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处境 — 女性生存实录(非虚构类)

会飞的帆布袋(0…o)  ⬜️

会飞的帆布袋(0…o) ⬜️ @miao0w0

22 本书  

自用书单,收录关于女性生存处境的相关书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自传、田野调查、纪实文学、历史研究……

黑箱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Black Box
9.1 (296 个评分) 作者: [日]伊藤诗织 译者: 匡匡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4
【内容简介】
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
本书是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2015年,4月3日,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不断诉诸法律……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
“在日本,女性公开承认遭受性侵不可想象,我并非勇敢,只是别无选择。”
【编辑推荐】
•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非虚构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为事件当事人,作者伊藤诗织是日本首位公开长相和姓名控诉性侵的女性
•作为独立女性,从迷茫无助,到勇敢发声。凭一己之力改变社会认知,以坚韧之姿直面司法壁垒
•作为资深记者,用坦诚态度记录内心感受,用冷静笔触解析事件全过程,用莫大勇气反思社会沉疴
•荣获日本第7届自由报道协会奖大奖,授权全球多个语种
•BBC为其制作的纪录片《日本之耻》引发全球热议
•梁鸿、蒋方舟、苏枕书、淡豹、陈希我合力推荐
【名人推荐】
当#MeToo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酵、扩大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在权力结构的深处,女性地位并没有真的得到提高。我认为,如果#MeToo运动能够真的深入下去,那么将发生的社会变革决不仅限于男女关系层面的变革,而是对深层文化偏见的动摇,对权力结构的重新设计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次契机。但让人担心的是,如果#MeToo只是被当作一段时间内的“新闻”,那么灰尘下落之地,将无人涉足,也注定会被遗忘。
——梁鸿 著名作家,学者
不知道会不会有那样的时代到来:人们读到这本书,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泪,会非常震惊,像我们常常痛惜过去人们的遭遇一样痛惜我们的遭遇。这是诗织的抗争与记录带来的重要意义,我们都在这场战争里。
——苏枕书 青年作家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之耻”的书。作为“耻感文化”之国,日本人的“耻”是否包括性之“耻”?在性中强奸是否是“耻”中之“耻”?伊藤诗织的遭遇让我们看到日本社会对强奸之“耻”的漠视,相反,受害人的控诉却被视为不知“耻”。
——陈希我 作家
秋园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8.8 (396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听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
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秋园,她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
“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内闱 [图书] 豆瓣
The Inner Quarters : 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
7.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沛霞 译者: 胡志宏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5
《内闺: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闺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公主之死 [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7.8 (33 个评分) 作者: 李贞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6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围绕北魏兰陵长公主在婚姻中遭遇丈夫不忠和家庭暴力,流产致死。这起“殴主伤胎案”,代表皇室旨意的门下省官员和以尚书三公郎中为代表的汉化官僚集团针锋相对,就如何处置驸马和与此案相关的四个平民展开激烈斗争。从他们的共识和歧异之处,可以一窥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以及汉唐期间女性法律地位状况。
離/我們的買賣,她們的一生 [图书] 博客來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外籍配偶 時報出版 2013 - 3
繼2012開卷年度評審特別推薦獎《逃》之後,讓我們持續關心臺灣新住民、聆聽外籍配偶心底的呼喊!
他為何要娶我?又為何如此對待我?我也是人,不是用錢買來的機器人……當婚姻有了價碼,幸福會變成什麼模樣?越來越多外籍配偶成為臺灣的一份子,她們學中文、融入社會,為自己的家庭努力。但有些漂洋過海的寶島媳婦,卻連最基本的「尊重」都被剝奪──仲介層層剝削,越南娘家收到的聘金少得可憐;被夫家控制財力、被當成生產機器或無薪幫傭;遭受公婆、丈夫的輕視、虐待,甚至暴力相向……難道買來的新娘,就不配擁有簡單的幸福?
我們是否都忘了──她們也是女人,也需要包容、關懷、諒解與愛。她們不是外人,是臺灣的家人。
她們的征途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0 (25 个评分) 作者: 趙思樂 八旗文化 2017 - 10
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由,讓書中的女性跨出人生既定道路,成為鎂光燈下面對龐大國家機器的鬥士?甚至留下迥異於男性運動者、令世人難忘的表現?
  
