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K

The Gardens Of Ninfa

The Gardens Of Ninfa @imaaddict

68 本书  

收录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相关的人文社科类书籍。

英国通史 [图书] 豆瓣
A History of England
作者: 钱乘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 - 10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 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
————————————————————————————
编辑推荐
著名英国史学者钱乘旦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积八年之功撰著的《英国通史》,总结近二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成果,构建了中国学者关于英国历史的话语体系,让我们全面、科学、理性地认识英国历史。
本套丛书,详细介绍了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本套丛书充分吸收了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
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世界现代化浪潮,至今仍激荡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以改良为特征的政治文化,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英国的“脱欧”,给英国、欧洲乃至世界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时下人们饶有兴趣的话题。
伊丽莎白二世时期白金汉宫的生活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贝特朗·梅耶-斯塔布莱 译者: 朱石花 / 王天星 2007 - 8
自从伊丽莎白1952年登基以来,全世界都参与了王室精心上演的剧目:婚礼、登基大典、丧葬、降生和受洗。华衣美食,豪宅名车,王室成员的衣食住行无不受到民众的热切关注。作者深入温莎家族,向我们展示了温莎家族的神秘与奢华。本书充满了逸闻,不乏有趣的见证和令人捧腹的细节。
引子
第一章 导游
第二章 女王的一天
第三章 请入席
第四章 为女王服务
第五章 过节
第六章 五室的马和狗
第七章 旅游
第八章 王室财富
第九章 王室仪式
第十章 王室供应商
第十一章 王室安全
第十二章 王室肖像
第十三章 王室孩子们
第十四章 王太后与女王丈夫
第十五章 威尔士亲王
第十六章 戴安娜
第十七章 卡米拉
第十八章 威廉与哈里
第十九章 威信与人气
白汉宫的历史变迁
白金汉宫指南
译后记
英国法的塑造者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霍尔兹沃斯 译者: 陈锐 法律出版社 2018 - 5
本书的前三讲将处理中世纪的法律塑造者——即首先介绍格兰维尔与布雷克顿,他们是普通法之父与普通法的创立者;接着是爱德华一世(Edward I,1239—1307年),正是在其当政期间(即1272—1307年),人们才开始看到普通法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然后介绍利特尔顿(Thomas Littleton,1422—1481年)与福特斯丘(John Fortescue,1385—1479年),他们的著作对中世纪普通法的众多特点进行了总结。接下来的三讲将处理英格兰法自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考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英格兰法的广泛影响。通过圣·杰曼(St. Germain,1460—1540年)、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年)爵士、埃尔斯米尔(Thomas Egerton Ellesmere,1540—1617年)以及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等人的作品,考察衡平法的基础问题,考察柯克(Edward Coke,1552—1634年)爵士及其在英格兰法律史上的突出地位。第七讲将介绍17世纪下半叶的两个伟大法学家——黑尔(Matthew Hale,1609—1676年)与诺丁汉(Heneage Finch Nottingham,1621—1682年)。接下来的三讲将介绍霍尔特(John Holt,1642—1710年)与曼斯菲尔德(William Murray Mansfield,1705—1793年)——最终完成现代普通法建构的两个伟大法学家,及哈德威克(Philip Yorke Hardwicke,1690—1764年)与埃尔顿(John Scott Eldon,1751—1838年)——两个伟大的衡平法院大法官,他们搭建起了英格兰的衡平法体系。然后还将考察詹金斯(Leoline Jenkins,1623—1685年)、斯托威尔(William Scott Stowell,1745—1836年)以及一些罗马法专家(Civilians)。我的第十一讲将介绍布莱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1723—1780年)——第一位在牛津大学担任讲座教授的人,并考察其伟大的批判者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年)及其门徒奥斯丁(John Austin,1790—1859年)。在第十二讲,我将对英国法学家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予以说明。这一学派推翻了边沁与奥斯丁学派在法律理论中曾拥有的统治性地位,我将考察这一学派中三个伟大的代表性人物——梅因、梅特兰与波洛克。在结论部分,我将对研究那些法律原则——所有这些英格兰法的塑造者们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帮助我们确立的原则——的必要性作一些说明,并说明立法机关按照这些原则颁布的法律是如何起作用并最终成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的。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 伊丽莎白·拉蒙德 编 译者: 马清槐 1989
