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統治與教育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6 个评分) 作者: 徐賁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 11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那个国家是不需要有国民教育的,因为那里的国民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培育好了。那些是一种基因教育。美国作家Lois Lowry的《记忆传授人》描绘了另一种离线更多国民教育,每一个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每个家庭都是按国家计划的模式组成的。于是 ,每个人都在适合他的位置上成为安分守己的国民。
教育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教育是人类 的一种像饮食一样自然的需要,《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教育是为了让人明白道理,不是为了让统治者能更方便、更随心所欲地统治他们。
现代的国民教育,当它是民主的公民教育时,可以帮助人民变得更加智慧,更有自我治理能力。然而,当它是专制通知的臣民教育时,它却使人民变得愚昧、顺从。我们关注关注国民教育,期待第一种,警惕第二种。
罗伯特议事规则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亨利·罗伯特 译者: 孙涤 / 袁天鹏 世纪出版集团 格致出版社 2008 - 1
美国人崇尚自由,但美国人对待开会却是严肃认真的,美国人是会少规矩多。说到开会的规矩,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得上美国人的规矩大了。他们有一本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RulesofOrder)。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部由亨利·马丁·罗伯特撰写的《议事规则袖珍手册》(Pocket Manual of Rules of Order)于1876年出版,几经修改后于2000年出了第十版。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有一些细节规则后面的逻辑原则是十分有意思的。比如,有关动议、附议、反对和表决的一些规则是为了避免争执。原则上,现在在美国的国会、法院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规范的制约下,是不允许争执的。如果一个人对某动议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呢?他首先必须想到的是,按照规则是不是还有他的发言时间以及是什么时候。其次,当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时,要向会议主持者说话,而不能向意见不同的对手说话。在不同意见的对手之间的你来我往的对话,是规则所禁止的。
在国会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说是辩论,不同意见的议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名义上是在向主持的议长或委员会主席说话,而不能向自己的对手"叫板"。自己发言的时候拖堂延时,或者强行要求发言,或者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插嘴打断,都是不允许的。
在美国的法庭上也是这样,当事双方的律师是不能直接对话的,因为一对话必吵无疑,法庭就会变成吵架的场所。规则规定,律师只能和法官对话,向陪审团呈示证据;而陪审团按照规则自始至终是"哑巴"。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之间的针锋相对,就是这样在规则的约束下,间接地实现的。
像议事规则这样的技术细节,对于美国这样的多元化而又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否则的话,如果发生分歧就互不相让,各持己见,争吵得不亦乐乎,很可能永远达不成统一的决议,什么事也办不成。即使能够得出可行的结果,效率也将十分低下。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像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一样,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各自内心私利的膨胀冲动,求同存异,然后按照规则表决。这种规则及所设计的操作程序,既保障了民主,也保障了效率。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琢磨而设计的。正是这种对细节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规则,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
所以,任何一个真正成熟的管理,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经济管理,必然是靠在对细节精确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来运行的。管理离开不开规则和标准,而规则和标准正是精致的完美表现。
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呢?
