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 豆瓣
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
作者:
[英] 托马斯·卡莱尔
译者:
周祖达
商务印书馆
2010
- 10
《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内容简介:托马斯·卡莱尔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一位巨擘。在我国理论著作中,他是被批判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代表人物。在那百家齐暗,百花凋零的年代里,人们对他采取批判的态度,翻译出版他的著作不多。人们对他的生平与思想知之甚微,对其错误思想的批判也就不能深刻。为此,下面对卡莱尔的生平事迹,略作介绍与说明。
剑桥插图德国史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马丁·基钦 Martin Kitchen
译者:
赵辉
/
徐芳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 5
德国历史中包含了种种极端化的矛盾:一个孕育了路德、古滕贝格、巴赫、歌德等科学和文化巨人的国度,为什么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特质如此困惑和忧虑?这样一个拥有高度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民族,怎么会委身于纳粹党人统治下,对欧洲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一个曾委身于纳粹主义的国度,如今怎么会变成欧洲迈向后民族主义之路的主发动机?著名德国史专家马丁·基钦在本书中运用富于洞察力的笔触,深入而透彻地探讨了德意志历史的复杂性,为解读上述难题开启了一扇门户。正是从历史的高度,作者揭示了一个民主而繁荣的德国,对于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影响。 《剑桥插图德国史》是一部格局恢宏、旁征博引的著作,几乎每一页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其中包括多幅首次与读者见面的珍贵照片。对于重要的人物、地点、事件和问题辟出专页矛以介绍。本书在德国史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构建后民族主义时代的欧洲发挥一定的作用。 充盈于这一恢弘卷帙中的精彩著述定能引起从年轻不家务事到专家学者对德国跌宕起伏的历史的关注。基钦为藏书者奉献了一部从深度到广度都堪称一流的学术精品。——美国最具权威性的书评杂志《书单》 马丁·基钦提供的鞭辟入里的概观都插入大量的照片和图片加以说明,这是剑桥插图世纪历史系列丛书又一可喜成果。——多伦多《环球邮报》
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樱雪丸
凤凰出版社
2010
- 10
《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简介:1853年6月“黑船来航”,美国四艘蒸汽军舰来到日本江户,打破了日本千百年来的闭关锁国政策,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德川幕府宣布开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时,日本的“尊攘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到1867年,幕府还政于天皇,维新派宣布“王政复古”,经过废藩置县、西南战争、实施内阁制、确立立宪制,把日本带上了富国强兵之路,随后,日本开始了疯狂扩张,发动了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本书从“黑船来航”写到日俄战争共60年的历史,全景呈现了“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第二部《维新之岚》,内容是承接《幕末血风》,前半段主要是写戊辰战争,新政府军北上,进而统治全国;后半段写明治天皇登基,从而开始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主要的是兵制改革(废除武士制度)和废藩置县(废除土地分封制度)。改革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因为日本实行千百年来的制度遭到了根本性的颠覆,甚至暴发了西南战争。也因为改革导致大批的武士失业,政府为了转嫁国内的矛盾,发动对外战争,这也就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的源头。
旧制度与大革命 豆瓣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9.2 (7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冯棠
商务印书馆
1992
- 8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
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宫廷文化 豆瓣
作者:
(德)约阿希姆·布姆克
译者:
何珊
/
刘华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6
特别应该说明的是,本书书名的“宫廷”一词,不能按照中文的字义来狭隘地理解,而完全贴切的汉译几乎是不可能的。“宫廷”在这里大体上是指上流社会及其文化氛围,并不仅仅指皇宫和王宫。布姆克基本上是将其作为一个文学和社会文化史的概念来使用的。在第一章结尾处,他花费了好几页的篇幅来界定它。读者以应在阅读全书之前先浏览这一部分,从而对全书的立意有一个把握。当然,如前所述,本书的范围也不局限于文学作品以及其中的爱情和婚姻,大量的内容是描述和介绍与贵族衣食起居、军事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也详细描述了贵族青年的培养、法国文化和大学教育对德国的影响,以及宫廷文学和艺术作品的赞助人制度。这在别的历史著作里是难得见到的。
说布姆克的这本书像一幅幅马赛克壁画,并不全是赞扬他,也有指出该书缺点的意思。全书的整体结构还是比较松散的。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如果希望对中世纪宫廷社会有高度提炼的概括性认识,恐怕会有些许失望。在书的结尾,我们甚至都见不到一个总结性的章节。也因为如此,我个人反倒更欣赏作者了。德国传统的史学以及20世纪流行西方的年鉴学派都不排除在精细研究的同时注重宏大叙事,深受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潮的左右。布姆克试图避免这样的研究范式。所以,他娓娓道来的讲故事方法,虽然略嫌琐碎,却自有他的魅力,像微雨飘落聚成的一池碧绿,不问源头,不问去处,憧憧映照着一个个骑士和贵妇人的身影。他不和他的读者讲大道理。