  有人屬於自我覺醒,有人是被迫成長,有人則是順著原本該生長的樣貌而走到命定的位置。她們在各種社會運動中有了與男人的橫衝直撞不同的形象,她們的聲音也因為稀罕而珍貴。
  
  「當你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從他的眼睛裡,看見他的悲哀,這種個體被摧毀的命運就難以再被當作一個繁榮背景下的雜音而忽略不計。」──本書作者趙思樂
  
  劉曉波同學、著名學者/艾曉明──
  她說自己完全不是一個具有政治家思維的人,她是一個學者、紀錄片導演,她參與運動,關心的只是問題、故事和人。她眼睛裡閃著光,說著:「這是中國人的靈魂,儘管此刻是失魂落魄的……」
  
  懷有作家夢的下崗女工/寇延丁──
  她向公安局副局長撂下狠話,自己現在是拿著全世界朋友捐的錢給川震的孩子來治病,「你只要讓我把事情做得下去,我怎麼著都可以委曲求全,要是讓我做不下去,非得讓我碎個瓶子踢個響,我就讓全世界都是玻璃碴子!」
  
  北京市人大公務員、退休大媽包租婆/王荔蕻──
  她在現場原本是不必過多露面做事的,然而負責喊口號的人喊一個字拖三下,她對這種節奏忍無可忍,自己拿過擴音器喇叭就喊了起來,中氣十足的高音壓過了上百人的嘈雜。數部攝影機對著她拍攝,記錄下為她這一生帶來最多光榮和苦難的一幕。
  
  過氣網紅、性工作者/葉海燕──
  她來到小學門口,舉起一張大紙,上面寫著:「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標語下面還有聯繫電話「12338」,這是全國婦聯官方電話。她的抗爭訴求與社會主流發生前所未有的結合,再一次擊中了整個網路的興奮點。
  
  都市白領、律師妻子/王峭嶺等──
  她們背著紅色水桶,桶上用白色膠帶貼出字樣:「和平,支持你」、「全璋,相信你」,並露出得意笑容的照片上傳到社交網路。七零九家屬團的行動透過手機影像散播,這種歡樂風格一發不可收拾,她們的樂觀更讓人心疼她們的遭遇。
  
  ====================
  
  絕大多數底層打拼者在摸爬滾打中沒沒無聞度過一生,但在急速變遷的時代裡,有些人的個人特質會突然與時代產生共振,從而脫離既定的人生軌道。本書所描述的從事社會運動的女性,就是此類敘述的典型例子。中國女性向來在社會運動中扮演二線的角色,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由,讓書中的女性跨出人生既定道路,成為鎂光燈下面對龐大國家機器的鬥士?甚至留下迥異於男性運動者、令世人難忘的表現?
  
  本書描寫女性主要為五組人:她們分別是代表八零年代知識分子、劉曉波同屆博士生的艾曉明;以自組川震NGO為開端、懷有作家夢的下崗女工寇延丁;以俠氣集結網路人馬、以行動快閃為號召的包租婆王荔蕻;以驚人作風從網紅跨界社運、並聯結女權NGO的葉海燕;以及以王峭嶺為核心、「七零九大抓捕」中被捕律師們的妻子團。
  
  這些中國女性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投身社會運動,有人屬於自我覺醒(如艾曉明、寇延丁),有人是被迫成長(如七零九律師團的妻子們),有人則是順著原本該生長的樣貌而走到命定的位置(如王荔蕻、葉海燕)。透過同樣身為女性的作者之筆,她們在各種社會運動中有了與男人的橫衝直撞不同的形象,她們的聲音也因為稀罕而珍貴。
  
  她們的故事在作者筆下,成為社會運動中最獨特的一頁。「上部:野蠻生長」將每個女性抗爭者的命運和她們所屬的運動路徑都寫到最高點,並引入外界熟知的男性運動者的故事,展現社會運動的全貌並相互對照;「下部:困獸猶鬥」描寫政府打壓各種維權組織與個體,及其後男性角色勢弱與女性角色上升的關係。換句話說,本書即以中國女性在公民覺醒道路上的轉變為觀察重點,橫向記錄五組分屬社會各階層女性的人事變化,並在其所屬時代背景下、綜向爬梳中國三十年來的社會運動從野火之苗、風風火火到被幾近斬草除根的歷史脈絡。
  
