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study

zag

zag @zag

60 本书  

电影理论类热门书籍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 [图书] 豆瓣
Von Caligari zu Hitler: Eine psychologische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Films
作者: [德]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译者: 黎静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全名为《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1947年成书于美国,作者为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一份魏玛共和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成果。克拉考尔在1941年4月25日到达美国后便着手这项准备多年的计划,他当时的身份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资料馆馆长艾里斯·巴里的“特别助理”,此项研究先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资助。
在这部作品中,克拉考尔通过分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的德国影片,检视了从1918年至1933年的德国历史,借以展现“一战”后德国人的心理图景。在二十年代的德国影片中,他追踪到一些反复出现的视觉和叙事母题,他认为这些母题暴露了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以致他们甘愿臣服于威权统治。克拉考尔在书中开辟了探查电影美学、一个民族(魏玛时期德国人)的普遍心理状况以及同时期社会、政治现实之间关联的新领域,并提出一项惊人的(时至今日仍有争议的)主张:作为通俗艺术的电影为人们洞察一个民族的无意识动机和幻想提供了可能。
故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tory
9.0 (13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故事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映画理論集成 [图书] 豆瓣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1982 - 5
古今東西の映画理論を網羅。主な収録論文の著者はJ・ミトリ、C・メッツ、R・バルト、A・パノフスキー、P・P・パゾリーニ、Yu・ロートマン、浅沼圭司、P・ウォーレン、A・バザン、S・M・エイゼンシュテインほか。 映画研究の歴史をも俯瞰するアンソロジー 。
好莱坞电影类型 [图书] 豆瓣
作者: [加]张晓凌 / [加]詹姆斯·季南 2012 - 8
《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以200多部美国经典影片为例,解析好莱坞的11种重要电影类型,帮助你认识电影故事中的构思和设计,以改善你解密与鉴赏好莱坞畅销电影的水平。节奏快、激动人心、充满魁力且简单易懂,这些特质在许多人看来正是好莱坞电影畅销全球的原因所在。但《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探讨常被人们忽视的美国电影另一个重要特征:电影类型。美国电影的制作及国际发行从来不是以单一的娱乐产品形态进行的。相反,每一部电影都属于一种故事类型,即一个微型电影传统,带有其独特的象征、情节规则、价值观和扮演定型角色的著名影星。此外,对于每一种电影类型,各国观众经过多年的观影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期待。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图书]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5),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青年时代曾追随苏格拉底求学。后回到雅典建立了他著名的学园,在讲学进程中写出了四十篇左右的对话集,内容涉及宗教、神话、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和文艺理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
本书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选收《斐德篇》《会饮篇》《理想国》和《法律篇》等八篇对话构成“文艺对话集”。作品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法”,把各方观点都提出来,把其中矛盾剥茧抽丝般地逐层揭露,从而引向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作者把对话体运用得十分灵活,他从日常具体事例出发,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不但把人自然而然地引到结论,而且使人看到活的思想进程,激发自己的思考。
法国电影新浪潮 [图书] 豆瓣
8.1 (23 个评分) 作者: 焦雄屏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 7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革命性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电影一元化的结构,拓展了电影的创作领域,在形式和内容的突破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本书从新浪潮运动发生的背景谈起,详述其流派、演变、成果,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对电影制作和电影美学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对该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电影表意泛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克里斯蒂安•麦茨 译者: 崔君衍 商务印书馆 2018 - 1
电影符号学一代宗师麦茨的论文集《电影表意泛论》是电影思维历史上的一部开创性著述,是电影符号学的奠基性原典。麦茨从现象学、语言学、叙事学、风格学、符号学等诸多方面论述了“电影表意”这一核心命题。全书共分两卷,第一卷(1968年初版)标志着立足于“电影语言”概念的传统美学与现代语言学思维形态的初次相逢;第二卷(1972年初版)补充了此前的论述,论证了符号学与电影思维成果的密切联系,涉及对第一符号学的自我审视,也预示了向第二符号学的演变。
电影理论基础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晓云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9 - 9
《电影理论基础》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构成主要是围绕电影学学科建设,围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选题都是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点。出版的目的宗旨是为了推进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学学科整体建设,检查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完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更新电影理论课程体系,强化与优化电影学内容,也是为了梳理电影史论教学的成果。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3 - 2
在本书中,作者以尽量简洁而指要的方式,不但把上述理论背景加以清楚的勾勒,而且言简意赅地对各种电影理论和流派主张加以概括和聚会,在阐释之中又不时地插入作者个人化的评述和分析,为初学者理解和认识这些复杂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虽然,为了真正了解和深入地研究电影理论史的发展,地掌握电影符号学的各个专门课题。