本书是叙述十六世纪英国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社会状况的一本重要著作,也是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初版于1581年,中译本所据版本为1893年伊丽莎白·拉蒙德编校版。全书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共分三层。第一次对话表述了各类人物对当时一些现象的不满,反映出英国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次对话既谈存在的问题,又讨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第三次对话,提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本书提出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表现了作者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即只有金钱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外贸是财富的真正源泉等。
中产阶级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 劳伦斯·詹姆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 6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简明的语言,展现了从13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丰富多彩的社会和政治全景。作者系统阐释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发展、成长和壮大过程,剖析了中产阶级如何推动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形成和大英帝国霸权的确立,深刻论证了英国中产阶级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图书] 豆瓣
译者: 寿纪瑜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本书是英国最著名的史书之一,也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是记载公元前50年至公元1154年英国历史的唯一史料,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学价值。该书的编写肇始于公元9世纪末,材料来源多种多样,以编年体写成。原书以古英语写作,中译本根据最权威的《英国历史文献》现代英语译本译出。
读者对象:供高校历史系师生及历史专业读者使用参考。
温莎家族:一个家庭的荣辱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作者:(英)汤姆·利文(Tom Levine) 译者: 戴雪松 2006
与众多王室家族相比,温莎家族的确与众不同。温莎家族不仅是花边新闻诞生的温床,而且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源远流长的家族历史、社会关注的集中体现和纷纷扰扰的丑闻事件。在本书中,汤姆?利文讲述了这个特殊家庭的传奇历史,分析了其中几位重要人物。为什么温莎家族对于英国社会和文化影响力如此之大?今天人们对于王室家族的热情为何经久不衰?王权体制究竟如何运转?本书内容丰富,笔调轻松,帮助读者了解王室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本书也对英国王室的未来做出了言之有据的评判。
目录
序:一个近乎平常的家庭
1.王室危机:维多利亚女王
2.光辉岁月:爱德华七世
3.爱国年代:乔治五世
4.爱与痛:爱德华八世
5.勇往直前:乔治六世
6.女王时代:伊丽莎白二世
7.厄运当头:查尔斯、戴安娜和卡米拉
8.后戴安娜时代的英国王室:威廉和哈里
后记
文献说明
文献列表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 劳伦斯·詹姆斯 译者: 斯坦威出品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 - 11
本书是对英帝国历史的全景展示。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一直叙述至20世纪晚期。作者角度十分宏大,不仅在时间上跨越数个世纪,而且在空间上也包含了整个地球。书的第一部分,作者盛赞早期冒险家为英帝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以及一代代移殖民的艰苦奋斗。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英国为维持其霸业,与诸帝国争霸的故事,最终以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开创不列颠的百年霸权。第三部分讲述的是19世纪英帝国鼎盛时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第四部分叙述的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是英帝国衰落的开始。第五部分叙述的是战后英国维护帝国做出的种种努力,是英帝国落幕的故事。
重铸大英帝国 [图书] 豆瓣
Empire on the Seven Seas: The British Empire 1784-1939
作者: [美] 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 译者: 覃辉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9
本书讲述在北美独立战争失利、*帝国解体之后,英国如何在1784到1939年间,经过一步步的改革、发展和扩张,从而重新崛起的过程。
就国内而言,面对人口增长和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英国并未受到抽象理念的蛊惑,而是以议会为改革机制,本着互相迁就的精神,使得丛生的社会矛盾没有激化成大规模暴力。
就海外帝国而言,北美的失败使得英国的帝国主义进入新阶段,不再进行僵化控制,而是强调以自由的价值和王权的象征为纽带,赋予殖民地更多自治,也得到了世界大战的检验。
缔造大英帝国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 译者: 张茂元 / 黄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内容简介
