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读

Kolya Krassotkin

Kolya Krassotkin @KolyaKrassotkin_5734

31 本书  

德意志史(第一卷 上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德] 赫伯特·格隆德曼 等 译者: 张载扬 等 商务印书馆 1999 - 10
《德意志史(第一卷)(全两册〕》为四卷本德国通史巨著《格布哈特德意志史手册》的第一卷,内容包括德国的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即从开端到15世纪的德意志民族的历史。本册为第一卷的下册,包括第五、六、七章、叙述的是13和14世纪的选举制,君主国、领土政策和东征运动,帝国的改革和哈布斯堡的兴起,德意志中世纪的国家、社会、经济等历史情况。《德意志史(第一卷)(全两册〕》资料丰富,论述详尽,为一部很有价值的德国史著作。
德意志史(第一卷)(全两册〕 目录
上  册
前言
第一章 中欧地区的太古史和古代史
1. 研究工作的形成过程
2. 史料及其处理
一、 开端
3. 狩猎者和采集者
二、 新石器时代的农民
4. 犁文化及犁文化进入中欧
5. 中石器时代景观的形成
6. 文化区与生活共同体
7. 新石器时代的生活
三、 中欧的印度日耳曼语族化
8. 中欧历史发展中的问题
9. 印度日耳曼语族原始民族的本性
10. 战斧人的单人墓
11. 战斧民族的文化
12. 印度日耳曼语族原始民族时代的遗产
四、 印度日耳曼语族诸分支民族
13. 未开化民族与古代世界
14. 诸种族共同体
15. 印度日耳曼语族诸分支民族的文化
16. 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支配
17. 古代文化景观
五、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罗马人时代
18. 占领中欧地区
19. 罗马行省生活的全盛时期
20. 罗马与日耳曼的毗邻关系
六、 卡罗林王朝时期民族形象的形成
21. 日耳曼人占领罗马行省地区
22. 新区的机构
23. 罗马帝国前边界以外的日耳曼人与非日耳曼人
第二章 法兰克国家中的德意志
一、 东日耳曼诸国内罗马与日耳曼融合的首次尝试
24. 古代晚期日耳曼与罗马融合的前提
25. 汪达尔人、西哥特人和勃艮第人的建国
26. 奥多亚克和狄奥多里克大王
27. 东日耳曼人与罗马文化
28. 东日耳曼人与基督教
二、 墨洛温王朝时代
29.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482—511)
30. 克洛维的继承人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的扩张(511—561)
31. 法兰克王国的种族基础与文化基础
32. 布伦尼希尔德时代的奥斯特里亚。王室与贵族的斗争
33. 从王国的分封到分王国。克洛泰尔二世和达戈伯特一世统治时期的奥斯特里亚
34. 奥斯特里亚对纽斯特里亚统一政策的反抗。卡罗林王室的崛起
35. 墨洛温王朝国家和莱茵河右岸诸日耳曼部族
36. 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的基督教化
三、 卡罗林王朝时代
37. 新开端和反击(687—720)
38. 查理·马特和卜尼法斯(720—741)
39. 教会改革和丕平登基(741—751)
40. 与罗马教皇的结合和法兰克的世界地位。莱茵河右岸日耳曼尼亚的扩张(752—768)
41. 查理大帝扩展法兰克王国(768—814)
42. 查理大帝的帝国
43. 卡罗林王朝的思想运动和德意志文化的形成
44. 直到凡尔登条约为止为统一帝国进行的斗争
45. 德意志人路易(843—876)
46. 全王国最后的再统一(876—887)
47. 从东法兰克王国到德意志王国(887—911)
第三章 德意志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一、 十世纪的奥托帝国
48. 濒临十世纪时的威胁和变化
49. 康拉德一世统治时期的王国、教会和部族公国
50. 亨利一世的统治和德意志国家的巩固
51. 在西方划定界限
52. 东方和北方的安定和扩张
53. 卡罗林传统和西方的霸权
54. 奥托一世——亨利一世统治的继承者和接班人。936年在亚琛进行的国王选举
55. 王位继承问题。937和938年的动乱和奥托大帝的家族政策
56. 对勃艮第的监护和首次远征意大利
57. 柳多尔夫的叛乱及其失败。同王国教会联盟
58. 奥托大帝的帝王国和帝国的改革
59. 东方政策,边区组织和主教管区的建立
60. 巩固在意大利的皇权和与拜占庭的联系
61. 奥托二世统治时期的国家危机:固守北方,转向南方和对萨拉逊人的防御
62. 奥托三世登基。泰奥法诺和阿德尔海德皇后监护执政时的帝国
63. 奥托三世亲政,他的助手和“复兴罗马帝国”方案
64. 998年以来奥托三世的帝国政策及其结果
65. 王国宫廷和奥托王朝的文化
二、 叙任权之争以前的德意志国家
66. 亨利二世的当选和加冕。同(勇敢者)波列斯拉夫的头几次斗争
67. 亨利首次远征意大利。在西部边境同卢森堡人和波兰人战斗
68. 进军罗马和亨利二世加冕称帝
69. 亨利二世和教会
70. 勃艮第,亨利的第三次波兰战争和第三次远征意大利
71. 中书省。亨利二世的晚年
72. 康拉德二世当选,执政初期和加冕称帝
73. 东方。勃艮第。帝国诸侯
74. 中书省和行政管理。康拉德二世和教会。他的第二次意大利远征和末日
75. 亨利三世执政的头几年
76. 亨利三世第一次远征意大利,苏特里宗教会议和皇帝加冕
77. 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
78. 利奥九世和教廷改革的开端。亨利三世第二次远征意大利。他的晚年和去世
第四章 叙任权之争和早期的斯陶芬王朝(1056—1197)
一、 叙任权之争时期
