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铁娘子:坚固柔情 (2011) 豆瓣 TMDB
The Iron Lady
7.2 (295 个评分) 导演: 菲利达·劳埃德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 吉姆·布劳德本特
其它标题: The Iron Lady / 铁娘子
耄耋之年的撒切尔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罹患老年痴呆症,时常在幻觉和回忆中切换。她感觉深爱的丈夫一直在身边陪伴,其实后者早已亡故。她作为杂货店的女儿,因为出身贫寒,时常饱受世人的白眼。然而,在聆听了保守党的演讲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虽然在一次议员选举中落败,但是她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与他相伴,坚定了自己从政的人生道路。从此,她逐渐走到了保守党魁的位置。终于,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胜,而她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组建了自己的内阁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她力主的自由市场政策也饱受非议,但是她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忍耐力,战胜了左辅右弼众叛亲离的局面,凭一己之力拯救了英国经济,捍卫了领土主权,被世人称作铁娘子……
华盛顿邮报 (2017) 豆瓣 IMDb TMDB
The Post
8.1 (706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汤姆·汉克斯
其它标题: The Post / 战云密报(港)
关于“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Pentagon Papers)的新片《The Post》,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聚到了一起。斯皮尔伯格将作为导演与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汉克斯与梅姨。
这部吸引好莱坞三巨头首次合作的电影将在银幕上重现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1971年,一名国防部官员将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而在文件公开之前,美国国防部曾试图阻挠文件的曝光并以失败告终。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随后爆发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
《The Post》的主人公为“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本·布拉德利与出版人凯·格拉汉姆。汉克斯将饰演布拉德利,这个角色曾在讲述水门事件的经典影片《总统班底》中出现过,而格拉汉姆则由梅姨出演。斯皮尔伯格的安培林娱乐与20世纪福斯将共同负责融资制作。
影片是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的第五次银幕合作,斯导现在正忙于《玩家一号》的后期制作,《The Post》何时开始制作还是未知数。
第一夫人 (2016) 豆瓣 Min reol TMDB
Jackie
6.4 (177 个评分) 导演: 帕布罗·拉雷恩 演员: 娜塔莉·波特曼 / 彼得·萨斯加德
其它标题: 재키 / ジャッキー/ファーストレディ 最後の使命
讲述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的前四天时间里,发生在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身上的故事。
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 豆瓣
作者: 江勇振 聯經出版社 2011 - 1
胡適這位超級名人,是近代史上的閃耀巨星
無數的人想要窺探他
也有無數的人誤解他
《璞玉成璧》
是《舍我其誰:胡適》這套傳記五部中的第一部
從胡適1891年出生,細數到1917年他學成歸國
本套書是胡適研究者的寶書
保存了幾乎所有的日記、回憶和信件
胡適是中國近代史上著述最多、範圍最廣,自傳、傳記資料收藏最豐的一個名人;同時,他也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最被人顧盼、窺伺、又最被人所誤解的一個名人。他最對外公開,可是又最嚴守他個人的隱私。他所蒐集、保存下來的大量的日記、回憶、以及來往信件,其實等於是已經是由他篩選過後的自傳檔案,是他已經替未來要幫他立傳的人所先打好了的一個模本。
面對胡適的這個傳記模本,研究者必須要能取其所用,而不為其所制;要能不落入那「浮士德式的交易」的窠臼;要能不為了換取些許資料,卻賠去了自己的靈魂。換句話說,研究者必須要能入胡適的寶山,得其寶,而且能全身而出,不被寶山主人收編為其推銷員。
絕響 豆瓣
作者: 鄧麗君文教基金會 / 姜捷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3 - 1
恩師 左宏元
好友 林青霞、張菲
前華視總經理 張家驤
鄧麗君三哥 鄧長富 鄭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是我看過寫得最好的一本鄧麗君傳記!藉由這本書,能更深入了解鄧麗君的成長以及她的內心世界!──左宏元
她突然的離去,我悵然若失,總覺得我們的友誼不該就這樣結束了。這些年她經常在我夢裡出現,夢裡的她和現實的她一樣──謎一樣的女人。奇妙的是,在夢裡,世人都以為她去了天國,唯獨我知道她還在人間。──林青霞
任何人跟鄧麗君聊天、相處,都會很快對她燃起仰慕、崇拜和敬愛之心,這是她令人難忘的特質,甚至很多人在她離開人間以後,仍然成為她的歌迷。她的奮鬥過程也給我們藝界兒女樹立了一個典範,我們永遠想念她!──張菲
她的驟逝,讓這美妙歌聲從此成為絕唱!──張家驤
看著那些眾說紛紜、捕風捉影的事,我就想,未來一定要出一本家妹的傳記,忠實敘述她的一生,給喜愛她的歌迷和關心她的朋友們一個交代,也讓從不辯解的妹妹有個說明。──鄧長富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紀念鄧麗君60歲冥誕,唯一鄧家人口述傳記問世!
踏遍8國、耗時10餘年、訪問超過200人,
完整記錄巨星臺上的輝煌、臺下的生命足跡!
