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不能没有你 (2009) 豆瓣
8.0 (95 个评分) 导演: 戴立忍 演员: 陈文彬 / 赵祐萱
其它标题: No Puedo Vivir Sin Ti / Cannot Live Without You
台北市中心,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李武雄(陈文斌 饰)怀抱着不满10岁的女童(赵祐萱),准备跳天桥自杀,这引起了警方和媒体的围追堵截。在电视机前,很多民众关注着事态的发展。面对警方,武雄口中疾呼“社会不公”,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原来,武雄与前女友同居时育有一女,即他怀抱中的女童,孩子名叫妹仔。后来,前女友改嫁,音讯全无。武雄独立抚养女童,两人相依为命,生活悲惨。为了讨生活,武雄从事了多项高危工作,潜水排污就是其中之一。妹仔到了适学年龄,但是依照法律,法定监护人——即生母和继父才有资格办理手续。武雄虽为生父,却因无法律依据,无法行使监护人的权利,为了妹仔可以如愿入学,武雄踏上了一条艰辛的维权之路……
本片取材于2003年一则社会新闻,获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年度台湾杰出电影4项大奖。
听说 (2009) 豆瓣 TMDB
聽說
7.7 (593 个评分) 导演: 郑芬芬 演员: 彭于晏 / 陈意涵
其它标题: 聽說 / Hear Me
阳光男孩黄天阔(彭于晏 饰)的父母经营着一家便当店,某天,他在为听障游泳队送便当时邂逅了清纯美丽的姐妹花——小朋(陈妍希 饰)和秧秧(陈意涵 饰)。姐妹俩的父亲是一名传教士,常年在非洲工作。为了保障姐姐顺利参加听障奥运会,秧秧担负起赚取家用的重任。她每日来去匆匆,辛苦打着几份工。本身即掌握手语的天阔自然而然融入了姐妹俩的生活当中,为了接近心仪的秧秧,他时常在体育馆门口做生意,还费尽心思为秧秧制作爱心便当。相识时间虽短,却让两个年轻人的心越走越近。然而某次约会中,一个小小的误会阻断了他们的交往,与此同时,小朋也遭遇了一场灾难……
艋舺 (2010) 豆瓣 TMDB
艋舺
7.6 (565 个评分) 导演: 钮承泽 演员: 赵又廷 / 阮经天
其它标题: Báng-kah / Meng Xia
蚊子(赵又廷 饰)17岁那年搬到艋舺,因为一根鸡腿踏入了黑道,认识了和尚(阮经天 饰)、志龙、阿伯还有白猴四个好兄弟,五人结为太子帮。太子帮秉持只识意气,不问意义的精神,凭借志龙的父亲Geta(马如龙 饰)的黑道地位在学校呼风唤雨。踏入黑道就意味着要经历腥风血雨,然而和尚作为众人的守护神总能帮他们化解危机。艋舺传统的黑道秩序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威胁,外省人灰狼(钮承泽 饰)要求和艋舺的老大们合作遭到拒绝。此时,和尚由于得知父辈们之间的事情对Geta心怀不满,加之文谦的怂恿而卷入一场阴谋。艋舺局势暗潮汹涌、杀机四伏,五兄弟在黑道与友情的决择中,演绎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悲情故事。
导演钮承泽称《艋舺》是“生猛又华丽的青春动作片”。本片于2010年春节档在台湾上映,首周票房达6000万新台币,刷新了台湾本土电影的首周票房纪录。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2011) 豆瓣 IMDb TMDB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7.7 (1452 个评分) 导演: 九把刀 演员: 柯震东 / 陈妍希
其它标题: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在还没有获得女神青睐时,左手永远都只是辅助!!!
