abominable son, Dudley. Harry's room is a tiny cupboard under the stairs, and he hasn't had a birthday party in ten years.
But all that is about to change when a mysterious letter arrives by owl messenger: a letter with an invitation to a wonderful place he never dreamed existed. There he finds not only friends, aerial sports, and magic around every corner, but a great destiny that's been waiting for him... if Harry can survive the encounter.
inferno~不被允许的爱 豆瓣
作者: 松本友 译者: 秦不虫 长鸿出版社 2015 - 5
因為雙親復婚,高二的更相隔4年,再度見到小她1歲的弟弟轟,沒想到他卻變成個性粗暴的「男人」!面對不知如何是好的更,轟那彷彿要看穿更的視線所代表的意義是…?
好小猫 豆瓣
8.1 (21 个评分) 作者: 顾湘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5 - 5
顾湘从市区的家里搬出,住到郊区乡下一栋三层的小房子里。她带着两只心爱的小猫,一只叫小黄,一只叫双色球,成为一个“住得很远的人”。
顾湘说:“在小猫那里发生的时间,比我的要快。”每每念及此,她便分外不舍。从前她喜欢出行,后来有了小猫,心里挂念,宁愿在家里与小猫御梦神游。
她对小猫百般溺爱,清晨被小猫叫醒,陪它们在阳台玩耍。
顾湘为她的小猫,以及世间所有小猫,画了很多画,写了很多字。
每只小猫,都有灵魂。它们的国度,充满奇幻与曼妙。
这本书献给你,更献给你的好小猫。
2015年6月30日 已读
K
尽头 豆瓣
8.9 (28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尽头,常在远方,有时候却是现实。
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是试图超越此时此地此身的努力。
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失了什么。
作家唐诺,将萦绕多年的念头付诸笔端,以独有的诗性而思辨的语言,铸成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关于远方,关于写作,更关乎我们身处的现实。
极限的思索让我们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停止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事物在此一实然世界的确实停止之处,我称之为尽头。在这里,一次一次的,最终,总的来说,揭示的是人的种种真实处境。——唐诺
2015年1月21日 已读
绵长但准确。这是一份专业读者所奉献的认真(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成熟(对于唐诺此前的作品而言)且相对完整(不知他以后还能否用此文体写作)的读书笔记。
K 唐诺 地铁 散文
下乡养儿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冯丽丽 新星出版社 2014 - 5
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是很少见的。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我们成年人都不情愿为之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觉得作者夫妇是要毁了这个孩子。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
书中的乔老师给读者的印象最为深刻。有人感慨自己生活中怎么遇不见这样的好人,有人设想假如天天的父母没有遇见乔老师,孩子的状态还能否好转……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乔老师这样的人,甚至每个人都有成为乔老师的可能。天天的父母有幸遇见乔老师,是因为他们有幸没有像许多其他成年人那样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他们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能认真检讨自己,能有不依常规付诸行动的勇气。
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2014年12月4日 已读
只有真实的生活才经得住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
K
马雁散文集 豆瓣
9.3 (19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 编者 秦晓宇 新星出版社 2012 - 4
《马雁散文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散文作品的精选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散文写作的历程和成绩。全书由读书随笔、人生自述、日记三部分构成,涉及对文学、读书、影视、社会、自我、交游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2014年8月23日 已读
日记留着以后再看。太残忍。R.I.P.
K 中国 散文
道士下山 豆瓣
7.0 (59 个评分) 作者: 徐皓峰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 10
民国时期,外敌入侵,军阀混战,乱世中各类江湖人物纷纷登场。一个不堪忍受山中寂寞的小道士何安下偷偷下山,无心之中,他被卷入太极门掌门之争,并与来华偷师的日本忍者对局。后中统特务欲招揽其做间谍,他却利用这个机会帮京剧武生查老板截杀特务头子报夺妻之恨。何安下周旋于中统、纳粹博士、日本人和江湖之间,经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人物和事件,慢慢领悟武术的至理,而他的人生也永远的改变的故事。
2014年6月15日 已读
修仙小说么,你逗我玩儿呢?这哪儿能跟城邦相提并论!