79. 亨利三世去世时的帝国。阿妮丝皇后执政
80. 利奥九世死后教会改革的进展和变化
81. 卡达路斯的教派分裂
82. 帝国的摄政者安诺和阿达尔贝特
83.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教会改革的进展
84. 亨利四世同萨克森人的斗争
85. 格列高利七世即位之初
86. 叙任权之争的前奏和斗争的爆发
87. 特里布尔和奥彭海姆
88. 卡诺萨
89. 德国的对立王权和教皇的中立政策(1077—1080)
90. 第二次破门令和直至格列高利去世为止的斗争
91. 德国教会改革的影响
92. 格列高利的继任:对亨利四世进行斗争的乌尔班二世
93. 德意志和第一次十字军远征
94. 德国皇帝的和平政策。亨利五世登基。亨利四世去世
95. 十一世纪末期叙任权概念的发展和英法两国的叙任权之争
96. 亨利五世执政初期
97. 1111年的和解尝试
98. 亨利五世和德意志诸侯
99. 亨利五世第二次罗马之行
100. 沃尔姆斯政教条约
101. 亨利五世执政末期
102. 叙任权之争时期思想和宗教的变化
二、 洛泰尔三世和斯陶芬王朝初期
103. 洛泰尔三世执政初期
104. 1130年的教廷分裂和洛泰尔首次罗马之行
105. 洛泰尔统治时期帝国的北部和东部
106. 第二次意大利之行和洛泰尔之死
107. 康拉德三世和韦尔夫家族
108. 第二次十字军远征和十二世纪中期西方的联盟政策
109. 狮子亨利在位初期和1147年斯拉夫人十字军远征
110. 康拉德三世的结局
111. 弗里德里希一世执政初期
112. 1154—1155年巴巴罗萨第一次进军意大利
113. 1155—1158年的帝国
114. 贝桑松帝国会议和第二次意大利远征开始
115. 亚历山大里亚教派分裂。第二次意大利远征结束
116. 弗里德里希一世在德国。第三次远征意大利
117. 与英格兰结盟和弗里德里希一世第四次远征意大利
118. 斯陶芬王权在德国的巩固。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统治者狮子亨利
119. 第五次意大利远征和威尼斯和约
120. 狮子亨利的受审和倒台
121. 康斯坦茨和约和第六次意大利远征
122. 德国的最后斗争。十字军远征和弗里德里希一世之死
123. 亨利六世执政初期
124. 1192—1194年德国的战斗
125. 占领西西里王国。亨利六世处于权力顶峰
126. 亨利六世的世袭帝国计划和皇帝之死
127. 斯陶芬王朝早期德国的精神生活。十二世纪骑士文化的开端
下  册
第五章 十三世纪和十四世纪的选举制君主国、领土政策和东进运动(1198—1378)
一、从斯陶芬家族和韦尔夫家族的王位之争到大空位时期
128.中世纪的转折点
129.1198年的双重选举
130.英诺森三世插手德意志王位之争
131.菲利普国王的登基和被谋杀
132.奥托四世的权力顶峰和垮台
133.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介入——布汶会战
134.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到他儿子亨利被选为国王
135.王位之争后在诸侯摄政下的德意志
136.弗里德里希二世在西西里王国。十字军远征延期。插手伦巴第
137.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十字军远征。同格列高利九世和伦巴第同盟的首次冲突
138.亨利(七世)国王统治下的德意志
139.亨利国王反叛。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德意志最后的逗留
140.弗里德里希二世同伦巴第同盟和格列高利九世进行斗争
141.弗里德里希二世同英诺森四世的决战
142.弗里德里希二世和他那时代的精神生活
143.鞑靼人的危害。欧洲东部边界的决战
144.弗里德里希二世进行决战时的德意志
145.荷兰的威廉的王国和莱茵同盟
146.“大空位时期”和欧洲诸国
147.1257年的双重选择及其后果
二、从第一个哈布斯堡家族的国王到第一个卢森堡家族的国王
148.哈布斯堡的鲁道夫的选举、出身和开端
149.同波希米亚的奥托卡进行斗争,为哈布斯堡家族取得奥地利
150.鲁道夫的称帝计划,教廷和意大利
151.鲁道夫一世对帝国西部边境的政策
152.鲁道夫一世的对内政策、王位继承计划和他的结局
153.瑞士联邦的开端
154.拿骚的阿道夫的当选及其开端
155.阿道夫国王的对外政策、家族强权政治和他的垮台
156.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开端,与法国结盟,制服莱茵选侯
157.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和卜尼法斯八世
158.为争取匈牙利、波希米亚、图林根而斗争;谋杀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159.瓦劳的查理候选和亨利七世当选
160.亨利七世的开端——为卢森堡家族获得波希米亚
161.亨利七世和教廷,进军罗马和加冕称帝
162.同那不勒斯的罗伯特的冲突和亨利七世的结局
163.政论和政治中关于皇权的论争
三、 巴伐利亚人路德维希执政时期为帝国权利而斗争
164.1314年的双重选举和王位之争
165.教皇约翰二十二世插手反对巴伐利亚人路德维希
166.巴伐利亚人路德维希的申诉
167.路德维希在帝国中的地位,与哈布斯堡家族达成谅解
168.路德维希向意大利进军和加冕为帝
169.路德维希向罗马进军后的德国形势
170.波希米亚的约翰的意大利政策,巴伐利亚人路德维希的退位计划
171.与本尼迪克特十二世谈判——与英国结盟
172.1338年的城市会议
a.施佩耶尔主教会议和法兰克福等级会议
b.伦斯选侯会议
c.法兰克福和科布伦茨帝国议会会议
173. 路德维希背离与英国的结盟。与克莱芒六世谈判
174. 巴伐利亚人路德维希的王室权力政策
175. 作为对立国王的查理四世。巴伐利亚人路德维希的结局
