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的战略
豆瓣
(重译版)
[美] 托马斯·谢林 译者: 王水雄
简介
谢林首次在本书中定义并阐明了威慑、强制性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开始把关于博弈论的洞察力作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并对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理论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讨价还价理论是谢林早期的主要贡献所在。尽管当时谢林并没有刻意强调正式建立模型问题,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后来随着博弈论的新发展而定形,而他所定义的概念也成为博弈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比如,完美均衡概念中的不可置信威胁就源自谢林的可行均衡概念。
他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博弈论的新发展并且加速了这一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特别是他对战略承诺的研究为许多现象(比如公司的竞争性战略、政治决策权的授权等)给出了解释,并由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contents
译者序 托马斯·谢林其人其文
1980年版序
第一部分 战略理论的构成要素
第1章 发育迟缓的国际战略科学
第2章论谈判
第3章 谈判、沟通与有限战争
第二部分 给博弈论重新定向74
第4章 迈向相依决策理论
第5章 实施、沟通与战略举动
第6章 博弈论与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有着随机成分的战略
第7章 承诺和威胁的随机化
第8章 留有变数的威胁
第四部分 突袭:对互不信任的研究
第9章 对突袭的相互恐惧
第10章 突袭与裁军
附录 167
附录A 核武器与有限战争 167
附录B 为了放弃博弈论的对称性
附录C 重释“非合作”博弈的解概念
惊情六十年:广岛的遗产——托马斯·谢林2005年12月8日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会上的讲话
英中译名对照
人为什么不是两栖动物
——《冲突的战略》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