我们说有规则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规则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不能规定什么样的规则是最好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们一定知道我们想追求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精神,这些原则和精神正是议事规则的精华和意义所在。
这些原则包括:
根本原则:
平衡: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正是几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平衡的不懈追求,才换来了议事规则今天的发展。
对领袖权力的制约: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领袖,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领袖的权力过大,避免领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
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
辩论原则: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
集体的意志自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
具体原则:
1689年英国议会出现了一本手册叫做《议会》(Lex Parliamentaria),罗列了三十五部当时的议学著,已经开始呈现我们今天的很多原则和规则的端倪。比如:
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一旦一个提议被提出来以后,它就是当前唯一可以讨论的议题,必须先把它解决了,或者经表决同意把它先搁置了,然后才能提下一个提议。
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的时候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该先问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那么他有优先权(比如有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
主席必须请反方表决:必须进行正、反两方分别的表决,缺一不可。不可以正方表决后,发现已经达到表决额度的要求,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请反对方表决。
反对人身攻击:必须制止脱离议题本身的人身攻击。禁止辱骂或讥讽的语言。
辩论必须围绕当前待决议题:如果发言人的言论显得与议题无关,而且其他与会成员已表现出了对此的反感(如嘘声),发言人的发言应该得到制止。
拆分议题:如果一个待决议题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的议题,而且与会成员倾向于就其中小的问题分别讨论,可以提议将议题拆分。例如,将一个选举两个骑士的议题拆分成两个议题分别表决。
改变一个既成决议比通过一个新决议需要更大的努力。这是为了避免由于类似出席人数的变化这样的因素所可能导致的组织决策的不稳定。
在一届会议期间,一旦会议对某一议题做出了决定,同一个议题,或者本质上的同一个议题,不能再次讨论,除非发生了特殊情况。
如果对某个议题做了暂时性的处理(disposed of),并没有形成最终决定,那么不可以引入任何一旦通过就会干扰到会议再对原议题讨论时的立场的提议,无论新提议对原提议有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
The Federalist Papers 豆瓣
作者: Alexander Hamilton / James Madison Penguin Classics 1987 - 4
Written at a time when furious arguments were raging about the best way to govern America, "The Federalist Papers" had the immediate practical aim of persuading New Yorkers to accept the newly drafted Constitution in 1787. In this they were supremely successful, but their influence also transcended contemporary debate to win them a lasting place in discussions of American political theory. Acclaimed by Thomas Jefferson as 'the best commentary on the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which ever was written', "The Federalist Papers" make a powerful case for power-sharing between State and Federal authorities and for a Constitution that has endured largely unchanged for two hundred years.
The Dictator's Learning Curve 豆瓣
作者: William J. Dobson Doubleday 2012 - 6
In this riveting portrait of authoritarianism in peril, acclaimed journalist William Dobson takes us inside the relentless battle between dictators and the people challenging their rule.
We are witnessing an incredible moment in the war between dictators and democracy—waves of protests are sweeping Syria and Yemen, and despots have fallen in Egypt, Tunisia, and Libya. But the Arab Spring is only the latest front in a worldwide battle between freedom and repression, a battle that also rages in a dozen other countries from Venezuela to China, Russia to Malaysia. It is a struggle that, until recently, dictators have been winning hands-down. The reason is that today’s authoritarian regimes are nothing like the frozen-in-time government of North Korea. They are ever-morphing, technologically savvy, and internationally connected, and they have replaced more brutal forms of intimidation with seemingly “free” elections and talk of human rights. Facing off against modern dictators is an unlikely army of democracy advocates—students, bloggers, environmentalists, lawyers, activists, and millionaires—who are growing increasingly savvy themselves. The result is a global game of cat-and-mouse, where the future of freedom hangs in the balance. Dobson takes us behind the scenes in both camps, and reveals how each side is honing its strategies for the war that will define our age.
犬儒與玩笑 豆瓣
7.6 (8 个评分) 作者: 徐賁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8 - 7
極權和專制統治下的假面社會裡,民間笑話經常是聰明人和明白人經過自我審查的意見表達——旁敲側擊、婉轉迂迴、閃爍其詞、欲言又止、顧左右而言他。玩笑起源於人們有想法,但表達卻因言論控制而不得自由。被控制的表達也就是被控制的思想。玩笑表達的怯懦、曖昧和模棱兩可,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多半會蠶食人們思想的獨立和勇氣,使之變得油滑、投機和隨波逐流。
玩笑和笑話為觀察普通人對日常生活世界的善惡和是非認知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視角。考察和研究一個社會裡普通人說些什麼笑話、怎麼說笑話、在怎樣的政治和社會氣氛下說笑話,是從一個特殊的社會文化角度來瞭解他們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察覺到了什麼、知曉了什麼、明白了什麼,並作了怎樣的表示或表達。在人們普遍戴著假面的犬儒社會裡,這樣的資訊總是被遮掩在層層扮相、偽裝、謊言和神話的帷幕後面。越是這樣,玩笑和笑話包含的真實資訊也就越加彌足珍貴。
The Road to Serfdom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F. A. Haye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 - 3
Product Description
An unimpeachable classic work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and economics, The Road to Serfdom has inspired and infuriated politicians, scholars, and general readers for half a century.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44—when Eleanor Roosevelt supported the efforts of Stalin, and Albert Einstein subscribed lock, stock, and barrel to the socialist program—The Road to Serfdom was seen as heretical for its passionate warning against the dangers of state control over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For F. A. Hayek, the collectivist idea of empowering government with increasing economic control would lead not to a utopia but to the horrors of Nazi Germany and Fascist Italy.