  而作者趙思樂在書中是採訪者的角色、但她同時也與書中女性一樣,曾經與公共部門有過交手經驗,因此她的自身經歷很容易與筆下各角色的生命歷程、當下人際網絡串連。本書的報導寫作,一部分可看見記者的近距離採訪、另一部分也能看見作者與受訪者們互動而產生的自省、甚至是改變自我的影響。
  
  本書的開章是以善拍紀錄片的艾曉明正躲避一場追捕開始,最終章也以艾曉明在雪地裡拍攝勞改農場的血淚故事為收尾,對比開場的驚心動魄、收尾在冰天雪地的荒地裡,作者筆下的人物更顯滄桑、而出現在鏡頭裡的故事卻永遠不被遺忘。

作者簡介

趙思樂

  廣州人,畢業於南京大學。長期為港台媒體撰寫中國時政與民間運動相關深度報導及專欄。她持續關注中國女性與抗爭議題,其文章曾五次獲得亞洲區域人權新聞報導的最高榮譽──「人權新聞獎」肯定,並於二○一七年獲得亞洲地區最高新聞獎項——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
1948年:上海舞潮案 [图书] 豆瓣
作者: 马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本书是对发生于半个世纪前的一起政治事件——上海舞潮案的考察。事件的起因是,1947年9月国民政府为“戡乱建国”而“节约消费”颁布了在全国禁止营业性舞厅的法令,由此引发上海舞业空前震荡,社会反应强烈。1948年1月31日下午,鉴于市社会局提前抽签,并单方面完成禁舞部署,舞业从业人员集队前往请愿,局长吴开先拒不接见。愤怒之下,舞业方面群起捣毁了社会局办公大楼,事发后,约400名舞女被警局羁押,半年后数名舞女被叛徒刑,政府也被迫收回成命,轰动一时的舞潮案至此平息。
舞潮案在上海历史上留下了长期难解的疑惑,有关它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诸多现成的叙述中往往找不到详尽的解释,与之相关的种种旧闻轶事留存于庞杂零散的文献资料里,也长期无人问津。但有一点始终是清楚的,它不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或许这正是它在国内史学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冷遇的原因。舞潮案似乎是一支与战后上海反内战主旋律不甚合拍的低调短曲,过早地被覆盖在老上海们对战后物价飞涨、工潮起伏、学运频繁、警车呼啸的散乱记忆深处,任岁月流逝而日渐淡忘、模糊,不再留有任何印痕。
天空的另一半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HALF THE SKY
9.2 (113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 / [美]雪莉·邓恩 译者: 吴茵茵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同时,本书也为那些想为世界尽一份力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浮木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7.9 (107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7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发生在黄土村庄里的日军性暴力 [图书] 豆瓣
黄土の村の性暴力―大娘(ダーニャン)たちの戦争は終わらない
作者: 石田米子 / 内田知行 译者: 赵金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6
《发生在黄土村庄的日军性暴力:大娘们的战争尚未结束》是日本民间学术团体“从性暴力视角看日中战争的历史性格”和日本民间组织“搞清日军性暴力实情,支援请求赔偿诉讼会”的全体成员历经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先后走访当地20多次,形成了120分钟盒式录音带共约150多盘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整理、核实后完成的一部力作。调查对象主要为侵华日军在山西省盂县实施性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作者通过长期和受害者女性本人的发自内心的交流,以及紧紧扣住每一个具体的受害事件的展开,再现了当年的历史情景,勾画出了日军性暴力犯罪的种种形态。同时,在完成日军性暴力犯罪调查的基础上,又展开了对日军性暴力犯罪的深层次、多角度研究。包括对关于日军性暴力记录的发掘过程的反省;关于日军在山西乃至华北地区的“慰安所”的调查研究;从宏观角度对山西省日军特务机关和伪政权机构的研究;对日军占领期间,山西省盂县的抗日运动的研究。以及对日本的相关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战场上的性暴力描述的分析研究。书其中不乏深刻的、极具震撼力的论述。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8.9 (165 个评分) 作者: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译者: 章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文学界的厌女症传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
言辞犀利、精彩至极!
——《纽约书评》
如果还没读过这本小书,你真应该找来看看:它依然惊人地紧贴当下......拉斯告诉我们,如果不先问问是谁在评判,基于何种标准,我们就没法明智地讨论哪些作品最重要、质量最高。如果我们不先思考是什么价值主导了文学,以及几百年来文学准则的形成,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文学价值。
——《卫报》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的作品,它蔑视传统,打破成见。书中罗列了所有会导致我们漠视甚至抛弃女性艺术作品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拉斯如此清晰简洁地界定了这些模式,如同将一面镜子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安妮特·克洛德内,美国文学评论家