柯景腾(柯震东 饰)和他的一群好友,爱耍帅却老是情场失意的老曹(敖犬 饰),停止不了勃起所以叫勃起的勃起(鄢胜宇 饰),想用搞笑致胜却总是失败的该边(蔡昌 宪 饰),胖界的夺爱高手阿和(赦绍文 饰),从国中到高中,一直是不离不弃的死党。他们都对班花沈佳宜(陈妍希 饰)有着一种纠结的感情。一方面,他们瞧不起这种只会用功读书的女生,另一方面他们又为她的美好气质倾倒。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柯景腾被老师安排坐在沈佳宜前面。因为他的一次英雄救美,她开始用强制的方式帮他补习功课。此事令其他兄弟羡慕嫉妒恨,但是大家都未说破。毕业后,柯景腾和沈佳宜在各自大学保持恋人般的联系。直到他举办自由格斗赛,事情才出现了变化…… 这一连串下,原本按兵不动的好友也都纷纷加入女神争夺战!但是麻吉诚可贵,青春价更高,若为女神故,是否二者皆可抛哩?!
本片根据导演兼编剧九把刀在2007年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柯震东凭借本片获第48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
蓝色大门 (2002) IMDb 豆瓣 TMDB
藍色大門
8.4 (1192 个评分) 导演: 易智言 演员: 陈柏霖 / 桂纶镁
其它标题: 藍色大門 / 蓝色夏恋
高中生孟克柔(桂纶镁 饰)与林月珍(梁淑慧饰)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月珍告诉克柔,说自己喜欢上了一个叫张士豪(陈柏霖 饰)的男生,便常常要求克柔帮她接近张士豪,帮忙认识他、帮忙传递情书。没想到张士豪以为喜欢自己的是孟克柔,所以也常常借故接近她,跟她在一起。传递情书的事,被张贴出来,原来林月珍是以孟克柔的名义给张士豪写信,孟克柔非常生气而从而跟林月珍的关系疏远了。另一边厢孟克柔极不愿意承认她与张士豪之间是恋人的关系,可是张士豪已深深喜欢上她。孟克柔想跟男生接吻,因为她想清楚一件事,原来她心里,喜欢的是另外一个人。
我们的那时·此刻 (2014) 豆瓣
我們的那時·此刻
7.6 (17 个评分) 导演: 杨力州 演员: 林青霞 / 张曼玉
其它标题: 我們的那時·此刻 / 那时·此刻
二○一三年,金马奖热闹感动地庆祝走过半世纪。杨力州导演拍摄‘金马50’纪录片。从经典到潮流、强人到百姓,每个人的金马故事,汇流成这条浩瀚蜿蜒的电影长河。
精彩的不只是影坛耆老坦承当年恩怨,或是电影运动背后的筚路蓝缕,更特别的是庶民。
观点的加入:面临台湾经济转型, 离乡背井打工的少女如何藉由文艺爱情片寄托青春梦想;国难当头时,热血男儿受爱国电影激励立志从军。他们仍会为了电影哭、电影笑的反应,对比时下宅男与心仪女星的纯情初相逢,突然没有了代沟。这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拍电影和看电影的,在这里穿越银幕与时间的限制,同在一起。
悲情城市 (1989) TMDB 豆瓣
悲情城市
9.1 (742 个评分) 导演: 侯孝贤 演员: 陈松勇 / 李天禄
其它标题: A City of Sadness
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个人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多少像奋力扑向风车的唐吉坷德,往往只能当殉道者,而更多时候,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剧,无疑能照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基隆一户林姓人家眼见也要过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从此不断。“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家中的四兄弟更是只剩下老老实实开着一家照相馆的聋哑人老四林文清(梁朝伟 饰)。然而悲剧并没到此终止,因为和进步人士有联系,林文清也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到此,林家男子只剩他和吴宽美(辛树芬 饰)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地学语的幼儿……
书店里的影像诗 (2014) 豆瓣
書店里的影像詩
9.1 (37 个评分) 导演: 侯季然 演员: 傅月庵 / 戴莉珍