國寶級巨星、永遠的軍中情人、十億個掌聲──
是世人對她的尊崇。
屢次創造白金唱片佳績、演唱會萬人空巷、後輩爭相效仿──
這一切燦爛都來自於臺下的努力。
鮮少曝光的私生活、不為人知的童年回憶──
形繪出一代歌后的真實面目。
1995年5月8日,她的驟逝,留給世人無限唏噓的驚嘆號。
2013年1月29日,在鄧麗君冥誕60週年之際,
「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正式出版官方版傳記,
為她璀璨的一生留下深刻註記。
本書訪問200餘位鄧麗君生命中的至親好友、同事、歌迷,
並走訪臺灣、中國大陸、日本、泰國、星、馬、美國、法國尋找她的生命足跡,
耗費十餘年,終於一點一滴,完整譜出鄧麗君傳奇的一生。
宋淇傳奇 豆瓣
作者: 宋以朗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 10
這本書是以作者父親宋淇為中心的,從祖父宋春舫說起,內容大都關於父親和他的朋友錢鍾書、傅雷、吳興華、張愛玲。書中首先是作者自己的回憶,包括父親和親戚告訴他的家庭往事。就像很多口述史一樣,作者說覆述的故事,少不免會真假夾雜。第二個資料來源是已經刊行的文獻,例如父親在〈毛姆與我的父親〉中寫作者祖父宋春舫,在〈私語張愛玲〉中提及他和張愛玲的友誼等。這類資料的問題是,儘管在個別事件或人物上提供了很多具體細節,但涵蓋的範圍太狹太片面,難以串連成為一篇完整的傳記。第三種資料則來自未刊的手稿和書信。作者父親跟好幾位名作家如錢鍾書丶傅雷丶吳興華丶張愛玲等都是好友,通信數以百計。這批手稿不但反映了彼此的友誼,也展露了各人的思想性情。以張愛玲為例,她的信便有大量珍貴資料,可以令我們對她的文學作品有嶄新理解。
巨流河 豆瓣 Goodreads
8.2 (168 个评分) 作者: 齐邦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昨天的雲: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1 豆瓣
作者: 王鼎鈞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8 - 4
這是部回憶錄,也是一部近代史詩。一段接一段的故事,有如精采有趣的章回小說。從民國初年到一九七八年,歷經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的烽火年代,在台灣見證了台灣文學、報業、廣播、電視的發展,以及白色恐怖。
《昨天的雲》是當代散文名家王鼎鈞以素雅的文字,拈起悠遠的童年記憶。蘭陵王氏望族宅門內的遺人遺事,鄉里名人的流風軼聞;因戰爭失學與逃亡,以及因此意外獲致的文學啟蒙,乃至投身游擊抗戰的經歷。在家國興衰顛沛的歷史中,纏繞著王鼎鈞個人成長的苦悶,也由此種下他往後數十載流離天涯的開端。
日正當中 豆瓣
作者: 江勇振 聯經出版社 2013 - 11
胡適是近代史上的閃耀巨星
胡適保存的日記和信件,讓研究他的人如入寶山
《舍我其誰:胡適》系列的第一部是《璞玉成璧 1891-1917》
《日正當中 1917-1927》是第二部
從胡適1917年,到1927年
可說是胡適如日中天的黃金十年
當前胡適研究最大的一個盲點,就是迷信只有在新資料出現的情況之下,才可能會有胡適研究的新典範出現。江勇振認為,要突破當前胡適研究的瓶頸、要開創出新的典範,新的觀點才是法門。
日正當中 1917-1927從胡適進北大開始,到進入杜威和赫胥黎的思想世界,如何過關斬將,爭文化霸權,到胡適的及時行樂觀等等,都有極為細膩的觀察與描述。
Alan Turing: The Enigma 豆瓣
作者: Andrew Hodg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 11
It is only a slight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e British mathematician Alan Turing (1912-1954) saved the Allies from the Nazis, invented the computer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nticipated gay liberation by decades--all before his suicide at age forty-one. This New York Times-bestselling biography of the founder of computer science, with a new preface by the author that addresses Turing's royal pardon in 2013, is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an extraordinary mind and life.
Capturing both the inner and outer drama of Turing's life, Andrew Hodges tells how Turing's revolutionary idea of 1936--the concept of a universal machine--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 computer and how Turing brought the idea to practical realization in 1945 with his electronic design. The book also tells how this work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uring's leading role in breaking the German Enigma ciphers during World War II, a scientific triumph that was critical to Allied victory in the Atlantic. At the same time, this is the tragic account of a man who, despite his wartime service, was eventually arrested, stripped of his security clearance, and forced to undergo a humiliating treatment program--all for trying to live honestly in a society that defined homosexuality as a crime.
The inspiration for a major motion picture starring Benedict Cumberbatch and Keira Knightley, Alan Turing: The Enigma is a gripping story of mathematics, computers, cryptography, and homosexual persecution.