···
【编辑推荐】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义宣言、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新增由美国批评家、《我才不是女性主义者: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者杰莎·克里斯宾(Jessa Crispin)撰写的导言。
◆后Metoo时代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乔安娜·拉斯带领读者在书中重拾一种被埋葬的文学传统,她那深具独创性与反思性的文字今时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丝毫不过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关照当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重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重思那些充斥偏见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边缘群体的激励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同志作家、“地方主义小说家”,等等。拉斯真诚地指出,“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金牌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艳翻译。文字流畅优美,最大程度还原拉斯原作的锐利与愤怒、幽默与力量。
◆本书英文版于2018年再版上市后,封面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中文版封面延续原版的创意思路,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通过罗列那些充满敌意的陈词滥调,直面女性写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知晓我姓名 [图书] 豆瓣
Know My Name
9.5 (109 个评分) 作者: [美]香奈儿·米勒 译者: 陈毓飞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8
☆ 屡获大奖的现象级畅销书!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自传类大奖,《华盛顿邮报》《纽约书评》《时代》年度十大好书,《芝加哥论坛报》、《魅力》、Elle年度书籍,《科克斯书评》年度推荐回忆录;
☆ 震撼全美的勇气之书!希拉里、崔娃激赏推荐,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 要的历史文档之一;
☆ “斯坦福性侵案”全纪录,受害者实名讲述直抵人心,获取正义的过程如何变成第二次精神施暴;
☆ 与所有受伤的心灵同在!呈现受害者漫长的疗愈过程,将感动与力量带给每一颗有过创伤的心灵;
☆ 非虚构写作典范,优美的文学书写,清晰逻辑推理,透视美国Me Too运动的风起云涌。
————————————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性侵案震惊全美。犯罪嫌疑人布罗克·特纳是一名曾参加过奥运会预选赛的游泳新星。
面对法庭的不公审判,受害者化名为埃米莉发表法庭陈述,这份陈述被认为是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历史文档之一。在案件影响下,加州罢免庭审法官并改变性侵立法。
她不是埃米莉,她是香奈儿·米勒,一个华裔女孩,中文名字是张小夏。
她不是符号般的受害者,而将在书写中为自己、为所有曾遭受伤痛的女孩重新获得疗愈、尊严和力量。
————————————
这个美丽、饱含力量、重要的故事也是一次重新寻回自我的行动,它值得被广泛阅读,尤其是下一代的青年男性。米勒的文字是我们的目标和地图。她是我们珍视的宝藏。——《纽约时报》
在《知晓我姓名》中,我们每分钟都与米勒同在,感同身受,在记录庭审的章节里甚至不忍卒读……米勒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平实、精准却感人至深。——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米勒展现了一桩强暴案件的受害者获取正义有多么困难,这个过程如何变成第二次施暴。虽然米勒的笔触不时充满愤怒,但她始终致力于宽慰,向其他有同样受害经历的人提供获救的途径。《知晓我姓名》不仅激发我们的勇气,更在结局充满救赎的希望。——《华盛顿时报》
米勒与庞大的性侵受害者群体分享着同一种语言,她将自己的痛苦放置于这个群体的普遍背景之中。在一个要求受害者保持沉默的世界里,《知晓我姓名》以毫不畏惧的气势展现了作者坚毅、惊人的强大存在。——《卫报》
《知晓我姓名》既是公开的怆痛,也是自我的疗愈,既是沉默的饮泣,也是大声的呼喊……它不仅仅是一份成功的控告书,也是一只向你伸出、邀请你与她共同战斗的手。——Elle
女人无名 [图书] 豆瓣
Jane doe January:My Twenty-year search for truth and justic
作者: [美] 艾米莉·温斯洛 译者: 徐晓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4
1992年,当时还在匹兹堡上大学的艾米莉•温斯洛被一名陌生男子强奸。2013年,当她已在英国建立起自己的新生活、已婚并育有两个儿子,开始走上职业写作之路时,当年侵犯她的那个人突然在警方确认后被逮捕。怀着极度的好奇以及不断挖掘真相的决心,她以犯罪小说作家的经验展开了一场个人调查。