导演侯季然以《书店里的影像诗》记录全台湾共40家独立书店样貌,今年8月将出版成书《书店本事》。
《书店里的影像诗》为4月18日上档的偶像剧《巷弄里的那家书店》延伸作品,4月7日起在奇摩影音首播,以各3分钟呈现40家书店,全长120分钟。
侯季然表示每家老板个性、风格也不同,他的拍摄手法也跟着变动,像拍了40部不同的短片。有的聚焦老板个人魅力,如『水平书局』老板曾大福边按计算机算折扣、边絮絮滔滔跟客人聊天推销书;『新手书店』老板郑宇庭只陈列100本书,每周汰换,书目都是他想推荐给「新手读者」的作品。有的则诉说动人故事,如台东的『晃晃书店』,店名来自一只因失聪而走路摇晃的猫,后来晃晃车祸丧生,伤心的老板罗素萍广邀客人寄回拍过的晃晃照片等。
侯季然笑称:“拍完才知开书店是辛苦、一点也不浪漫的行业,也庆幸这些书店为连锁店满街的台湾保留了文化多样性。”
不曾消失的台灣省 (2018) 豆瓣
导演: 傅榆
身為一個「非本省」家庭長大的小孩,我其實本來對「台灣」是不存在認同感的。在「台灣省」這個名詞似乎即將成為歷史的現在,卻想藉這部短片重新從省籍的角度來爬梳自己的過去,因為,這是我理解台灣的過程,也是期待未來能被台灣理解的機會。
军中乐园 (2014) 豆瓣 TMDB
軍中樂園
7.0 (308 个评分) 导演: 钮承泽 演员: 阮经天 / 万茜
其它标题: 軍中樂園 / Paradise in Service
海龙菜鸟小宝(阮经天 饰)来到海天一色的金门,欢迎他的却是魔鬼士官长老张(陈建斌 饰)带来的铁血磨练。惨遭退训后,他被分发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约茶室,却在这里遇到了新训中心的好友华兴(王柏杰 饰),也发现了老张对阿娇(陈意涵 饰)情有独钟的秘密,坚守忠贞的他这时也被侍应生妮妮(万茜 饰)吸引,展开了一段幽微的情愫……
就当一切看似美好之际,茶室出了意外,风声鹤唳下,小宝偶然间又得知了妮妮深藏心底的秘密!他的世界开始动摇之际,变化接踵而至……
风柜来的人 (1983) 豆瓣 TMDB
風櫃來的人
8.3 (338 个评分) 导演: 侯孝贤 演员: 钮承泽 / 张世
其它标题: The Boys From Fengkuei / 風櫃の少年
阿清(钮承泽 饰)、阿荣(张世 饰)等男孩生于风柜长于风柜,他们在高中毕业后等待征兵的日子里百无聊赖,每日通过赌博、打架、看白戏来发泄过量的精力。因为一次严重的打架事件,也因对周遭环境的厌倦,他们怀揣忐忑的心离开风柜来到高雄。
开始,他们如迷途羔羊般在大都市的五光十色中乱撞,后来在阿荣姐姐的帮助下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处。安稳下之后,阿清和阿荣因渐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产生分歧。一封家书勾起阿清有关父亲的复杂回忆,加上眼见爱慕对象小杏(林秀玲 饰)与男友(庹宗华 饰)的情感变故,阿清沉默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 第一季 (2019) 豆瓣 TMDB
我們與惡的距離 Season 1 所属 : 我们与恶的距离
9.2 (1020 个评分) 导演: 林君阳 演员: 贾静雯 / 温升豪
品味新闻台编辑台主管宋乔安(贾静雯饰)的儿子是二年前李晓明无差别杀人事件的罹难者,先生刘昭国(温升豪饰)是网络先驱报的创办人,夫妻在儿子走后因现实磨难渐行渐远准备离婚,但11岁的女儿行为却日渐失序,为了女儿终逼二人必须重新检视自己身上的伤口。李晓明的辩护律师王赦(吴慷仁饰),在李晓明死刑定案之后,仍想要了解其犯罪动机,锲而不舍的他,开启了众人命运的连结。
血琥珀 (2017) 豆瓣
导演: 李永超
其它标题: Blood Amber
Somewhere in Myanmar is a forest rich in amber and controlled by the Kachin Independence Army (KIA). Most of its inhabitants work in a mine, digging the earth night and days in the hope of finding the precious ore that will get them out of poverty. But on top of the excruciating hardship of the work, they also have to fear an attack from the army.
