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买未读书

🫂老公孩子在部隊☔️💙

🫂老公孩子在部隊☔️💙 @Sphinxddd

46 本书  

Rationally I know I am not immortal. Emotionally I keep buying books as though I was.

人我之間 [图书] 豆瓣
Self and Others: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in Practice
作者: N. Gregory Hamilton, M.D. / 格雷戈里.漢默頓 译者: 楊添圍 / 周仁宇 心靈工坊 2013 - 4
客體關係理論最佳入門捷徑 初學者必讀
溫斯頓.邱吉爾曾說:「美利堅合眾國與大不列顛,是被同一個語言分割的兩個偉大民主政體。」這個巴別塔式的譬喻,清楚點明了從佛洛伊德以降,精神分析學界兩大主流,即強調驅力的美國自我心理學,以及英國的客體關係理論,兩者之間的異同和論辯。
本書作者試圖整合兩方的觀點,以簡明且精確的語言,向讀者說明何謂客體關係理論。
全書分五大部,首先介紹何謂自體、客體,以及自我的形成;第二部詳論人類心智發展四大階段,以及各種心理機轉;第三部試圖以客體關係概念來探討自閉症、精神分裂症、躁症、邊緣性人格、自戀性人格、精神官能症等常見精神疾患;第四部細述客體關係理論的臨床治療技巧、觀念與態度;最後以宏觀角度,探討了將客體關係應用在文學、宗教、哲學等文化場域的可能性,以及對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影響。
客體關係對於自體發展至關重要。漢默頓遊走在寇哈特、克萊恩、溫尼考特、克恩伯格以及雅可布森等大師的理論之間,佐以大量臨床實務案例,使讀者能清楚理解各家論點,並將之融會貫通應用於治療之中。本書不但適合初學者閱讀,也很適合資深心理治療從業人員作為輔助參考。
不平等的童年 [图书] 豆瓣
9.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妮特·拉鲁 译者: 宋爽 / 张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6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从而确认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并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上海罢工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裴宜理 译者: 刘平 商务印书馆 2018 - 10
这本重要著作不失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补空白之作。该书吸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丰富资料与研究成果,而它们在西方史学界尚未被系统地利用吸收。本书研究方法新颖别致,学术成就无懈可击,文献资料丰富而且多为第一手的。
——玛丽·格莱尔·白吉尔
《上海罢工》是一本视角新颖、资料丰富、论证缜密的学术著作,本书从社会史角度入手,从以下三个层面揭示了上海工人运动与中国政治的关系。第一部分“地缘政治(1839—1919)”,追溯了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上与文化上的源流。作者认为早期上海工人的反抗因籍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二部分“党派政治(1919—1949)”,描述了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运动的基本状况,作者指出了外来的组织者是如何被迫接受在他们到来之前即已存在于工人中的传统内容和观念。第三部分“产业政治”,作者对烟草、纺织和运输三大行业做了颇为详尽的个案研究,从而揭示出不同行业的工人在不同时期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所做出的不同的反应。
本书展示了一幅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它的成功立足于大量原始资料:工人访谈录、工厂与政府档案、警方报告、干部回忆录以及其它迄今尚未公开的资料。作者驾驭资料之娴熟、高明,令人称道。本书出版后在西方学界广受赞誉,发表的英文书评有10余篇。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白吉尔教授(Marie-Claire Bergère)评价它“不失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补空白之作”。
★摘录试读
由于对20 世纪的工人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崇高理想的不满意,新一代工人问题研究者开始关注无产阶级运动的局限性,特别是关注工人的分裂特性。由于有性别、年龄、人种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在共产主义梦幻家的眼里,工人行动分散,缺乏阶级觉悟。当工人问题研究者勉强接受其研究对象的缺点时,这种论调带有很深的悲观主义色彩。当一些学者们发现工人对于激进运动——最具工人阶级特征的部分——缺乏热情,与《共产党宣言》所描绘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不符时,他们又不免加以冷嘲热讽。
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未竟事业的回应,工人问题研究者常常被“为什么不”的问题所困扰:工人为什么不能走向统一?工人,尤其是绝大多数惨遭剥削和压迫的工人为什么不去组织一个激进的政党?工人阶级团体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团体为什么不开展马克思主义革命?此类问题促使人们去寻找工人阶级的缺点。结果,人们对欧美工人力量分裂的原因予以特别关注,许多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男人和女人、老人和青年、北欧和南欧、美国的黑人和白人、技术性工人和非技术性工人之间的矛盾,使得工人们无法表现出阶级觉悟和对党的忠诚,或是在需要他们采取革命行动时置之不理。
这种分析导致人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现代工人阶级。但是,这种阶级分裂是否只起负面作用,只是实现无产阶级“真正”使命的障碍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工人的分裂能为具有政治影响的工人阶级行动提供基础——不只是在支持这个或那个政党,而是在是否支持新成立的政权。社会的不同部分,甚至一个阶级内部的不同部分,可以构成与政府官员的不同联系——可以改变各自命运的联系。这并不是说,各种社会集团总是各行其道,对立的方面在这种扰人心绪的关系中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期望的结果。然而,我们的分析可以从头开始——严肃面对各分裂阶层的政治潜力,提供一种探索政府—社会互动模式的具体方法。
中国工人——与其欧美兄弟难分伯仲——也是四分五裂。然而,分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无论他们当中存在着如何重要的地缘、祖籍、性别和技术熟练程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差异),中国工人阶级自己完全有能力采取有影响的政治行动。
人生的枷锁 [图书] 豆瓣
Of Human Bondage
8.8 (2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张柏然 / 张增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把自己作为方法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1 (390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 吴琦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敌基督者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余明锋 商务印书馆 2019 - 1