K
遣悲怀 豆瓣
6.8 (25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翌年遗著《蒙马特遗书》整理出版,令世人震颤;身在台北的文友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正如山鲁佐德以故事拦阻死亡,直到一千零一夜……
骆以军是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怀》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书名“遣悲怀”典出纪德怀念亡妻的同名文集,表明作家的书写是一次“事过境迁的哀悼/自悼之举”(王德威)。悼亡的对象,自杀而死的作家邱妙津,曾是骆以军的文友。全书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
这一部小说,作者与死者对话、不断岔开去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讲故事一样,力图使时间停止,延缓死亡的到来。而死亡终究会来,爱与死亡并存,活着就是伤害,而且是一遍一遍重复的伤害。
白鹿原 豆瓣
9.2 (38 个评分) 作者: 陈忠实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9
《白鹿原》是中国近六十年的巅峰之作,十五年经久不衰。本版本为权威未删节版!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从清末民元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飓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在这里,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以至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的画卷。 正如陈忠实在开篇引用巴尔扎克语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2012年10月7日 已读
往返火车上看完的。和魔幻现实主义相比,现实主义真是无趣啊!PS:此书实物太粗糙了,扣分!
K 中国 地铁 小说
实践与反思 豆瓣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10.0 (6 个评分) 作者: (法)皮埃乐.布迪厄 / 华康德 译者: 李猛 / 李康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 1
本书很可能会令那些习惯于标准化的理论产品的“消费者”困惑不解,也会令那些急于寻觅布迪厄著作的一个公式化的简译本——一本“布迪厄基本思想手册”——的读者失望。本书既不是入门指南,也不是一次建构理论的尝试。本书阐明那些支撑布迪厄的科学实践的原则,向读者提供理解布迪厄科学的内在理路和广博体系的钥匙。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勾画出布迪厄有关知识、实践和社会的理论结构及其学术图景的轮廓,向读者提供了理解布迪厄著作的广博体系和内在理路的钥匙;第二部分主要反映芝加哥大学研讨斑的成就;第三部分以巴黎研讨班的讨论为基础,反思社会学的实践。
2012年9月14日 已读
暑假不看完我誓不为人!【开学前顺利搞定!啊,竟然正好是第400本!前半部分看得很痛苦,第二部分第五节开始才逐渐对读者友好起来。华康德,你真是太啰嗦了==
K 布迪厄 李康 社会学
常识与通识 豆瓣
8.7 (46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9 - 1
2012年8月9日 已读
“白忙了”,哈哈哈哈哈!【8月9日:专栏成集有不可克服的缺陷。但阿城写感官真是一绝!“作家中的作家”
K 地铁 散文 阿城
寻找家园(增订版) 豆瓣 谷歌图书
9.4 (35 个评分) 作者: 高尔泰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6
《寻找家园》是一代学人的心灵史,是关于苦难的艺术之书。书中作品沉重如山,灵动如水,是当代散文最美的收获。本书是《寻找家园》是增订新版,是传世经典,值得一看。
《寻找家园》所编为非虚构散文,是广义的散文。广义的散文,不拘记叙、抒情、议论、不限文章、日记、书信,重要的是同大地的关联。这其中,有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有水的柔润,也有干旱及焦渴。
2012年4月19日 已读
在地铁上读完。两次落泪。有感情不难,最难的历经千帆却不煽情,点到即止,见好就收。
K 中国 传记 地铁 散文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12年3月13日 已读
全部都是在地铁上读完的,嗯。第三本毛姆,没有例外的话不会再读了。最后一句:我想看看那些“天才般”的画作。
K 地铁 小说 毛姆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