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流氓的盛宴 豆瓣
作者: 朱大可 新星出版社 2006 - 11
作者继续深入历史。这部学术著作并不企图建构理论体系,却分明有着沉重的思想力度,它甚至修正了关于中国漫长的专制主义社会的静态“超稳定”结构这一流行论断。在作者看来,国家/流氓这一对偶制乃是历史循环其间的结构性巨型框架:中国王朝的历史正是在国家主义/流氓主义、国家社会/流氓社会、极权状态/江湖状态之间振荡与摆动——这种耗散性的摆动获得一个动态稳定的型构,而线性历史(国家)的总体进程中又隐含着大量分叉历史(流氓)的细节——国家主义和流氓主义的互动就此平分了中国历史,并维系了中国王朝的漫长生命。不过,这一思想只能视为本书言说的遥远而艰深的背景,它重点阐释的毕竟还是当代中国话语中的流氓景象。
那么何谓“流氓话语”?按作者的解释,乃是以所谓的“反讽话语”体系对抗国家主义“正谕话语”体系的自我书写,它大量使用酷语(暴力话语)、色语(色情话语)和秽语(污言脏词),以期消解国家话语对意识形态的掌控。这种书写方式倒是可能指向个人自由主义的广阔语境,便于在各种话语领域表达原创力量。作者分析的话语样本涉及当代文学(诗歌、小说)、美术、影视、摇滚乐、建筑、网络文化诸门类,由此制造出一个“五四”迄今的庞杂的流氓话语谱系。
一般而言,国家话语和流氓话语各自言说,泾渭分明。但当赵本山的小品被国家主义美学接受并赢得热烈而又广泛的群众呼声时,这表明流氓话语很可能具有软化僵硬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力量。的确,国家话语和流氓话语并不总是对立的,在某种情况下它们达成和解是可能的。类似的现象,朱大可称之为“流氓国家主义”,亦即流氓主义的“天鹅绒革命”。不过,它无可避免地象征着文化精神标杆的矮化——然而它拥有广阔的市场。正是流氓主义、国家主义和市场主义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当下中国话语的普遍征候。不是吗?我们正在倾听和叙说着诸如此类的话语。显然,当此话语变革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出了问题。
熟悉朱大可写作方式的人不难发现,他善于运用巴洛克式夸饰语言,能够把理性的批评议题生生玩成话语能指的盛宴。相对于国家主义学术的“正谕”面孔,朱大可的批评话语本身就属于他所阐释的流氓主义“学术”的一部分。反讽、解构以及符号学分析,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拿手好戏,他当真是耍惯了罗兰·巴特式的解剖美学经验的锐利手术刀——所谓的“朱体”由此生成,而《流氓的盛宴》是为集“朱体”之大成者。
一直以来,国家主义/流氓主义的对偶阐释框架,已深深嵌入到朱大可的批评话语实践中,它风姿绰约地充任了作者解读中国本土美学经验的基本工具。在他手中,这一解读工具显得如此有效,人们大可称之为“流氓主义”文化批评——在此,它跟朱大可所批评的事物构成了极为有趣的互文关系。
恋爱学:指男针 豆瓣
作者: 老岸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
这是一本帮助男人全方位提高自己的书。将本书融会贯通后,你的自信、魅力、气质、沟通技巧、对女人心理的了解、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等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也许有些人会有点疑惑,这么专业地研究和剖析女人的心理,运用这么多的方法、技巧和套路,这样的情爱是不是不够纯粹美好呢?是不是背离了爱的原意呢?
不是的。
为什么真心喜欢一个女人却得不到她的芳心?
为什么鲜花心甘情愿地插在别的牛粪上,而不是我这堆牛粪上呢?
这样的问题困惑过很多男人。
我们真心喜欢某个女人,渴望了解女人是怎么想的,我们运用一些过来人总结出来的方法、技巧和套路,得到意中人的芳心,给自己和她一个美好的恋情,让意中人过得更幸福,这才是我们这么努力的目的。
我们注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坚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气质等等,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是在为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优秀的男人而努力。
我们的自信就来自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坚持。我一直都相信,我可以拥有最好的一切。你呢?
老岸 写于深圳和美国康州。
资料参考: www.faya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