大英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曾统治全球1/4的陆地与人口;在其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是为“日不落帝国”。那么,最初仅仅是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一个海岛,如何成为后来的庞大帝国?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亚当斯在本书中,以时间顺序为框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被罗马人与野蛮人相继入侵、岛上七大王朝兴衰更替、与法国等大陆强国数百年的血腥厮杀、以商业和殖民称霸全球、北美十三州反叛独立……通过对近2000年历史的仔细梳理,亚当斯从王权与议会的斗争、法制、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大英帝国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历史中担任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编辑推荐
◉作者詹姆斯•亚当斯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者,流行至今的“美国梦”就是他首先提出的,其对英美历史的研究精湛到位,并凭借“新英格兰三部曲”成为普利策奖获得者,其另一本美国之作《美国史诗》入选《生活》杂志“1924~1944年百部杰出作品”。
◉一部畅销八十年的英国通史经典之作,以优雅而易懂的文笔,带领读者重回英国历史现场,通过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生动地勾画了从罗马入侵到“二战”爆发之前长达2000年的历史,极富画面感。
◉着眼于“英国如何从一个蕞尔小岛崛起为史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人文历史三大方面去寻找根源,对当今各国的历史走势、政治决策有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书] 豆瓣
The Long Shadow
作者: [英]戴维·雷诺兹 译者: 徐萍 / 高连兴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 - 6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被遗忘的。从本质上讲,英国卷入一战并不是直接为了祖国而战,而是基于道义的。对于英国而言,一战被看作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地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本既关注逝者,又关注现实的历史巨作。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战的“另一面”,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英帝国。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丘吉尔与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图书] 豆瓣
作者: 潘兴明 东方出版中心 2018 - 1
温斯顿•丘吉尔的一生与英帝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始终不渝地为捍卫帝国而抗争,坚决反对任何损害帝国利益的行为,包括一切非殖民化的政策措施。他的这种抗争在二战时达到顶峰。但是当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蓬勃兴起之时,尤其是他在1950年代初第二次出任首相之后,丘吉尔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一些非殖民化的举措,基本上顺应了非殖民化的潮流,实现了他一生中对于英帝国立场的重大改变。而对于英帝国而言,非殖民化过程也是英帝国衰亡的过程。
本书主要根据丘吉尔本人的著作、书信和演讲以及英美两国已出版和未出版的相关原始文件资料,对丘吉尔及其政府的帝国观念和立场,特别是在非殖民化问题上的态度和举措,作了系统的研究探讨,重点放在丘吉尔二战期间和50年代初第二次出任首相期间。同时,对英国非殖民化及相关问题,特别是美国的作用和影响等作了探讨,以对丘吉尔在英帝国的非殖民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自由的流亡者(帝国往事三部曲) [图书] 豆瓣
Liberty’s Exiles:The Loss of America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British Empire
作者: [美]马娅·亚桑诺夫(Maya Jasanoff) 译者: 马睿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5
【帝国往事三部曲】
第一部:《帝国边缘》(2005),获得2005年的达夫•库珀奖,被《经济学人》《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好书。
.
第二部:《被自由流放的人》(2011),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非虚构小说奖和乔治•华盛顿图书奖,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奖(现在被称为巴美列捷福奖)。
.
第三部:《守候黎明》(2017),获得2018年坎迪尔历史奖,入围2017年达夫•库珀奖。
.
【本书获奖】
国家图书评论非虚构小说奖、乔治华盛顿图书奖作品
.
塞缪尔约翰逊奖(巴美列捷福奖)提名
.
一部海路探险的拓荒史。
一本立意新巧、研究透彻、文笔优美的史书。
一篇为数万北美保王派人书写的恰如其分的颂词。
.
大师级作品,充满了一位历史学家最具挑战性的野心:复活过去的经历。
精准、动人地再现了保王派被迫出走北美殖民地的流浪史。
美国的建国历史是自由与公正吗?那你真该读一读这本书了!
赢家通吃,但败者要书写历史!
.
纪念那些移居海外的侨民,同时也纪念那些说故事的人。
.
【内容简介】
本书将追随雅各布•贝利这类从革命的美国出走的难民的足迹,呈上首部保王派大流散的全球史。虽然已有历史学家探讨过保王派在殖民地内部的经历(特别是像贝利这样长于表达之人的思想意识),却从未有人充分描述过保王派在美国革命期间和之后散居世界各处的历史……事实上,保王思想广泛地存在于早期美国的各个社会、地理、种族和民族谱系中,跟他们那些爱国同胞相比,这些人的“美国性”一点儿也不弱。保守派既包括刚来不久的移民,也包括五月花号登陆者的后代。他们可能是王室公职人员,也可能是面包师、木匠、裁缝和印刷商。他们中既有英国圣公会牧师,也有卫理公会和贵格会教徒,既有见多识广的波士顿人,也有卡罗来纳偏僻乡村的农民。
.
【本书获誉】
一部立意新巧、研究深入、文笔优美的史书。
——《纽约时报书评》
.
这本书研究精深、书写流畅,带给读者很多启发……亚桑诺夫为【保皇派】书写了一篇恰如其分的颂词。
——安德鲁•罗伯茨,《每日野兽》
.
精道的叙事……亚桑诺夫的惊人成就在于她能吸引读者,让他们带着同情的兴趣去关注革命失败者的艰辛历程。
——《波士顿环球报》
.
充满灵气和趣味……【亚桑诺夫】用自己出色的史学天赋书写了数万名保皇派被迫北美殖民地出走的经历,那里已经变成了美国。……她的这本著作钩深索隐,长处之一就是她能够极为精准动人地再现某些保皇派难民的故事。
——戈登•S.伍德,《纽约书评》
.
