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东正教

Kolya Krassotkin

Kolya Krassotkin @KolyaKrassotkin_5734

71 本书  

暂无

俄罗斯思想 [图书] 豆瓣
Русская идея
作者: [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 / [俄罗斯]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译者: 贾泽林 / 李树柏 2000 - 8
《论俄罗斯思想》收进的作品,其作者都是俄罗斯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对俄罗斯饱含着赤子热爱之情;对俄罗斯保持着淸醒而冷静的分析态度;对俄罗斯的命运充满关怀和忧虑;对俄罗斯的独特性和远大的未来充满信心。
本译文集在选材和文章处理上参考了M.A.马斯林等人的做法。我们选择的原则是:紧扣“俄罗斯思想”这个主題,选择最有代表性人物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对入选的文章,根据其与“俄罗斯思想”联系的紧密程度,作必要的取舍,删节了与阐述“俄罗斯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段落,保留了其精华部分。
关于厄洛斯的思索 [图书] 豆瓣
作者: 弗·索洛维约夫 / 安·別雷 译者: 赵永穆 / 蒋中鲸 1998
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洛维约夫(1853-1900):俄罗斯宗教哲学家、诗人、政论作家。出生于虔诚的东正教家庭,为著名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之子。187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文史系。1874年通过论文《西方哲学的危机》的答辩,获硕士学位。1875年后,游历英国、法国、意大利及埃及,研究宗教哲学及神秘主义。归国后在莫斯科大学讲授哲学。1877年移居彼得堡。1880年,通过博士论文《抽象因素批判》,其中论述了作为真正的大统一的概念——真。
1881年,索洛维约夫出生基督教的宽恕心,呼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赦免亚历山大二世的行刺者,却被认为是激进的危险分子,他认为东正教的等级制度违背了教会的神圣学说,幻想将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普世教会。哲学上则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和现实通过冲突而相互作用,最后将由一个绝对的存在把一切统一起来。在他看来,伦理学是一个辩证问题,即人们的行为和决定是否合于道德,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序上有助于使世界同最后的大统一结合在一起。《爱情的意义》一书即为这种理论的阐述。
哲学书简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哲学书简
作者: (俄罗斯)恰达耶夫 译者: 刘文飞 译林出版社 2011 - 8
《汉译经典026:哲学书简》由八封信组成。在这些书信中,恰达耶夫对俄罗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了激烈的批判与彻底的否定,同时也猛烈地抨击了俄国野蛮的专制制度、东正教和在俄国根深蒂固的农奴制。
《汉译经典026:哲学书简》同时还收入《疯人的辩护》和《箴言集》(节选)。
共同事业的哲学 [图书] 豆瓣
Философия общего дела
作者: 费奥多罗夫 译者: 范一 2001 - 2
本书包括关于友爱或亲情问题,关于世界缺乏友爱,缺乏亲情即世界不和睦状况的原因及恢复亲情的方法问题;超道德主义或普遍结合(及普遍联合)论调节等内容。
爱拯救个性 [图书]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 译者: 张百春 / 李树柏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5 - 5
俄罗斯思想家智慧随笔经。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1853-1900),杰出的历史学家谢尔盖·索洛维约夫的儿子,生于莫斯科。年轻时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经历了一个宗教怀疑论时期,但其思维框架是唯物主义的。在以优异成绩完成中学学业后,进入莫斯科大学物理和数学学院。翌年兴趣发生转变,迷上了哲学。1874年,他聆听了莫斯科神学院的讲座。
索洛维约夫以《西方哲学的危机(反对实证主义)》的硕士论文答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这部著作具有唯心主义和东正教倾向。他很快被该校指定为哲学讲座的高级讲师。
1875年,索洛维约夫利用公休假到了国外,在大英博物馆工作,并研究古典哲学。回国后,他调到了圣彼得堡大学,在那里他答辩了他的博士论文《抽象原理批判》。这部著作加上他的硕士论文,以及《三种力量》(1877)包含了他思想发展第一阶段哲学观点的理论基础1881年3月,他出面为那些参与谋杀沙皇的人辩护,并公开向亚历山大三世呼吁宽大处理。结果索洛维约夫被禁止公开讲课。作为一个教师这使他感到沮丧,他退出了大学,放弃了学院生涯。从那时起直到去世,他过着流浪生活,没有家庭,也没物质上的安逸。
19世纪80年代,索洛维约夫主要从事神学研究,他的《生命的精神基础》(1882-1884)、《神权政治的历史和未来》(1887)《俄罗斯和普世宗教》(1889)都是致力于这个问题的。
他最后10年的创造性著作表明他哲学兴趣的回归,这一时期的著作主要有:《自然中的美》(1889)、《爱的意义》(1892-1894)《上帝的观念:为斯宾诺莎的哲学辩护》(1897)、《理论哲学的基础》(1897-1899)、《善的证明》(1897-1899)和《三次谈话》(1900)。
俄罗斯与欧洲 [图书] 豆瓣
Россия и Европа
作者: 索洛维约夫 译者: 徐凤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7
俄罗斯人无疑是能够进行思辨思维的,在某个时候甚至可以认为,哲学在我们这里面临着辉煌的命运。
本书是索洛维约夫在19世纪80年代对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的批判著作集。
索洛维约夫敏锐地看到了民族主义的双重危害性;对内来说,它易地产生狭隘的民族自负和偏见,可能成为维护自身的坏的旧制度和拒绝外国先进经验的理论根据;对外来说,极端民族主义容易导致较强大民族的侵略性的民族利已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成为暴力、压迫和战争和借口。他站在基督教普世理想和全人类价值立场上,提出要以超民族的基督教来克服这种民族利已主义。他认为,东西方教会分裂的真正原因是古代东西方的文化--政治对抗。只有在对作为神人之体的教会的完整理解基础上,东西方取长补短,不是一方吞没另一方,才能实现人类的统一事业。
神权政治的历史与未来 [图书] 豆瓣
История и будущность теократии