本书的另一个值得提出并有待加强之处,是电影实例分析典型性问题。为了加强论证而转入影片实例分析时。有两个方面深沉使我们感到不够满足:其一,是刚刚触及到被论证的影片实质就不再深入讨论或仅仅点到为止;其中、二,是有些例证的影片,尚未达到足以成为经典性分析对象的欠,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论证的坚实性和普遍性。麦茨的现代电影理论的叙事研究,深沉以好莱坞常规电影作为一种规范和模式加以分析,但这种立足于意识型态操纵或集体潜意识为对象的研究,很重视解构对象的典型和普遍性,更以分析研讨过程中的详尽细致,而达到举一反三,令人信服的科学化效果。
电影美学导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金丹元 2008 - 5
《复旦博学•当代电影学教程系列•电影美学导论》主要阐述电影美学的原理和基础知识,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来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电影美学的基本内涵;电影美学的本质与电影语言;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技术美之关系;电影创作与审美接受;类型电影的一般审美特征与审美分析;现实主义美学与电影艺术;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思潮对电影流派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中的电影艺术;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电影美学的民族化与个性化。
Cinema and Sensation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Martine Beugnet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2007 - 11
Cinema and Sensation: French Film and the Art of Transgression looks at a much-debated phenomenon in contemporary cinema: the reemergence of filmmaking practices (and, by extension,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at give precedence to cinema as the medium of the senses. France offers an intriguing case in point here. A specific sense of momentum comes from the release, in close succession, of a series of films that exemplify a characteristic awareness of cinema’s sensory impact and transgressive nature: Adieu; A ma soeur; Baise-moi; Beau Travail; La Blessure; La Captive; Dans ma peau; Demonlover; L’Humanité; Flandres; L’Intrus; Les Invisibles; Lady Chatterley; Leçons de ténèbres; Romance; Sombre; Tiresia; Trouble Every Day; Twentynine Palms; Vendredi soir; La Vie nouvelle; Wild Side; and Zidane, un portrait du XXIème siècle. These films, among others, typify a willingness to explore cinema’s unique capacity to move us both viscerally and intellectually. Martine Beugnet focuses on the crucial and fertile overlaps that occur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mainstream cinema. Her book draws on the writings of Deleuze, Merleau-Ponty, and Bataille, among others, but first and foremost, she develops her arguments from the films themselve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specific sequences, techniques, and motifs that allows us to engage with the works as material events and as thinking processes. In turn, she demonstrates how the films, envisaged as forms of embodied thought, offer alternative ways of approaching today’s most burning sociocultural debates—from the growing supremacy of technology, to globalization, exile, and exclusion.
Claire Denis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Martine Beugnet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21 - 06
Claire Denis is one of France's most acclaimed and original filmmakers. Since her remarkable debut success with 'Chocolat' (1986), she has produced an impressive series of features which have been intriguing, visually striking, and often highly controversial (including 'Beau Travail' (2000) and 'Trouble Every Day' (2001)). Beugnet provides a thematic and stylistic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o consider Denis' work, as well a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films. She highlights the resonance of Denis' films in relation to ongoing debates about French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e, and issues of postcolonial identity, alienation and transgression, as well as examining their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sexuality, desire and sensuality. This is 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to Denis, and a sophisticated and illuminating study of her work to date.
电影的节奏是心跳 [图书] 豆瓣
Bresson par Bresson: Entretiens 1943-1983
作者: [法] 米莲娜·布列松(编) 译者: 陆一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7
▸“电影的节奏应该来自书写的节奏,来自心跳。”
▸持摄影机的哲学家、电影语言的革新者
▸罗贝尔·布列松 权威访谈全收录
▸中文版首次引进!