176. 巴伐利亚人路德维希执政时期的帝国理论——帝国的神秘主义
四、查理四世皇帝的时代(1347——1378)
177.查理四世的崛起。对立国王施瓦茨堡的贡特尔和假沃尔德玛
178.查理四世第一次进军罗马和加冕为帝
179.1356年的金玺诏书
180.卢森堡家族诸领地的立法和行政。查理四世的中书省
181.查理四世的领土获取和经济政策
182.查理四世的东方政策——波兰和匈牙利
183.查理四世与法国、阿勒拉特和意大利的关系
184.文策尔的国王选举
185.教派大分裂的爆发。查理四世的结局
186.查理四世时期德国的精神生活
五、 中世纪晚期的德国东方运动,骑士团国家和汉萨同盟
187.德国东方运动的一般特点
188.德国东方移民进程概述
189.普鲁士和利沃尼亚的德意志骑士团国家
a.骑士团国家的建立
b.骑士团国家的兴盛和灭亡
190.德意志的汉萨同盟
a.汉萨同盟的形成和发展
b.汉萨同盟的兴盛和衰落
第六章 教会分裂和公会议时期。帝国改革和哈布斯堡的兴起
一、文策尔和行宫伯爵鲁普雷希特
191.文策尔的起始及教会的分裂
192.文策尔执掌政权时的德国。骑士联盟和城市联盟
193.埃格尔和约前文策尔的德国国内政策
194.文策尔的家族权力政策
195.教会分裂的继续
196.文策尔被废黜
197.鲁普雷希特国王开始执政及其罗马进军
198.内部及外部的斗争。比萨公会议
二、西格蒙德和公会议时代
199.选举西格蒙德国王
200.西格蒙德的政治目的
201.西格蒙德最初执政时期到康斯坦茨公会议的召开
202.公会议运动和教会的改革
203.胡斯和胡斯运动的开始
204.康斯坦茨公会议
205.西格蒙德进军罗马前的德意志
206.波希米亚之争
207.西格蒙德进军罗马和胡斯战争的结束
208.巴塞尔公会议的头几年
209.西格蒙德去世前帝国改革工作的开端
三、公会议时期结束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建立
210.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211.巴塞尔公会议及其结局
212.弗里德里希三世和帝国
213.哈布斯堡的东部的世袭领地
214.西方:瑞士和勃艮第
215.1495年前的帝国改革
第七章 德意志中世纪的国家、社会、经济
216.课题与视角
217.资料与方法
一、中世纪政权、国家、社会的日耳曼前提
218.原始群——部落——民族。宗教崇拜联盟——政权——英雄
219.日耳曼农民阶级和生活的农业基础
220.贵族和自由,扈从和统治
221.王国和日耳曼公国
二、法兰克人的国家和王国
222.墨洛温王国建立的特点和任务
223.作为国家结构和法兰克人控制空间要素的王国地产。国家殖民和百户小邑
224.墨洛温和卡罗林王朝时期的社会发展
a.法兰克王国的贵族上层及其政治统治职能
b.下层及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c.早期封建社会结构中的基督教和教会
225.封建社会,陪臣身份和采邑制度
226.查理大帝的立法工作。卡罗林王朝时期的国家宪法
227.卡罗林家族的帝位
228.卡罗林大帝国崩溃时国家结构的变化
229.部落公国。诸部落的建国力量
三、奥托王室和第一批萨尔王室帝王时代德国的国家——政治势力
230.一般的发展
231.封建领主制的国家和社会功能
232.作为经济形态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233.地方行政长官辖区和保护权。中世纪时期它们的内在发展
234.作为统治要素的辖免权
235.奥托王室的国家、王国和帝权。国家教权
236.萨尔王室第一批帝王执政时期国家政策的风格变化。帝国意大利
237.主教叙任权之争前夜的中央权力、国王法庭、军事制度和采邑制度
四、主教叙任权之争期间德意志国王统治的危机。萨尔王朝后期的改革尝试
238.时代的巨变。“自由”
239.教会的和平运动和它的政治、社会、精神作用
240.主教叙任权之争对德意志宪法的影响
241.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时期通向王国统一的新路
五、斯陶芬王室的国家
242.中世纪盛期的国家和帝国
243.斯陶芬王室宪法政策中的采邑法
244.斯陶芬王室的帝国国土政策和领土国家政策
245.王位继承、国王选举、选侯团、帝国议会
246.国家政权和领土国家
247.斯陶芬王室的法律更新和帝国立法
六、中世纪晚期的经济、社会、法律
248. 乡村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249.德意志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250.商人和同业公会、联盟、公社、城市权
251.市民经济和社会的组织形式。生产和资本
252.骑士阶层和贵族。人民运动和宗教虔诚
253.罗马法的接受
七、等级运动和等级社会。帝国和邦国中的二元性
254.等级运动
255.中世纪晚期帝国的宪法结构。 选举制帝国——邦国——等级
256.十五世纪的帝国改革企图
墨洛温王室世系表
卡罗林王室世系表
奥托王室和萨尔王室世系表
斯陶芬王室和韦尔夫王室世系表
人、地名和内容索引
當代歐洲民族運動 [图书] 豆瓣
作者: 洪泉湖 主編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7
執筆歷史,寫就壯闊的民族史詩
走過天下分合的漫漫長路
14位作者以14篇民族運動作鏡、瞭望未來
蘇格蘭、北愛爾蘭獨立公投、俄羅斯興兵克里米亞、加拿大魁北克的獨立運動……,美國總統威爾遜於二戰後大倡「民族自決」,後來世界強國衰弱,民族獨立運動風行世界,締造了許多新興國家。戰爭從此無關國界,不再是國與國之間的家外事,也是一國之中人與人的家內事。
《當代歐洲民族運動》收錄十四篇研究論文,探討南斯拉夫、俄羅斯、西班牙、義大利、蘇格蘭、愛爾蘭、德國與加拿大等地的民族運動,解析這些地區民族衝突的原因、過程,在煙硝烽火間找尋解開心結、邁向和平的道路。