说布姆克的这本书像一幅幅马赛克壁画,并不全是赞扬他,也有指出该书缺点的意思。全书的整体结构还是比较松散的。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如果希望对中世纪宫廷社会有高度提炼的概括性认识,恐怕会有些许失望。在书的结尾,我们甚至都见不到一个总结性的章节。也因为如此,我个人反倒更欣赏作者了。德国传统的史学以及20世纪流行西方的年鉴学派都不排除在精细研究的同时注重宏大叙事,深受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潮的左右。布姆克试图避免这样的研究范式。所以,他娓娓道来的讲故事方法,虽然略嫌琐碎,却自有他的魅力,像微雨飘落聚成的一池碧绿,不问源头,不问去处,憧憧映照着一个个骑士和贵妇人的身影。他不和他的读者讲大道理。
死亡文化史 豆瓣
La mort et l'Occident. De 1300 à nos jours
作者:
米歇尔・沃维尔
/
蔡锦涛
…
译者:
高凌瀚
/
蔡锦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5
死令人畏惧,而死的历史却扣人心弦。对死亡和对死亡史的研究必然在新的思想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沃维尔引领我们从死亡出发;回顾自 1300年以来西方死亡历史的发展;探究面临死亡的集体态度的变化,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走向死亡这一途程上的各种反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死亡体制去判断或评价一个社会。自1983年出版以来。本书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综合性研究著作,它集人口学、医学、宗教学、社会学、艺术文学研究之大成。在丰富资料的佐证下,作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西方死亡史图景:从中世纪黑死病肆虐开始.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经过了巴罗克式的大规模仪式的死,自然哲学的”明智”的死。复古派的”英雄”式的死,立遗嘱的“市民阶层“的死,最后进入现代的对死的禁忌。在本书的最新版本(2000年版)中,作者新写的序言又总结了近20年研究的新成果。
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 豆瓣
Les châteaux de la Loire: Au temps de la Renaissance
作者:
[法] 伊旺·克卢拉
译者:
肖红
2007
- 8
在卢瓦尔河谷的城堡中,法国王室曾经辉煌一时。在其极尽奢华、风光无限的排场后面,充斥着诸多有关国王、王后和宠臣等鲜为人知的故事,涉及当时法国的政治、军事、建筑、文学、艺术、习俗、礼仪、饮食、服饰等多个领域,真实详细地再现了15世纪法国君王流亡时居住在卢瓦尔河谷城堡的生活。
第一部分 王室豪华享乐的传统
第一章 群主优裕的流亡生活:曼恩城堡——希农城堡——洛什城堡
第二章 都兰国王——路易十一
第三章 国王青年时代在昂布瓦兹度过的幸福时光
第四章 布卢瓦城堡以及成年的君王
第二部分 文艺复兴的夏天
第一章 王宫的繁荣冒盛
第二章 皮埃尔的理想
第三章 迪亚娜的花园
第四章 上流社会
第五章 宫廷里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 暮色之光
第一章 昂布瓦兹城堡的喧闹,舍农索城堡的胜利
第二章 伟大的荒谬
第三章 巴罗克时代
第四章 国王与国民的辩论
第五章 布卢瓦城堡的悲剧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王室豪华享乐的传统
第一章 群主优裕的流亡生活:曼恩城堡——希农城堡——洛什城堡
第二章 都兰国王——路易十一
第三章 国王青年时代在昂布瓦兹度过的幸福时光
第四章 布卢瓦城堡以及成年的君王
第二部分 文艺复兴的夏天
第一章 王宫的繁荣冒盛
第二章 皮埃尔的理想
第三章 迪亚娜的花园
第四章 上流社会
第五章 宫廷里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 暮色之光
第一章 昂布瓦兹城堡的喧闹,舍农索城堡的胜利
第二章 伟大的荒谬
第三章 巴罗克时代
第四章 国王与国民的辩论
第五章 布卢瓦城堡的悲剧
参考文献
美国国家安全与冷战战略 豆瓣
作者:
于群
2006
- 5
本论文集收入5个单元15篇文章,从军事、政治、经济、心理宣传等各个角度探讨了美国冷战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的深层关系,从而延展了美国国家安全研究的范畴与向度,有助于冷战史研究的丰富与完善。
研究单元一,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二,军事战略部署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三,经济冷战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四,冷战心理宣传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五,地区安全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国家安全,军事战略部署与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冷战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地区安全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等,适合国际政治研究者参考使用。
研究单元一,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二,军事战略部署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三,经济冷战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四,冷战心理宣传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单元五,地区安全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国家安全,军事战略部署与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冷战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地区安全战略与美国国家安全等,适合国际政治研究者参考使用。