作者: [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 译者: 钱一鹏 / 高薇 2003 - 7
神权政治的历史和未来,ISBN:9787508023373,作者:(俄)索洛维约夫(В.С.Соловьевь)著;钱一鹏等译
西方哲学的危机 [图书] 豆瓣
Кризис западной философии
作者: 弗·索洛维约夫 译者: 李树柏 2000 - 2
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斯拉夫派哲学家面对民族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的冲突,在思考俄罗斯未来发展道路之时,也发出了创立俄罗斯哲学的宣言。但他们的哲学思想并未形成体系。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是后来的俄国哲学家、诗人、政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索洛维约夫,本译作所收录的《西方哲学的危机》和《完整知识的哲学本原》,就是索洛维约夫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最初成果。
灵魂的手书 [图书] 豆瓣
作者: 洛扎诺夫 2005 - 5
本书记述心灵的原始状态,记录未经加工、当下即生的思绪、情感,让自己的内心真实自然、不着一点人为痕迹地率真呈现,鲜明地体现出“灵魂的手书性”。这种心灵的呢喃、生命的呻吟、灵魂的倾诉,正是人的孤独、凄苦、迷惘、傍徨的自然流露,也是人陷入深渊、孤苦呼告的真实写照。
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8.3 (6 个评分) 作者: (俄)罗赞诺夫 译者: 张百春 华夏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杰出的俄国思想家罗赞诺夫对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关键一章“宗教大法官”的解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而有社会哲理内容的小说。作品的思想十分复杂,作家的创作意图也很深远。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在这部作品中对自己的一生 探索做个总结,想要在书中探讨他认为人生与社会最重大的 “全宇宙的问题: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灵魂不死?”探讨善与恶、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探讨“怎样按照新方式改造全人类”。一八六九年他在一封信中明确写道:“将贯穿令书的主要问题——它使我自觉不自觉地苦恼了一辈子——足上帝的存在问题。”他要把自己的信仰和怀疑通过艺术形象统统表现出来,让世人来评说。
而这些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章里。
与其他解说小同的是,正如刘小枫在其中译本前言里指出的,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大斯基和柏拉图在精神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即,他们都献身于一种纯粹的观念,以及他们的作品所面对的重大主题的相似性,比如:“罪犯”的法律问题,哲学与爱欲问题……等等。根本问题是:在启蒙的现代之后,人类面临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终末论”审判!?
落叶(全两册)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落叶集
作者: [俄] 瓦西里·瓦西里维奇·罗扎诺夫 译者: 郑体武 商务印书馆 2015 - 1
罗扎诺夫被人称为疯人、怪人、狂人,他的随想录《落叶》是一个混沌的文本,里面有诗,有哲学,有故事,有日记,也有文学批评。他在书写自己的思想时极为随便,有的是在鉴定古币时,有的是在列车上,在周围尽是妓女的城外大街上,在花园里仰望天空时,在法院里等待书记员时……罗扎诺夫在这些时刻不仅没有放弃思考,而且也不放过写作,他在稿纸或标语的背面,在信封和名片上,在鞋底上,写下了一些不相干的句子,在旁人看来,这些话无异于呓语、梦话。罗扎诺夫是一位充满批判激情的思想家,他十分珍惜那些“出人意料的呐喊”,记录下这些声音。
隐居及其他 [图书]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罗扎诺夫 译者: 郑体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收录罗扎诺夫一生最优秀的代表作:《隐居》、《落叶》(第一筐)、《落叶》(第二筐)三部曲。此时罗氏在彼得堡虽名噪一时,然其锋芒所向,深深刺痛了教会、世俗两方面势力,罗扎诺夫遂避开彼得堡文化圈,过起离群索居的隐士生活,同时对于困扰他一生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体裁而言,《落叶》等已超出一般文学范畴,似日记而有别于日记,似随笔又有别于随笔,无固定章法,彼此间缺乏联系,形成一个个孤立、不完整的体系,但却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思想的原初过程与状态。
诸神下界 [图书] 豆瓣
作者: [苏] 罗扎诺夫 译者: 黄柱宇 / 唐伯讷 重庆出版社 1986
陀思妥耶夫斯基启示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瓦·瓦·罗扎诺夫 译者: 田全金 2013 - 9
此书为俄国白银时代作家、批评家瓦•瓦•罗扎诺夫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罗斯文学的论文集。
收入本书的十四篇论文,作于1892-1918年间,基本上反映了罗扎诺夫的思想历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创作面貌,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丰富性和预见性,陀氏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陀氏与别林斯基、索洛维约夫、托尔斯泰的关系等,对陀氏创作和思想作了独特的、富有想象力的解读。这些论文比较全面地表达了罗扎诺夫的文学思想,展示了他挥洒自如的批评方法,反映了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和俄国文学批评的巨大贡献。书末附有罗扎诺夫的同时代人所作的两篇回忆和论述罗扎诺夫生平和创作的文章,以期略窥罗扎诺夫的全貌。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中国读者喜爱的俄罗斯作家,罗扎诺夫是中国批评界比较关注的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与批评家,他的译介还刚刚开始,如此多份量地介绍其文艺批评的书籍尚未见,会引起学界相当重视。
创建日期: 2022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