◂凝聚四十年创作精髓,以精简持重的语言雕刻思想,彰显激情与智慧
◂一本关于电影书写的沉思录,一部叩问艺术与生命的箴言集
————
罗贝尔·布列松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以极简主义的电影语言书写人类的精神世界,其独树一帜的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史,被塔可夫斯基、戈达尔等大师一致推崇。这位沉默、超然的电影圣哲,在艺术之路上缓慢求索,在世时仅留下十四部电影作品。
《电影的节奏是心跳:罗贝尔·布列松谈话录》是布列松唯一的谈话录,收录其四十年艺术生涯中所有重要谈话,由其遗孀米莲娜·布列松亲自整理编纂。本书以创作历程为经,以电影美学为纬,在其中,布列松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哲思娓娓道来,字字箴言,简洁而不失激情。这些思想犹如永恒的火焰,照亮了通向纯粹、真实的艺术长路。
————
【编辑推荐】
1.二十世纪法国电影大师、电影语言的变革者。罗贝尔·布列松是横跨整个二十世纪的电影传奇,以其极简主义的电影语言和独树一帜的美学革新电影艺术,受到戈达尔、塔可夫斯基等大师的一致推崇,也深受巴赞、桑塔格、杜拉斯等大家的喜爱。布列松一生仅留下十四部电影作品,但他创造了众多影史经典,屡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影响深远。
2.罗贝尔·布列松权威访谈全收录,凝聚四十年创作精华的箴言集,电影与艺术爱好者的圣经。本书收录布列松在四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参与的重要谈话,由布列松遗孀米莲娜·布列松亲自整理编纂。布列松在其中谈论电影创作、文学改编、电影声带等,阐释他独特的电影美学。字字箴言充满激情与智慧,凝聚着他对电影、艺术和人生的哲思。对想追随布列松脚步的电影人、想探求大师艺术生命的电影艺术爱好者来说,书中闪烁的思想将给予启迪。
3.收录四十张珍贵影像,还原布列松电影经典,精美装帧设计适合收藏。本书收录四十张布列松经典影像,包括布列松电影剧照、拍摄现场工作照、电影节海报等。装帧由著名设计师山川操刀,带来审美享受。护封使用电影《温柔女子》片场工作照,尽显秩序与美感。
————
【名家推荐】
布列松之于法国电影,正如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斯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让-吕克·戈达尔
布列松是个天才。如果他是第一名,那么排在他后面的那位导演只能算是第十名。——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在布列松之前,电影都处于寄生状态,从属于其他艺术。和布列松一起,我们进入了纯粹的电影。只属于这个人的电影。——玛格丽特·杜拉斯
邪典电影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闻思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20 - 6
邪典电影(cultfilm)在电影学界和电影爱好者之间是一个非常有名,但又总是伴随着含混和误解的名词。它在电影发明的早期就初露端倪,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集中爆发。今天,电子媒体时代的邪典电影不仅没有如一些评论家认为的那样正在消失,反而已渗透到电影产业,甚至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某种亚文化的风格、电影生产的惯例、市场营销的策略或是宣传与发行的常规手段。
《邪典电影:一种亚文化的历史》将邪典电影作为一种电影亚文化进行研究,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框架,与之相对应的是主流电影文化,即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就占据全球霸主地位的好莱坞电影文化。将邪典电影的发展置入好菜坞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探究它的概念、范畴、类型及意识形态的表述,观察其是如何在特定的时期显露出来,如何得到身份确认并被贴上标签,如何历经发轫、高峰和衰落,并最终转变为何种形态。同时,该书还探讨了它的追随者,作为某种暂时的亚文化群体的成员,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连结”乃至参与文本创作的。
无论如何,令人欣喜的是,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邪典电影纳入专业的电影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
眨眼之间 [图书] 豆瓣
In the Blink of an Eye: A Perspective on Film Editing
8.3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沃尔特·默奇 译者: 夏彤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 - 8
本书汇集了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极具创造性的、多层面的思考,可以说这对过去的剪辑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开篇他便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
从这里开始,默奇带领读者进入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贯穿其间的既有美学上的追求也有实际操作上的考量。他对很多议题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剪辑时、做梦时、现实生活中影像的连贯性与非连贯性,判断好剪辑的标准,眨眼的动作既类似于剪辑时的画面切换又是出于一种情感暗示,等等。
在新版本扩充重写的部分中,默奇总结了数字剪辑在技术与艺术层面的优势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
推荐——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着迷了:连着几小时聆听沃尔特谈论生活与电影,欣赏他随手抛撒的无数智慧的小碎片,就像格林童话中的汉塞尔和格蕾特尔在森林小径上留下的面包屑一样——这是迷途中的路标,也是滋润心灵成长的养分。
——弗朗西斯•科波拉,《教父》、《现代启示录》、《惊情四百年》导演
在我看来剪辑是电影这门艺术形式的核心,本书为深入这一棘手的技艺进行了艰难的跋涉,但表述出来却极其清晰明了。沃尔特•默奇对剪辑的深刻理解让人吃惊,所有真正想了解电影制作过程的读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美国风情画》导演
第一次见到默奇时,他趴在KEM剪辑台上睡着了,当时他为剪辑《对话》熬了一个通宵。默奇是我认识的剪辑师中唯一一个真的与胶片同床共枕的人,事实上,他深爱着每一部他参与过的影片。正是在《眨眼之间》这本书中,他透露了私密的经验与细节,字里行间记录了他对剪辑的热情。没法爱上电影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妙处的。
——菲利普•考夫曼,《布拉格之恋》导演
这本小书中最宝贵的内容是默奇提供的第一手的知识与经验,读者可以从中窥见电影最终得以诞生的奥秘。我想这对电影领域的行家或爱好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弗莱德•齐纳曼,《正午》、《朱莉娅》、《老人与海》导演
剪辑师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阅读沃尔特•默奇的书,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却又力不从心的感慨!《眨眼之间》能让我们从中找到距离,相信它是我们剪辑同行的良师益友,同时也会为电影发烧友打开另一扇窗,窥见电影制作的另一个视界,帮助我们认识电影,爱电影!