本书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敌基督者》是尼采晚期的作品,确切地说,这是他在精神失常前撰写的最后一部构思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作品。这本书既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探究—叙述了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历史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它如何自下而上地征服了罗马帝国,且一直影响到现代,它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其所关心的一个永恒问题是真理与信仰的关系。
天生恶魔?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乔尔·迪姆斯代尔 译者: 史先涛 2019 - 4
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大屠杀的主谋,生来就是精神变态,还是说,他们的心理状态跟你我并无不同?“二战”后,两位才华横溢的心理医生得到了一个罕见的机会,获准和纽伦堡战犯共处一室。他们使用了当时的尖端技术罗夏墨迹测验,分析几位主要战犯的大脑的认知结构。意外的是,二人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因为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资料尘封了七十多年,作者迪姆斯代尔博士运用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重新解读当年的记录,试图一举解开恶意的本质。
时尚的精髓 [图书] 豆瓣
The Essence of Style: How the French Invented High Fashion, Fine Food, Chic Cafes, Style, Sophistication, and Glamour
作者: [美国] 若昂·德让 译者: 杨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2
本书描述了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优雅、品味及奢侈的欲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其所为美食、时装、室内装饰等领域所制定的标准,至今仍然发生着作用,这就是被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称为历史上四个伟大时代之一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兴隆昌盛的、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法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在路易十四执政之前,法国贫穷、肮脏,盗匪猖獗;巴黎街道狭隘,铺砌粗糙,整个国家与时尚无缘。半个世纪后,法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不容置疑的时尚中心,从时装、香水、美食、香槟酒,到家具、室内装潢,乃至镜子、雨伞和街灯,都被当时的人们追逐和仰慕;自那之后的三百余年,法国始终统领着世界的时尚。本书就是将这一传奇展现给人们。透过这个时代,可以看到对物质享乐的欲望是如何能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这一推动力的强大有时并不亚于人类伟大的精神。
奢侈的 [图书] 豆瓣
How Luxury Lost Its Luster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黛娜·托马斯(DanaThomas) 译者: 李孟苏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奢华”一度是拥有祖传遗产的贵族世界的专享。“奢华”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传统、精致、骄奢的购物史。然而,今日的“奢华”却被打包贩卖给身价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这些大公司在意的只是规模扩张、公众注意、品牌认知度、广告,当然还有巨额利润。本书是对富丽堂皇者投去的强硬一瞥,并追问:“奢侈品为何失去了光泽?”
《奢侈的!》是一部深度剖析时尚界黑幕的纪实类时尚读物,系统地介绍了奢侈品牌的发家史,颠覆了奢侈品牌从前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刺猬、狐狸与博士的印痕 [图书] 豆瓣
The Hedgehog, the Fox, and the Magister's Pox
作者: [美] 斯蒂芬·杰·古尔德 译者: 杨莎 商务印书馆 2020 - 6
《熊猫的拇指》作者,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斯蒂芬·杰·古尔德人生中最后一本科普著作,为您厘清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复杂关系的真相。
本书探讨了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用狐狸与刺猬形象的比较提出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关系的核心意向:和而不同、紧密联系。本书从对比康拉德·格斯纳《动物志》中的狐狸和刺猬形象开始,讨论伊拉斯谟对阿尔奇洛克斯箴言的引用:“狐狸有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从而引出对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关系的看法。科学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它与人文领域最初的冲突,早期博物学家尼希米·格鲁和约翰·雷也曾对以格斯纳和阿尔德罗万迪为代表的人文主义传统提出严正的批评,但是,正如牛顿的名言 “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对立的,海克尔、纳博科夫、塞耶、艾伦·坡的实例恰恰证明了学科融合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本书的风格和内容结合了古尔德毕生工作的不同主题,是对其职业生涯的恰当致敬。在本书中,古尔德将他名副其实的文学天分与无可挑剔的科学凭据相融合,优雅地请求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们少花点时间抱怨彼此,多花点时间联合对方的巨大资源。在任何智识王国,我们都既需要狐狸也需要刺猬——做一位持之以恒的多元主义者。
——阿兰·C.哈钦森 ,《环球邮报》
日本历史上的东与西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東と西の語る日本の歴史
作者: [日]网野善彦 译者: 褚以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 - 12
《日本历史上的东与西》是网野善彦早期的代表作,其中已然展现出“网野史学”的明显特征。网野在这本书中采用地域历史的研究视角,依据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学科理论,考察了历史上生活在日本列岛东西部的人们在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影响。他不仅谈论了东马西船、骑射型武者和海贼武者、东将门西纯友、源氏和平氏等有趣的历史话题,而且对于东西部地域的社会结构、政治力学关系、东国文化与西国文化等重要概念进行了富有启发的论述,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了“日本人论”和“日本史论”。
蝇王 [图书]
Lord of the Flies
作者: William Golding / 威廉·戈尔丁 译者: 龚志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9