First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n September 18, 1944, The Road to Serfdom garnered immediat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first printing of 2,000 copies was exhausted instantly, and within six months more than 30,000 books were sold. In April 1945, Reader’s Digest published a condensed version of the book, and soon thereafter the Book-of-the-Month Club distributed this edition to more than 600,000 readers. A perennial best seller, the book has sold 400,000 cop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twenty languages, along the way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books of the century.
With this new edition, The Road to Serfdom takes its place in the series The Collected Works of F. A. Hayek. The volume includes a foreword by series editor and leading Hayek scholar Bruce Caldwell explaining the book's origins and publishing history and assessing common misinterpretations of Hayek's thought. Caldwell has also standardized and corrected Hayek's references and added helpful new explanatory notes. Supplemented with an appendix of related materials ranging from prepublication reports on the initial manuscript to forewords to earlier editions by John Chamberlain, Milton Friedman, and Hayek himself, this new edition of The Road to Serfdom will be the definitive version of Friedrich Hayek's enduring masterwork.
Montesquieu 豆瓣
De l'esprit des lois
作者: Montesquieu 译者: Anne M. Cohler / Basia C. Mill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 9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 豆瓣
How Democracies Die
作者: 史蒂文.李維茲基(Steven Levitsky) / 丹尼爾.齊布拉特(Daniel Ziblatt) 译者: 李建興 時報 2019 - 1
《紐約時報》暢銷書,已翻譯十五種語言
關於當下的川普總統必讀書籍之一
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本書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在美國,沒有公職經驗、不尊重憲法權利、顯然極權傾向的人選上了總統
許多國家的民粹政府和極端勢力抬頭……民主國家要滅亡了嗎?
看似健康的民主國家是如何陷入專制的?
隨著專制領袖當選、濫用政府權力與完全壓制反對黨,民主制度以十分欺瞞大眾的方式,逐步零散地消亡。這三個步驟正被全世界引用,唐納‧川普的當選也不例外,我們必須了解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這些情形發生──
作者從政治學與歷史分析美國國內外民主危機:主張民主國家並不是因為一個人的衝動而毀滅,而是在黨派惡鬥的過程中,長期忽略規範慢慢被削弱。
當恐懼、投機或失算,導致主流政權把極端派帶進主流,就會危害民主。
現在美國政客把對手當敵人,恫嚇自由媒體,威脅拒絕接受選舉結果。
他們企圖弱化我們民主的制度性緩衝,包括法院、情報單位與倫理機構。
學者們擔心全世界的民主可能受到威脅,國家。即使最民主的國家也很脆弱!
從冷戰結束之後,大多數民主崩潰是民選政府本身造成的。
委內瑞拉、喬治亞、匈牙利、尼加拉瓜、祕魯、菲律賓、波蘭、俄羅斯、
土耳其和烏克蘭的民選領袖都推翻民主機制。現代的民主倒退於選票箱。
對許多人來說,民主的腐蝕幾乎無法察覺。通往崩潰的選舉之路隱晦又危險。
在選舉之路上,街上沒有坦克。憲法與其他名義上的民主機制原封不動。
民眾還是會投票。民選獨裁者維持民主的表象,同時抽換其內容……
作者根據多年研究,深度解析了民主制度如何與為何死亡、警示現在民主制度在美國與其他地方如何被顛覆,同時提出如何維護與修復備受威脅的民主,供政府、政黨與個人參考!