《女人无名:20年追寻真相和正义之路》是一个被自己曾经遭受的创伤不断追赶着的女人所写的回忆录。温斯洛在其中生动地描述了她长久以来对案情大白于天下的渴望,这为其坦诚地描述20年后正义如何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精巧的构思展现触目惊心的经历… …。她的故事揭示了严峻而疯狂的现实:若想要将强奸犯绳之以法,受害者往往必须为自己的法律权益奔走呼吁。”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回忆录,由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以娴熟的创作技巧一气呵成。这将是你读过的关于性侵犯最重要的回忆录之一,其故事将启发人们展开严肃的讨论。而作者最终讲述出这个故事,其勇气足以令人惊叹。”
——爱莉森•廖塔,华盛顿特区性犯罪部门前任检察官
“每个需要跟案件受害者打交道的人都必须读一读这本书。”
——比尔•瓦伦塔,匹兹堡警察局前警长,最初办理本案的警探
额吉河-17位蒙古族妇女的口述历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宝贵敏 民族出版社 2011 - 6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余年的辛勤劳动,经走访、记录、整理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最终汇集成的一部令人动容的蒙古族妇女口述资料。字里行间,作者对女性、对蒙古族的珍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恭谨、纤柔、无私的情感,使全书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怀。
从内容上看,本书虽然只收录了17篇文章,但口述对象的社会角色非常丰富,既有普通农民、牧民,也有知识分子、王族后裔、书香世家子弟。从家庭角色来看,妻子、母亲、女儿等家庭群体中女性所扮演的各个角色,在书中几乎无一没有呈现。这些女性的历史,构成了各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百余年的历史。而这种女性视角的述说,也为蒙古族这个以男性英雄为标志的民族,增补了一份缺失已久的声音。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金玲 / 姜佳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4
“性别与生活口述史丛书”以性别为视角,以口述史为方法,记录和研究生活的历史和变迁,反映其对个体生活与命运的影响。
《被拐卖妇女口述史》主要是通过对30多位云南/广西籍被拐卖、拐骗到华东五省成婚,或成为性服务者、廉劳动力等的妇女的访谈,反映今天拐卖、拐骗现象的特征。书稿呈现了被拐卖、拐骗妇女的生活实况,以使社会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这一人群。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柳立言等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8
(学者邓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赵晶、山根直生联袂推荐)
从墓志中看五代女性世界。让死者说话,揭示墓志碑文里面隐藏的五代家庭史
【内容简介】
五代时期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地位?本书立足32帧女性墓志碑文,结合史书等百种以上的史料,通过探讨墓志笔法与史学方法、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世变下的妇女角色,藉以观察五代至北宋社会家庭史的连续和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五代女性“男尊女卑”“无所作为”的固有认识。书中穷尽挖掘墓志碑文里的信息将成为研究家庭史和社会史不可或缺的史料,也为五代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从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女子、平民女子、英雄子女、寡妇到后宫嫔妃,书中探讨的女性身份多元,呈现了一幅五代女性图像,借此我们得以窥探当时五代女性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五代女性扮演的世变中的贤妻良母,除了具备传统的美德,还要帮助夫家的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
【本书亮点】
1.专业权威,名家推荐。宋史研究专家柳立言领衔编著,历史学界学者邓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赵晶、山根直生联袂推荐。
2.利用墓志碑铭发掘出的有效信息,是研究五代社会史及女性史不可或缺的史料。特别在一些国内研究比较薄弱的领域,如女性与社会、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宗教信仰与社会等方面,书中也做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研究和总结,增加了我们对世变下的五代女性的了解。
3.多身份探讨,为五代社会及女性地位提供了另一视角的考察。从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女子、平民女子、英雄子女、寡妇到后宫嫔妃,书中探讨的女性身份多元,借此窥探当时五代女性周围的世界。
4.研究方法新,授人以渔。本书采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科学方法,以传统的史学方法找出史料之真正重点,一起在形式上和在内容上,既揭露墓志的殊相,也表现墓主之不凡。
【编辑推荐】
五代时期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地位?是否真的像后世定义的“男尊女卑”?
五代女性,面对社会动荡,是否无所作为?她们对家族的地位升降,有怎样的影响?
家庭内部妻与妾的较量,又怎样体现在子女的身上?
通过女性墓志我们能挖掘出哪些真相?又是通过怎样的科学梳理、对比整理各种碑志史料,来得出接近于真实的结论?
这些问题都能在《世变下的五代女性》找到相应的答案。本书将如剥茧抽丝、老吏断案般,循循导引,揭秘隐藏在墓志碑文中的家庭秘辛。
【名家推荐】