《蝇王》描述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孩子从本土飞到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的“野兽”分裂成两派,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而告终。
历史的自然实验 [图书] 豆瓣
作者: 贾雷德·戴蒙德 / 詹姆斯·A. 罗宾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 7
贾雷德·戴蒙德和詹姆斯·A.罗宾逊主编的《历史的自然实验》,是一部采用多个学科的历史案例阐述如何采用“自然实验”科学地研究历史的著作。这本书所采用的历史案例涉及多个学科,特别是多个学科的交叉,通过不同学科的案例,阐明如何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该书的核心是“历史的自然实验”这种历史研究方法,但是也并非就方法而方法,而是给出了涵盖多种多样主题的历史研究成果,有文化人类学(波利尼西亚文化的演进)、社会学(移民社会的发展)、政治学(政治制度对银行体系发展的影响)、环境生态学(森林砍伐)、新政治经济学(奴隶贸易的经济后果、印度殖民地时期土地产权制度的经济后果、法国大革命的经济后果)等。
退步集 [图书] 豆瓣
8.2 (130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
退步集续编 [图书] 豆瓣
7.8 (33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4
这本书是《退步集》之后陈丹青的又一部杂文集。由近两年陈丹青所撰杂文、演讲、访谈汇编而成,内容涵盖绘画、艺术教育、城市文化诸领域,亦收录陈丹青论鲁迅及木心的文章数篇。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图书] 豆瓣
Epidemics: The Impact of Germs and Their Power Over Humanity
作者: 〔美〕约书亚·S.卢米斯 (Joshua S. Loomis) 译者: 李珂 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5
★ 陈凯先X张文宏 倾力推荐
★ 人类与全球灾难,只差一场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一场场重大的传染病疫情塑造并迭代了我们所依托的社会,是改变世界发展轨迹的一股重要力量。本书聚焦影响人类历史最为深远的十场传染病:鼠疫、天花、疟疾、肺结核、斑疹伤寒、黄热病、霍乱、大流感、脊髓灰质炎和艾滋病,通过讲述传染病发生的历史背景,疾病的症状、统计数据和发病原理,导致的致命后果,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来龙去脉,呈现了传染病与人类发展的历史脉络、宗教传统、社会动态和科技创新的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破碎的生活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Broken Lives: How Ordinary Germans Experienced the 20th Century
8.5 (24 个评分) 作者: [美]康拉德·H.雅劳施 译者: 王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
从纳粹独裁、二战、大屠杀、冷战到柏林墙倒塌
在充斥着杀戮与死亡的剧变中,普通人如何重建破碎的生活
「编辑推荐」
★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生动地展示普通民众在时代动荡中的颠沛命运。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德国人,承继了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荣光,拥有幸福自由的魏玛童年,之后却经历了纳粹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大屠杀的罪孽、战败的离散与清算、冷战东西德的分裂,最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迎来两德的统一。他们的一生就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缩影,是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最佳写照。
★ 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完整呈现普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处境与选择。
本书的主角既有在前线浴血杀敌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了解他们为何支持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政权,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大屠殺切割,最终如何理解自己蒙受的苦难与战争的责任,进而体会普通人如何与强大的命运进行斗争并选择自己的生命道路。
★ 一个还原普通人声音的真实世相,揭示剧变下普通人重建破碎生活的日常点滴。
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20世纪的普通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与同伴的游玩时光、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在战争的死亡威胁下建立的温暖家庭、在冷战的紧张情势中重建的生活……这些普通人的日常,正是生命的真实面貌。
★ 史密森学会2018年最佳历史书籍,《柯克斯评论》2018年最佳非虚构类图书,《选择评论》2018年优秀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叫魂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1 (34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5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枪炮、病菌与钢铁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8.5 (26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 4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杜尚访谈录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9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卡巴纳 译者: 王瑞芸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3 - 6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他的存在却影响了20世纪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在本书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在这里呈现的,是一个完整、自由而独特的人。杜尚一生致力于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本书所记录下的访谈,或许可以算作他的又一件作品,如同他信手拈来的现成品,如同他的每一次呼吸,这件作品不事雕琢,却必将影响深远。
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在本书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本书可谓最权威的关于杜尚的文本,中文版由美术史专家王瑞芸翻译,更附有近七万字的对于杜尚和美国现代艺术的介绍。
创建日期: 2023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