岩波茂雄传 豆瓣
作者: (日)安倍能成 译者: 杨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1
《岩波茂雄传》写到,岩波茂雄不仅是岩波书店的创始人,也是奠定近代日本出版业基础的出版人之一。岩波茂雄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至今仍经久不衰的夏目漱石的诸多作品,以个人全集这一划时代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并以此为开端,不知疲倦地出版了哲学丛书、数学丛书等学术书籍,奠定了创业时期的基础。而且,在他的出版事业中,还有两件值得大书特书的革新创造,那就是秉持“知识属于大众”这一强烈信念,精选古今东西的古典,轻便、廉价的“文库”形式;以及旨在响应现代的课题和要求、同样轻便的“新书”形式,并以这两种形式将众多的书籍送到日本民众的手中。时至今日,在日本的出版界,这两种书籍形式仍为很多出版社所采用。
《岩波茂雄传》是岩波茂雄的传记,同时,也可将其视为一部日本近代出版史,从中可以看到近代日本的出版产业是如何兴起、如何奠定基础、如何发展的。
《岩波茂雄传》主要讲述了,一九一三年,一家不起眼的旧书店在东京的书店街──神保町开业,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一百年后的今天,她会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肩负起从哲学、科学、文学多角度为日本人传播文化和知识的重任。那小小的旧书店,就是今天的「岩波书店」。
岩波茂雄从故乡长野来到东京求学,后来创立岩波书店,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以出版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著作为起步点崭露头角,又创立「文库」和「新书」形式的丛书,为业界争相仿效,至今仍是日本最为广泛使用的书籍模式之一。他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即使在军国主义盛行的战争年代,仍然不讳军部的强权和压迫,坚持立场,强烈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为帮助中国朋友尽心尽力,更希望藉着向中国的大学赠书,连系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
《岩波茂雄传》作者安倍能成是岩波「最无顾忌的友人」,以温厚的理解与毫无顾忌的批判眼光撰写此书,不仅讲述了岩波茂雄的出版事业,还毫不保留地谈及他以往鲜为人知的私生活,使我们得以领略一代出版家的气概与赤诚。
吉卜力的风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铃木敏夫 译者: 黄文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龙猫》和《萤火虫之墓》上映时完全没有观众去看?
《魔女宅急便》曾被人说 “这是宫崎峻最后一部作品了吧” ?
《百变狸猫》如何战胜《狮子王》取得票房新高?
为了向《猫的报恩》挑战,才创造了《哈尔的移动城堡》?
《红猪》原本只是宫崎骏用来纾解心情的15分钟视频?
《悬崖上 的金鱼公主》是因吉卜力的生育高峰而诞生的作品?
两位大师谢幕作《起风了》及《辉夜姬物语》的制作秘话……
《吉卜力的风》是吉卜力工作室的负责人、宫崎骏&高畑勋两位天才的制片人铃木敏夫,接受日本著名音乐人涉谷阳一的采访录实录, 完整收入历时2天、整整10小时的采访,从 《风之谷》 到 《起风了》,为您讲述吉卜力的30年,呈现最完整的吉卜力历史。《吉卜力的风》可谓了解宫崎骏、了解日本动画大师、了解日本动画制作业的最真实的书。
【编辑推荐】
1、世界一流动画导演、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宫崎骏以及高畑勋的幕后制作故事。
2、囊括了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位导演30年内所有作品的花絮故事,其中有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
3、作者铃木敏夫是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位导演的制片人,也是两位导演的工作室——吉卜力的董事长兼制片人,参与了所有作品的制作与宣传。在宫崎骏所有作品不授权给中国大陆的情况下,由铃木敏夫来谈吉卜力是最合适不过的
Churchill 豆瓣
作者: Andrew Roberts Allen Lane 2018 - 10
In this landmark biography of Winston Churchill based on extensive new material, the true genius of the man, statesman and leader can finally be fully seen and understood--by the bestselling, award-winning author of Napoleon and The Storm of War
When we seek an example of great leaders with unalloyed courage, the person who comes to mind is Winston Churchill: the iconic, visionary war leader immune from the consensus of the day, who stood firmly for his beliefs when everyone doubted him. But how did young Winston become Churchill? What gave him the strength to take on the superior force of Nazi Germany when bombs rained on London and so many others had caved? In Churchill, Andrew Roberts gives readers the full and definitive Winston Churchill, from birth to lasting legacy, as personally revealing as it is compulsively readable.
Roberts gained exclusive access to extensive new material: transcripts of War Cabinet meetings, diaries, letters and unpublished memoirs from Churchill's contemporaries. The Royal Family permitted Roberts--in a first for a Churchill biographer--to read the detailed notes taken by King George VI in his diary after his weekly meetings with Churchill during World War II. This treasure trove of access allows Roberts to understand the man in revelatory new ways, and to identify the hidden forces fueling Churchill's legendary drive.
We think of Churchill as a hero who saved civilization from the evils of Nazism and warned of the grave crimes of Soviet communism, but Roberts's masterwork reveals that he has as much to teach us about the challenges leaders face today--and the fundamental values of courage, tenacity, leadership and moral conv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