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Is That a Fish in Your Ear? 豆瓣
作者: David Bello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1 - 10
Funny and surprising on every page, Is That a Fish in Your Ear? offers readers new insight into the mystery of how we come to know what someone else means—whether we wish to understand Astérix cartoons or a foreign head of state. Using translation as his lens, David Bellos shows how much we can learn about ourselves by exploring the ways we use transl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written language to the stylistic choices of Ingmar Bergman,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to the significance of James Cameron’s Avatar. Is That a Fish in Your Ear? ranges across human experience to describe why translation sits deep within us all, and why we need it in so many situations, from the spread of religion to our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 indeed, Bellos claims that all writers are by definition translators. Written with joie de vivre, reveling both in mis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littered with wonderful asides, it promises any reader new eyes through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In the words of Bellos: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rests on two presuppositions. The first is that we are all different: we speak different tongues, and see the world in ways that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ular features of the tongue that we speak. The second is that we are all the same—that we can share the same broad and narrow kinds of feelings,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s, and so forth. Without both of these suppositions, translation could not exist. Nor could anything we would like to call social life. Translation is another name for the human condition.”
翻译的技巧 豆瓣
作者: 钱歌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7
百科全书式的英语翻译技巧指南
钱歌川先生一生翻译经验之总结
【编辑推荐】
——【经典名著】《翻译的技巧》为钱歌川先生总结数十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经验,历时十年,不断增补修订,于七十岁高龄付梓出版的翻译实战经典论著。四十年来流行于海内外华语世界,深受英语学习读者的喜爱。
——【系统科学】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系统梳理英语的各种句型,为 读者搭建英语学习的骨架;第二编列举12项134条语法知识点,基本覆盖英语常见的惯用句和特殊表现法,提供了骨架上的丰满血肉;第三编上升为大段的中英互译,这种安排构成了良好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习题丰富】本书的编写适合教学使用,三编均附有大量习题以巩固知识点,书后提供详细答案。每周三小时的课程,两小时讲解,一小时的练习,每编足够一年之用。
——【名篇为例】书中前两编的例句多选自名篇名句,第三编的中译英部分有大量的经典文言文,英译中部分则由毛姆、欧·亨利、穆勒、赫胥黎等各领域文人作品的选段组成。附录部分辑录成书时闻名欧美文坛的塞林格、默多克、卡波特名著片段,读者可以之为阶石进而直接阅读现代文学名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为钱歌川先生最经典的百科全书式的英语翻译技巧指南。全书编写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辨析与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册在手,读者可以在牢固掌握英语语法和句型特点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地学习翻译的技巧。