碑志中的五代,考验着研究者的能力。本书自通常“无疑”处入手,以老吏断案的方式分析文本,为趋近历史实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小南
墓志铭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史料,它们对群体传记学研究至关重要,并对社会与政治提供珍贵的洞见。这部墓志铭集对五代及主导此时代的武人研究具有贡献,也是深入阅读墓志铭的的指南与典范。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包弼德(Peter K. Bol)
当我拿到《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一书时,看到关键词“女性”“石刻”“世变”时,首先让我想起了李清照。当然,这与李清照相隔了一世纪,然而,本书将会揭示,像李清照这样的独立文人女性的出现,乃源自唐末五代开启近世序幕的“世变”,以及生活于这个时代的“女性”,或许隐微中也可能与金石、书画等事物有关吧!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冨谷至
本书先听取墓志的口供,再搜求旁证,质询可信性、完整性、关联性,最后作出判决,借美国法学经典之名,可谓Cases and Materials on Historical Method。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赵晶
2016年有幸参与以柳立言老师为中心的五代墓志读书会,对其严格而周到的指导风格大为惊讶。此书正是如此千锤百炼下的大作。
——日本福冈大学人文学部历史学科山根直生
上海生死劫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9.3 (33 个评分) 作者: Nien Cheng / 郑念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8 - 9
郑念对文革的个人叙述《上海生与死》出版于1987年。出版后即成为英语世界畅销书。好评如潮,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连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库切都忍不住在《纽约时报》上写书评,推荐这本书。
本书郑念记述了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初出国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对文革的记录尤如史实,读起来好像在读一部文化革命史。郑念在记录史实的时候,既详细地记录了这些政治事件,也仔细地记录了这些事件怎样影响到她个人,并力图分析这种个人和政治事件之间的关系。这使这本书有种个人编年史的性质。这本书也以编年的方式写下来的,从文革开始,到抄家,到软禁,到被捕入狱,上海的一月革命和军管,党内斗争和她在监狱中的经历,直到释放回家,尼克松访华和她最终获得离开许可,发展的顺序与时间顺序同步,对那些对文革所知不多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是一本文革史,特别是上海文革史,虽然是通过个人经历来展现的。由于本书具有比较广阔的视野,对文革中的种种政治风波、事件都有记载和分析,这本书也反应了一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对红色中国的个人思考。个人性与历史性的结合,使本书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角度弥足珍贵。
由典範到規範 [图书] 豆瓣
作者: 費絲言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998 - 6
明代的「貞節烈女」指涉到某些固定的道德實踐方式。節婦是犧牲幸福或毀壞身體以維持貞操,烈女則是犧牲生命或遭殺戮以保貞節。當代學術研究對於貞節烈女議題的注意,來自於對婦女族群在中國歷史社會中之處境與地位的關切。貞節烈女符合父系社會功能需求的道德規範,在中國的禮法系統裡,也一直視婦女貞節為維繫社會倫常的重點。明代貞節烈女的數量遠過前代,本文要討論的並不是貞節觀為何加強,而是必須質疑究竟是社會忽然發現了隱藏於閨門內的諸貞女,還是社會貞節觀念的強化,迫使更多的女性開始成為貞節烈女。量的激增,其實無法直接判定社會性質的變化,文獻記載不能區辨上述兩個層次的問題,明代大量出現的貞節烈女所直接反映的,其實是明代社會自身的特質,而非歷史過程中的變化—貞節觀的強化。要掌握明代貞節烈女的意義,必須先將之還原為社會現象來加以探討。
在貞節觀的探討上,基本上有質性與量性兩種研究取徑。所謂的質性研究,是透過現存史料中的例證與現象,論證中國歷代社會貞節觀的變化。然後由回顧與分析可以看到所謂的貞節觀其實是超越個人的社會性傾向與文化氛圍,例證的代表性與推論的有效性,都必須置於這個脈絡下才能夠建立。量性的研究目的則是透過婦女貞節實踐上的普遍化發展,證明貞節觀的嚴格與深化。但必須先克服記載與現實之間的黑暗斷層。本文著重在社會心態角度看,不能將問題過分簡化,假設記載數量的增減,可以直接反映出社會貞節觀的變化。因此在區變了實際的貞節烈女與被記錄的貞節烈女兩個層次後,論文的第一部份析論這些貞節烈女成為文獻記載的各個管道與運作過程,再於第二部份進一步分析此社會機制是如何影響明代的社會心態與集體實踐。簡言之,就是要由量的角度出發,希望經由對貞節烈女現象的特質與在明代演變的研究,能夠對於傳統中國貞節觀的發展與演變,提供一個整體性的視野與理解。
漫长的余生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2 (106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 - 7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入平城皇宫成了一名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中的她,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看到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绝望……随着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