不僅限於人種、語言、地域,民族運動的生成原因有更多來自歷史共業,且至今方興未艾,甚至隨時代潮流變動出不同的型態繼續發展,當中牽涉的經濟、政治、文化因素,都有複雜而糾結的歷史背景。
民族運動是世界性的,是抵擋不了的潮流,是你我身邊現正進行中的真實。我們該借鏡他國的歷史、當下發生的事件,拋開舊有的偏見、拓展視野,並反思自身處境,瞭望未來。
本書特色
◎梳理蘇格蘭、北愛爾蘭獨立公投背後與英國的千萬糾葛。
◎解析克里米亞危機中俄羅斯與烏克蘭文化認同的問題。
◎審視東、西德由分裂而統一的過程,藉這段疼痛的歷史凝視民族運動的可能未來。
摩根财团 [图书] 豆瓣
The House Of Morgan
作者: [美] 罗恩·彻诺 译者: 金立群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4
◇关于华尔街,读这本就够!一部恢弘而壮美的华尔街史诗。
◇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福布斯》杂志推荐“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著作”之一。
◇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100年100本非虚构著作”之一。
◇金立群先生(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前财政部副部长、亚开行常务副行长)“历时二载,凡三校”呕心校译,堪称“美国金融史 第一书”。
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第一部鸿篇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兴衰更替。
在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国。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了无比繁复的人际关系网络。本书中如实记载了摩根财团斡旋于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等要政要、巨贾间一些尘封的史料,在二战中摩根财团与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
二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从绅士银行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
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揭示了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生动而恢弘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最终走向统一的进程。而这所有的一切,时至今日仍然左右着是世界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摩根财团》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激荡三十年 [图书] 豆瓣
8.5 (20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7 - 11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世界的苦难 [图书] 豆瓣
La Misère du monde
9.1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译者: 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1
《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 ,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最著名成果。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A History of German [图书] 豆瓣
作者: Joseph Salmons OUP Oxford 2012 - 10
This book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rman language from the earliest reconstructible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day. A key to understanding how any human language works is understanding how that language developed over time. German speakers, as well as language learners and teachers are often puzzled by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German language: How did German come to have so many different dialects and close linguistic cousins like Dutch and Plattdeutsch? Why does German have 'umlaut' vowels and why do they play so man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grammar (noun