計劃城事 豆瓣
作者: 林秀澧 / 高名孝 田園城市 2015 - 3
臺北市身為臺灣首善之都,臺灣的都市發展,多參照臺北市訂定的制度或模式,作為各地發展的依歸。但臺北市由於歷經多種時代性 的因素,造成各地發展不一,終究需面臨改善、保存、更新等都市議題,但每個區域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問題需要面對,造成改革往往窒礙難行。
從歷史角度看,二次戰後臺北市城市發展歷程與戰前日據時期都市計畫密切相關。臺北市現代都市計畫歷程濫觴於十九世紀末,並在一九三〇年代初步入新的里程碑。十九世紀末開始的臺灣城市規劃應是內容較為侷限的「市區改正」,並非真正完整意義的「現代都市計畫」,然而已經對百年來臺北城市空間的現代化奠下基礎。一九三〇年代初期啟動的都市計畫,是日本殖民政府官僚在西方現代都市計畫理論的指導之下,在臺灣試行的計畫,具有高度的實驗性,卻對今後臺北城市空間的構成產生了結構性的影響。
一九四五年臺灣政權易手,導致既有都市計畫制度、人員與執行產生某些變革,但整體而言,臺北市既有都市計畫體系並未產生根本性改變,反而因為戰後重建與新移民大量湧入累積了不少的「都市問題」,對既有的以及下階段的都市計畫體制進行挑戰。
一九六〇年代是戰後臺北都市計畫體制更異的第一個關鍵期。從一九六〇年代初引入聯合國專家的指導、都市計畫體制本土化的試行到臺北市改制院轄市後的觀念與體制革新,為戰後幾乎陷於停滯的都市計畫推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接軌了高度經濟發展時期的一九七〇年代與一九八〇年代。 一九九〇年代臺北市都市計畫體制再次進行大幅更易,其標誌性的作為就是在一九九三年將原有都市計畫處擴大改制為都市發展局,同時都市設計也在隨後逐漸成為體制的一部份。這時期臺北市都市計畫面臨的是全球化的挑戰、市民集體力量的快速崛起與城市再發展的問題叢結,已無法如之前一樣,藉著外國理論的輸入來解決問題。藉由都市計畫的在地實踐領頭來重構理論,變成是最急切的問題。
本書選定臺北市二十三個重要發展區域,彙整自二次大戰後,臺北市發展的重要歷史照片及規劃資料,將區域改革進行時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採取的規劃手法,深入淺出的忠實呈現。
讀書放浪: 藏書記憶與裝幀物語 豆瓣
作者: 李志銘 聯經 2014
愛舊成癡,收書成愛
藉由書的觀察與裝幀設計
聆聽台灣舊書趣聞,探索書籍裝幀來由
2011、2012、2014三屆金鼎獎得主──李志銘
開啟圖書舊時光的閱讀奧秘,掀起台灣新一波「讀書」時代!