一部全面而诱人的综述。
——(纽瓦克)《明星纪事报》
.
一部有趣、有意义且文笔优美的研究著作,任何人如果认为美国的建国历程可以毫无含糊地定义为自由和公正摆脱了暴政和压迫之枷锁,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西雅图时报》
.
一部才华横溢的重要作品。
——《达拉斯晨报》
.
失败者鲜有机会撰写历史,但北美保皇派总算有了自己的历史学家马娅•亚桑诺夫。这本书不仅写了他们在独立战争期间辛酸乃至悲惨的命运,还写了保皇派大流散,六万多黑人和白人男女流散到加拿大、加勒比地区、非洲和印度的经历。从未有人讲述过这个故事,且听亚桑诺夫用她不同寻常的优雅风格娓娓道来。
——约瑟夫•J.埃利斯,《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作者
.
由胜利者撰写美国历史、且历史中仅有胜利者出场的日子早就一去不返了。但这样一部与美国革命为敌并最终战败的保皇派的历史,还是让我们等了太久。马娅•亚桑诺夫不仅让他们摆脱了后人的傲慢俯视,更让他们鲜活立体地跃现于纸上。《被自由流放的人》对革命年代种种事件的阐释充满才华和启迪,在过去30年出版的书籍中,鲜有其比。这不仅是一部堪比琳达•科利的《英国人》的一流学术著作,还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杰作,它实现了历史学家最难实现的抱负:让过往的经历重获新生。
——尼尔•弗格森,《帝国:大英世界秩序兴衰以及给世界强权的启示》作者
.
《被自由流放的人》这本书无论眼界还是立意,所涉之广还是研究之深,求真精神还是诱人气派——甫一开始就颠覆了所有毫无异议的假设——直可媲美琳达•科利或年轻时的西蒙•沙玛。事实上,马娅•亚桑诺夫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勤奋的研究人员和优秀的历史学家,她还是一个天才。
——威廉•达尔林普尔,《最后的莫卧儿:一个王朝的覆灭:德里,1857》作者
.
马娅•亚桑诺夫的《被自由流放的人》从全新的视角再现了保皇派的经历和美国革命的余波。除了1776年精神外,亚桑诺夫还再现了致力于重建无敌大英帝国的1783年精神,随后又对保皇派在该重建中所起的复杂作用进行了极富魅力的重新解读。她这本析毫剖厘的著述写得优美动人,以最幽微的笔触修订了我们所知的历史,也奠定了她跻身于新一代优秀历史学家的地位。
——肖恩•威兰茨,《美国民主的兴起》作者
帝国边缘(帝国往事三部曲) [图书] 豆瓣
Edge of Empire: Conquest and Collecting in the East 1750-1850
作者: [美]马娅·亚桑诺夫 译者: 朱邦芊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帝国往事三部曲】
第一部:《帝国边缘》(2005),获得2005年的达夫•库珀奖,被《经济学人》《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好书。
.
第二部:《被自由流放的人》(2011),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非虚构小说奖和乔治•华盛顿图书奖,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奖(现在被称为巴美列捷福奖)。
.
第三部:《守候黎明》(2017),获得2018年坎迪尔历史奖,入围2017年达夫•库珀奖。
.
【本书获奖】
荣获2005年达夫•库珀非虚构类作品奖
《经济学人》优秀图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伦敦)年度五佳
《观察家报》(伦敦)年度最佳图书
.
【内容简介】
在这本想象丰富的书里,马娅•亚桑诺夫揭示了生活在大英帝国在印度和埃及边疆的收藏家们的非凡故事,追寻了他们的事迹,讲述了帝国主义的秘史。
.
亚桑诺夫通过被卷入之人的眼睛来观察大英帝国,探究了权力、开发和阻力的宏大叙事之下的真相。
.
《帝国边缘》叙述并研究了四个大陆,进入了一个人们生活、爱恨纠缠并彼此认同的世界,远比此前的叙述让我们相信的世界更加丰富复杂。正如本书所展示的那样,那个世界的痕迹如今依然触手可及,并是时下关注的热门话题。这是一部焕然一新、令人信服、极富争议的历史著作。
.
【媒体评价】
敏锐而动人……既是原创作品——并且文笔优美——又能吸引人一直读下去。
——《纽约太阳报》
.
一部历史杰作,精彩的原创与罕见的素材融合成颇具说服力的新叙事。大英的帝国再也不复往日模样。
——《卫报》(伦敦)
.