plurals and subjunctive verbs, among many more)? Why are noun plurals so complicated (-e, -en, -er, umlaut, -s or nothing at all)? Are ther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 gender markings in the language (die Woche versus das Auge)? Are dialects dying out today? Does English, with all the words it loans to German, pose a threat to the language? Full, satisfying answers to many of these questions are emerging in current research and this book presents, in an accessible manner, a concise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German as specialists understand it today. The book is supported by a companion website and is suitable for language learner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linguistics, from undergraduate level upwards.
A Guide to Japanese Grammar [图书] 豆瓣
作者: Mr Tae K Kim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4 - 1
This guide was created as a resource for those who want to learn Japanese grammar in a rational, intuitive way that makes sense in Japanese. The explanations are focused on how to make sense of the grammar not from English but from a Japanese point of view.
It is relea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nd is free to copy and distribute for non-commercial uses.
刑法学(第六版·上下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明楷 法律出版社 2021 - 8
本书是张明楷教授风格鲜明、独步学林的代表作。无论是理论体系的构建,抑或分析问题的逻辑,都带有强烈的法益保护思想和浓厚的大陆刑法理论的气息。
作者抉微发隐、深考精思,一以贯之地以刑法解释学为本体,发掘成文法的真实含义和内在理念。第六版仍然坚持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在违法性方面采取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在责任领域采取以心理责任论为前提的规范责任论,在刑罚论领域采取以责任刑限制预防刑的并合刑论。
第六版再次扩容近六十万字,不仅增加了《刑法修正案(十)》《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内容以及2016年7月以后公布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还在以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增删与修改:第一,在刑法基础论方面,对刑法的修改、刑法的基本原则与溯及力等问题增加了相关内容;第二,在犯罪论方面,对违法性、有责性、未遂犯(不能犯)、共犯与罪数等重大问题,既有内容的增加,也有大幅度的修改;第三,在法律后果论方面,对死刑的适用、客观处罚条件、刑罚的执行、非刑罚的法律后果等问题展开了详细论述,并有诸多修改;第四,在罪刑各论方面,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等罪名,有较多的增删与修改。此外,新版对近几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也展开了讨论。
本书通过丰富的资料实证和敏锐的论断分析,同时为法科学生和实务人士解惑辩难。因而本书不仅适于刑法学课堂教学及自学之用,也适于司法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系统复习和研究之用,还是实务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繁花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7 (281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3
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繁花》让人为之一震,小说的好处自有高人评说----程永新
优雅之野心,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文体----张辛欣
近年来最有看头的小说---吴亮
创建日期: 2022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