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重点为中译英,系统梳理英语的各种句型,引领读者迅速进入英语语境;第二编重点为英译中,包含12项134条语法知识点,基本覆盖英语常见的惯用句和特殊表现法,令读者迅速摆脱洋径浜式英语;第三编主要为长篇的中译英和英译中材料,中文材料有浅近的白话和艰深的文言片段,英语材料全取近代人作品,主题多样,可使读者接触到英文表现的各种面貌。附录部分选取了16篇英美名家代表作的节译,可为读者打造直接阅读文学名著的基础。全书三编皆附有大量习题以供读者练习之用,书末提供了详细的习题答案。
本书不仅适合英语翻译的从业人员和学生使用,任何渴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读者,都可以跟随本书循序渐进地夯实英语基础,锻炼自己的语感,领略中英双语的语言魅力。
翻译技术教程 豆瓣
作者: 王华树 商务印书馆、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2017 - 8
本教程根据大数据时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以新时代译者的翻译技术能力为框架,以解决现代翻译实践中的技术问题为导向,以理引路,以例示范,系统阐释了翻译和本地化服务过程中的多种技术手段和应用工具,旨在助力培养具备“翻译+技术”综合素养的现代语言服务人才。教程分为上、下两册,不仅适合外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翻译技术应用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职业译员、审校、项目经理和本地化、技术写作及技术支持等语言服务从业者的技术参考工具。
譯者與学者 豆瓣
作者: 關詩珮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書的要旨,是要帶出十九世紀英國建立漢學與大英帝國培訓對華外交譯員的緊密關係,以及在這前題下,香港在英國漢學成立過程中的角色、位置及功能。過去討論到中國現代化的著作,都關注到中國如何通過各種翻譯活動而達到現代革新。事實上,不闇中國事務的英國,能夠在中國現代轉化過程中攫取準確的中國情報,讓英國國會及外交部釐訂適時及時的中國政策,大量的在華的英藉譯員功不可沒。這些英籍譯員均長時間在香港及中國生活,掌握中國第一手政情及民情,他們的另一特色,是他們結束遠東外交及政治生涯後,被英國最高學府羅致成為首任中文教授,他們遂利用自己的外交經驗、在地中國知識、管理殖民地願景得出來的一套實用中文知識,建構出有別於歐洲的漢學理念,奠下十九世紀創立的英國漢學基石。
翻譯偵探事務所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賴慈芸 蔚藍文化 2017 - 1
台灣受到二次大戰後政治因素與戒嚴時期的影響,「投匪」或「陷匪」的譯者之作不能在光天化日下出現,加上語言與文化政策造成的青黃不接,有能力從事中文翻譯的人才不多,出版社或基於文化使命、文學喜好,或在商言商、有利可圖,於是將舊譯易容改裝、借殼上市。此舉雖不免風險,但畢竟相對較小,並可省卻找人重譯成本高昂、曠日廢時且品質沒有把握的情況,以致仿冒者眾,流風所及,出版界習以為常,除了少數明眼人之外,絕大多數讀者都遭矇騙而不自知。
這種翻譯界的怪現象固然為當時台灣的文化荒漠注入一些活水,後遺症則是使得台灣翻譯史成了一筆糊塗帳,埋名隱姓、化名出版、冒名頂替、「謀殺譯者」的情況比比皆是,時間一久就沉寃莫白了。本書追根究柢,針對一例例個案加以處理,根據一塊塊碎片逐漸拼湊出大時代下的台灣翻譯史拼圖。
全書收錄翻譯事務所歷年來精彩案例,洋洋灑灑五十則,除紀錄了翻譯偵探破案的軌跡,也帶領我們見證那個譯者「被隱身」的時代,以及台灣的譯事與軼事。
〈獨裁秘辛之卷〉呈現戒嚴時代翻譯與政治、權力、禁忌的關係:揭露反共年代短命的編譯機構「台灣省編譯館」;遭逢白色恐怖的春明書店與啟明書局;官方禁書政策下,民間出版社的作為/作「偽」;美新處為了保護「投匪」或「陷匪」譯者而成為偽造譯者的始作俑者;台灣如何為了反共而偽譯或炮製不同的譯本;如何透過翻譯來看統治者蔣介石或中國大陸;以及戒嚴時期的禁書於解嚴後出現了一書兩譯的中文譯本與台語譯本。
〈偷天換日之卷〉從已發現的一千四百多種抄襲的譯本中,精選案例說明如何移花接木,張冠李戴:像是大名鼎鼎的林語堂、以翻譯俄國文學享有盛譽的耿濟之、譯作《茶花女》風行台灣的生物學家夏康農、譯作《魯濱遜飄流記》成為台灣主流譯本的吳鶴聲。以及同書異譯、一書多譯、抽樑換柱、魚目混珠的現象,如三本《紅與黑》、十本《茵夢湖》……。
〈高手雲集之卷〉由個案凸顯大時代的滄桑與個別譯者的命運,讀來令人不勝噓唏:因國共對抗、兩岸分隔而不得相見的父子(英千里與英若誠)與怨偶(沈櫻與梁宗岱);以創辦《文學雜誌》、培養出白先勇等作家聞名的文學教育者與反共譯者夏濟安;自由主義先驅、夾譯夾論的殷海光;父未竟譯作由子續完的郁達夫與郁飛;多產譯者卻因血案入獄的馮作民;以及眾多白色恐怖下的受害譯者……。
〈追憶再啟之卷〉從個人經驗出發,記錄與形塑我們這一世代的翻譯記憶:從原本無語到中譯有話的美國漫畫《小亨利》;歷三十多年不衰的日本漫畫《千面女郎》;同一年出現七個中譯本的《天地一沙鷗》;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的〈為子祈禱文〉;三毛譯自西班牙文的漫畫集《娃娃看天下》;甚至自德文翻譯的〈搖籃曲〉,自英文翻譯的驪歌,自英文、日文翻譯的流行歌曲……。
最末〈娛韻繞樑之卷〉則是分享辦案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有趣現象,以博讀者一粲:如台日對照、做為學習台語之用、台灣最早的《伊索寓言》,台灣最早的莎士比亞故事〈丹麥太子〉,最早的安徒生童話中譯其實是台灣出版的〈某候好衣〉,把名盜亞森羅蘋的犯案現場移到高雄的《黃金假面》,《拾穗》出版的香艷大膽蕾絲邊譯作《女營韻事》,以及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由譯者成為作者而撰寫的充滿東方(主義)遐思的神探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