没有专注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帝国建造者……亚桑诺夫聚焦在野心勃勃、精力充沛、离经叛道的几个人身上,他们利用东方,将其作为重新塑造自我的手段……一个不为人知的迷人故事。
——《波士顿环球报》
大英帝国衰亡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中西辉政 译者: 王敬翔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8 - 3
本书着重关注维系数百年之久的“大英帝国”现象,概述其光辉的历史,并特别将大英帝国自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戏剧性的衰亡作为一大主轴,探讨它作为世界大国的本质何在,是什么导致了大英帝国消失在历史洪流中。第一章叙述大英帝国史的全貌与盛衰的概况,第二章与第三章则从帝国的本质来分析以衰亡为前提的“兴盛”;第四章以后进入衰亡史的主轴,例如第五与第八章主要讨论大英帝国经济实力的衰败,第七与第九章为对外政策与战略的变化,并尽可能将各章节整合起来,描绘出一部综合性的大英帝国衰亡史。本书荣获日本第6届山本七平赏、第51届每日出版文化赏。
未终结的帝国 [图书] 豆瓣
Unfinished Empire: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Britain
作者: [英] 约翰·达尔文 译者: 冯宇 / 任思思 中信出版社 2015 - 9
大英帝国在现代世界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澳大利亚的国旗上,印度人口中的英语,更不必说现代一切制度的起源和英国价值观的传播。关于大英帝国的构建问题往往众说纷纭,争论异常激烈。大英帝国的殖民史似乎是一幅无法浓缩的画卷:它是战火纷飞中的刀光剑影,也是一片蔚蓝大海上驶向未知的商船桅杆上缓缓升起的英国米字旗,是无数商人、传教士、将军对远方财物和未知的渴望……帝国的历史有太多疑团驱使着人们去探索和挖掘。
达尔文眼中的大英帝国不仅仅是由国王和征服者更是由无数个体的野心和进取心合力创建的。这些人包括商人、投资者、移民、传教士等,正是他们林林总总的利益诉求共同组成了各有所图的复杂关系。也正是这些离开英国去往全球各国的开拓者或殖民者以其千差万别的方式塑造着世界:涉足各大洲的政治,奠定现代国家的政治模型,以母语为基础的文化迁移,各种技术和价值观的渗透传播……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为什么没有持续繁荣还是说它从来没有真正确立过?有如此多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存,控制着性质各异的经济、政治实体,但它们的意识形态差异为何又如此之大,彼此之间甚至会剑拔弩张?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到底是文化的毁灭者,还是全球一体化的缔造者?对当时、现在以及未来,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从熊熊燃起的称霸世界的雄心到**后帝国梦的无奈幻灭,《未终结的帝国》将我们带入一个个历史场景,深入了解大英帝国全球扩张的过往,以及对当今世界乃至未来都极为深刻的影响。
在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其疆土跨越了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达尔文认为这远不能说它走到了终点,甚至连中点都还没有达到。帝国的统治者们依然希望帝国以不同的形式延续下去。这种愿望如同帝国自身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一般挥之不去。
任何想了解大英帝国的历史以及当今世界格局缘起与发展的读者都不能错过此书。
法律帝国的铸就 [图书] 豆瓣
Rage for Order
作者: [美]劳伦·本顿 / [美]利萨·福特 译者: 龚宇 等 法律出版社 2018 - 5
本书试图从帝国之中,尤其是大英帝国在19世纪上半叶重塑帝国宪法并通过其构建世界秩序的无序式努力中探寻国际法的起源。为我们呈现了世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维系全球秩序的是帝国法,而非国际法。这段影响深远的历史将改变我们今天对于大英帝国遗产及国际法之含义的理解。
从旧帝国到新帝国 [图书] 豆瓣
作者: 郭家宏 2007 - 10
该书对1783年至1815年的英帝国发展进行了整体性研究。全书围绕旧帝国的崩溃与新帝国的建立这一主线,阐明新帝国如何建立、发展壮大以及新帝国体制形成的内在原因。作者郭家宏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国史研究。
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 [图书] 豆瓣
作者: 郭方 商务印书馆 2007
《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16世纪英国国家机构与职能的变革》全面地研讨了16世纪英国国家机构与职能的变革,进而阐明了英国近代国家形成的历史根源。书中各章具体论述了国家财政、枢密院、司法系统、地方政府、议会、教会、王权及社会等级在16世纪逐步产生实质性变革的进程,并对这些变革在近代西方国家形成中的重要历史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
英帝国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晓律 / 王苏琦 2000 - 5
本书包括:英吉利民族的起源、中世纪的英格兰、百年征战、最辉煌的王朝、革命:强盛之始、复旧与改革等。
创建日期: 202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