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跟奥巴马学演讲 豆瓣
作者:
谢尔·利恩
科学出版社
2009
- 1
前言
第一章 成名之作
2004年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2004年7月27日)
有效利用肢体语言和声音
建立沟通基础
直指听众关注的问题:赢得人心
传达愿景:运用拟人等生动性词语引发共鸣
言达意指
一流的说服技巧
将演讲推向高潮:留下深刻的最后印象
赢得信赖。树立信心
第二章 赢得信赖,树立信心
领袖魅力
塑造深刻的第一印象——形象和肢体语言
打造第二印象——语音和语调
创建强有力的开头
彰显高尚的道德境界——建立“不粘锅涂层”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赢得信赖和信任的方法
第三章 打破藩篱
获得超越藩篱的能力
承认不利因素的存在
强调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观
突出共同的历史
彰显共同的经历
使用能产生共鸣的语句:引用经典政治文献
使用能产生共鸣的语句:引用圣经典故
引用其他著名人物的话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打破藩篱的方法
第四章 赢得听众的心
了解你的听众
慎用列举
有效运用细节
让信息更加个人化:多用“我”,分享个人体验
建立一对一联系:“你”和“我”
让信息个性化:建立“我们”联结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赢得听众的心的方法
第五章 传达愿景
引经据典
运用描述性词语,表意直观生动
利用象征手法
利用联想性词语
巧用拟人,抽象事物具体化
细节的详略要恰到好处
塑造动态画面
反向跳跃
讲述小故事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传达愿景的技巧
第六章 言达意指
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巧用修辞问句
借用排比,反复强调
变换语速和语气
巧用口号和叠句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言达意指的技巧
第七章 说服
获得认同
合理安排思想阐述的顺序
设问
自我驳斥
并列、对比和比较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说服的技巧
第八章 化解争议
明确目标:拒绝与谴责
重定对话基调:谦逊而优雅的开场白
更新形象:利用道具
改变对话内容:选择合适的语言
直面错误:勇于承担过失
坚定有力,重申道德信仰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化解争议的技巧
第九章 激励他人采取行动并留下深刻的最后印象
激励听众去创造伟大成就
创造势头良好的感觉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创造高潮
反复使用口号
指引听众采摘“低垂的果实”
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创建强有力的结尾
我们能够从奥巴马身上学到什么——激励他人采取行动并留下
深刻的最后印象的方法
第十章 又一部经典之作
2008年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
更多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英文原文(2004年7月27日)
附录二:“正式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英文原文(2008年8月28日)
附录三:“当选美国总统的演讲”英文原文(2008年11月4日)
第一章 成名之作
2004年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2004年7月27日)
有效利用肢体语言和声音
建立沟通基础
直指听众关注的问题:赢得人心
传达愿景:运用拟人等生动性词语引发共鸣
言达意指
一流的说服技巧
将演讲推向高潮:留下深刻的最后印象
赢得信赖。树立信心
第二章 赢得信赖,树立信心
领袖魅力
塑造深刻的第一印象——形象和肢体语言
打造第二印象——语音和语调
创建强有力的开头
彰显高尚的道德境界——建立“不粘锅涂层”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赢得信赖和信任的方法
第三章 打破藩篱
获得超越藩篱的能力
承认不利因素的存在
强调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观
突出共同的历史
彰显共同的经历
使用能产生共鸣的语句:引用经典政治文献
使用能产生共鸣的语句:引用圣经典故
引用其他著名人物的话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打破藩篱的方法
第四章 赢得听众的心
了解你的听众
慎用列举
有效运用细节
让信息更加个人化:多用“我”,分享个人体验
建立一对一联系:“你”和“我”
让信息个性化:建立“我们”联结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赢得听众的心的方法
第五章 传达愿景
引经据典
运用描述性词语,表意直观生动
利用象征手法
利用联想性词语
巧用拟人,抽象事物具体化
细节的详略要恰到好处
塑造动态画面
反向跳跃
讲述小故事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传达愿景的技巧
第六章 言达意指
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巧用修辞问句
借用排比,反复强调
变换语速和语气
巧用口号和叠句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言达意指的技巧
第七章 说服
获得认同
合理安排思想阐述的顺序
设问
自我驳斥
并列、对比和比较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说服的技巧
第八章 化解争议
明确目标:拒绝与谴责
重定对话基调:谦逊而优雅的开场白
更新形象:利用道具
改变对话内容:选择合适的语言
直面错误:勇于承担过失
坚定有力,重申道德信仰
从奥巴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化解争议的技巧
第九章 激励他人采取行动并留下深刻的最后印象
激励听众去创造伟大成就
创造势头良好的感觉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创造高潮
反复使用口号
指引听众采摘“低垂的果实”
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创建强有力的结尾
我们能够从奥巴马身上学到什么——激励他人采取行动并留下
深刻的最后印象的方法
第十章 又一部经典之作