——周新霞,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国家一级剪辑师,代表作品有《荆轲刺秦王》、《潜伏》等
本书既是英美院校电影专业的必选参考书,也为专业电影剪辑师提供了一种超然于一般技巧解析的思考角度,既哲理又感性,从而为其他领域热爱电影的众多读者一窥电影剪辑的奥秘提供了一把精巧而实用的钥匙。
——夏彤,中央美术学院电影系教师
电影制作手册(第4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Steven Ascher(史蒂文•阿舍) / ,【美】 Edward Pincus(爱德华•平卡斯) 译者: 李娜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 7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电影制作者都是以独立的身份开始的。往往初学者必须精通电影制作的所有环节——拍摄、录音、剪辑、筹钱、发行——因为没有其他人能帮忙完成这些任务。因此,专业的电影制作者通常需要一专多能。《电影制作手册(第4版)》对电影制作过程进行全景式介绍,能帮助了解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以及行业的发展。
原书第4版删除了一些胶片电影制作相关的内容,增加了数字技术相关内容的比重,及时反映了电影叙事方式随时代和技术发展而发生的变化。
《电影制作手册(第4版)》适合具有一定影视专业基础的电影制作人、影视制作爱好者、独立电影制片人及拍摄短片发烧友等阅读。
电影摄影:理论与实践 [图书] 豆瓣
Cinema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 [美]布莱恩·布朗 译者: 丁亚琼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5 - 1
本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影摄影方面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实例的讲解,还有实例背后原理的详实说明。让摄影者明白规则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适当的打破它。通过大量的实例、插图、图表揭示了一个电影制作的真实世界。因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被业内人士誉为“摄影圣经”。
★ 为摄影师和导演进行影像制作。
★全彩、大开本,大量剧照及图表,生动展示摄影所需的方方面面技巧。
★内容丰富而全面,被业内人士誉为“电影摄影圣经”。
★摄影入门和专业学习者的经典必读。
摄影艺术一词由希腊语“编写动作”衍生而来,代表了电影创作的本质。无论你使用胶片、录像带、数码或高清拍摄,这一点都是相通的。它是摄影师和导演的工作指南,两者都有相同的基本任务:用摄像机讲故事。本书将讨论导演们必备的摄影知识,以及摄影师们必需的导演知识,为电影艺术的各个方面以及各种拍摄方式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指南。
本书将从基础概念、摄影手法和技术问题入手,以大量图片和全彩印刷的形式,剖析电影摄制中的技术要求是如何转换为影片视觉表情的。本书旨在加强导演和摄影师之间的交流——这是任何一部伟大影片和感人故事的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电影摄影:理论与实践》中的技巧和知识,你将学会如何驾驭视觉媒介的力量。
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 [图书] 豆瓣
作者: 穆德远 2010
本书第一章《电影摄影创作总论》概述电影摄影师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以及摄影师与摄制组其他部门的合作关系。第二章《电影摄影艺术的发展》(理论篇)回顾和探讨电影摄影艺术和技术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走向,以便开拓读者的创作思路。,把握当前世界电影摄影发展的脉搏,掌握电影摄影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第三章《电影摄影师的前期工作》(起步篇)讨论摄影师如何从剧本入手,逐步进行拍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第四章《电影摄影师在拍摄期的工作》(实战篇)具体讲解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工作,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学习如何适应创作环境以及如何应对拍摄过程中的各种常见问题。第五章《电影摄-影创作中的关键问题》(补充篇)探讨怎样从整体上来把握摄影创作上的关键问题。
本书将立足于当今世界电影摄影的发展动态,立足于电影摄影创作实践,以一个电影摄影师的实际创作过程为线索,讨论电影摄影创作的普遍规律和与之相关联的问题。
创建日期: 2023年10月22日