《讀書放浪:藏書記憶與裝幀物語》是李志銘作為愛書人對於閱讀與藏書風景的最新作品。本書以熱愛的舊書為主題,進一步探索書籍雋永的裝幀形式與藝術風華,除了年少孩提時代的閱讀樂趣與早期台灣書籍版本,還有因戀物萌生的種種現象,暗藏書裡、書外的文化觀察,隨書衍伸的趣事軼聞,與過去台灣書市的盜版歲月等,都涵括其中。誘發閱讀者無窮盡的想像力,帶領熱愛閱讀舊書的讀者,一同進入耐人尋味的紙本書舊時光。
《讀書放浪》充滿古早味的書香趣味,從翻開舊書回憶的話題,人物廖添丁、亞森‧羅蘋、野台的戲尪仔彷彿躍然紙上,構成輯一「書話童年」的主軸。輯二「戀物執迷」談愛書人的癡行偷盜之舉,早期以未授權翻印作為振興文化的必要手段,盜版竟也成了傳布異端思想的有力媒介。而一本書有好的封面裝幀往往能誘發想像力,輯三「裝釘浪漫」所談橋口五葉、杉浦非水、藤島武二、竹久夢二等一批明治大正藝術家及文學家嶄露鋒芒的風雲時代,深深影響早期日治台灣社會書籍出版,本書試圖探索台灣早年書籍裝幀發展史的開端,豐富的舊書故事,令人玩味!
名家推薦
翻譯家、作家邱振瑞、舊香居店主吳卡密 特別專文推薦
李志銘藉由絕版或散佚的文本,努力勾勒出時代的印記,重述往昔的台灣歷史記憶,用文字為讀者召喚流逝的美好時光。──邱振瑞(著名翻譯家、作家)
深信隨著閱歷、經驗、際遇的積累,能讓志銘開拓出更鮮明的觀點,以更嶄新的方式和行動力,將我們熱愛的舊書、舊物,「舊是美好」的想法,介紹給更多人了解。──吳卡密(舊香居店主)
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 豆瓣
作者: 陈柔缙/文 / 梁旅珠/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台湾日据时期的世态民情。
让我们一起追索那些被遗落在过去,以及被深藏于现代的台湾人的历史。
时代不专属于谁,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
不追洋物,非关西方文明,而是观看与感觉那个时空下,“人”与“事”、“地”的交会,所展现具有时代风的世相人情,许多还深藏、绵延到当代。
Lost Colony: The Untold Story of China's First Great Victory over the West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Tonio Andrad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 8 其它标题: The Lost Colony
How a Chinese pirate defeated European colonialists and won Taiwan duri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Duri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Holland created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colonial empire, outcompeting the British and capturing Spanish and Portuguese colonies. Yet, in the Sino-Dutch War―Europe's first war with China―the Dutch met their match in a colorful Chinese warlord named Koxinga. Part samurai, part pirate, he led his generals to victory over the Dutch and captured one of their largest and richest colonies―Taiwan. How did he do it? Examin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uropean and Chinese military techniques during the period, Lost Colony provides a balanced new perspective on long-held assumptions about Western power, Chinese might, and the nature of war.

I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sserted that Europeans of the era possessed more advance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than their Eastern counterparts, but historians have recently contested this view, arguing that many parts of Asia developed on pace with Europe until 1800. While Lost Colony shows that the Dutch did indeed possess a technological edge thanks to the Renaissance fort and the broadside sailing ship, that edge was neutralized by the formidable Chinese military leadership. Thanks to a rich heritage of ancient war wisdom, Koxinga and his generals outfoxed the Dutch at every turn.

Exploring a period when the military balance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was closer than at any other point in modern history, Lost Colony reassesses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world history and offers valuable and surprising lessons for contemporary times.
一百年漂泊 豆瓣
水田里的妈妈
8.4 (9 个评分) 作者: 杨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
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
“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更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万千气象。作者企图用故事来显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常农村生民的社会生活史和 “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故事,透视百年来台湾农村的生活图景和向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转型的困顿与艰辛。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场景,更是值得大陆读者们深思和借鉴。
台海‧冷戰‧蔣介石 豆瓣
作者: 林孝庭 聯經 2015 - 6
在冷戰時期國家機密檔案中尋找消失的台灣史!
台灣做過這些事?怎麼可能?
檔案解密之前不能談論、無從得知、
陌生而令人驚訝、震撼,一段千真萬確的台灣史。
台海冷戰史的十大謎團:
‧亞洲冷戰是從新疆青海與西藏開始的。
‧韓戰究竟是救了蔣介石還是綁住蔣介石?