冷战(1945—1991) 豆瓣
作者:
[英] 约翰·W. 梅森
译者:
余家驹
2003
- 7
"冷战"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是特定时期的历史术语,本书就是以这个名字来展开讲述美苏之间的关系,取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的视野分析了"冷战"的全景,为读者提供了世界史的详尽知识材料,启发了读者的思维以及从历史知识中吸取精华。
遏制战略 豆瓣
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ostwa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作者:
[美]约翰·加迪斯
译者:
时殷弘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 5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加迪斯是近20多年来最重要的美国外交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史家乃至战略思想家。他精微和富有创见地贯彻了他与战略史同行保罗·肯尼迪的一项共同见识,即只有历史研究才产生为什么是大战略,大战略如何运用以及战略家在具体的环境中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正确理解。1982年,他出版本书,成功地揭示和展现了多项在他看来超越时间和环境的战略逻辑和战略思维方式。本书无愧是一部具有经典水平的战略史杰作,并且做出了重要的大战略理论建树,一出版即成为名著。
本书连贯和统一地考察了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末年到吉米·卡特为止十届美国政府的对苏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发现和解释了其内在演变脉络,揭示了其中的战略机理,同时从大战略角度评价其理念、纲领、实施和成败得失。由于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档案文件解密和公布制度,关于这个主题可供使用的档案史实异常丰富和详密,从而使他能够比考察其他主题的战略史同行做得更加精细准确。他将充分利用大量原始史料的微观研究与恢宏潇洒的宏观思考结合起来,同时凭借卓越的机理洞察力和概念塑造才华,精彩地揭示了寓于遏制战略史中的许多精微复杂的战略机理。在这方面,他超过了任何其他著名的大战略阐释者。
本书连贯和统一地考察了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末年到吉米·卡特为止十届美国政府的对苏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发现和解释了其内在演变脉络,揭示了其中的战略机理,同时从大战略角度评价其理念、纲领、实施和成败得失。由于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档案文件解密和公布制度,关于这个主题可供使用的档案史实异常丰富和详密,从而使他能够比考察其他主题的战略史同行做得更加精细准确。他将充分利用大量原始史料的微观研究与恢宏潇洒的宏观思考结合起来,同时凭借卓越的机理洞察力和概念塑造才华,精彩地揭示了寓于遏制战略史中的许多精微复杂的战略机理。在这方面,他超过了任何其他著名的大战略阐释者。
武林旧事 豆瓣
作者:
[宋] 周密
/
钱之江 校注
2011
《武林旧事》翔实记录了南宋临安城的四时风俗,上至皇家仪轨,下至百姓生活无所不包。卷一卷二详细记载了皇家各个重要的朝会典礼。卷三介绍行都四时风俗。卷四详细罗列了行都宫殿和教坊乐部。卷五介绍杭州风景古迹。卷六介绍行都饮食娱乐和各色伎艺人。卷七记录高宗退位后的优游生活。卷八介绍皇帝驾幸太学、接待敌国使臣和皇后册封、皇子诞育等皇族日常生活礼仪。卷九记录宋高宗驾幸功臣张俊的礼仪节次。卷十记录官本杂剧段数和张镃的四时游赏。短短一册十卷的笔记,几乎每一章节都是研究南宋一朝最可宝贵的资料。尤其是“诸色伎艺人”和“宫本杂剧段数”二节所记录的民间艺术种类、艺人姓名和杂剧剧目,是研究南宋文学艺术和戏剧史最重要的资料。
本书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德祐二年(1276)元兵入临安,恭帝北狩。次年,杨琏真迦任江南释教都总统,主持盗掘绍兴宋六陵。又过两年,即祥兴二年(至元十六年,1279),陆秀夫负幼帝赵昺跳海殉国,南宋王朝最后一线复国的希望就此破灭。这便是周密在序言里说的“物换星移,忧患飘零”,而“感慨系之”。事实上,写下这部记录南宋承平繁华的《武林旧事》,本身就是对宋王朝最深切的悼念。
《武林旧事》的版本系统较为复杂,本书以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宋廷佐六卷本(简称“宋刻”)和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后武林旧事》(简称“陈刻”),也参考了《说郛》本和《永乐大典》本。除点校之外,为了使本书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笔者也对全书作了一些笺注,囿于本人学术水平和文献不足征之故,仍然有大量值得考究的地方只能暂付阙如,以俟后之博雅君子。
本书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德祐二年(1276)元兵入临安,恭帝北狩。次年,杨琏真迦任江南释教都总统,主持盗掘绍兴宋六陵。又过两年,即祥兴二年(至元十六年,1279),陆秀夫负幼帝赵昺跳海殉国,南宋王朝最后一线复国的希望就此破灭。这便是周密在序言里说的“物换星移,忧患飘零”,而“感慨系之”。事实上,写下这部记录南宋承平繁华的《武林旧事》,本身就是对宋王朝最深切的悼念。
《武林旧事》的版本系统较为复杂,本书以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宋廷佐六卷本(简称“宋刻”)和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后武林旧事》(简称“陈刻”),也参考了《说郛》本和《永乐大典》本。除点校之外,为了使本书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笔者也对全书作了一些笺注,囿于本人学术水平和文献不足征之故,仍然有大量值得考究的地方只能暂付阙如,以俟后之博雅君子。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豆瓣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 300-1300
作者:
汤普逊
译者:
耿淡如
商务印书馆
1961
- 9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上)作者汤普逊,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