2008年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
更多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英文原文(2004年7月27日)
附录二:“正式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英文原文(2008年8月28日)
附录三:“当选美国总统的演讲”英文原文(2008年11月4日)
修炼 豆瓣
作者:
谢耘
东方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记述了一个工科博士毕业之后的十年职业生涯。这十年间,作者谢耘从初入职场到跻身名企高层,经历了从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角色变化,从基层管理者向高层管理者的职位升迁。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一位优秀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经历,既是一部鲜活立体的管理教科书,又是一部让一般读者相见恨晚的职场胜经。
作者在职业经历中的种种典型遭遇和思考,而不是作者本人,是本书的主角。其中包括个人的职业化、在混战中学习的项目管理要诀、学习放权和团队建设时的成败,直至在职业心态上挣扎、疑惑和坚持,以及对管理本质和管理问题的深刻反思。他的经历有广泛的普遍性,每个经理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似曾相识的自己,并引发内小;他的工作方法和体悟来自实践第一线,给读者带来的是强烈的共鸣和巨大的启发;他的反思是独到的,甚或是尖锐和不顺耳的,但是他独立和严肃的思考让本书有了更大的价值。
谢耘写作此书本不为出版,很多内容在成书之前以各种方式早已在民间流传。他的表述平易朴素、发人深省、且坦率得惊人。阅读网上连载的诸多读者,尤其是企业中低层管理者和IT界人士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的感动通过各种方式反馈回来。
也许一个只有具备了面对自己的勇气,才有持续卓越的动力。从一个经理人原生态的成长中,我们获得也许比僵硬的教材多得多。
作者在职业经历中的种种典型遭遇和思考,而不是作者本人,是本书的主角。其中包括个人的职业化、在混战中学习的项目管理要诀、学习放权和团队建设时的成败,直至在职业心态上挣扎、疑惑和坚持,以及对管理本质和管理问题的深刻反思。他的经历有广泛的普遍性,每个经理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似曾相识的自己,并引发内小;他的工作方法和体悟来自实践第一线,给读者带来的是强烈的共鸣和巨大的启发;他的反思是独到的,甚或是尖锐和不顺耳的,但是他独立和严肃的思考让本书有了更大的价值。
谢耘写作此书本不为出版,很多内容在成书之前以各种方式早已在民间流传。他的表述平易朴素、发人深省、且坦率得惊人。阅读网上连载的诸多读者,尤其是企业中低层管理者和IT界人士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的感动通过各种方式反馈回来。
也许一个只有具备了面对自己的勇气,才有持续卓越的动力。从一个经理人原生态的成长中,我们获得也许比僵硬的教材多得多。
活学活用博弈论 豆瓣
作者:
詹姆斯·米勤
译者:
李绍荣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 1
我们常常被博弈论著作中大量的数学模型吓倒。其实,博弈论不是学者们用来唬人的把戏,而是一种一般性的分析方法。读过本书之后,相信你再也不会认为博弈论是一门远离自已生活的玄学,而会把它当成分析和描述自已身边事情的有效方法。
本书用每个人都市能理解的语言详细、准确且全而地讲解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各种应用。对于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曼和林的理论,本书也有详细的介绍。例如,对谢林在分析社会冲突时得出的一些有用的策略——加薪威胁、交出控制权以及切断联系等,本书用简明的语言进行了讲解,而对于奥曼的重复博弈,本书则是用通俗的例子加以说明。
本书用每个人都市能理解的语言详细、准确且全而地讲解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各种应用。对于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曼和林的理论,本书也有详细的介绍。例如,对谢林在分析社会冲突时得出的一些有用的策略——加薪威胁、交出控制权以及切断联系等,本书用简明的语言进行了讲解,而对于奥曼的重复博弈,本书则是用通俗的例子加以说明。
一眼就把人看透 豆瓣
作者:
万钟,李广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5
- 8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任何一位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信抑,生活习惯,脾气秉性,生活阅历的不同,再加上其行为和心态还会受感情与理智的影响,所以,每个人所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言谈举止和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另外,现实生活当中还有些人故意将自己真实的一面遮掩起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雾里看花,分不表东南西北。这就使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变得不再简单而轻松,也给我们看人识人带来了不小困难。
本书从外貌特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社交场合七个方面对看人识人做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涉及人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条理清晰,它既是一本实用型工具书,又是一本趣味性休闲读物,目的在于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与技巧。
本书从外貌特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社交场合七个方面对看人识人做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涉及人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条理清晰,它既是一本实用型工具书,又是一本趣味性休闲读物,目的在于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