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性、謊言、吹哨者 [图书] 豆瓣
She Said: Breaking the Sexual Harassment Story That Helped Ignite a Movement
作者: Jodi Kantor / Megan Twohey 译者: 游淑峰 麥田 2021 - 3
一則語帶保留的twitter貼文,
兩個窮追不捨的紐約時報記者,
三位女性主要組成的新聞調查團隊,
在這個充滿性醜聞與潛規則的世界裡,幫助無數遭噤聲的性犯罪受害者說出她們的故事,
帶來對#MeToo運動最誠實的反思與告白。
歷時三年的追蹤調查全紀錄,紐約時報記者揭露對川普、美國著名製片人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
美國大法官卡瓦諾(Brett Michael Kavanaugh),以及隱瞞在各行各業許多角落中的性騷擾與指控。
【聯合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方念萱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數位女力聯盟」成員│方綺 「女性主義有事嗎」主編 │朱家安 沃草烙哲學主編│沈秀華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
周芷瑄 女性主義者│周曉涵 藝人/演員 │林志潔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柯貞年 電影導演 │ 張子午 《報導者》主編│張婉昀 女人迷內容負責人
陳昭如 作家│陳昭如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劉柏君 2019國際奧會女性與運動世界獎得主│蔡宜文 專欄作家
賴芳玉 律師│羅珮嘉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
【台灣在地深度推薦 】───────
長年以來,女人控訴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困境是墜入he said, she said雙方各說其話的迷霧,結果經常是在佔據性別權力關係優勢的男性勝出,因為女人欠缺可信度。反性騷擾法的開創者Catharine A. MacKinnon曾說,#MeToo運動讓女人從「說謊的婊子」成為具有可信度的人。美國#MeToo運動之所以能夠展開,不只是因為名女人站出來控訴,也不只是因為性騷擾已在法律上被承認為性別歧視,更因為調查報導使得這些女人的指控「所言成真」。
藉由兩位關鍵記者在本書的敘事,我們得以窺見女人建立可信度的艱難,深度調查報導又如何幫助建立女人的可信度。本書也呈現#MeToo運動扳倒有權男人的成功與挫敗:好萊塢製片巨人倒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在爭議中上任,已婚白人女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挺身作證仍未能阻止保守派呵護養成的白人男性菁英就位掌握司法大權。這說明了法律的雙面性:既是受害者的武器,也是有權者的保護傘。請閱讀此書,讓我們一起思考媒體、法律與社會運動共行創造改變的可能。
──陳昭如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黑猩猩在社會演化過程,合力消除了雄性對雌性施加性威迫的行為。母猩猩遭受雄性威脅時,會發出特殊吼聲,舉凡聽到叫喊的雌性,會放下一切趕到現場,合力擊退侵略者。然而人類社會,仍在「打破孤立」的第一步,齟齬前行。