書評
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本書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作者以充分的證據主張,民主國家不是因為一個人的衝動而毀滅;而是在黨派惡鬥的過程中,長期忽略規範慢慢被削弱,直到其中一方發現機會使出致命一擊。唐納‧川普不是獨裁者。但是看完本書不可能不擔心我們民主規範的整體腐化可能給未來的獨裁者--或許還是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人──帶來機會。──《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從政治學與歷史分析美國國內外民主危機的;同時,他們把對話拓展到川普之外與之前,到其他國家與美國民主與政治的深層架構。──Vox新聞網,艾茲拉‧克萊恩(Ezra Klein)
本書研究看似健康的民主國家陷入專制的現代史。看完這本好書之後,很難不深深擔憂川普對共和制的健全造成致命傷的可能性。預期軍隊在街上踢正步就太單純了,但是會有一場民主之戰。──《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事先警告:閱讀這本書會讓你非常非常不安。他們提出強力的論點顯示,我們不折不扣地正在未知的領域,處於艱困時期與黑暗時期的界線變得模糊的時刻。──《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
研究謹慎又具說服力。作者顯示了即使最民主國家也很脆弱,也警告政治人物──自以為可以利用專制者又不會受傷的人。本書提供美國人民所有該避免的政治信念指南。──《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本書回顧歷史提供遭受威脅時捍衛民主規範的指引,讓大眾發現,當民主遭受威脅時,我們是有可能反擊的。充滿啟發又易讀。
作者對於民主衰亡研究的最大貢獻,就是他們拒絕西方例外論。他們述說我沒聽過的啟發性故事。傑出、具學術性又易讀,警世又中肯。──《衛報》(The Guardian)
兩位作者是反唐納‧川普的哈佛政治學教授。政治學者即使面對最強悍最幸運的竊聽記者仍有一大優勢,就是他們受過訓練能告訴我們大局。他們發揮有用的全球與歷史脈絡……揭示民主國家政治人物犯的錯誤是:讓危險的煽動者進入權力核心。他們提出民主的緩慢內部崩潰是有些規則可循的,這些規則在英國也完全符合。──《泰晤士報》(The Times)
名人推薦語
作者為世界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提供了高明的診斷:民主制度能延續嗎?他們以冷靜的精準與傑出的歷史掌握,指向腐化的警訊,並且定義想要保存自由政府者的義務。如果當下有緊急必讀的書,就是這本了。--小尤金‧約瑟夫‧迪昂(E.J. Dionne Jr.,),《川普之後的國家》(One Nation After Trump)作者
我們活在一個危險時期。任何擔心美國民主制度未來的人都該閱讀這本輕快易讀的書。不擔心的人更是必讀。──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共同作者
李維茲基和齊布拉特是外國民主制度的頂尖學者,以無比活力與正直,應用他們的專長看待美國現在的問題。他們以自己的淵博知識連結到我們每天體驗的混亂,讀者會感到智識的興奮,以及政治警告。──提摩西‧史奈德(Timothy Snyder),《暴政論》(On Tyranny)作者
關心國家未來的所有美國人都該閱讀這本公正、吸引人的書,橫掃全球、綜觀歷史,分析民主國家如何死亡。結果是一套診斷當前國內事態與復原展望的難忘框架。──丹妮爾‧艾倫(Danielle Allen),《我們的宣言與理由》(Our Declaration and Cuz)作者
兩年前,這種書不可能寫得出來:兩位專研外國民主崩潰的頂尖政治學者利用這份知識告知美國人他們的民主現今面臨的危險。我們應該感謝作者以他們的深度理解解讀當前的核心政治議題。──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政治秩序及其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作者
在這本傑出的歷史綜合論述中,作者顯示全世界民選領袖的行為如何鋪出民主失靈的道路,美國目前為何也有陷入同樣惡性循環的危險。本書應該作為恢復共同信念與超越憲法條文、構成重要護欄保護民主制度之作風的號角,被普遍緊急地閱讀。──賴瑞‧戴蒙(Larry Diamond),《改變民心的民主精神》(The Spirit of Democracy)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