‧國共之外第三勢力的謊言與真實。
‧建立在猜疑、意外和妥協上的台美軍事同盟協定。
‧美國曾經真心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嗎?
‧兩蔣父子都打過兩岸密使牌?毛澤東還透過密使提前告知台北他要炮轟金門?
‧西藏獨立問題是台美邦交上的巨大裂縫。
‧台灣、印度祕密建交功敗垂成祕辛。
‧寮國內戰、越南戰爭、支援印尼叛軍──向東南亞輸出反共武力。
‧台灣瞞著美國發展過幾次核子武器?
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
揭開塵封半世紀的台、美國家機密檔案
重現動盪威權時代裡被消失的台灣史
讓我們恍然大悟,為何台灣會走到今日這步境地?
從兩岸祕密特使到自製核武祕辛
橫跨東南亞與印度的祕密行動
《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8-1988》
是四十年冷戰的檔案解密
看台灣如何在美蘇強權夾縫中尋求自主性
作者林孝庭在本書裡,利用美國政府及台灣方面的解密檔案,包括蔣介石日記、國防部史政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忠勤檔案、美國中央情報局解密檔案、美國國務院檔案、美國國務院機密檔案台灣卷、美國國務院中國事務司檔案、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檔案、美國陸軍參謀長陸軍情報檔案、美國空軍技術應用中心檔案、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韓國特種檔案、英國戰爭部檔案、英國外交部檔案等……,試圖重新建立1948至1988年間,台灣、中國、蘇聯與美國之間的歷史關係,重新描繪出台灣在冷戰年代中的特殊定位。
林孝庭指出,冷戰時期美、中、台三邊的互動關係,遠比過去所認知的要來得更加詭譎複雜。冷戰時期的國共與兩岸關係,也絕非敵我意識分明,毫無往來。在西藏問題之類的重大議題上,台北與北京所持的立場,遠比台北與華府等西方國家陣營之間的態度,要來得更加接近;而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也屢屢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保持著祕密聯繫管道。
同時,冷戰時期的兩岸密使往來,還牽連著當時國民黨內部微妙的權力競爭關係。讀者在將清楚觀察到,美國如何在高度現實利害考量下,以最嚴厲的立場與手段,來對待其在亞洲、乃至全球冷戰場域中最堅強的盟邦──台灣。
臺北城中故事 豆瓣
左岸文化
這裡是清代的「府前街」、日治時期總督府前的「本町通」;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總督府成為總統府。
重慶南路見證了近代臺灣的權力交替與政經流轉,也帶動了附近區域的發展;
重慶南路是政經樞紐之路,也是充滿故事的道路。
臺北城中故事發生的舞台大抵在清代臺北城的範圍,涵括今天的館前路、重慶南路、衡陽路、中華路、博愛路,日治時期的表町、本町、榮町、大和町、京町一帶街區。這些街區在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逐漸展現出現代化城市的面貌。這一帶商業活動蓬勃鼎盛,茶葉、圖書、銀行、藥品、攝影器材、百貨等百業聚集一應俱全,好不熱鬧。在城中故事裡,文史專家高傳棋、凌宗魁、鍾淑敏、蘇碩斌、林月先、徐明瀚引領讀者進入城中各個階段由生至衰、由沉潛再次轉型的軌跡。
城中重要的道路──重慶南路,是交通輻輳之地,緊鄰總統府、西門町、臺北火車站,與西門町、中華商場,形成一大商圈。這條路在清朝的舊名為「府前街」、「文武街」,在日治時期稱為「本町通り」,到了1947年重新命名為「重慶南路」。雖然只有短短三公里,卻曾經是政經文化的樞紐,連結起城中的繁榮,在1970-80年代達到顛峰。