關於哈維溫斯坦的新聞報導鋪天蓋地,人們常讀到溫斯坦作為一個「惡魔」。愈把他視為單一惡魔,愈沒法對惡魔形成的場景體系,有具體認識:是什麼社會互動,讓倖存者被孤立分化、被法律噤聲,讓犯罪者能輕鬆煙滅證據,甚至鼓勵犯罪?這本書,鉅細靡遺記載了兩位紐約時報調查員、記者與編輯,與龐大犯罪體系交手互動的艱險過程。你也會驚詫發覺,犯罪體系與社會正義,如何在某些人的運作下,扭曲地交纏連線:反企業壟斷的著名正義大律師,在溫斯坦的推促中,現身阻礙調查;佯裝女性主義組織的私人情治單位,收費操縱網路輿論;曾是性侵倖存者的著名大律師,阻擋其他倖存者發聲,支持以私人和解淹滅證據,阻礙「禁止和解滅證」的立法進入議程。
紐時調查員不斷與時間賽跑,在各種艱險鬥智中,緊盯最細微線索,冷靜觀察權力分佈,出手翻轉互動關係,重新擺放自己在議程中的位置,一次次掙脫被動設定,奪回主導,去回應與拆解情勢,使最終一切漸漸導向對調查有利的方向。讀完這本書,我們要帶走的不是犬儒精神,不是對平權信念本身的嘲諷。若是這樣,那麼我們對這些信念的支持,或仍停留在幼兒園式的幻想,對覺醒概念的自戀式崇拜。這本書送給我們的禮物很多,其一即是提供「扳倒巨人體系的現實認識」。是的,這一路會遇上失望的事,但有信念、毅力與努力,透過合力,改變仍能發生,我們要往這路上去行 。真的非常值得一看,翻開就停不下。
──張婉昀 女人迷內容負責人
【本書特色】──────
‧引爆#MeToo運動的那則新聞!
‧詳實記錄史上第一則揭露溫斯坦惡行的新聞,見證記者過招拆招的過程
‧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總統的人馬》(揭露水門案的震撼報導)
‧即將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及《自由之心》製片公司 Plan B 改編為電影
‧大量首次曝光的第一手證據,中文版特別收錄作者新增《後記》
‧呈現#MeToo運動的複雜性,來自新聞記者內心深處、最直白的反思
【外國媒體推薦】─────
‧本書是新聞調查報導的當代經典。如果您還不願意因為報紙上對狼性電影大亨的最初指控而跌破眼鏡,請準備好讓它破吧。──華盛頓郵報
‧本書在某些時候是驚悚片,而在另一些時刻則是對一個腐爛系統的控訴。但這最終是關於那些陷入痛苦之中的女性,她們拒絕再保持沉默了。──大西洋週刊
‧#MeToo時代的編年史,揭示了女性的無窮力量。──新共和國
‧一個改變世界的故事……一部最殘酷的多人生命傳記電影。──CNN
‧兩位作者將在史書中留名,世世代代。──每日電訊報
‧令人難以置信的報導,這種報導需要時間、勤奮以及許多媒體無法負擔的資源支持。對於新聞工作者而言,這是一個觀摩專家的機會。對於非新聞工作者而言,這本書對調查報導的嚴謹處理是一種難得的展現。比起揭發水 門案的《總統的人馬》有過之而無不及。──NPR
【內文重點】──────
剖析性騷擾何以被容忍,對#MeToo運動最切身的觀察,最深入靈魂的質問:
‧歷史發生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為什麼哈維•溫斯坦的性侵行為得以在數十年內累積形成一個模式(Pattern),可以數十年如一日,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哈維•溫斯坦難道只是個案?
‧「過了二十年,為什麼大家還不說出來?」
是哪些模式、法律、企業組織文化,以及社會中的慣習,讓你我成為助長性不當行為的最大幫兇?
‧#MeToo運動走得太遠,還是遠遠不夠?
溫斯坦事件後,女性受到性騷/性侵經驗真的就受到重視與平反了嗎?無端指控與真實的距離有多遠?當舊的權力模式被打破,性不當行為被指認出來,與性相關的新共識與合理制度會出現嗎?
创建日期: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