在日治時期,因應都市計畫需求而形塑了現代風景,經過兩次市區改築,建築街景大致已形塑。1910年代市區改築時興建了臺北消防組、攝津館、臺灣書籍株式會社,在1920年代後期則設立了辰馬商會、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三十四銀行臺北支店、新高旅館、西尾商店、辻利茶鋪、新高堂書店、臺灣銀行、總督府、臺北高等法院、民政長官官舍、臺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等。在近二十年的拓展過程中,重慶南路的建築街景與地標於焉成形。
在1980年代以前,重慶南路書店林立,聲勢壯大,文字與思想在此匯聚交流,成為全世界華文圖書出版最重要的一條街。而書店街的歷史啟動器,就是來自日治時期的「新高堂」,1898年起創辦人村崎長昶從小型文具商發展為書店龍頭,於是新高堂書店、西尾商店、新起町一帶的東陽堂和鹿子島等,及榮町的文明堂、杉田等書店在一百年前形成書店街,並進行空間大改造。除了本町通和榮町通的日文書店外,大稻埕太平町也曾經發展出另一條書店街,如蔣渭水的文化書局、連雅堂的雅堂書局、謝雪紅的國際書局,儘管曇花一現,卻都是日治時期新文化傳播的重要據點。
戰後,隨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的老字號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正中書局,以及經銷教科書的臺灣書店、戰後第一間本土創辦的東方出版社、迄今仍具規模的三民書局、被譽為那個年代最好的文星書店……,都匯聚在重慶南路這塊沃土上。書街上各種知識與各式風景相互混雜。這些書店各有專擅,成為各個世代重要思想養分的汲取地。在白色恐怖時期,重慶南路書報攤是禁書的流通點,滋養並啟迪了黨外政治與思想。從臺灣書店、東方出版社,到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三民書局等編修辭典起家的書店,再轉到武昌街明星咖啡館的文化社群,街道騎樓上周夢蝶書攤子、禁書書攤和文星書店,蔚為一片生態盎然的書森林,作家季季因此寫下:「文星和明星,印刻了我來臺北後最早的寫作記憶。成為我日後不斷想要重返的生命場域。」還有西西:「經過周夢蝶的書攤子的時候,我們停下來看看有沒有甚麼書店裡不可能再找到的詩集。譬如:一些很舊的詩集,流速緩慢、流域不廣的詩集,靜默的詩集,等等。」曾幾何時,這片茂盛的書森林逐年凋落成零星的枝葉,令人不勝唏噓。
位於重慶南路與衡陽路口的星巴克,在日治時期曾經是「茶苦來山人」三好德三郎的辻利茶舖。三好德三郎在此販售老家的宇治綠茶和臺灣的烏龍茶,透過參與一場場茶葉共進會、博覽會,投入大量的行銷廣告,讓臺灣烏龍揚名國際。這位居臺四十年、埋骨台灣的日本名流也積極參與公益與政治活動,穿梭於官民之間調和鼎鼐,讓人們看到這位有「民間總督」之稱的三好德三郎精彩鮮活的人生。
走到中華路,戰後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臺的軍民在1950-60年代於中華路鐵道旁搭起棚屋聚落,進行商業活動。棚屋拆除後,1960-80年代在新建的八棟「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中華商場聚集成繁華的景象,各式商品、各路人馬在此川流不息,形成中華路和中華路兩側地景與庶民生活變遷史。在中華商場裡的家鄉味餐館、學生制服訂製店、電子零件行、唱片行等商店,帶領人們神遊那段經濟起飛的年代,令人玩味。
本書時序涵蓋清領、日治至今,每頁故事既個別又半透明地相互疊合,其中的街廓紋理、城市歷史、建築、人物、產業都交互滲透在每個時代的切片裡。雖然現在重慶南路上旅館、藥妝店、餐廳取代了昔日的人文景觀,但過往仍一直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昔日勝景不再,逝去的城區地景與記憶也無法逆轉,所幸我們仍可透過書籍的出版,重新捕捉重慶南路街區的歷史細節,比過去更了解過去。
各界推薦
王惠君(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所教授)
文自秀(有度出版社社長、藏書家)
石芳瑜(作家)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